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细节 组长——冯沛欣、蒋佳润、王思轩
阅读书目 《尼罗河上的惨案》 《福尔摩斯探案集》 《东方快车谋杀案》
选题理由 读了《尼罗河上的惨案》、 《福尔摩斯探案集》、 《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三本书后,我们被书中案件的种种容易被人们所忽略遗忘的细节所吸引,我们认为这些细节虽然微小,但是为破案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还是阿加莎笔下的波洛都是十分重视细节的人。
被遗忘的细节 ——《尼罗河上的惨案》
“哦,”罗莎莉闷闷地说,“再怎么说,你总有足以自傲的本领。只是很遗憾,我对犯罪毫无兴趣。” 波洛严肃地说:“很高兴你没有邪恶的秘密需要隐瞒。” 她疑惑地朝他快速看了一眼,就在这一瞬间她绷着的脸变了形。但波洛似乎没有注意到她脸上的变化,他接着说:“你母亲今天没有吃午饭。我想,该不是身体不舒服吧?” “这地方对她的身体不好,”罗莎莉简短地回答,“我很乐意早点离开。”
从这段文字的红体字可以看出罗莎莉对于波洛的话的奇怪反应,这让我们渐渐怀疑她,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范索普先生在看书,我在绣花,贝尔弗小姐在……她是在……” 范索普给她解了围:“她有点喝多了。” “因此,大厅里还剩下你、罗布森小姐、贝尔弗小姐、多伊尔先生和范索普先生,你们都在干什么呢?” “范索普先生在看书,我在绣花,贝尔弗小姐在……她是在……” 范索普给她解了围:“她有点喝多了。” “是的,”科妮莉娅附和道,“她在和我聊天,还问了一些我家里的情况。她滔滔不绝说了很多,主要是对我说,但我总觉得她是在说多伊尔先生。他对她有点恼火,但没说什么。我想他恐怕认为只要保持沉默,贝尔弗小姐就会平静下来。”
从这段文字的红体字可以看出科妮莉娅在讲述贝尔弗小姐在干什么时有点惊慌失措,幸好范索普给她解了围,这位接下来贝尔弗小姐的嫌疑做了铺垫。
“看来,已经很清楚了,”雷斯说,“除非这三个互不相关的证人都不老实,否则贝尔弗小姐不可能拿到那支枪。是有人拿到了枪,偷听了这件事,还笨得要死,在墙上写了个大J。” 这时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鲍尔斯小姐走了进来。这位女护士像往常一样沉着、自信地坐了下来。根据波洛提的问题,她说了自己的姓名、地址和职业,接着又补充说:“我伺候史凯勒小姐已有两年多了。”
从这段文字的红体字可以看出鲍尔斯小姐当时的沉着冷静,也就是这份冷静与坦然为贝尔弗小姐暂时澄清了嫌疑。
小结 经过段落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容易被人遗忘的细节在书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推动了案件的发展,也是案情扑朔迷离,令读者匪夷所思。 总而言之,细节在破案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将这些细节一环扣一环地连起来,就会发现真相。
被遗忘的细节 ——《福尔摩斯探案集》
人物肖像 细节 死因鉴定 案件发展
人物肖像 ——选自《福尔摩斯 巴斯克维尔魔犬》 “那狗习惯于叼着手杖跟在主人后面。因为手杖很重,狗只能叼在中间部位,于是便留下了明显的牙印。从牙印看,牙齿的间隙要比獒的窄,也许是一只獒……对了,是一支卷毛长耳獚。 ——选自《福尔摩斯 巴斯克维尔魔犬》
人物肖像 福尔摩斯除了对手杖的主人进行了分析外,还对主人养的狗也进行了具体分析。另外,福尔摩斯通过牙印的间隙都可以判断出狗的品种,甚至外貌,也可以看出他的知识十分渊博。
死因鉴定 “他们还没来,”福尔摩斯说,“你先摸一摸这人的胳膊,摸摸他的腿,是什么感觉?” “肌肉僵硬得像木头。”我回答。 “一点不错。肌肉强烈收缩,比普通的死后强直还要僵硬。加上脸的扭曲变形,这种希波克拉底的微笑,也叫‘痉笑’,这是这位古圣医的说法,你对此又作何解释呢?” “中了生物碱的剧毒,”我回答说,“一种类似马钱子碱的物质,会产生类破伤风肌强直。”
