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双十一购物 10.03.2017
1 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 目录 2 双十一购物 究竟有利还是弊? 3 我的观点
11-11 几年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如今,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销售传奇,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围绕这个日子,线上天猫、京东、易迅、当当、国美网上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提前热身,线下家电连锁卖场、商场也打得不可开交。据估算,今年“双十一”服务于这次狂欢节的商家、快递业、支付行业、第三方服务业以及电商平台等相关行业从业者将达百万。 10.03.2017
光棍节缘何变成购物节? 天时+地利+人和
借“天时” 光棍节给了淘宝“天时”,更确切地说,给了消费者购物暗示。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金立印看来,淘宝选在双十一搞促销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一旦具有了某种程度的精神焦虑,例如孤单,饥饿等,往往会偏向于购买一些自己本来不需要的东西来实现自我弥补,这种消费心理很容易被带动。” 淘宝的促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最切实的购买理由。
接“地利” 今年六月以来,多场电商价格战受到消费者的口诛笔伐,为何单单就是淘宝,最终独享了这份蛋糕,甚至没有留下价格战的痕迹和印象呢? “这与淘宝的营销手段密切相关”,金立印对此的解读是平台本身的不同和消费心理暗示的不同导致了最终结果的不同。淘宝的平台性质决定了它的角色与其他电商的区别,因此,淘宝的促销集合了众商家,而其他电商的促消只能算是企业层面的局部促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消费暗示,6月18日,京东生日所引发的与苏宁易购、当当、国美库巴之间的价格战在消费者还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开打,与其说是给消费者让利,不如说是一种互掐,消费者只以旁观者的心理来看热闹。但淘宝的营销策略完全不同,它诚意邀请消费者来参加一场精心策划的嘉年华,让消费者成为主角,同时,无处不在地渲染气氛,让消费者产生了不参与这场“盛世”就会留遗憾的心理暗示,这种方式显然技高一筹。 接“地利”
过“光棍节”的一般是80、90后,而这群人恰是电商销售市场的主力军,这就不难理解“光棍节”当天各大实体店并没有像电商这样火的原因。年轻人已形成网上消费习惯,很多年轻人不上班便宅在家里逛网上商城。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给了双十一下的官方定性或许更易被消费者接受。他说:“中国需要消费者日,315是消费者维权日,阿里人希望11.11成为真正的消费者日,商家感恩回馈消费者。”马云在努力淡化着双十一的营销色彩,但无论如何,双十一已然成为了人们购物的狂欢节。 共“人和”
双十一购物的利 1、电商众平台有备而来 高调参战蓄势待发 1、电商众平台有备而来 高调参战蓄势待发 相较往年,今年双十一促销大大提前,各大电商似有备而来:天猫商城已针对“11·11购物狂欢节”提前派发了价值总额突破百亿元的优惠券,所有优惠券仅限11·11当天试用。 有别于往年京东商城、当当网等电商大佬“11·11”期间集体失语,今年各大电商高调参战且来势汹汹。易迅网将启动大规模促销,力求实现超越10亿元的销售;凡客诚品也提早对老用户发放上亿元现金券;苏宁易购公布双11同比增速将达到20倍的销售目标。
2、物流快递“乘时乘势” 双十一是机遇也是挑战 双十一不再是电商行业一家独食,对快递行业也是一次机遇和大考。经历前几年爆仓问题困扰,以圆通、韵达、汇通、申通、中通、天天为代表的快递公司今年提前备战,招聘快递员、添加车辆和相关设备、提升物流硬件配置备战双十一。 高价快递也降价争夺双十一网购物流市场,中国邮政EMS首次下调部分地区同程寄件的首重资费参战;顺丰速运针对淘宝市场推出“四日件”;宅急送“保证价格不高于‘四通一达’、天天快递等竞争对手’”。 双十一对购物网站的交易系统、会员系统、支付网关、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考验,同时也为物流带来很大经济效益,但快递丢单、送货迟缓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快递是电商最接近消费者的关节,也是衡量网购体验的重要指标,商家需谨防物流成促销“短板”。
双十一购物的弊 不堪重负的首先是快递员,对快递企业的经营管理考验更大。一家快递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平时递送的包裹数量往返基本均衡,但“双十一”这天几乎全是单向运输,去时满载回来拉空车,这样无形中就使运营成本增加不少,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爆仓”,这样的“消化不良”会导致业务量越多亏损越大。
据了解,目前天津地区快递员的月薪已接近“白领”。记者查阅招聘网站发现,圆通、中通、韵达等快递企业都加入高薪招聘的行列,不少招聘启事上都注明“急聘”、“高薪”等关键字,月薪标准大多在5000元左右,能兼职司机的快递员月收入可达到8000元。“虽然薪水给的不少,但还是不好招人。”一位快递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说,平时快递员一天接送快递大约100件,现在只有人手增加30%,每人每天接送快递增加到200件,这样才能满足“双十一”的需求。高薪伴随的往往是超负荷的工作量。
“双十一”你真的赚了吗 潍坊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的“双十一”她并没有参加血拼。原因是在去年的时候,被双十一给“坑”了。刘女士说“去年这个时候,从淘宝上用100多元买了双原价400多元的靴子,当时店家承诺是全年最低价,而且保证质量。可是在收到货之后发现鞋子质量并没有店家承诺的好。双十一过后,又看了看这个商品的新动态,居然比 “双十一”还要便宜。”记者调查发现,每年双十一遭遇刘女士这样的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大家普遍反映,一些一心想赚昧心钱的卖家,趁“双十一”促销噱头设下“陷阱”,要么在打折之前暗中抬价,要么赚够人气后说特价缺货,要么以假货水货鱼目混珠。“你以为自己赚了,其实卖家才是最后的赢家”。
我的观点 1.“双十一"期间,商家开展促销活动,无可厚非,但作为消费者,应该捂紧自己的钱包。面对“双十一”,更应多些理性消费。理性消费,是为我们自己省钱。
2.“双十一”的诞生和火爆,折射出国人消费观念的巨大转变。从拉动内需来说,“双十一”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过,在全民消费狂欢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出现不理性消费、过度消费的苗头,尤其是在提倡节俭、不过度奢侈消费的当下,更应该杜绝盲目消费或不理性消费的情况,更不用说那些为追求销售额虚假打折,坑蒙消费者的商家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