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玲教授 張素貞教授 指導 中央輔導群 製作 嘉大附小陳佳萍整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專業成長計畫 ( Ⅰ ) 張淑芳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副教授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初階研習.
Advertisements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 教師專業成長客製化系統介紹 ~ 評鑑人員. 受評教師篇 ~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過程 常見問題與因應之道
105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多年期申辦與認證規劃
落實多年期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具體實施 ~經驗分享~
教學檔案 的製作、評量與運用 高雄市鳳陽國小 張翠倫
專業成長計畫 高雄市立溪埔國中 校長 王小芬 感謝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張新仁教授 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張德銳教授 指導.
教專規準理解 新北市教專推動小組委員 新北市立瑞芳高工 陳瑞榮老師.
教學檔案製作、評量 與應用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顏國樑.
新竹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輔導群 到校輔導簡報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有感教專 新北市教專推動小組委員 新北市立瑞芳高工 陳瑞榮老師.
LiveABC學習系統 103年英語自學說明會 校內學習資源LiveABC.
臺北市私立大同高級中學 99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推動小組會議暨 綜合報告表、專業成長計畫書寫說明會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教師自評表與專業成長計畫 主講人:中山工商資訊中心宋由禮
專業成長計畫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初階評鑑人員實體研習 蔡惠青 新北市瑞芳高工 (臺北市立麗山國中) 資料來源: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103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期程說明會.
TQC+ JAVA全國教師研習會 PLWeb 程式設計練習平台 簡介.
專業成長計畫(Ⅰ) 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中央輔導群.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Google協作平台.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Feeling 教學科目:英語 教學年級:四年級 資料來源:自編 & 康軒英語教材“New Wow English”第3冊
一、如何規劃? 二、教材數位化的可用工具介紹。 三、發表時應該注意的重點。 四、可展示的平台有哪些?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Tense Buster 操作手冊 畹禾有限公司.
新教師的啟導工作 高慕蓮博士 袁國明老師.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 之教學檔案製作 謝麗珠老師 高雄高工 圖書館主任.
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教師專業社群系列 2012.
103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校日 一年級英語科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教師入職啟導計劃 為學校提供的相關支援服務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評鑑工具--教學觀察表 工具來源:教育部研發之參考版 報告: 林江河 高雄市立志高中 2019/4/29.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學校端:證書認證相關作業 一.實作認證維護:完成評鑑後之認證勾選 二.申請評鑑證書:申請證書之提交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立志高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 層面A :課程設計與教學 評鑑指標: A-1 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2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案)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 層面A :課程設計與教學 評鑑指標: A-1 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2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校外實習媒合資訊平台介紹 報告人:王上明 指導單位: 教育部技職司 承辦單位: 明志科技大學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人事室 白宏堯 主任 編輯╱主持 本校圖文大樓七樓 國際會議廳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輔導夥伴分享 高雄市加昌國小 林春秀.
電腦網絡與教學.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高紅瑛 李俊達、康心怡
主題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流程-校長的觀點
主題研究架構.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潘慧玲教授 張素貞教授 指導 中央輔導群 製作 嘉大附小陳佳萍整理 E1.專業成長計畫 潘慧玲教授 張素貞教授 指導 中央輔導群 製作 嘉大附小陳佳萍整理

課程簡介 學習對象:教專初階評鑑人員 學習方式:實體研習 學習時間:一小時 課程重點: 課程名稱:E1.實體課程-專業成長計畫(Ⅰ) 1.評鑑綜合報告表實作 2.專業成長計畫實作

專業成長計畫(I)課程大綱 課程大綱(1小時) 一、『綜合報告表』說明與討論 二、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 TE as/for PG與教師專業成長計畫之關係說明 (10’) 評鑑「綜合報告表」示例討論(15’) 二、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 待成長評鑑指標之決定(10’) 『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 (10’) 教師專業成長客製化系統之介紹 (5’) 三、專業成長的途徑與策略分析(10’) 新修訂 新修訂 新修訂

新課程內容與舊課程修訂說明 新修訂課程: 評鑑綜合報告表與專業成長計畫表 TE as/for PG與教師專業成長計畫之關係說明(10’) 待成長指標之決定(10’) 教師專業成長客製化系統之介紹(5’) 評鑑綜合報告表與專業成長計畫表 所有實務操作修正為示例討論、說明與分享

TE as/for PG與教師專業成長計畫 之關係說明1/2 TE (Teacher Evaluation) As 即 For 有助於 評鑑即專業成長 為專業成長而進行的評鑑 PG (Professional Growth)

