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業面對ECFA及MOU之策略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1 財務管理概論 2 財務報表與現金流量 3 財務規劃與成長
結構型金融商品研討會 市場發展與風險管理 慶祝中大九十週年 主辦單位: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系 台灣金融研訓院
國際金融中心 觀看《經濟新動態》後,學生可以多滑鼠的搶答方式回答以下的問題。 國際金融中心的定義 00:00:00-00:01:51
台灣網路銀行網站之現況與比較 指導老師:吳有龍 A 曾馨慧.
滬股通與港股通的額度使用狀況 市場別 滬股通 港股通 投資總額度 3,000億人民幣 2,500億人民幣 每日額度 130億人民幣
兩岸銀行業競爭力比較 主講人: 張兆順 100年7月9日.
ECFA之後台灣金融業 前進大陸之商機與挑戰
中國人壽 徐真真.
資訊管理 期中考補充資料.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99年度「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 U-START創業競賽營運計畫簡報(範本)
第一章 證券投資概論.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洋華光電 2009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 Aug 19, 2009.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 WTO 與兩岸經貿投資專題.
國際資訊安全標準ISO 27001之網路架構設計 –以國網中心為例探討風險管理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越南現況資料.
COMPUTEX TAIPEI 2014 指導老師 陳敏全 國企4B 王心眉 林惠萍 國企3A 陳韻惠 劉佳其.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張兆順 朝順創業投資顧問(股)公司董事長 (前第一金控公司及第一銀行董事長)
未來的商業教育 張仁良 商學院院長 香港浸會大學.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Web Service 1.
沈大白 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 兼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召集人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經濟學 學經濟.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第一章 金融市場簡介 金融市場 融資市場 借與貸的市場.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第十章 證券投資組合.
COMPARISON OF BANK COMPETIVENES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兩岸銀行競爭力之比較)
Porter的五種競爭力理論圖 3.1 廠商所面對的競爭
數位教學導讀及案例分享 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 楊璨羽.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Solid State System (3S) 鑫創科技: 年第二季 投資人說明會 08/15/2016.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股票選擇指南-SONY 鄭惇伊 林佩儀 黃馨玫.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Mobile User music–Sharing Innovation Center)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九十學年度實務 專題報告 指導老師: 高玉芬 老師 學生: 張駿呈 張書嘉 林正浩
線上服務 合作夥伴儀表板概觀.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朱素徵 資深協理 金融機構評等部 中華信用評等公司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牧德科技 (3563 TT) 簡報人:嚴維群 董事 2019 / 1 / 17.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Identifying your company’s real intelligence needs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外貿協會 桃園辦事處 5月份課程預告 經營管理•市場拓銷•精選專業課程 為您的企業國際化,補充員工團隊最必要的知識與技能! 日期 時間
網站個案報告 參考架構 一,企業背景簡介 二,經營優勢與競爭分析 三,市場區隔與目標市場 四,行銷4P策略 五,未來發展與挑戰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兩岸金融業面對ECFA及MOU之策略分析     班 級: 四金三1 指導老師: 葉玟琪 小組成員: 陳沛筠 許翔智 張懷恩 胡芷瑄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前言 近年來,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吸引許多人想投入大陸金融市場,終於在2009年底兩岸簽署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台灣金融業終於可以開始參與大陸市場。不過此只是讓我們拿到進入大陸市場的許可證。要真正能讓台灣的金融業能夠取得實質的對策,則在近ECFA的簽訂中。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由於近幾年來大陸地區經濟快速成長,但台灣經濟表現也不落人後,本組將以中信金控為例來分析兩岸的發展、現況、合作與競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重視且關切經濟上的發展及兩岸交流,加上ECFA的簽訂使得台灣的經濟會更上一層樓。

第一章 序論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與現況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作」之策略分析 第一章 序論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與現況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作」之策略分析 ECFA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分析 兩岸金融業SWOT(銀行、證券、保險)分析 未來金融人才的需求與準備

以中信金控為例分析開放兩岸金融合作之策略 第一章 序論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研究方法、動機、目的 說明兩岸金融業的發展與現況 探討兩岸的合作與競爭 以中信金控為例分析開放兩岸金融合作之策略 ECFA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分析 兩岸(銀行、證券、保險業)SWOT分析

