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簽訂ECFA 對台灣經濟發展之影響研討會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寶來投信 董事長 張嵩峨 06/05/2010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銀行業登陸 — 先務實自我定位 再求永續發展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前 言: 2009年11月16日,陳冲副院長時任金管會主委,與中國銀監會、 證監會、保監會完成MOU之簽署,讓台灣銀行業登陸的期待 露出曙光,寫下歷史新頁。 MOU的簽署是銀行登陸發展的起步,而不是終點。 銀行業登陸發展,倘有較多的省思與認識,又有縝密的計畫, 謀求找到一個正確的「自我定位」,則成功的機會較大,否則 不無鎩羽而歸的可能。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銀行登陸發展的認識與作為 — 登陸發展有別於赴世界金融中心設點 大陸金融(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一. 登陸發展有別於赴世界金融中心設點 現階段台資銀行赴中國設點發展業務,不單是外 匯業務現代化或銀行國際化的延伸。 銀行登陸拓展業務,似以鎖定就近服務台商、台 資企業為開始,較有利基。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一. 登陸發展有別於赴世界金融中心設點 1984年國內銀行紛紛設立國際金融業務分行,也就是境外金 融業務分行(OBU)。將國內商業銀行自1967年起大舉推展 的外匯業務(主要為進口押匯、出口押匯及國際匯兌)升級 到國際金融業務(主要為外匯交易、貨幣市場業務及資本市 場業務)。 嗣後,隨台灣經濟奇蹟、台灣外匯存底的迅速累積,舉世刮 目相看,遂促使國內銀行走出台灣。國際化蔚成一股熱潮, 乃於1989年後獲准爭先恐後到紐約、洛杉磯、倫敦、法蘭克 福、阿姆斯特丹、東京、香港、新加坡等世界大金融中心 (Financial Center)設立分行、或設辦事處升格分行、或設 子行。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一. 登陸發展有別於赴世界金融中心設點 初期,台灣銀行在金融中心的業務,主要從事於 外匯交易(國際貨幣交易)、貨幣市場(國際拆 借、拆放)、資本市場(國際債券、有價證券買 賣)業務。 後來,拜台灣國際信用評等優勢之福,國銀海外 單位在國際間拆借的成本偏低,有利於國際聯貸 的參與,國際聯貸業務遂亦成為主要業務之一。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一. 登陸發展有別於赴世界金融中心設點 觀察當前中國的進步,上海的活力,已深深吸 住全球人們的眼睛和注意。上海的發展無窮, 將來可望是世界頂級的大金融中心。但現階段 還不是,因為金融中心除了可見的高樓大廈林 立之外,還需其他週邊的建設及軟體、制度的 配合。所以台資銀行登陸發展,目前還不宜以 國際金融為唯一主要選項。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泛 公 股 行 庫 海 外 分 行 銀行別 海外分行 臺灣銀行 香港、紐約、東京、倫敦、洛杉磯、新加坡、南非 一. 登陸發展有別於赴世界金融中心設點 泛 公 股 行 庫 海 外 分 行 銀行別 海外分行 臺灣銀行 香港、紐約、東京、倫敦、洛杉磯、新加坡、南非 土地銀行 胡志明市、新加坡、洛杉磯、香港 合作金庫 香港、馬尼拉、洛杉磯、西雅圖、布魯塞爾(台灣聯合銀行) 第一銀行 新加坡、東京、溫哥華、薩爾瓦多、洛杉磯、布里斯本、曼谷、越南河內、帛琉、關島、紐約、倫敦 華南銀行 新加坡、紐約、倫敦、洛杉磯、香港、胡志明市 彰化銀行 紐約、倫敦、東京、洛杉磯、香港、新加坡 台企銀行 洛杉磯、香港、雪梨 資料來源:寶來投信整理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二. 大陸金融(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台資銀行登陸需找出自己的業務强項,爭 取特定的客戶群,從定點立足,逐步展開, 穩健經營;否則,不僅獲利不易,永續經 營也困難。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中國銀行體系金融機構有: 二. 大陸金融(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中國銀行體系金融機構有: 國有銀行:五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是金融業的主導力量。 股份制商業銀行:是中國銀行業改革的領先者。 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迅速,深化區域,紮根經營。 農林金融機構:基層金融。 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負有階段性任務。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台資銀行登陸需面對強大的當地競爭對手。 二. 大陸金融(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台資銀行登陸需面對強大的當地競爭對手。 中國銀行業除有本地優勢外,為因應加入WTO,已曾積 極運用邀外資銀行(世界級銀行)入股或簽定策略聯盟方 式,提升其風險管理、業務處理流程、業務多角化等。加 上其原有超大規模、財務實力、業務網點之優勢等,業務 競爭力大大提升。 故台資銀行登陸發展,需選派優異的成員,推出自己的業 務強項,以謀求在廣大的金融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扮演 適當的角色。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台資銀行登陸發展,無人民幣業務,則難伸展。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1. 台灣典型的銀行組織型態如下: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法人金融(企業金融)事業群-授信;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1. 