TE as/for PG與教師專業成長計畫 之關係說明2/2 教師評鑑TE (Teacher Evaluation) / 專業成長PG (Professional Growth) 協助老師確認優先需要成長的內容,評估專業成長計畫的需要檢核指標 搜集和分析相關的證據與資料、包括:觀察教學表現、評量教學檔案,以及檢視學生作品、學習表現等方式,來客觀評估與提供教師專業成長的成效

評鑑綜合報告表與專業成長計畫表 主要意義 資訊串集:進行完教學三部曲,最後藉由評鑑『綜合報告表』來呈現受評者之教學態樣。因此必須正確、真實將『資訊串集』,構築專業『信任』,循序有效的進行各項成長活動。 共伴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活動三力求:簡明、易行與E化,充分展現在評鑑綜合報告表與專業成長計畫表,合宜的應用與發展,可以讓老師『專業投入』與『志業表現』共伴成長。 教學基模:教師專業發展到最後之目的是希望教師獲得成長,一個教師之教學『態樣』或是『模式』,藉由綜合報告表具體呈現,實質有效率的幫助老師擬定專業成長活動。因此若能如實詳細的填寫,日後可由此表看出一位老師之教學歷程,並看見其專業成長的幅度,並為自己感動。 過程專業:在綜合報告表的支持下,依照老師之個人專業力度,在評鑑人員專業的建議下,依成長目標、成長方案、所需時間等適切擬定專業成長計畫表,實現成長目的。

評鑑綜合報告表與專業成長計畫表 架構關係圖 診斷 編寫 來源 發現優勢 或待改善處 依據評鑑推動小組之決議擬訂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計畫 自 評 他 教學觀察 教學檔案 評鑑綜合 報告表 協助擬定 成長計畫 與評鑑人員就評鑑 綜合報告表內容來 進行討論 部份達到規準者 給予肯定及鼓勵 專業成長 方式/ 管道/ 資源 進行專業 成長 教學輔導 教師諮詢 與輔導

評鑑「綜合報告表」示例1/2 壹、基本資料 貳、填寫說明 參、總評意見 受評教師代號、任教年級、任教科目、評鑑者 評鑑者將「教師自評」、「教學觀察表」、「教學檔案評量表」所得到的結果轉錄於表中相對應欄位,然後在各項評鑑項目上,逐一判斷受評鑑教師是否需要改善,如有需改善之處,在「是否需改善」一欄打勾。最後再經由與受評鑑教師的討論後,在總評意見中,補充說明受評鑑教師整體表現的優劣得失以及具體改善建議。 參、總評意見 統整說明受評教師整體表現的優劣得失以及具體成長建議

評鑑綜合報告表示例2/2 綜合報告表,其工具依照校本選用,有許多工具可以利用,這裡之範本採用部定版本說明之。 確實簽名、註記日期

評鑑綜合報告表示例討論1/6 層 面 指 標 從『綜合報告表』紀錄裡,導出專業對話訊息,說明如下: 值得推薦 通 過 待改進 層 面 指 標 教師自評 教學觀察 教學檔案 需改善 請打  值得推薦 通   過 待改進 A課程設計與教學 A-1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A-5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A-6應用良好溝通技巧。 A-7運用學習評量評估學習成效。 B班級經營與輔導 B-1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班級常規。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B-3促進親師溝通與合作。 B-4落實學生輔導工作。

評鑑綜合報告表示例討論2/6 在教學觀察回饋會議的討論中 T1老師自己感覺無法依據教學內容,不善於運用適當的教學技巧,因此自評「 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的結果是「待改進」 但教學觀察中,發現T1老師除了教學以講述為主要,對於教學問題的發問與討論(A-5-6),也是有些待改進之處。所以評鑑人員給予「待改進」。 反映T1老師確實對此指標有再成長的空間。

評鑑綜合報告表示例討論3/6 三、總評意見: 統整說明受評教師整體表現的優劣得失以及具體成長建議 1.受評鑑教師優點 2.受評鑑教師待成長的地方 3.具體的成長建議

評鑑綜合報告表示例討論4/6 撰寫示例 1.受評鑑教師優點是 T1老師在層面A「課程設計與教學」的部份,展現個人課程設計能力,編選不同版本補充教材,教學計畫完整詳細,授課時口語清晰,清楚表達及說明教學內容,並透過小組發表與個人作業等活動的轉換,隨時檢視學生學習成效,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維持學生興趣。 在層面B「班級經營與輔導」的部分,能訂定明確的班級規範使課堂的教學能順利進展;在親師合作與學生輔導的部分也能掌握重點、促成親師生間的合作,提升班級組織運作的效果。

