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徵 第二節 人口、農業與環境 第三節 傳統的挑戰與經濟的發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附件一. 附件二 嚼食檳榔習慣之分佈 Taiwan India Sri-LankaPapua New Guinea South Africa Indonesia Hu-Nan (Modified from Norton, 1997) 附件三.
Advertisements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北有高山阻隔,與亞洲其他地區往來不便 形成獨立封閉的地理空間 次大陸 地形 (一)喜馬拉雅山 ※成因:新褶曲山脈 ※影響 1. 氣候:冬阻寒風,夏攔水氣 2. 大河源:恆河、印度河 … 3. 交通:開伯爾山口戰略地位重要.
學習重點 ■ 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 ■ 認識東南亞的人文特色 ■ 了解南亞的自然環境 ■ 認識南亞的人文特色.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第2篇第3章 東南亞與南亞 1.東南亞 2.南亞.
習作1-6 題目+解答.
東南亞與南亞.
第 3 章 東南亞與南亞 一、東南亞 二、南亞 課後複習 歷屆基測試題.
中國人壽 徐真真.
Unity3D.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7 南亞 (二) 第一節 階層化的印度社會 第二節 現代經濟的發展與環境問題.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世界文化地理篇(上) 第九章 南亞-印度半島 南亞概述 國家檔案.
17 類別資料的分析  學習目的.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臺灣的氣候 劉辰秋 製作.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Nokia:廣告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越南現況資料.
Cloud Computing –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選修部分單元(2)的介紹 天氣與氣候.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世界文明與發展 中國:東亞之光(Ch.16)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內案例分析.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經濟學 學經濟.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Porter的五種競爭力理論圖 3.1 廠商所面對的競爭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聖地的位置.
機綠. 在這綠色老屋 碰撞出更多 人與人相遇的機 率 綠.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花王集團.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我最喜愛的動物-棕熊 楊廷欣 3D (22).
環工二 賴建霖 森林二 王柏堯 財法四 張燁峰 中文二 蔡雅聆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1.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世界文明與發展 中國:東亞之光(Ch.16)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徵 第二節 人口、農業與環境 第三節 傳統的挑戰與經濟的發展 第十二章 南亞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徵 第二節 人口、農業與環境 第三節 傳統的挑戰與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徵(一) 印度半島為歐亞大陸最大的半島 位置: (1)位於亞洲南部,呈倒三角形 (2)介於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間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徵(一) 印度半島為歐亞大陸最大的半島 位置: (1)位於亞洲南部,呈倒三角形 (2)介於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間 (3)北:以喜馬拉雅山為屏障與中國相隔 (4)東:以亞拉干山與東南亞的緬甸接壤 (5)西:緊鄰西亞的阿富汗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徵(二) 孤立隔絕的位置 北部有高山和歐亞大陸阻隔,形勢封閉,有「次大陸」之稱。 因西北側地勢較為低緩 第一節 自然環境特徵(二) 孤立隔絕的位置 北部有高山和歐亞大陸阻隔,形勢封閉,有「次大陸」之稱。 因西北側地勢較為低緩 →外來的民族、宗教和文化得以進入 →宗教、語言、傳統及文化景觀等多樣面貌

南亞地形圖

印度半島西北的地理形勢

一、對比明顯的地形分區 (一)北部高山區 (二)印度河與恆河平原 (三)半島高原 (四)南方島嶼區

北部高山區 成因: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 特徵: (1)新褶曲山地--以喜馬拉雅山脈為主體 (2)景觀:西--乾燥、荒涼 →東--森林繁茂 (3)高山融雪與高聳地勢截留西南季風 →帶來豐沛水氣 →孕育南亞文化河川的源頭

印度河與恆河平原 成因:原是海溝→河流由兩側高地搬運大量沖積 →形成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之一 特徵: 成因:原是海溝→河流由兩側高地搬運大量沖積 →形成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之一 特徵: (1)農業精華區→因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2)印度教徒「聖河」:恆河 A.位居夏季季風氣候內→河川水量豐富 B.沖積平原養活眾多人口,孕育印度文化的重要溫床 (3)印度河--世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A.發源於西藏,水源來自高山融雪 B.印度河平原: a.因地處季風末端→乾燥少雨 b.中下游一帶→塔爾沙漠

半島高原:德干高原 成因:古老岩石 特徵: (1)東、西高止山:分布在高原兩側,呈南北走向 (2)海岸平原:與海岸線之間包挾著人口與聚落密集 (3)河口三角洲:發源於西高止山,因地勢東傾→東流注入孟加拉灣→沖積出人煙稠密的河口三角洲 (4)氣候乾燥,農業發展困難 a.特別是西部高原區 b.因乾燥所引起的水源問題相當嚴重 →開發深井及強力抽水設施改善。