第一章 序論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諸多數據可以顯示台灣投資大陸的產業融資需求多,所以本篇專題以中信金控作探討,資料來源,取自於研討會、期刊雜誌、報紙及網路,包含了ECFA的協定內容及未來台灣金融業影響與因應和兩岸金融業(銀行、證券、保險)SWOT的分析報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ECFA架構下展望兩岸金融業之開放與合作:以銀行業為例」(民99.04)吳瑟致、趙文志 第二章 文獻探討 「ECFA架構下展望兩岸金融業之開放與合作:以銀行業為例」(民99.04)吳瑟致、趙文志 探索兩岸金融合作的可能性與挑戰。兩岸簽署的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在ECFA 的效應下將有助於兩岸金融往來的便捷化與正常化,可促進國內金融業開拓大陸金融市場的商機,並展開國際金融合作,得以成為區域金融中心之一。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經濟影響初探」(民99)周芯瑋 ECFA簽訂直接加速台灣連結兩岸,不僅關係著台灣日後經濟發展,也象徵兩岸關係的進一步和解,大幅降低台海戰爭發生的可能性,同時有助台灣融入全球經貿體系,吸引跨國企業來台投資,促進我國經貿投資國際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之影響評析」(民98)潘玉菁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之影響評析」(民98)潘玉菁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能力逐漸增強,並鼓勵支持具比較優勢之國有與民營企業投資海外市場,使中國企業得以藉由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已具經濟自主能力。而中國的民營企業則因規模較小,目前在全球市場尚未形成可觀的影響力。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兩岸雙邊貿易、投資與產業分工發展趨勢」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兩岸雙邊貿易、投資與產業分工發展趨勢」 (民95.12)高長、蔡依帆 台商到大陸投資動機,主要是基於大陸 「勞工成本低廉」,「當地內銷市場擴大」、「土地成本低廉」、「配合國內中下游廠商登陸」等。兩岸雙邊貿易與台商投資大陸既有替代,亦呈現相輔,產業內貿易不斷擴大;

第一節 兩岸金融業發展現況之比較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兩岸金融體系發展趨勢 台 灣 大 陸 金融機構講求創新求變 台 灣 大 陸 金融機構講求創新求變 銀行業者數量越來越多 金融商品大眾化 人民幣幣值逐漸穩定 金融商品多樣化 資本市場產品會越來越多 新台幣計價商品越來越多 金融業朝金控經營型態趨勢 投資人要有理財EQ 股市逐漸成熟,股價預期發展 業者要善盡管理責任 發展迅速、國際化的金融都市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一節 兩岸金融業發展現況之比較 兩岸金融專業術語之差別 台 灣 說 法 網際網路 互聯網 現金增資 中國 說法 網際網路 互聯網 現金增資 配股 盈餘轉增資 送股 資本公債轉增資 轉股 分配股息紅利 派息 認購新股 打新股 公債附買回交易 國債回購 創業投資 風險投資 共同基金 證券投資基金 初級市場 一級市場 次級市場 二級市場 規模擴大 擴容 分支機構 網點

第二節 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發展近況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金融市場在創新和規範中發展 中國近年來的貨幣市場、銀行市場、證券市場、期貨市場、保險市場、黃金市場等較為完整、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隨著中國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明顯加快。

第二節 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發展近況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金融組織體系基本健全 中國已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功能較齊全、分工合作、多層次的、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協調發展的金融機構體系。以網路為基礎的電子資金交易系統,實現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券款兌付(DVP)清算,為投資者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資金交易和清算服務。