死因鉴定 “我一看到他面部肌肉抽紧,就想到是中毒引起。一进这屋,我马上找毒物由什么途径进入体内。你自己看到了,我发现一根荆刺,刺进头皮,是炸的,也可能是射的,不很费力。你看见吧,刺的部位正好对着天花板上的洞,人是直坐在椅子上的。再看看这根刺。” 我拿在手里,极小心谨慎,凑到灯光下去看。一根细长的黑荆刺,尖端有一层发亮的东西,像是干了的胶质,尾端是用刀削圆的。 ——《福尔摩斯 四签名》
死因鉴定 这段是福尔摩斯和华生初到案发现场时的一段对话。福尔摩斯对死者和黑荆刺进行了细节描写,推断出是由黑荆刺插入头皮而中毒导致死亡。
案件发展 “哼!这里是说不通。让我们用常理来想想这个事。这个撒迪厄斯•肖尔托确实和他哥哥在一起,还一起吵了一架:这个情况我们知道。哥哥死了,珠宝丢了,这个我们也知道。撒迪厄斯离开之后,没有人见过他哥哥。他的床没有睡过。撒迪厄斯内心一定非常恐慌,瞧他的脸——哼,很不正常。您看,我在向撒迪厄斯撒网了,法网,他已经难逃。” “您还没有完全掌握事实情况。”福尔摩斯说,“这根木刺,我有充分根据说是毒刺,刺在死者的头皮上,伤痕您可以看得出来。这张纸,上面写有字,在桌上捡到的。纸旁边还有一把奇怪的木棒石锤。这些您做什么样的推理呢?” ——《福尔摩斯 四签名》
案件发展 这段是福尔摩斯与阿瑟尔尼•琼斯先生间的一段对话。福尔摩斯并没有轻易听信阿瑟尔尼•琼斯的话,而是将事发地点四周的可疑痕迹都检查了一遍,发现了头皮上木刺插入的痕迹,可疑的纸张还有奇怪的木棒石锤。而这些都否定了阿瑟尔尼•琼斯先生之前荒谬的推理。
小结 从以上三个片段可以看出,那些很容易被人遗忘的细节往往是破案的关键。对细节的分析不仅可以对死者的死因以及死时的场景做出判断,还能给予破案极大的帮助。 而想要做到以上几点,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渊博的知识。同时还要在必要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被别人的推论所迷惑。
被遗忘的细节 ——《东方快车谋杀案》
读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同学都知道,故事的结局是车上除波洛侦探、列车长、布克先生、康斯坦丁医生和两位管理员外,其余13个人都与这起谋杀案有关,其中12个人都动了手。对于这样一起如此复杂的预谋谋杀案,波洛是如何一点一点循循善诱地查出真相的呢?——通过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细节。
细节 可疑物品 ①怀表→谋杀时间 ②火柴和字条→受害者的真实身份 ③带有“H”的手绢→是谁的? ④护照上的油渍→被更改的名字 ⑤绯红色便袍;烟斗通条;矮矮的、深色皮肤、嗓音像女人的神秘人物→制造假象
人们的证词的漏洞 ①麦奎恩的证词 ②男仆的证词 ③哈德曼先生的证词(泪水盈眶) ④赫伯德太太的证词 ⑤安德烈伯爵夫人的证词
另外的一些现象 ①玛丽·德本汉与阿布斯诺上校的对话 ②十二刀·十二个乘客
当然,在不考虑其真实性的情况下,某些证据,例如怀表,带有H的手绢等等,都是一些很明显的证据,几乎所有人都能发现。而例如护照上的油渍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一些推理才可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盲目的相信罪犯们“只是不小心滴落的”这样的结论,而我们,将对这些细节做一个分类。
明显 怀表(只是象征性的用死者的睡衣遮挡了一下) 烟斗通条和绣有H的手绢(随意丢弃在地上) 火柴和字条(在烟灰缸里,也许是凶手的失误) 绯红色便袍;烟斗通条;矮矮的、深色皮肤、嗓音像女人的神秘人物 (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 不明显 护照上的油渍(也许一些业余的侦探根本发现不了) 十二刀·十二个乘客(虽然是个明显的事实, 但是普通人几乎不会将 他们联系到一起) 玛丽·德本汉与阿布斯诺上校的对话(也许经过盘问可得知但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才可理解) 28