南方島嶼區 斯里蘭卡:東南部海面上大島 (1)海岸平原與低緩丘陵遍布 (2)山脈多分布於南部,形成氣候的主要分隔線 (3)夏季季風的西南側溼潤有雨,年雨量 較北部及東部高 馬爾地夫:西南方的島群 (1)優美的自然景觀及特殊的環礁地形 (2)著名的觀光度假勝地。

二、季風盛行的高溫地區 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特徵:高溫多雨、乾溼分明 分布:印度、孟加拉 季節劃分:一年中分為三個季節-- (1)6月至10月→夏季,主要降水的季節 (2)11月至翌年2月→冬季,乾燥而涼爽 (3)3月至5月→季風轉換期,乾燥炎熱 因地處熱帶氣旋 →夏季常受熱帶氣旋侵襲→帶來豐沛的降水。

南亞氣候圖

南亞的季風雨

季風期的長短和季風所帶來的影響 季風期:因地區的緯度和高度差異而不同 夏季低壓系統於印度生成,吸引溫暖潮溼的季風分為兩股: (1)在西海岸地區造成大雨。 (2)穿過印度東海岸→向北→喜馬拉雅山的高大屏障→轉向西→沿印度北部平原向西前進。 影響: (1)乞拉朋吉(位於喜馬拉雅山下丘陵南麓)平均年降水量高達11,280公釐,位居世界第一。 (2)印度大平原:愈向西愈乾燥,東西降水不均。

季風行徑與雨量分布圖

季風對南亞農業的影響 季風帶來的降水對南亞的農業影響相當重要: 形成大量人口聚集的三角洲 帶來農耕所需的雨水→使作物豐收增產 →養育眾多人口→人口的快速增長→人口壓力 →增加自然災害 例:孟加拉的河口三角洲 為尋求肥沃的土地→人群被迫進入氾濫平原區求生 熱帶氣旋肆虐 →數以百萬計的人口面臨到洪水的威脅 1991年的颶風 →造成十五萬人死亡 2004年7月,因大雨發生嚴重水患 →全國2/3的土地皆為洪水所淹沒。

第二節 人口、農業與環境 一、南亞的人口問題 二、農業經濟與綠色革命 三、環境議題

南亞的人口問題(一) 人口數量:已超過十四億 →人口過多 若以此速度不斷增長: 在南亞僅占全世界3%的土地上,占全球人口的22% 南亞七國中有三國列居世界前十名 死亡率降低和出生率高 →人口成長率全世界最高 2006年的統計--印度的人口超過十一億八千二百萬人 →高居世界第二位 若以此速度不斷增長: 2025年將達到二十億 以南亞的人口年成長速率,很快超越東亞,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區域。 如印度人口以每年一千八百萬的速度快速累積中,半個世紀內人口幾乎增長了兩倍。

世界十大人口最多的國家(2006)

印度的人口增加率變化圖

印度人口成長變化趨勢圖

南亞的人口問題(二) 人口分布--受地形與氣候影響 人煙稀少:西部沙漠與高山地區,唯有靠近水源之處會有聚落出現 人口密集: (1)印度河與恆河流經區、沿岸平原 (2)條件--土壤肥沃與水源充足 →人口密集之處

南亞人口密度分布圖(2001)

農業經濟與綠色革命 各國的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極大的比例。 農業生產僅占國家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但仍是重要的經濟基礎。 約有60%的印度人以務農維生。

南亞農業分布 作物的種植與分布和降水關係密切 a.恆河下游:水稻 →需水量較多 b.恆河中游:小麥、雜糧 c.恆河上游:小米、雜糧、棉花。 南亞的稻米產量相當高 印度稻米的產量僅次於中國 孟加拉是世界第四大的稻米生產國

南亞農業生產分布圖

南亞的農業問題 常使用人工灌溉的方式來耕作 灌溉設施:水渠、水井和貯水池 乾旱地區:人工灌溉是作物生長的必要條件 旁遮普地區:大範圍農業灌溉區,有主副渠網→貧瘠的草場 →一年兩穫的肥沃農田 巴基斯坦大多數地方以及印度西北部: a.土壤鹽鹼化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b.某些地區因施行灌溉→地下水超抽→在旁遮普地區最嚴重

南亞的綠色革命 定義:為促進農業現代化,政府提供貸款和引進國外技術(包括改種高產品種和大量使用肥料、除草劑和殺蟲劑等),藉由灌溉面積的擴大,以生產更多的糧食。 成效:灌溉土地面積比例 從18%(1960年) →32%(1980年) 農業生產能支持高的人口成長率,與綠色革命關係密切。

綠色革命所引發的問題 環境汙染:大量化學農藥與肥料的使用 對灌溉水源的需求增加 貧富差距強化: a.富裕的農人--因購買新技術、新設備與新品種的能力較佳,愈加富裕。 b.貧困的農人--無力負擔此項支出,被迫必須要變賣土地,離鄉背井到城市另謀出路。