第三節 台灣金融業登陸與陸資來台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隨著MOU和ECFA的簽訂,陸資金融機構將登陸台灣,但因其規模龐大,而且大陸對外資之業務經營仍有許多的限制,而台灣對外資金融業務已經幾乎全部開放了,因此政府對未來陸資金融機構來台設的家數、准入條件和營業事項等,將採「實質對等」的開放方式,兩岸也因為就此而達成共識。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台灣與中國大陸銀行分類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台灣與中國大陸銀行分類 中 國 大 陸 1 、商業銀行 1 、中央銀行 台 2 、專業銀行 2 、商業銀行 3 、儲蓄銀行 灣 3 、政策性銀行 4 、信託投資公司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台灣與中國大陸銀行業規模與概況 (一)台灣銀行業規模與經營概況 在2008年八月的全球一千大的排名統計,依 第一類資本規模,我國39家本國銀行中有30家銀 行進入第一類資本排名一千大內,其中排名全資 本額51.83億美元,其第一類國第1的臺灣銀行居 千大第143名 17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2008年台灣進世界一千大銀行之排名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2008年台灣進世界一千大銀行之排名 項目 銀行名稱 第一類資本 資產總額 BIS 比率 逾放 百萬 美元 排名 國內 世界 台灣銀行 5,183 1 143 103,167 133 12.47 0.97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4,287 2 167 60,072 3 184 10.54 1.00 台灣土地銀行 3,070 206 56,923 4 191 11.36 1.90 華南銀行 2,835 218 51,423 5 198 108.14 1.52 合作金庫銀行 2,749 223 74,671 165 11.09 1.67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台灣與中國大陸銀行業規模與概況 (二)中國銀行業規模與經營概況 2008年排名,中國共有45家銀行入圍全球一千大銀行,首度超過台灣,讓中國在2008年成為全球首次進入千大排名銀行最多的國家。其中包括有3家銀行進入前25大,第一類資本排名,中國國內銀行排名中中國工商銀行以662.71億美元居第1位,不過,中國銀行業高速發展中,擴張速度快,但資產報酬率仍不如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也有待提升。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2008年中國進世界一千大銀行之銀行排名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2008年中國進世界一千大銀行之銀行排名 項目 銀行名稱 第一類資本 資產總額 BIS 比率 逾放 百萬美元 排名 百 萬 美 元 國內 世界 中國工商銀行 66271 1 8 1,188,800 19 13.09 2.74 中國銀行 56210 2 10 820,198 4 28 13.34 3.12 中國建設銀行 52300 3 13 903,921 23 12.58 2.60 交通銀行 16451 54 288,920 5 66 14.44 2.05 中國農業銀行 12133 71 828,263 27 NA 23.5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兩岸股票市場比較表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第四節 兩岸金融業務與商品比較 兩岸股票市場比較表 市場類別 台灣 中國 上市地點 台灣證交所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 交易貨幣 台幣 人民幣(A股) 港幣/美金(B股) 交易時間 上午9時至下午1時30分 上午9時30分至上午11時30分;下午1時至下午3時 漲/跌停板 +/- 7% +/- 10% 交收日 T+1 T+3

第五節 中國大陸常見之金融陷阱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免費貴賓卡未必免費   銀行存款達到一定額度時,銀行會向你推薦 「理財貴賓帳戶卡」是一張說好免費,而且註 銷自由。你看了說明書,發現達到免年費的優 惠條件,於是辦了這一張。等到不想用這張卡 時,想註銷時問題就出現了;不能滿足免年費 等條件,比如帳戶餘額不足,你就必須補交貴 賓帳戶年費,否則無法辦銷卡。如果既不銷卡, 又不打算往裡面存錢,還得繼續繳年費,否則 存戶的信用就開始失去信用。

第五節 中國大陸常見之金融陷阱 第三章 兩岸金融業的發展演進及現況 當心中國房地產陷阱 在中國大陸購屋時,常會有人以低價格買到 毛胚屋這種房屋,以為賺到,其實所謂「毛胚 屋」是指無任何的隔間設備以及管線,甚至連 衛浴設備都沒有的房屋,等要住進去才驚覺到 ,買到「毛胚屋」還需要另一筆很大的開銷來 做這些管線與隔間,其實根本沒賺到,其實是 虧到了。

第四章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第一節 台灣「金融改革」的內涵與效應 第一次金改 第三次金改 是以除弊為主軸。主要有四點目標: 1、維持金融穩定。 2、持續金融改革。 3、協助產業發展。 4、保護投資人與消費者。 主軸是開放金融業赴中國大陸擴大市場營運,兩岸金融也因為第三次金改開放政策,逐漸加快腳步交流,所以順著第三次金改,兩岸金融逐步朝向正向前進,目前已見的成效都與MOU、ECFA相關,帶給兩岸金融業再一次改頭換面的機會。 第二次金改 改革核心是興利。主要有四點目標: 1、促成三家金融機構市占率10%以上。 2、公股金融機構數目至少減為六家。 3、國內14家金控公司家數必須減半。 4、至少促成一家金融機構由外資經 營或在國外上市。

