第四章 宫殿 坛庙 陵墓 第三节 陵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第一讲 : §1.1~§1.3 数学起源与古希腊数学 §1.1 数学思想的萌芽. 古代巴比伦的数学.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重庆市九龙坡区玉清寺小学 徐顺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体积 广州市越秀区沙涌南小学 杨泳茹.
「南京歷史文化探索之旅」 2015 內地交流計劃 專題研習報告 分享會 聖公會陳融中學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三、古墓葬 (一)西汉帝陵与陪葬墓.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第四编 秦汉艺术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墓葬 羅偉庭 宋子顥 黃婉雯.
第四节 陵墓建筑 古代中国是一个礼制盛行的国家。守孝、祭祖是中国儒家礼俗中的头等大事。“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由于受到儒家文化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笃信“厚葬明孝、媚祖邀福”的理念。
秦始皇 兵马俑.
世界八大奇迹 张旖恒.
浓缩人类文明的经典工程 同学们,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及古希腊、古罗马有很多伟大的建筑,你了解吗?.
秦始皇兵马俑 世界第八大奇迹.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港九潮州公會馬松深中學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古都北京之旅 中國古代建築─明十三陵.
第四编 秦汉艺术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两晋与南朝.
分数乘法.
第六章 从秦汉到隋唐:强盛的帝国 第一节、秦代文化
事死如事生--- 古代陵墓雕塑 扬州市第一中学 胡青青.
活化石.
活化石.
第五章 陵墓建筑.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担任主体的东西有很多,如:电扇、桌子、笔、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灯……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象鼻中心校 张长生.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七章 咸阳市.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万以内数的认识 双语学校 陈 曦.
Geophysical Laboratory
柳州饭店 LIUZHOU HOTEL.
-51- 关于巴西 About Brazil 巴西与中国 BRAZIL & CHINA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Unit 1 Lucy lives in London.
UI 软件 设计 页面布局(三).
第十一章 博物馆经济学 一、博物馆产品的定义和类型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西藏 Tibet.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用计算器开方.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12 埃及的金字塔 ——苏教版第十一册 执教者:王尧尧.
Internal River Transportation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小学数学总复习.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扇形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区园林绿化局主题立体花坛方案征集点位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基因信息的传递.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生活中的几何体.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宫殿 坛庙 陵墓 第三节 陵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三)考核要求 掌握: 1、陵墓的发展和变化(从其基本组成---地上、地下的布局特征) 2、陵墓整体的发展状况,以唐乾陵和明十三陵为重点,应注意: (1)陵墓选址与地形的关系; (2)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生死观对于陵墓的影响 (3)各时期陵墓型制的发展变化、对比创新以及变化的原因。 3、典例:(1)秦始皇陵 (2)唐乾陵 (3)明十三陵

了解:(1)陵墓的渊源来历,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2)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 (3)陕西兴平汉茂陵及附近陵墓 (4)陵墓中墓表、石像生、牌坊等建筑小品形象,并注意各个 时代的风格演变。

一、古陵墓概述 (一)古代陵墓概念:墓、葬;坟、墓。 (二)古陵墓分类: 1、帝王陵墓:秦皇陵、汉茂陵、巩义宋陵、北京十三陵等。 2、名人墓地:岳飞墓、李白墓、张衡墓等。 3、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墓葬 (三)古陵墓的结构: 包括地面部分和地下部分。

1、地下部分: (1)墓室结构: 原始社会早期--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社会--汉代 (2)随葬品: 原始社会早期--原始社会晚期 阶级社会--商代-战国-西汉-东汉-隋唐五代-宋明

墓室 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共墓地(氏族人生前死后都在一起) 夫妻合葬(父子合葬) 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产生 出现墓穴和棺椁。 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共墓地(氏族人生前死后都在一起) 夫妻合葬(父子合葬) 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对立产生 出现墓穴和棺椁。 商周时期: 出现了墓道、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 石墓室和砖墓室逐渐替代木椁,利于长期保存。 战国末年: 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作墓室壁体, 西 汉:大块空心砖墓盛行一时,墓室中已经出现穹窿顶。 东汉以后: 小砖与拱顶墓室代之而起。 唐、 宋: 穹窿顶结构得到广泛应用。 明、 清: 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的地下宫殿,且 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措施。

2、地面部分: (1)封土堆: 殷末周初--春秋战国以后: 方上 以山为陵 宝城宝顶 (2)陵园建筑: 祭祀建筑区 神道 护陵监

封土堆:方上、以山为陵与宝城宝顶 春秋战国时: 冢墓普遍,墓的称谓由墓 丘 陵 ; 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墓,大祟坟台。 春秋战国时: 冢墓普遍,墓的称谓由墓 丘 陵 ; 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墓,大祟坟台。 汉:起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 汉文帝灞陵,依山为陵,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玄宫的帝陵. 曹 魏:主张薄葬,因山为陵,不起坟、以免后世发掘。 唐太宗:因山为陵,以九峻山为坟,茔地高踞山际。 明孝陵:有所创新,地下建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用墙垣包绕,称 为宝城,南侧建方城明楼。 至此,地面陵体完成由方形土台 土山 圆形人工构筑物的转变。