環境議題(一) 自然環境的變異 地震:位於板塊接觸地帶 洪水:地勢低窪地區 乾旱:南亞西側→因雨水缺乏造成 陸地被淹沒:恆河三角洲、馬爾地夫 →因海拔甚低、全球暖化 海嘯:印度東南沿岸地區、斯里蘭卡 →生命的損失,漁業與觀光產業衝擊嚴重

環境議題(二) 人為因素 森林的砍伐:印度、尼泊爾與西藏境內河川上游森林→洪患發生的頻率增加 實施科學改造:將殺蟲劑、農藥和肥料排入河水→河水汙染惡化 都市化和工業化:廢水、化學物質與垃圾等大量增加→河川汙染與河道淤塞 綠色革命、發展工業興建工廠:排放的廢氣與有毒物質→嚴重汙染空氣→古蹟面臨損害威脅外(如泰姬瑪哈陵)→人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

南亞的環境議題

第三節 傳統的挑戰與經濟的發展 一、多元的民族與文化 二、社會階級與貧富差距問題 三、經濟發展模式與未來潛力

多元的民族與文化 (一)千種面貌的國度 (二)複雜的宗教與政治

千種面貌的國度 世界文化歧異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境內各地在文化、種族、語言和宗教上有著極大的差異 達羅毗荼人(黑皮膚): 西元前2500年 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境內) 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文化,展現出高度的城市文明 雅利安人(白皮膚): 西元前1500年 中亞→興都庫什山脈→南亞→大部分達羅毗荼人向南遷移

印度的語言分布 語言種類:共有15 種主要語言、1,000多種方言 雅利安語:約73% 達羅毗荼語:約占24% 官方用語:印地語--屬雅利安語系的一種

印度的語系

複雜的宗教與政治—宗教(一) 印度教:信奉人數最多,有將近4/5的人信奉 佛教: a.西元前五世紀起源於印度,現今信奉者較少 b.斯里蘭卡約有70%的人民信奉佛教 伊斯蘭教: a.西元七至十二世紀間,從中亞傳入 b.十三世紀初以德里為首都建立蒙兀兒王朝 c.巴基斯坦與孟加拉為主要信仰的國家

複雜的宗教與政治—宗教(二) 錫克教: a.以印度教為基礎 + 伊斯蘭教的部分教義創立而成 b.教徒多分布於旁庶普地區。 耆那教: c.起源於印度西部和西南部 d.信奉人數不多,從未傳到印度以外的地區

南亞宗教分布圖

泰姬瑪哈陵

複雜的宗教與政治—政治 情勢:面臨詭譎多變的緊張關係 衝突國家:印度與巴基斯坦 衝突原因: a.英國撤退後留下印巴國界未解決的問題 →不斷在喀什米爾地區發生戰役 b.可能是下一個引爆核武戰爭的潛在危險區域 c.從2004年不斷進行和平會談,但斷斷續續發生的爆炸事件使會談的進度緩慢。

喀什米爾地區的衝突

殖民的影響 英國殖民時期結束後,南亞依照文化界線應分成七個國家(半島上僅五個) 許多國家內部常因種族、語言與宗教等方面的差異 →存在許多不同的政治立場與主張 →帶來動亂與紛擾。

社會階級與貧富差距問題 (一)階級分明的種姓制度 (二)貧富差距與城鄉移民

階級分明的種姓制度 由來:古代雅利安人社會階級劃分而來 特徵: 人民的日常生活與職業受種姓制度的支配,人們分別歸屬於特定的種姓,其工作的安排、穿著的衣服、敬神禮拜的方式與地點等皆有一定的規範。 不同階級的人們不可以通婚,不可以一起吃東西或玩樂,甚至不可以走在一起。

種姓制度的影響(一) 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阻礙: 不同階級間的社會地位有別,經濟能力多有差異,有違社會公平正義原則 職業按階級劃分並採世襲制度: 限制人們選擇的自由,無法適才適性發展 造成階級間的矛盾與衝突: 不同階級間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進而妨礙社會與經濟的整體發展

種姓制度的影響(二) 階級間的界線開始鬆動,原因: a.伊斯蘭教的傳入 b.教育程度的提升 c.憲法廢除種姓制度 d.職業分化日趨複雜 種姓制度的觀念與影響仍存在於印度,以鄉村地區尤為嚴重。 種姓制度裡不平等的現象,是印度現代社會落後和貧困的經濟環境中一股安定的力量 透過因果輪迴信念及制度維護機制的建立,提供了一個社會框架,維持著生活的秩序。