第四章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第二節 ECFA、與金融MOU的差異 ㄧ、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備忘錄    這是兩國往來時經常簽訂國際契約,不具完整法律效力,但由於代表國家或企業的名譽,道德責任,實質上仍起約束作用。內容以「監理」為主,包括五大領域: (一)資訊交換。 (二)資訊保密。 (三)實地檢查合作。 (四)緊急事件聯絡網。 (五)平常兩方人員互相聯繫、互訪。

第四章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第二節 ECFA、與金融MOU的差異 兩岸MOU主要是針對兩岸金融監理機關進行資訊交流、金融檢查等合作事項的書面文件,並不涉及市場進入議題。而ECFA主要是有關兩岸在貨品與服務貿易的市場開放項目、投資保障,以及其他與經濟合作相關的議題。不違反WTO「最惠國待遇」的原則下,實施開放措施。

第四章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第二節 ECFA、與金融MOU的差異 兩岸經濟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ECFA)的簡稱,是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個經濟體要合作賺錢簽署的「規定」,用來保障雙方,幫助兩岸間進行經濟合作活動之基本協議。協議的內容將由兩岸雙方協商決定,參考東協與中國大陸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及我方的需求。

第四章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第三節金融業納入ECFA之目的與效益 由於兩岸金融市場存有結構性差異,無論是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幅度,或是金融機構的家數、資產規模,均有極大的差距,所以兩岸金融市場開放相互進入的條件,必須有衡平性的考量。 (一)推動兩岸金融往來「關係制度化」 (二)促進我國金融業「投資國際化」 (三)WTO下,發展兩岸金融往來「實質對等自由化」

第四章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第三節 金融業納入ECFA之目的與效益 二、台灣的效益包括 (一)取得領先競爭對手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勢 (二)吸引外人來台投資,有利台灣經濟結構轉型 (三)成為外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之優先合作夥伴 (四)助於產業供應鏈根留台灣 (五)助於中國大陸台商增加對台採購及產業競爭力 (六)有關加速台灣發展成為產業運籌中心

第四章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第五節 ECFA、MOU兩岸金融互動與未來發展 金融業未來的發展 由於部分中國大陸金融業者已公開表達有意願來台設立分支機構,並要求我方對中國大陸屢行我國在金融服務業的WTO入會承諾。鑒於兩岸金融業市場開放幅度落差甚大,且金融業為關鍵性產業,故雙方應依據「加權對等」或「實質對等」的原則進行協商,才能創造互利雙贏的結果。

第四章 兩岸金融的合作與競爭 第六節 未來兩岸金融往來之規劃 主管機關對於未來兩岸金融往來之規劃,重點在於開放國內銀行業登陸設立分行、子行;並規劃開放大陸銀行來台設立辦事處,為使前兩項目標實現,須建立兩岸金融監理協商機制。最後,為促進兩岸人民交流,並積極規劃人民幣在台管理機制。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一節 研究工具(SWOT分析) 1. 系統分析; 2. 過去、現在及未來資料; 3. 企業績效與策略抉擇有潛在影響的趨勢狀況。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二節 兩國銀行業的分別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二節 兩國銀行業的分別 台灣銀行業赴中國發展的風險 台資銀行登陸,因兩岸的特殊政治關係 ,及中國經濟及金融體系的特質,因此將面 臨以下兩種經營業務可能的風險 1.台資銀行在展業所面臨之困難 2.台資銀行在授信上面臨的風險 3.資金調度風險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三節 中信金控經營內要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三節 中信金控經營內要 研究發展進度、成果及未來展望 1、建構整合之網路銀行平台與自動化交易功能。 2、為配合客戶區隔經營需求,將持續投資於客戶資 料庫系統之建置與改善。 3、開發跨國交易平台以配合發展區域銀行之遠景。 4、建立法金新核心系統,以享有集中維護、開發之 規模經濟及快速佈建所需之跨國產品。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四節 中信金控SWOT分析表 優勢 劣勢 1、創新管理的企業文化。 2、ATM數居全國之冠。 3、國內最大信用卡業者。 4、法金、個金及信用卡業務均衡發展。 5、品牌形象卓越。 6、企業聯貸居於領先。 7、理財規劃能力完備。 1、卡債衝擊正熾。 2、金融創新能力不如國際大型金融機構。 3、金融版圖發展不均衡。 4、銀行通路據點不夠。 機會 威脅 1、新巴賽爾協定。 2、因應台商客戶全球化,延伸企金服務。 3、加深異業結盟及整合行銷。 4、電子科技帶動金融創新。 5、二次金融改革效應。 6、社會大眾保險與理財風氣日盛。 7、MOU、ECFA的兩岸協定簽約。 1、同業模仿,競爭激烈。 2、國內兩黨內爭政經局勢有待改善。 3、兩岸投資條件尚未簽妥,使得金融業在 中國的發展,仍然有限。 4、國內部分半公營銀行,已先一步在中 國大陸佈局,並且掌握良好政商關係。