評鑑綜合報告表示例討論5/6 撰寫示例 2. 受評鑑教師待改善的地方是 在「A-5 運用有效教學技巧」的部分,從教學觀察中,雖使用不同的教學活動,唯多數教學時間仍以講述為主。尤其未能清楚表達發問,而且待答時間不夠,聽學生回答後,也未適時進行歸納整理更進一步釐清問題,因此評鑑結果勾選為「待改進」,未來仍有成長的空間。 在「B-2 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的部分,從教學觀察中發現,教師一節課自問自答時間約佔三分之二,且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立即回應,學生參與學習情形未如預期,因此評鑑結果勾選為「待改進」,未來仍有再精進的空間。

評鑑綜合報告表示例討論6/6 撰寫示例 3.具體的成長建議是 (1)針對「A-5-6 透過發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的部分,建議: b. 傾聽學生回答:給予學生適當待答時間,並適時轉問問題,聽答後分析其對應的學習概念,予以歸納整理,延伸教學內容,發揮問題效果。 (2)針對「B-2 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的部分,建議: a. 強化教師發問技巧:建議使用語言流動等工具,再次蒐集教師個人發問紀錄,做為分析參考。 b. 改善行間巡視:建議使用教室師生移動方式的工具,分析教師個人移動的習慣,給予每組等同的行間巡視機會,以便提供適時的指導。

綜合報告表實作練習與分享

專業成長計畫 待成長評鑑指標之決定(10’) 『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10’) 教師專業成長客製化系統之介紹(5’)

專業成長計畫的功能 肯定與指出教師已有的教學成就 找出尚具成長空間的教學行為與指標,做為協助教師改進教學行為,從事成長活動的依據

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1/6 表格內容 教師的基本資料 已達成的教學行為 註明教師已有的教學成就 轉錄教師需改進的教學行為指標及代號 改進教學行為的個人成長計畫(附表) 含成長活動及合作資源 附表

如參加研習、自修、觀察等,專業成長學習策略 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2/6 待成長評鑑指標之決定 「需要改進」的評鑑指標,以入班觀察紀錄表、評鑑綜合報告表為依據,討論需要成長的指標,轉錄教師需要改善的教學行為指標之代號於成長計畫表內 Q:若都沒有出現待成長的指標,受評教師仍然可以成長嗎? ANS:當然可以 轉錄教師的需要成長教學行為指標 如參加研習、自修、觀察等,專業成長學習策略 確實簽名並註記日期 B-3說明

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馮莉雅、陳順和 (2006) 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3/6 專業成長計畫表,其工具依照校本選用,同樣有許多工具可以利用,這裡之範本採用部定版本說明之。 教學者代號: 學校名稱:____________ 任教年級: 任教科目:____________ 指出教師需要改進的評鑑指標(一個評鑑指標請用一張表格) 需要改進的評鑑指標(項目) 特定的成長活動 成長資源 協助者/ 合作人員 完成日期 備註 曾憲政、張新仁、張德銳、許玉齡、馮莉雅、陳順和 (2006)

A-1、A-2、A-3、A-4、A-6、A-7、B-1、B-3、B-4 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4/6 指出教師已達成的教學成就或專業表現 已達成的評鑑指標 A-1、A-2、A-3、A-4、A-6、A-7、B-1、B-3、B-4 轉錄教師『已達成』的教學行為指標之代號 如前所述,已經達標之評鑑指標如B-3,在觀察後會談時老師表達意願: 提升評鑑等級 教學更精緻 繼續個人研究與進修等 評鑑人員宜參酌時間繼續進行陪同關注該指標之專業成長,或是改用其他適切途徑,進行之。

注意完成時間之擬定,應該有合理『成長時距』 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5/6 指出教師需要成長的評鑑指標 一個評鑑指標請用一張表格 轉錄教師的需要成長教學行為指標之代號 需要改進的評鑑指標 A-5-6 透過發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 特定的成長活動(列舉可以採行的活動) 合作人員 完成日期 備註 閱讀發問技巧相關書籍: 1.張玉成(民73)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心理。 2.張玉成(民82)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 郭俐廷老師 康心怡老師 96/04/06 1.向高主任請益教學上發問技巧的運用。 2.觀察柏翔老師的教學,記錄黃老師上課如何使用發問技巧,啟發學生思考,以提供自己反思與修正。 3.錄影自己教學過程,特別分析教師自己待答狀況。   1.錄下自己的教學,並邀請國強與俐廷兩位老師一起看教學錄影,記錄自己運用探究所獲得的發問技巧情況,以瞭解發問技巧之改善情況。 2.教學活動後,請學生寫出與教師的互動心得與回饋,提供建議以供改進教師發問情形。 傅國彊老師 96/05/01 將試驗結果進行調整後,不斷使用新的發問技巧於班上各領域的教學活動,讓這項剛成形的『新教學行為』內化成為自己的『教學技巧』。 96/05/20 將自己改進歷程記錄下來,並與夥伴教師分享心得。 陳敦證老師 96/05/25 如參加研習、自修、觀察等 注意完成時間之擬定,應該有合理『成長時距』