怀表 “在我看来,那只凹痕很深的怀表,真正有趣之点在于它被发现的地点。……因此我确信那只表示被刻意放在他口袋里的,以便误导案情。因此作案的时间并非一点十五分。我记得麦奎恩曾经叫我们注意——不是一次,而是两次,而且第二次是非常露骨的——注意雷切特不会说法语这一事实。我所得出的结论是:十二时三十七分所发生的一切动作,都是专门演给我看的……” “根据我的看法——这只是一个看法——雷切特被杀死的时间接近两点钟,也就是医生说的可能时间内最迟的时间。”
一开始他们就相信这只手表肯定是被动过手脚的,再根据一层层证词而推出这些都是演出来的。因此,这只怀表在这个案件中起到的是掩饰作案时间的作用。
火柴和字条——阿姆斯特朗案件 “不过,有一个线索我相信并非故布疑阵。我说的是这根扁平的火柴。我相信这根火柴不是雷切特先生用剩的,而是凶手留下来的。它被用来烧毁一张能够成某种罪证的纸片,也许是一张便条。如果是这样,那么便条上一定有什么线索透露了行凶者的身份。” 他先把那两卷隆起的帽架按平……拿到酒精灯上方。 那张纸片很小,上面只有一句不完整的句子: ……记小黛西·阿姆斯特朗。
可以说整个案件中这张纸条所揭露的信息无疑说是最最最重要的了,这说明了被害者真实的身份是阿姆斯特朗特大案件的主凶,同时也帮助波洛推出作案者与阿姆斯特朗有关。这是罪犯的一个失误,却给案情带来了人物真实身份揭秘的作用。
绣有“H”的手绢 德拉戈米罗夫公主直接对波洛说:“先生,我知道你捡到了我的一条手绢。”…… “正是这条。手绢角上还有我姓名的缩写字母呢。” “没错,先生。可是我的手绢上绣的一向是俄文字母,俄文的H就是英文的N。”
这条手绢也是罪犯故意留下的明显“线索”。在一开始发现这块手绢时,三名破案人员就猜想过应该是姓中有H字母的女人的,把这条手绢和油渍结合起来揭开了第一个和阿姆斯特朗有关的身份的人。
护照上的油渍 “我立刻想到,她写在护照上的教名已被油渍弄模糊了。谁都可以说那是不小心沾上的。但是,想一想她的教名‘艾琳娜’吧。假设一下她的教名不是艾琳娜(Elena),而是海琳娜(Helena)呢?把大写的H改成大写的E,然后,把紧接着那个小写的e涂掉——这是很容易的;最后在上面滴一小块油渍,以遮掩涂改过的痕迹。” “您是琳达·亚顿的小女儿海琳娜·哥登堡,也就是阿姆斯特朗的妹妹。”
护照上的油渍其实并不是一条明显的线索,以至于一般人几乎不可能注意到。波洛真的简直对一点点细节都不会放过,油渍绝对是一条重要线索!波洛又知道琳达的小女儿叫海琳娜,所以有一些知识也是比较重要的。但谁又会想到把自己名字更改这种情况呢?在破案时,去有证据地猜想一些看似荒谬的事其实是很有用的,因为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可以做出一切事情来掩盖。
伪造的证据 “那个穿绯红色便袍的神秘女子,还让我亲眼见到她……” “于是,在死者的包厢里便掉落了两个所谓的‘线索’。一个是阿布斯诺上校有关的烟斗通条(他的不在场证明最有力,并且他和阿姆斯特朗一家的关系或许最难证实)。” “而那位‘矮矮的、深色皮肤、嗓音像女人’的神秘人物,不过是他信口开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把真正地卧车管理员陷之于罪,而且对男人和女人都适用。”
因为这是一起串通好的谋杀案,供词者都制造了一些不相干的事来分散注意力和证明对方的清白。分析出这些伪造线索给案情带来的影响是确定这是一起多人串通好的案件。
麦奎恩的证词——说漏的“那一定” “先看一下麦奎恩先生的证词。我和他进行的第一次谈话是非常令人满意的。但是在第二次谈话中他说了一句相当奇怪的话。在那之前,我跟他说我找到一张写有阿姆斯特朗字样的纸条。他说‘那一定……’,然后就住口了,又改口说:‘我是说,那老头儿也太疏忽了。’” “现在我可以知道他那时本来不想那么说的。假定他本来想说的是‘那一定已经烧点了!’那就表明,麦奎恩知道有那张纸条,并且知道它已被烧掉。换句话说,他要不就是凶手,要不就是凶手的同谋,很好。”
他说了一半的话突然改口了,这确实很奇怪。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一切充分的准备下还是说漏口了。波洛是通过犯罪心理来分析这个细节的,所给案情带来的影响是得出麦奎恩烧了纸条,也就是找出了一个凶手或凶手的同谋。
