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纲 点 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 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 续协调发展
1.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一直是近几年新课标省份高考 的重点,有直接考查科学发展观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也有 考 情 播 报 1.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一直是近几年新课标省份高考 的重点,有直接考查科学发展观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也有 隐形考查的。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2.要结合新中国60周年的成绩,分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结 合我国的创新成果、产业结构调整、惠农措施和政策、中部崛 起规划、发展低碳经济等,分析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水平的具体表现 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 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关系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区 别 标准 低标准的小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只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 000美元,达到中等国家收入,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生活 质量 偏重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除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区 别 社会发 展状态 社会发展不平衡 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联系 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全面小康则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完善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例1] (2008·海南高考)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 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 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 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 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例2] (2009·广东高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A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C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例3] (2009·四川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例3] (2009·四川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主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域水质属于劣5类。 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课堂笔记] 该题以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背景,着重考查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工业化等多方面知识点,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该市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 (1)该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重工业比重偏大,高能耗、高污染,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 发展方式。 (2)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重大举措 重要性 具体措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重大举措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 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重大举措 重要性 具体措施 统筹城乡发 展,推动社 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重大举措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 置,落实到每个单 位、每个家庭
重大举措 重要性 具体措施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弥补不同民族和地区在发展进程和水平上的差 距,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关于又好又快发展的几个重要概念 (1)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产值增长 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模式的一种否定。这一理论的核心是 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 境为代价。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 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3)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的农村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4)统筹区域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影响了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继续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例4] (2009·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课堂笔记] 首先,要注意设问要求的指向性是从经济角度分析。其次,结合材料解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从经济发展本身来看,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有利于推动投资和消费、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从安徽省整体发展来看,有利于安徽省的崛起和综合实力的提高。
[答案] 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 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安徽省 的冲击和影响。有利于提升安徽的综合实力,实现文化强 省和安徽崛起的目标。
考查点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2009第二届中国生态小康论坛”于2009年6月27日在洛 阳举行。生态小康是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小 康 ( ) ①是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个目标 ②要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④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解,可以运用排除法。①错误;②中“同步富裕”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C
考查点2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 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 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假若要以该新闻事件为背景写一 篇时政论文,评述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可运用的观点有 ( )
①有利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②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应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④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可运用排除法,题目要求分析其意义,③是如何做,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掉。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B
考查点3 科学发展观 3.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下列措施中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 ( ) ①着力探索经济发展规律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③创新发展理念 ④全面进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 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②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有误,混淆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②不符合题意,运用排除法,选D。
考查点4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4.2009年7月22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 布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出台该方案的 目的在于,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技 术创新工程。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 ( ) ①扩大生产规模,促进解决就业 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 经济增长质量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 ④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①②④表述正确,应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5.2009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第二大港青岛港完成吞吐 量15 757万吨,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5%;完成集装箱吞 吐量50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以青岛港为龙头发展 山东沿海港口群有利于山东省 ( ) 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促进 区域经济发展 ④发挥计划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市场经济中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故排除④。 答案: D
6.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转移;当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 移。这种趋势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它表明 ( )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逐渐被弱化 B.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被取代 C.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将逐步增强 D.第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都将绝对减少
解析:首先要读懂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意思是当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时候,劳动力就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趋势说明了第三产业对于就业的巨大拉动作用。 答案:C
迁移综合题 7.材料1: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举行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指出,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 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 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实施促进中 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 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 矛盾和问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 长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 的支撑能力。
材料2:会议提出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完善支持中部崛起的政策体系。
(1)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促进中部崛起? (2)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如何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
解析:第(1)问考查怎样促进中部崛起,可联系到科学发展观、 调整产业结构、依靠自主创新、加强宏观调控等。第(2)问可用 联系、发展、矛盾和辩证的否定观等原理。 答案:(1)①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②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积极参与国 际国内竞争与合作。 ③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④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⑤国家进行政策扶持与引导,东部地区发挥人才、科技和资金 优势帮助中部地区的发展。
(2)①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在实现中部崛起的过 程中必须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使之向良性循 环的方向发展。否则,不仅会影响当前的发展,而且会殃 及后代,祸及子孙。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积极发展现代农 业,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建设现代装备 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等都体现了 发展的观点。
③要坚持矛盾观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为着力点都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④要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创新。以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快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黄河三角洲开发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正式 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 着黄河三角洲开发正式成为 国家战略。 黄河三角州开发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
[经济生活角度] 1.简要说明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意义。 提示: (1)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 (2)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平衡。
(3)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进而促进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请就如何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出 自己的建议。 提示: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 (2)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企业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5)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实践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6)与环渤海经济区紧密合作,增强黄三角辐射带动能力,成为带动鲁北乃至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1.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使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 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举措有利于 ( )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③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以上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应全选。 答案: D
2.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 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 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加强环渤海和黄河下游 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就要 ( ) A.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倡导绿色GDP B.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支出 C.国家运用行政手段限制享受消费 D.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同时,注意绿色消费
解析:注意试题设问从消费者角度,应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