第四節 中國銀行SWOT分析比較 優勢 劣勢 機會 威脅 1、市場風險管理政策。 2、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銀行。 3、32家國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 4、中國大陸人口數量極多。 5、較容易多元化發展。 6、遍布全球五大洲的服務網路和銀 行、保險、投資銀行等多元化的 金融產業平台。 7、金融商品多樣化,選擇多。 1、研創新金融商品能力有待加強。 2、資訊平台尚未整合完成。 3、教育訓練還不純熟。 4、基本的金融業處理程序不夠嚴謹。 5、經濟開放政策起步比較慢。 機會 威脅 1、加快國內業務發展。 2、拓展業務網路,擴大客戶基礎。 3、商業銀行為核心,多元化發展。 4、加強風險管理,優化內部流程。 5、加快渠道建設,注重人才培養。 1、呆帳率偏高。 2、人民幣升值幅度偏低,造成其他國家不滿。 3、外商擁有的技術條件、品質條件、經營金融 業的經驗都比中國來的較優。 4、兩岸開放,台灣港澳的金融機構會逐步登陸 中國大陸而競爭其市場。 5、經營環境仍然是人治環境,所以常會面臨一 些潛規則的威脅。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五節 策略建議-財富管理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五節 策略建議-財富管理 以中信金控來講,在ECFA希望爭取的內容,最重要的就是不必三年分行、兩年獲利的等待期,可以立即設分行承做人民幣業務,及與參股陸銀不受外資20%上限限制。 『財富管理』系統透過專業服務人員依高淨值客戶不同人生階段的理財需求,提供各種金融服務,以達保存、創造財富等目的。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五節 策略建議-財富管理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五節 策略建議-財富管理 人生各階段的財富需求 單身 家庭 退休 所 得 、 完成學業 置產 結婚 子女出生 退休 經 濟 壓 創造財富階段 保存財富階段 力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五節 策略建議-財富管理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五節 策略建議-財富管理 資產規劃流程 Customer 客戶 Portfoli o Review Know Your Client 資產檢視 瞭解客戶 Advisory Portfolio Adjust ment Risk Profile 風險屬性 資產調整 Financial Plans Planning 理財規劃書 理財規劃試算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五節 策略建議-財富管理 第五章 中信金控面對「開放兩岸金融合 作」之策略分析 第五節 策略建議-財富管理 中國信託以財富人生規劃系統(Financial Advisory),落實完整資產規畫流程,藉由科學化的精算,兼顧單一理財目標及整合性投資策略,掌握不同人生階段的需求,提供最佳的資產配置建議,定期檢視。

第六章 ECFA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分析 第ㄧ節 台灣金融業赴中國發展之風險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單憑台灣無法扮演重要的角色,必然是台灣和大陸一起發揮才有可能。以下四點,台灣的商人前往大陸投資金融業之風險遠高於台灣地區,應更謹慎、小心。 1.政治風險 2.管理上的風險 3.稅制上的風險 4.資訊上的風險

第六章 ECFA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分析 第二節 ECFA、MOU台灣金融業影響與因應 台灣的銀行與大陸的銀行業務項目其實相差並不大,如果在ECFA後要進軍大陸市場,我們認為應加強個人財富管理,且發展企業金融,在大陸市場中找到我們的立足點。藉由未來加強跨行之間共同資訊的分享、銀行跟銀行之間的合作,以及大陸聯合徵信機制之改善,逐漸予以改善。

第六章 ECFA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分析 第三節 台灣金融業的SWOT分析 兩岸簽署ECFA之後,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將進入新的里程碑。尤其金融服務業納入早期收穫清單之後,兩岸金融往來,將從單向轉變為雙向。在簽訂ECFA之後,金管會將開始受理大陸金融業的申請函。