男仆的证词——不合逻辑 “然后是男仆。他说他的主人搭火车旅行时,有每晚服用安眠药的习惯。这有可能不假。可是雷切特昨天晚上还可能服用安眠药吗?他在枕头底下放了一把自动手枪呀!这就是证明这说法不对。雷切特昨天晚上是打算枕戈待旦的。不论他服用了什么药,那必定是别人偷偷给他服用的。是谁给他服用的呢?显然易见,不是麦奎恩,就是男仆。”
雷切特都放好手枪准备自卫了却说他服了安眠药,这是不合常理的。因此男仆说了谎,即使不是他放的安眠药是麦奎恩放的,他肯定也知道这件事,那就是他和麦奎恩串通好的,肯定也和案件有关。这个细节漏洞给案情带来的影响是又找出了一个凶手或凶手的同谋。
哈德曼先生的证词——荒谬的掩护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哈德曼先生的证词。关于他身份的证明,我全都相信。可是当他谈到他保护雷切特先生的具体做法时,他说的话就极其荒谬了,要保护雷切特,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晚上守在雷切特的包厢里,或者守在某个可以望见雷切特包厢门的地方。哈德曼的证词仅仅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其它车厢的人不可能杀害雷切特。他的证词把伊斯坦布尔─加来车厢清清楚楚地同外界隔绝起来。这一事实在我看来似乎是相当奇怪而无法解释的。”
他把车厢里的人与案情所隔绝,而事实都说明雷切特的死肯定是这个车厢里的人干的,这让人想到一种解释:他也与案情有关,所以极力掩护。这个细节给案情所带来的影响是又要怀疑哈德曼先生了。
“然后还有哈德曼。他看来十分肯定不是阿姆斯特朗家的人。我只能猜想,他曾和法国女子相爱过。我在与他谈到外国女人的魅力时,又一次得到了预期的反应。当时他突然泪水盈眶,但只推说那是由于雪景耀目所致。”
泪水盈眶绝对是一个极其细微的细节,而眼尖的波洛还是发现了。这个细节给案情带来的影响是推测出哈德曼和法国女子相爱过,所以也是和阿姆斯特朗有关系的。
赫伯德太太的证词——不可能的事 “谈到另一位证人。赫伯德太太曾告诉我,她躺在床上无法看到那扇隔门是否已插上门栓。因而请奥尔森小姐替她看看。好吧,如果她住过的包厢号码是二号、四号、十二号或是任何双号的话──那些包厢里,隔门的门闩都是安装在门把下面──那么她说的倒也没错。可是在单号包厢,就像三号包厢那样,门闩是安装在门把上方的,因而丝毫不会被手提包遮住。因此我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赫伯德太太在说谎,她说的事根本不曾发生过。”
波洛当时肯定在太太的房间尝试过了,而得出她说的事不可能发生,所以她在说谎。一般有与案情有牵连的人都会说谎,所以得出赫伯德太太也应该是罪犯。
“你们记得我问到她的家庭教师火监护人吗?我已在脑中断定,如果是玛丽•德本汉和这件事有瓜葛,那么她一定在他们家中具有某种这类身份。” 安德烈伯爵夫人的证词——效忠到底 “你们记得我问到她的家庭教师火监护人吗?我已在脑中断定,如果是玛丽•德本汉和这件事有瓜葛,那么她一定在他们家中具有某种这类身份。” “她说是一个中年的高个儿红发女人,这恰好在各方面都和德本汉小姐的特征相反,因而格外令人生疑。而接着伯爵夫人又必须捏造出一个假名字,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她不自觉地露出马脚。她说她的家庭教师叫弗里博迪小姐。” “那好,也许你们不知道,在伦敦有一家店铺直到不久前还叫做‘德本汉暨弗里博迪商店’。因为伯爵夫人当时脑中萦绕着德本汉这个名字,在要迅速捏造另一个名字的情况下,她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弗里博迪’。我一听就明白了。”
为了不牵连德本汉小姐,安德烈伯爵夫人所描述的特征都与德本汉小姐相反,而问到她名字的时候,她下意识的想到与德本汉有关系的名字。而凭着有丰富知识的波洛,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细节给案情带来的作用是确定了德本汉小姐的身份。
证词漏洞的特点 首先所有人都说谎了。 1、说了不符合逻辑和情理的事:赫伯德太太和男仆 2、不小心说漏了某些本不该说出的话:麦奎恩 3、极力辩护其他人:安德烈伯爵夫人和哈德曼先生