種姓制度 印度種姓制度分四個階級: 婆羅門:祭司 剎帝利:武士、王室貴族 吠舍:一般平民、農民、商人、手工業者 首陀羅:奴隸 賤民:不列入階層

印度廟宇的裝飾多具種姓的階級意義,照片中央即為梵天神,其口即代表婆羅門;臂為剎帝利;腿為吠舍;腳為首陀羅。

貧富差距與城鄉移民 人民識字率偏低 所得低:將近一半的人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 性別歧視問題:南亞有近半數的孩童有營養不良、體重過輕的問題,且大多是女孩 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度之一,原因: a.有限的土地上養育過多的人口 b.為數眾多的小農無法提高生活水準 c.政府政策傾向採取官僚控制與國家計畫經濟 d.種姓制度等文化傳統不利於經濟發展 e.既得利益者拒絕將機會開放給較弱勢者

城鄉間的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加大因素:都市化 城鄉間的差異: 有30個人口超過百萬的都市 大多數人生活在鄉村地區、物資極為匱乏的貧窮環境 與英國殖民時期刻意扶植數個大型貿易都市及港口有關

城鄉間的貧富差距(2002)

城鄉移民的現象 商業化:農業失業人口提升、農耕成本提高、大型農場擴張以及環境破壞→鄉村人口開始大量湧入都市地區。 大型都市都面臨的問題:流浪漢氾濫、貧窮、擁擠、水資源缺乏、空氣汙染與廢棄汙水無法妥善處理→因都市建設趕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

都市內部的貧富差距 印度目前居住都市內貧民窟人數超過四千萬人 孟買(西岸大城) 54%的人口居住於貧民窟 1%生活水準與西方國家相同富裕的人口 →貧富差距嚴重 加爾各答(東北大城) 以擁擠和窮苦骯髒的貧民窟聞名於世 開發中國家面臨都市快速成長的問題典範 每晚近五十萬人露宿街頭,全市有用水、電力及廢棄物處理等問題。

孟買都市內的貧民窟與高樓大廈對比

經濟發展模式與未來潛力 (一)經濟發展策略的變革 (二)國際分工下印度科技產業的發展 (三)印度經濟發展的困境

經濟發展策略的變革(一) 1. 冷戰期間 處於世界經濟與政治體制的邊緣,原因: 為與殖民國家切割→傾向自給自足策略 →採取保護關稅、課徵出口稅,重內部投資 官僚體制、基本教育、衛生設施、交通與電力供應等基礎建設不足

經濟發展策略的變革(二) 以印度為例 獨立後執行計畫經濟制度,實施高度貿易壁壘政策,保護國內產業 抑制私人企業發展,將掌控權與資源集中於國家手上 實施多個「五年計畫」 a.先期--自立更生和公營經濟占主導地位, 實行重工業優先的工業化政策 b.隨後--引進外援與外國技術,發展國營重工業和 基礎工業,建立工業體系 c.結果--重工業迅速發展,尤以鋼鐵冶煉最為重要

經濟發展策略的變革(三) 2. 冷戰時期末期 積極採取開放策略迎接外來的投資 允許內部私人企業的興起 以印度為例 a.1991年以後,經濟自由化,取消國家獨占策略,廢除不合理的限制,鼓勵競爭,對全球開放市場,加入全球經濟體系當中 b.結果 全球性的生產性服務事業,如會計、廣告、銀行與法律等公司紛紛入駐 1990年代的後半期經濟成長率連續三年超過7% 被喻為發展前景極為看好的四大金磚國家之一。

邦加羅的call center

國際分工下 印度科技產業的發展(一) 高科技產業--印度受世界矚目的焦點 邦加羅: 1950年代--「 花園城市」,海拔高度九百多公尺,氣候宜人、花木扶疏 1980及1990年代--「矽谷高原」,在電腦軟硬體產業上出現極為豐碩的成果 2003年後--大量美國軟體、會計與資料處理的工作都被轉包到這裡來。

印度科技產業的發展(二) 發展缺點:基礎設施的不足 發展優勢: a.理工人才的培養 b.豐沛的高科技人才資源庫 c.英語教育普及 d.勞工薪資低廉 輸出總額:20億美金(1995年) →120億美金(2001年) 電影工業:聞名全球 a.孟買的寶萊塢:最大的電影製片場 b.每年製片量超越美國好萊塢,居全球第一

孟買的電影廣告看板

印度經濟發展的困境(一) 印度產業結構的變化: 農業→服務業與資訊相關產業 與一般開發中國家明顯差異 原因:印度在部分基礎設施相對不足 一般開發中國家: 農業→工業與製造業 →資訊密集型製造業與服務業

印度經濟發展的困境(二) 因特殊的經濟發展結構 →經濟成長的成果無法嘉惠廣大的鄉村人口 困境: 嚴重的貧富差距 大量失業人口與貧窮問題 農村生活品質低落 基礎建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