第六章 ECFA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分析 第三節 台灣金融業的SWOT分析 1、長期往來的台商資料庫與台商 互動佳 2、同文同種的銀行經理人才金融 業務經驗 1、政治情勢自我設限進入時間點 2、外資銀行金融經營規模較大較優 3、代表處面臨續約問題 O(機會) T(威脅) 1、兩岸人民與經濟活動頻繁 2、台商需要熟悉的銀行業 3、台、外資銀行面臨股改 4、中資銀行對金融產品與技術更 新要求 5、次級城市及區域的金融需求 1、外資銀行拓展快速 2、外資銀行運用台灣資源拓展業務 3、中資銀行引進外資合作夥伴 4、爭取到A股上市,台商消失中

台灣保險業登陸中國的SWOT分析 S(優勢) W(劣勢) O(機會) T(威脅) 1、保險業市場已相近飽和。 2、本身台灣市場規模較小。 1、台灣專業職業素質。 2、台灣發展保險業近50年來比 中國大陸起步早。 3、人力素質高。 4、教育訓練足夠。 5、法制環境教育規則已經法制化, 相當齊備嚴謹。 6、保險業技術發展籌備完善,領 先其他國家。 1、保險業市場已相近飽和。 2、本身台灣市場規模較小。 3、金融環境處於管制性比較高的國家。 4、政治兩黨內部爭鬥和自我設限。 5、法規另定時間壟長。 O(機會) T(威脅) 1、MOU、ECFA簽訂的協議。 2、兩岸人民與經濟活動頻繁。 3、中國經濟發展與廣大的金融市場。 4、商品的發展經驗可作為進入中國市 場的策略。 5、未來應可從醫療及退休方面切入當 地市場。 1、中國法令規定登陸設立壽險公司必須 符合「資產總額50億美元、設立30 年、在當地設置辦事處2年」條件。 2、中國市場廣大,業者在開業後若採取 快速拓點策略,極易面臨人才不足之 困境。 3、外資(含台資)壽險公司,必須採對 等合資(即中資及外資各持有50%) 之方式,中方合資對象以一家為限。

台灣證券業登陸中國的SWOT分析 S(優勢) W(劣勢) O(機會) T(威脅) 1、金融市場已趨向無國界化發展。 2、台灣發展證券業近50年來比中國 大陸起步早。 3、人力資源豐富,具吸引人才條件。 4、教育訓練足夠。 5、法制環境教育規則已經法制化, 相當齊備嚴謹。 6、證券業技術發展籌備完善,領先 其他國家。 1、主要業務並無開放 2、政治情勢自我設限進入時間點。 3、外資銀行金融之能較優。 4、金融環境處於管制性比較高的國家。 5、政治兩黨內部爭鬥和自我設限。 6、台灣只有一個交易所。 7、台灣證券商規模較小。 O(機會) T(威脅) 1、兩岸人民與經濟活動頻繁。 2、次級城市及區域的金融需求。 3、MOU、ECFA簽訂的協議。 4、經營管理經驗及技術、產品創 新均較先進。 5、金控、混業經營、國際化經營、 財富管理等經驗豐富。 6、中國經濟發展與廣大的金融市場。 1、面臨國外證券業進駐我國激烈競爭。 2、台灣證券暨期貨服務業規模將可能被 中國大陸所掌控。 3、中國開放外國經驗進入,對台灣證券 商的需求降低。 4、兩岸信用徵信系統未整合。

第六章 ECFA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分析 第四節 未來展望 金融MOU和ECFA之後,台灣金融業將登入追逐可能之商機,眾多台商的金融需求也將得到支援,各金融機構的競爭力與成果將優劣互見;未來大陸金融機構也將來台設點與購併,陸資亦可能大舉對台投資,台灣金融市場的生態大幅改變,金融穩定度與獨立性必須重視關注,因此開放的同時,應以審慎樂觀的態度來共同應對。

第六章 ECFA對台灣金融業之影響分析 第五節 未來金融人才的需求與準備 本組認為未來金融人員應該有的準備和心態調整在於金融市場的開放,整併和競爭,會繼續加速進展,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競爭也不可能逆轉;金融人員必須有足夠的專業素養和風險敏感度,協助甚至領導組織趨吉避凶,有效配置資源,維持競爭優勢;工作地點和工作領域越有彈性的金融人員,越有機會粹煉成未來的領導者,包括可隨時有能力被派到大陸市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