陵园建筑 商代:陵墓不起坟,深埋,但墓顶设享堂; 战国:数墓横列,墓上各有享堂,五堂立于同一土台上,外绕围墙。 秦汉陵园:依袭秦制,仿宫中前朝后寝之制,在陵中设庙和寝,墓前置石享 堂、石碑、石兽等墓表、石辟邪和墓碑,都属此类汉墓遗物。 庙中设神主,四时致祭;寝中有衣冠、几杖等生前用具, 南朝:帝陵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辟邪各一对,享堂不存,规模小。 唐代:因山为陵,建上宫(献殿)于陵园南门内,设下宫于山下(寝), 以便供食,形成上、下宫制。 唐陵承汉代陵门四出的格局,但陵前神道加长,门阙及石像增多。 是宋、明神道布置的蓝本。又仿汉制,陵区内多设陪葬墓。

宋代:陵墓规模小,陵台低,排水不利,缺乏气势,但诸陵集中,便于保护。 布局是:陵台为方锥平顶土台,四面有陵墙、门、角阙, 南面为神道,神道两侧有阙两对以及石望柱、石人石兽,相对而立。 明代:承唐宋而有创新。 布局:传统——因山为陵,陵区集中,神道深远,遍植松柏; 创新——陵体、祭祀建筑串联在轴线上,且致祭区形成2或3进院落, 突出了朝拜祭祀的重要性。 明楼是明代陵墓的独创, 北京明十三陵合用一条神道,也是明代特有的做法。 清陵:大体沿袭明制,但各陵神道分立,有的后妃另建陵墓,与明陵稍有不同。

二、陵墓实例 (一)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史称“骊山”,在陕西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原地上。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东西345米,南北350米,高47米,三层。 陵体周围有夯上墙垣两重,内垣周长3.0公里。外垣6.0公里,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陵墓。 秦兵马俑:20世纪70年代在陵东1.5公里处发现的秦兵马俑和铜马车,分数组埋置地下,总计达8000件。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秦始皇陵

秦兵马俑

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陶佣 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体现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艺水平。

铜马车

(二)唐乾陵 乾陵:乾陵位于西安80公里的梁山。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武则天 的合葬墓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 总体特征:以山为陵,以山为阙,以山为穴。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 布局:乾陵陵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皇城、外廓城井然有序。陵园内现存有华表、翼马、驼鸟、无字碑、述圣记碑、石狮、六十一蕃臣像等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奶头山遥遥两华里之余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唐乾陵在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陵。

司马神道 以山为双阙

石柱

石马 马在唐代有着特殊的功能,战争、运输、交通等都离不开它。立于陵墓前的石马要突出其仪仗的庄重感,所以其造型都比较僵板。

(三 )明十三陵 (气象宏阔的肃穆陵群) 明初,营建南京孝陵、泗州祖陵、凤阳皇陵,已形成定制。  明代迁都北京后,在昌平天寿山形成集中陵区,称“十三陵”,其制度基本遵循孝陵形制。 十三陵距北京约45公里,陵区的北、东、西三面山峦环抱. 十三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面向中心——长陵。 长陵(明成祖)据天寿山主峰前,其南6公里处,有崛起对峙的小山两座,成为整个陵区的入口。 环抱的地形造成内敛的完整环境; 整个陵区,南北约9公里,东西约6公里,结合自然地形, 各陵彼此呼应,成为气象宏廓而肃穆的整体。

整个陵区的入口起点,是山口外一座五间石牌坊,正遥对天寿主峰;自此往北,神道经大红 门、 碑亭、石象生(共十八对,有马、骆驼、 象、武将、文臣等)至龙凤门(相当棂星门),均为嘉靖年间陆续补充完备。

神道自牌坊至龙风门约2.6公里,开曲折自然式之先河。 神道是以长陵为目的而设,但随即成为十三陵共同神道,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象生、碑亭之类,这是唐宋陵制全然不同处。而为清代仿效。

明长陵为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永乐皇帝建北京皇宫(故宫)的第三年(公元1409年)自建的“寿宫”。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   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蜗蟊普妫龉ぞ靠季浚嗽煜袷蔷奚暇谰椎囊帐跫炎鳌 明长陵,建筑最早、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用料最考究、原建筑保护最完整。历经六百年沧桑,仍完好无损,金碧辉煌。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明定陵 定陵,明代第十三任皇帝万历的地下寝宮,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已经考古发掘的陵墓,地下寝宫分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二配殿,全部用石材构筑。

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

                                                               

                                                                                

龙 风 门 与 华 表

小结: 中国陵墓建筑的文化特征 1、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中国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仿照世间。 2、从新石器时代起,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坑墓,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后来,帝王的陵墓-地下寝宫装饰得越来越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 3、由于拜谒陵墓的需要,在陵园内设立了祭享殿堂,称为上宫,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 4、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明代除了太祖孝陵在江苏省南京外,其余各帝陵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总称明十三陵。各陵都背山而建,在整个陵区前都设置总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红门、石牌坊等,造成肃穆庄严的气氛。

5、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辽宁新宾,福陵、昭陵在沈阳,其余陵墓建于河北遵化和易县,分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建筑布局和形制因袭明陵,建筑的雕饰风格更为华丽。 6、中国陵墓是建筑、雕刻、绘画、自然环境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布局可概括为三种形式: ①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可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②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 ③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