玛丽·德本汉与阿布斯诺上校的对话 “我从叙利亚一路过来的旅途中,偶然听到了几个字眼。在茫茫夜色中,小姐,我听到了你和上校的声音。你对他说:‘别在这会儿说,别在这会儿说。等这件事结束,等一切都过去之后……’你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小姐?” “我觉得有趣的是,阿布斯诺上校竟然称她为玛丽,这就表明他们两人是极为熟稔的,可是上校却说他们是这几天才认识的。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阿布斯诺上校和德本汉小结实际上相识已久,只是为了某种原因才装作互不相识。”
世界上就有那么巧的事,在波洛前一段旅途中已经遇上了德本汉小姐和阿布斯诺上校,而又偶然听到了他们颇为可疑的某句谈话。而上校对德本汉小姐的称呼又让他起了疑心。不得不说,波洛真是一个善于聆听细节的人。而这个细节所给案情带来的作用是加强对德本汉小姐和阿布斯诺上校的怀疑,推动案情。
十二刀·十二个乘客 “因为那么多和阿姆斯特朗绑架案有关系的人,凑巧乘坐同一列火车旅行,这不仅是罕见,简直可说是不可能。这不一定是巧合,而是实现策划好的。我还记得阿布斯诺上校曾经提到陪审团是由十二个人组成的,而车上有十二名乘客,雷切特也被戳了十二刀。所以我一直茫然不解的一件事——何以在这样的淡季,乘坐伊斯坦布尔—加来车厢旅行的人那么多——便得到了解释。”
“十二”这绝不是一个巧合,波洛通过证实他们都与阿姆斯特朗案子有关得出这十二个人都参与了此案,而他就是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来戳破他们谎言从而得出真相的。一人一刀,正好十二刀,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旅游的问题。这个细节是明摆着的事实,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它的作用是推出一共有12个罪犯。
小结 一桩谋杀案中所透露的信息那么多却都是非常复杂的细节,而波洛先生竟然能考虑地这么周到,实在令人佩服之极。他有着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大侦探波洛先生到底是靠什么侦破案情的。
1、社会知识:阿姆斯特朗相关家属名字,德本汉暨弗里博迪商店 2、犯罪心理:通过不同人谎言的特点来判断他的身份 3、洞人的观察力:人们情绪的变化、一些“线索”的细节、证词中的漏洞 4、慎密的思维:并没有一味的相信“证据”,从不同的角度推测其的可信度,从头至尾没有减轻对任何一个人的怀疑 5、有逻辑推理的猜想:十二名乘客和阿姆斯特朗一家的关系、安德烈伯爵夫人改教名 6、灼灼逼人的循循善诱的探问方法:最后使所有人都不得不向波洛坦白事实
对比 柯南道尔笔下福尔摩斯 阿加莎笔下的波洛
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所发现的细节经常是通过一个人或一件东西上的痕迹等,结合科学理论、周围景物推断出对案件有帮助的线索。
阿加莎笔下的波洛 波洛所发现的细节都是从证人提供的证词当中找出破绽或相矛盾的地方,以这些漏洞为突破口,深入的了解、侦查下去。
波洛与福尔摩斯的比较 波洛 福尔摩斯 知识 社会知识较丰富 科学知识较丰富 判断力 对于别人无推理得出的结论进行及时纠正 对自己的立场十分坚定,相信自己的判断 观察力 对人物情绪变化十分敏锐 对人或物身上的一些细节观察得十分仔细 想象力 能根据逻辑推理想到一些人的身份行为等 也能十分合理地推测一些事物
对比 从书中的描述来看,柯南道尔十分注重肖像、景物描写,以细致入微的文字描绘福尔摩斯的发现。 而阿加莎则注重语言描写,以对话的形式描述案发时的场景,再由波洛进行推理。
总结 柯南道尔与阿加莎两位著名侦探小说家的写作风格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注重细节。福尔摩斯和波洛破案的关键都是细节,没有那些被其他人所遗忘的细节,整件案子可能都因此而无解。 细节无论在侦探小说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也无论在哪都适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