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零一五年九月
把握好三大问题 一、《概论》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二、 开设《概论》课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 三、 学习《概论》课的方法和要求(怎样学)
一、《概论》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 思政课性质: 必修课.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的课程,具有政治性、理论性和德育性特点。
《思修与基础》:评判标准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其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规则)。
《马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导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信仰)。
《纲要》:选择历程 教育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的“三个选择”,即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四门思政课之间关系:联系与区别 《基础》:突出评价功能——“判定是非对错标准”问题(标准) 《马原》:突出诠释功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理论) 《纲要》:突出论证功能——“如何作出三个选择”问题(选择) 《概论》:突出阐释功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应用)
如何作出三个选择? 一 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 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三 如何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概论》课的基本内容(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 “如何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2)“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
逻辑结构:全书共计十二章,从逻辑结构来看可以分为三部分:总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其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认识论基础(实事求是)。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第二、三章) 这部分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两大理论内容: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道路理论),一是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平赎买理论)。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四—十二章) 这部分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内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大基本理论(第四、五、六、七章) 这部分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四大理论:社会主义初期探索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二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第八章) 这部分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五大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层次:四大条件(第九、十、十一、十二章) 这部分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大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同一颗大树:精髓是树根,社会主义本质是树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土壤,改革开放是浇水与施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是种树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祖国统一和国际和平是社会主义果实。(各司其责,协调有序)
(三)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必须弄清的两组概念 第一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系 第二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系
第一组概念是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大概念之间的关系。
区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历史进程中,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能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进程。
第二组是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
区别:“中国化”是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众化”侧重于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而“时代化”侧重于理论的与时俱进。(着眼点不同)
二、学习课程 目的 1、坚定社会主义自信 2、具有社会责任担当 3、具有社会主义政治辨别力 使用方法: 【更改文字】:将标题框及正文框中的文字可直接改为您所需文字 【更改图片】:点中图片》绘图工具》格式》填充》图片》选择您需要展示的图片 【增加减少图片】:直接复制粘贴图片来增加图片数,复制后更改方法见【更改图片】 【更改图片色彩】:点中图片》图片工具》格式》色彩(重新着色)》选择您喜欢的色彩 下载更多模板、视频教程:http://www.mysoeasy.com
目的 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为什么中国 人会不自信? 问:生活中你见过 哪些中国人 不自信的事件?
中国人,你要自信! 乐视网http://www.letv.com/ptv/vplay/23215420.html 凤凰网:http://v.ifeng.com/vblog/others/201505/048ebd8b-92ac-474f-8c71-24595e85c4de.shtml 中国人,你要自信!
(二)学习《概论》课的意义 1、学习《概论》课的理论意义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特别是工科类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1、政治意义: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古: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今: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信任危机:80后 90后 00后 二代
2、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的重要砝码 考 研 考取公务员 择 业
考研:政治和外语能力的角逐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727万,考研人数约为172万,国家录取比例平均为3:1(2013年)。 2011年的考研大军
择业:综合素质的比拼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约为727万(51.4万),2013年为699万人(48.3万),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三、学习《概论》课的方法和要求 (一)学习《概论》课的方法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多走)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多走) 3、“没有认真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思)
(二)学习《概论》课的要求 1、不许旷课、迟到、早退,旷课两次以上取消考试资格。 2、请假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请假制度,未提头请假视为旷课。 3、上课不许说话、吃东西、玩手机、睡觉和看闲书。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平时成绩=课内平时成绩+课外平时成绩 课内考核:出勤考查、随堂反馈、课堂发言、主题演讲 课外: 论文、调查报告、 经典著作读后感 等 期末开卷考试成绩=60% 38
内 容 回 顾 1、《概论》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掌握) 2、 学习《概论》课的目的和意义(理解) 3、 学习《概论》课的方法和要求(运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精髓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 教学时间:8学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演进历程及其理论成果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两大理论成果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8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逻辑 马克思主义为何要中国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 三 何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为何要中国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 二 三 五 四 逻辑 何时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出了什么成果?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有哪几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什么?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狭义)三大组成部分 三 科学社会主义 二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研究对象看 从阶级属性看 从创立者看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立场 观点 方法 就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 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 就是指马克思研究问题的 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方法。 就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 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 就是指马克思研究问题的 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方法。 就是马克思研究问题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大众的立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与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曾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一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在1935年1月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推举为党的总书记。经过长征的锻炼,张闻天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提高。他从实践中总结了“左”的教条主义给革命造成的巨大挫折,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使马列主义“民族化”、“中国化”,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1936年起,他在中央的会议和一些文章及报告中,多次对此论述。其中一次是1937年9月10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宣传教育工作。他在作会议总结发言时提出:“宣传教育工作就是要向什么人说什么话”,“主要原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事实上这一点做得很少,理论一定要与实际联系,要中国化”。后来,他又在《解放》周刊上撰文,进一步提出了“文化运动中国化”、“马列主义具体化、中国化”的主张。 张闻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失败和两次胜利: 20年代创建红军探索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30年代结束左倾,遵义会议转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军事领导地位后,才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 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八大以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017/3/10 5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马克思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什么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 时代 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 科学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一是,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出的成果 Text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地点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 “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新的时代背景条件 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最后,两者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共同的根 共同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如何评价毛泽东? 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 评价标准是什么? 什么样的评价方法科学?