專業成長計畫示例說明6/6 B-3 促進親師溝通與合作(已達標) 已達標但還希望再精進之教學行為指標代號 需要改進的評鑑指標 特定的成長活動(列舉可以採行的活動) 合作人員 完成日期 備註 閱讀『學生』,林明進著作,麥田出版,2014年; 『燃燒吧,家長們』,丘引著作、稻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與夥伴進行心得交換,並討論實行策略。 王○○ 99.7.30 閱讀公教資訊期刊(第三卷第一期)「新時代有效親師合作的內涵與具體做法」與夥伴進行心得交換。 99.8.27 請教校內帶領班級家長讀書會張老師,探詢其平常對於親師合作的策略,以進一步了解比較。 楊○○ 利用班親會、聯絡簿、班級志工調查表等,向家長募集人力資源。 五年級班群教師 99.9.16 邀請一、二位家長,一起閱讀『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孩子』,就某一單元試行親師合作教學。 99.10.1~99.11.1 對於能協助班群之家長,給予感謝卡獎勵,並張貼照片及公佈於班級網頁表揚。 99.9 ~100.1 以教室日誌記錄並省思我的班級親師合作推動成效。 99.9~100.1 以文字、圖形、座談等方式,將成果與他人溝通與交流,並將成果投稿教育期刊。 100.1. 已達標但還希望再精進之教學行為指標代號

校內專業成長活動參考1/3 特定的成長活動可以列舉採行的活動 同儕反思對話或教學觀察 專業成長研習 行動研究或研究小組 研發教學媒材 撰寫札記 參與專業社群 研發新課程 習得教學策略應用於課堂與分享 協同教學 由評鑑者與受評者協議的其他成長活動

校內專業成長活動參考2/3 目標 教師獨自完成的成長活動 1.發現有效教學行為 觀賞影片、影帶、電視;聽演講、錄音帶、唱片;閱讀 教師成長活動方案許多,依照目標設定,可以自己完成或與他人一同完成,其活動型態,可採行如下方式: 目標 教師獨自完成的成長活動 1.發現有效教學行為 觀賞影片、影帶、電視;聽演講、錄音帶、唱片;閱讀 2.對於教學行為加以反應和應用 思考;收集;組織;評論;寫筆記;計畫 3.在教室情境中研討教學行為 教學錄影;在自己的教室中練習;批判自己的教學;分析和調整自己的教學;為了徹底執行而設計策略

校內專業成長活動參考3/3 目標 教師和他人合作的活動 1.發現有效教學行為 參與有計畫的研討會;出席知識性的講習會;修讀研究所課程 2.對於教學行為加以反應和應用 討論;角色扮演;腦力激盪;拜訪其他教師 3.在教室情境中研討教學行為 出席訓練活動;觀摩教學展示 邀請其他人進行重點觀察並提供回饋資料

教師專業成長客製化系統課程 教師專業成長客製化系統之介紹(5’) 特色 登入方式 內容簡易說明 網址 http://teachernet.moe.edu.tw/autonomy/

教師專業成長客製化系統特色介紹 教育部為全國教師,客製一個貼心的服務,它的好必須要親 自利用後,才知道其價值取向,以下簡要介紹概念: 3高1個別 高價值:珍貴學習記錄,數位方式保存與再利用,拉高資料價值層次 高自主:從專業發展線上課程學習平台,到客製化整合平台,以數位 學習方式,提供參與專業成長活動老師,自主線上規劃課程並完成教 師專業發展評鑑。也可以在平台內下載部分學習資料,以紙本方式填 寫後,進行教學歷程檔案製作與活動資料保存。多方多管道給予教師 支持。 高整合:各項資源均配合評鑑指標建立關鍵字,E化評鑑作業流程,減 少資源浪費,提供統計數據,作為整體性規劃校內研習參考,便於學 校管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年檔案 個別化:針對不同學校差異性需求,提供符合各校客製化教師評鑑指 標,為每一所學校及每一位教師量身打造之客製化內容,也可以線上 診斷受評教師專業需求項目並協助製作客製化受評教師專業發展處方