台灣典型的銀行組織型態如下: 法人金融(企業金融)事業群-授信; 個人金融事業群-理財、個人消費貸款、基金、保險、保管; 國際金融事業群-外匯、海外推展、OBU業務; 營運管理事業群-台幣存款、匯款; 金融市場事業群-資金調度、資金投資、金融市場交易、衍生性商品等部署其他事業群業務; 風險管理中心-審查、催收、徵信; 行政管理中心-會計、總務、人事、公關; 資訊(作業中心)-電腦系統作業; 再細查我國銀行法第三條所列銀行經營之業務,多達23項,故台灣的銀行業,業務項目基本上是齊全的。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2. 中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2. 中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 外國銀行分行按照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業務範圍,可以經營下列部分或者全部外匯業務以及對除中國境內公民以外客戶的人民幣業務: 吸引公眾存款; 發放短期、中期及長期貸款; 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 買賣政府證券、金融債券、買賣股票以外的其他外幣有價證券; 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 辦理國內外結算;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買賣、代理買賣外匯; 代理保險; 從事同業拆借; 提供保管箱服務;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買賣、代理買賣外匯; 代理保險; 從事同業拆借; 提供保管箱服務; 提供資信調查和諮詢服務; 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外國銀行分行可以吸收中國境內公民每筆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定期存款。 外國銀行分行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可以經營結匯、售匯業務。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3. 中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3. 中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 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按照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業務範圍,可以經營(十三項)部分或者全部外匯業務和人民幣業務。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4. 比較第三十一條與第二十九條,其差別有二: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第二十九條比三十一條多一項-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4. 比較第三十一條與第二十九條,其差別有二: 第二十九條比三十一條多一項- 從事銀行卡業務,中國純外資銀行不可;中國外商獨資銀行及中外合資銀行可。 對居民可辦人民幣業務- 外國銀行分行只可吸收中國境內公民每筆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定存,此外,不可以經營人民幣業務。外商獨資銀行及中外合資銀行則可。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5. 又三十四條規定,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經營本條例第二十九 條或者第三十一條規定業務範圍內的人民幣業務的,應當具 備下列條件,並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提出申請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業3年以上; 提出申請前2年連續盈利; 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外國銀行分行改制為由其總行單獨出資的外商獨資銀行的, 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期限自外國銀行分行設 立之日起計算。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由以上敘述可知台資銀行登陸,期盼以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為 起步,進而大顯身手,但限於人民幣業務的開放、客源的稀落、 網點太少,加上作業系統不夠電腦作業化,難有發展。 反之,發展企金,網羅台資企業,針對進出口押匯及匯款需要, 配合融資服務,較能立竿見影。於是像彰銀鎖定昆山、華銀堅 持落腳深圳、富邦專攻福建且合資入股經營,及合庫北京辦事 處擬改升格蘇州分行,彼等務實策略以台商聚集地為優先,聚 焦貿易融資、資金調撥管理,伺機與陸資銀行合作,參與聯貸, 整體業務發展,成功較可期。 福建省高級領導最近頻頻訪問台灣各界,渴望台資銀行赴閩發 展之殷切不難看出。同業以「先行先試」角度切入,或可事半 功倍。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金融機構登陸現況 資料來源:寶來投信整理 銀行 在大陸辦事處 申請大陸據點 送件申設動作 三. 兩岸銀行業務比較- 金融機構登陸現況 資料來源:寶來投信整理 銀行 在大陸辦事處 申請大陸據點 送件申設動作 一銀 上海 上海分行 4/19向金管會申設分行 華銀 深圳 深圳分行 彰銀 昆山 昆山分行 國泰世華 土銀 合庫 北京 蘇州分行 中信銀 上海子行 4/29向金管會申設分行 台企銀 上海辦事處 4/19向金管會申設辦事處 台銀 辦事處未滿兩年,未送件 兆豐銀 蘇州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總 結: 兩岸銀行業務項目差異不大,但立足點不同。 總 結: 兩岸銀行業務項目差異不大,但立足點不同。 當地銀行佔盡地利,台資銀行登陸發展,有准入的 限制、有升格分行、參股當地銀行的限制、有人民 幣業務的難度限制、有營運量比率的限制等。 故登陸發展不能好高騖遠,宜自我量力,自我正確 定位,自我找出利基,穩健成長為要。
MOU與銀行產業之發展 敬 請 指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