一种是认为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 ; 文革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 : 一种是认为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 ; 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案例:黄克诚1980年11月27日,在中纪委的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 (黄克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与彭德怀等被错定为“反党集团”,被撤销一切职务,长时期受审查。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残酷批斗,深受迫害。) “今天我来这里讲话,不讲别的,想先谈一谈如何正确对待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但我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记得1956年苏共二下大以后,赫鲁晓夫那个秘密报告送到党中央,在中央讨论《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那篇文章时,毛主席给我们念了一首杜甫的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我想,这首诗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使我们注意不要以轻薄的态度来评论毛主席。
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评价毛泽东 邓小平认为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志把许多问题都归结到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品质上,这是不对的。他指出:对于错误,包括毛泽东的错误,一定要毫不含糊地进行批评,但是一定要实事求是,分析各种不同的情况,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毛泽东不是孤立的人,他直到去世,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
邓小平评价毛泽东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他同时指出,“当然,毛泽东同志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要求1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要领导和教育全体党员、全军指战员、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评价毛泽东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他同时指出,“当然,毛泽东同志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要求1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我们要领导和教育全体党员、全军指战员、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评价毛泽东 “最近国际国内都很关心我们对毛泽东同志和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要对这样1个历史阶段作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
邓小平评价周恩来 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中国不能走苏联赫鲁晓夫那样否定斯大林的道路。评价好领袖人物,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他充分肯定民间流传的“反周民必反,反毛国必乱” —邓小平
邓小平评价周恩来 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邓小平
正确评价毛泽东 其一: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的贡献,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确评价毛泽东 其二: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反对把马列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领导人;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杰出代表。他把中国革命理论系统化,并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正确评价毛泽东 其三,毛泽东晚年犯了“左”的错误。其错误主要是:在党的中心工作问题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在经济建设问题上的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错误。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 其四,综观毛泽东一生,功大于过。
基辛格评价中国五代最高领导人 “毛泽东拥有压倒一切的魅力”。 —基辛格 毛泽东“总是极富智慧,有很强的活力来控制谈话,在外交事务上很有见解” 。 “毛泽东拥有压倒一切的魅力”。 —基辛格
基辛格评价中国五代最高领导人 “邓小平是20世纪最伟大人物之一” “邓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人物,他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基辛格
基辛格评价中国五代最高领导人 “江泽民温文尔雅 精力充沛” ----基辛格
基辛格评价中国五代最高领导人 “胡锦涛慎思谦和有礼”,“凡事做好万全准备。” --基辛格
基辛格评价中国五代最高领导人 “习近平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 --基辛格
正确评价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评价毛泽东 “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同志,是邓小平同志的1个重大的历史贡献,这件事关系到如何看待党和国家几十年来奋斗的历史,也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和党、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十一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想,维护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党作出这个重大决策的勇气和远见。”—江泽民
如何评价毛泽东 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他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行了全面评价。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习近平
如何评价毛泽东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有其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 -习近平
如何评价毛泽东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习近平
如何评价毛泽东 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习近平
如何评价毛泽东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习近平
如何评价毛泽东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习近平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左”倾错误的主观原因和社会历史原因 首先是毛泽东在领导上犯了“左”倾错误,除此还因为:一、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党缺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准备和经验;二、毛泽东在他的威望达到高峰后,逐渐骄傲,脱离实际和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破坏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而我们的领导制度和个人崇拜的传统习惯又使毛泽东的错误难于得到制止,结果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评价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840年以来,先进国人不仅学习西方理论,而且付诸实践,他们建立过团体,组织过政党,举行过变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是建立起来的“民国”却徒有其名。 “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论人民民主专政》》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当中,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推动力; 对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最直接的源泉。
(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一,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第二,毛泽东个人的性格与境界、修养等。毛泽东谈毛泽东的性格:不怕邪、自信人生二百年、性不好束缚、可惜太富感情、不愿与恶人共事、不食言、满怀信心、百折不挠。毛泽东的思想境界:献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扭转乾坤的壮志;能纳五湖四海的胸怀;坚忍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眼界等。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继续 发展 成熟 开始 形成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同盟军、革命对象、动力前途)
(2)遵义会议至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十大军事原则、建国的理论原则、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 (3)解放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 (十大军事原则、建国的理论原则、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 方法的理论,等等。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 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 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
要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必须以正确的态度来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 .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必须以正确的态度来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历史地位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邓小平历史地位 学习邓小平: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推动着时代主题的演变。 战争与革命 和平与发展
2、形成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1)历史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国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1990年,苏联通货膨胀率达到20%,外贸逆差严 重,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90年,如果没有德国5亿马克的食物运到莫斯 科,莫斯科就无法过冬。 案例启示: 经济发展的失败是苏联党和国家在遭遇危机时失去社 会支持而导致亡党亡国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 “建设一个什 主义,怎样建 么样的党,怎样 设社会主义” 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三大基本问题展开,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 “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 样发展” “建设一个什 么样的党,怎样 建设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 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等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总布局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外交和国际 战略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 开放理论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 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等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发展战略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