登入系統之方式

透過教專網與專業發展 整合平台登入1/3

透過教專網與專業發展 整合平台登入2/3

透過教專網與專業發展 整合平台登入3/3

系統內容簡介1/ 7 自評紀錄 他評紀錄 專業成長計畫 專業成長檢核紀錄 受評教師可隨時線上瀏覽歷年之自評表及 自評報告(含今年已完成之自評紀錄) 並提供線上瀏覽及下載 自評紀錄 受評教師可隨時線上瀏覽歷年之他評表 他評報告(含今年已完成之他評紀錄)、會談 紀錄,並提供線上瀏覽及下載 他評紀錄 受評教師可隨時線上瀏覽歷年之專業成長紀 錄(含今年已完成之專業成長紀錄) 並提供線上瀏覽及下載 專業成長計畫 專業成長檢核紀錄 檢核歷年之專業成長計畫表 並提供線上瀏覽及下載

系統內容簡介2/ 7 填寫自評表 確認自評表結果 顯示自評報告

系統內容簡介3/ 7 快速讀取:填寫時 系統會將基本欄位 自動讀取至自評表中

系統內容簡介4/ 7 說明參加之評鑑表種類

系統內容簡介5/ 7 專業成長計畫 歷年專業成長計畫

系統內容簡介6/ 7 專業成長途徑 現階段專業成長計畫途徑 2 1 3 4 40

系統內容簡介7/ 7 專業成長資源 專業成長資源

教專客製化系統提供線上完成綜合報告表及專業成長計畫擬定

客製化系統有相關操作方法影音介紹

使用客製化系統專業成長計畫也可檢核

專業成長計畫實作

專業成長計畫擬定方式 從綜合告表選擇成長指標 選擇成長途徑 規劃成長時程及協助人員

從綜合評鑑報告表選擇成長指標 34-35頁

專業成長的途徑與策略分析1/2 專業成長的途徑與策略分析 專業成長的途徑與策略,主要強調老師內在之改善 當教師完成自我評鑑及他評後,若沒有針對須改善之處擬定成長學習,實為可惜。這時後專業成長計畫介入,提供完整的學習歷程方案。 因應自我評鑑結果,決定規準、工具→蒐集資料→深入省思→提成長計畫的循環歷程。 世上沒有完美的教學,教學即不斷追求相對的完美。未通過評鑑指標項目,擬定一可執行之專業成長計畫。 通過評鑑指標者,其教學仍有成長空間,亦可擬定專業成長計畫,進行內容深化與表達精緻。 專業成長計畫可以為個人或團隊之計畫,也可以為學校整體之成長計畫。

專業成長的途徑與策略分析2/2 主題探究 專家請益 教材教法研發 數位學習資源應用 行動研究 校內外研習進修 教學觀察與回饋 教學輔導 教學檔案建置 專業學習社群 標竿典範學習 其他

個人專業成長計畫表示例

專業成長計畫擬定注意事項 綜合報告表完成後,依據需要成長或想要成長的指標擬定專業成長計畫。 一個指標撰寫一份成長計畫,如果有兩個以上想要成長的指標,需要再擬定另一份成長計畫。 專業成長計畫預定完成日期由受評教師與評鑑人員共同討論擬定之。 合作人員不一定是評鑑人員,也可以是其他教師。

孩子的希望在教育1 /3 外在改變 潛能:每個孩子在出生時,就永擁有超過達文西聰明才智的潛能智慧,孩子的未來世界,比現在的我們更具有未來想像。 世界:我們的孩子,將要生活在一個改變速度比現在學校快四倍的世界。 知識:對於孩子而言,今日熟悉的的知識,明日都可能變成無用之物。假如我們停止學習,我們的教學動力等於就此停滯,影響甚巨。因此,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一個持續改變的機會。

孩子的希望在教育2/3 老師角色 老師:是知識工作者,其實真正的滿足,除了來自於通曉一些既定的知識外,更因不斷調整、發揮自己創造力,且順應這個世界快速變動的榮譽感。 基準:如何讓老師紮實瞭解自己,面對這培養孩子『善』的教育工作,此時我們正為老師畫出一條道德、智慧、專業的水平基準。

孩子的希望在教育3/3 世代價值 思維:而如何拉高這條水平線的價值與影響力,正是我們老師要努力建構的思維--『信任(trust)』且『努力(work hard)』 專業:成長需要一些機會,而這機會就是您的『思維改變』,化評鑑為動力,因成長而專業。

感謝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