3.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2017/3/10
什么是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如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 “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为什么邓小平要这样回敬西方某些政治评论家,说自己是“实事求是派” ? 什么是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如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路线的含义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 , 初步形成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并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1、提出了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的问题。 ◆毛泽东最早是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 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 , ◆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中, 首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初步提 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1937年,毛泽东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 这两篇文章,奠定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 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阐述 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等 初步形成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并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2、两条不同思想路线的争论。 1937年,《实践论》、《矛盾论》:阐述 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等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命题,倡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必须与中国实际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 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 了“实事求是”这一概念。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 初步形成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并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2、两条不同思想路线的争论。 1941年,发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 改造我们的学习创作背景 三次“左倾”错误:瞿秋白的盲动主义(1927年11月-1928年4月),李立三的冒险主义(1930年6月—9月),王明的教条主义(1931年1月—遵义会议前)。 “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机会主义最初出现时的表现是“左”倾。机会主义包括“左”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又是“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又是右倾投降主义。 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形成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1923年,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后再发动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1926年12月,在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上,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致使1927年在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情况下,使大革命惨遭失败。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遵义会议后虽然曾对左、右倾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改造我们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党内在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在文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阐述精辟透彻,论证充实有力,不但在当时整风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就是针对今天的理论学习仍有指导意义。[2]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 3、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初步形成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并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3、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 初步形成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并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1941年5月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实事求是因此而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1945年,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从而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央党校校训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被否定和抛弃阶段:建国后至文革结束 第二阶段: 1.建国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被否定和抛弃阶段:建国后至文革结束 第二阶段: 2、1957-1976年在实际工作中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运动”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直到1985年人民公社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1958年至1960 年的“大跃进运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7年-1978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误判国内主要矛盾,否定八大正确主张,彭德怀被打到。 1966-1976,毛泽东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文化大革命爆发,阶级斗争扩大化,大批党政干部、知识分子被打到。 1977年“两个凡是” 的提出,严重扭曲党的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阶段: 被否定和抛弃阶段:建国后至文革结束 大跃进 超英赶美
这一时期,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党内一些同志逐渐不同程度地背离了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严重挫折。 偏离实事求是 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且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阶段:重新恢复和确立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邓小平理论形成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邓小平率先批评“两个凡是”,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支持了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同志始终带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事业的新局面,最后形成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邓小平理论。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 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 第一,“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用完整正确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在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中,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
在领导和推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 图为1979年7月29日,邓小平在海军党委扩大会上作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重要讲话 重新确立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阶段:发扬光大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时俱进。 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阶段:发扬光大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求真务实。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突出强调,全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阶段:发扬光大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同志们出入中央党校大门时,都会看到花岗岩上镌刻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 --习近平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质和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 1 理论联系实际 2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实事求是 3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内涵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内涵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内涵 第三,实事求是。这是党的思想路线实质和核心 。 第三,实事求是。这是党的思想路线实质和核心 。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内涵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 实事求是内涵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总之,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各阶段领导人提出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首先 邓小平题词 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其次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最后
课外思考: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2.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 4.如何正确把握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谢 谢!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