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防災 通識課程 課程介紹及生活防災學 第一週 主講老師:吳明淏教授
《通識課程》生活防災 課程介紹 Introduction
教學目標 吳明淏博士 電話: (07) 591-6680 Email: wuminhao@nuk.edu.tw 學經歷 (07) 591-6680 Email: wuminhao@nuk.edu.tw 學經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專任教授
教學目標 介紹臺灣近年常見災害類型及成因 天然災害: 颱風、淹水、地震、崩塌、土石流等 人為災害: 毒化災、火災、傳染疫病等
教學目標 介紹並比較國內外預警技術及防治工法 災害風險分析 災害調查 災損評估 防救災體系與對策
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程, 期望各位能對災害本身有基本的了解並對防災重要性有更深層的思考體認
課程規劃 週次 課程主題 1 課程介紹與生活防災導論 10~11 毒化災害及其防救 2 颱風災害及其防救 12~13 火災及其防救 3~4 淹水災害及其防救 14~15 傳染病及其防治 5~6 坡地災害及其防救 7 全球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16 核災及其防救 8~9 地震災害及其防救 17 災害風險管理 18 災害防救體系及運作
評分方式 課堂表現: 40% 期末報告(書面): 60%
大綱 Contents 認識臺灣 1 災害學 2 防災學 3 防災工具 4 結語 5
認識臺灣—大區域構造運動 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線上
認識臺灣—大區域構造運動 東側為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隱沒於歐亞大陸板塊之下 南側為歐亞大陸板塊向東隱沒於菲律賓海板塊之下 造山運動 (活動造山帶) 臺灣島
影片 臺灣的地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C_ucfcqFd0 3:32分鐘
臺灣的地形 寬約143公里 臺灣由79個大小島嶼組成。 385公里 包括本島,13個圍繞本島的小島,和澎湖群島。 35,960平方公里 生活防災學
中央山脈 水文 W -坡度較平緩 -河流較源遠流長 -西部流域佔2/3 E -地形坡度較陡 -河流源短急流 -分水嶺偏東,東部流域佔1/3
山地與火山 山地 中央山脈 雪山板岩山塊 西部覆瓦狀斷層 山塊 海岸山脈山塊 火山 基隆火山群 大屯火山 生活防災學
丘陵與台地 臺灣的丘陵 苗栗、嘉義 新化、恆春台地 八卦山中竂丘壑 臺灣的台地 桃園台地群 后里、大肚、 恆春台地 生活防災學
盆地.平原 臺灣的盆地 台北、台中盆地 埔里盆地群 臺灣的平原 嘉南海岸平原 宜蘭沖積平原 屏東沖積平原 台東縱谷平原 生活防災學
珊瑚礁.石岩 臺灣的隆起珊瑚礁及珊瑚石灰岩 大、小岡山 石灰岩 半屏山石灰岩 壽山石灰岩 鳳山石灰岩 生活防災學
臺灣的地質 洪流式玄武岩 濱海平原 西部麓山帶 中央山脈西翼 中央山脈東翼 東部縱谷縫合帶 海岸山脈 5-74 6-34 22-68 ~0.1 洪流式玄武岩 濱海平原 西部麓山帶 中央山脈西翼 中央山脈東翼 東部縱谷縫合帶 海岸山脈
臺灣的地震
臺灣的氣候 氣候深受季風影響 南端部分屬熱帶季風氣候 大部分地區屬副熱帶季風氣候 年降雨量 年平均:2500公厘
臺灣的氣候—與他國降雨量比較
認識臺灣—社會經濟環境 地狹人稠 經濟活動強與開發建設多 世界排名 國家 人口 (人) 面積 (km2) 人口密度 2 新加坡 多於2011年7月估計 世界排名 國家 人口 (人) 面積 (km2) 人口密度 2 新加坡 4,740,737 692.7 6,844 10 臺灣 23,071,779 36,191.5 637 12 南韓 48,754,657 98,480 495 26 日本 126,475,664 377,835 335 21 印度 1,189,172,906 3,287,590 362 57 中國大陸 1,336,718,015 9,596,960 139
認識臺灣—社會經濟環境 都市化快速、大都會區逐漸形成 工程建設偏布臺灣各地 高強度的土地利用
臺灣易發生的天然災害 颱風 斷層與地震作用頻繁 坡 地層年代年輕 大地應力劇烈且複雜 淹水 地形起伏劇烈 雨量及地下水豐沛 都市化及人口集中 坡地 災害 淹水 地震 海嘯 坡 坡地 災害
災害學—災害是什麼 災害是對能夠給人類或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的事務之總稱。 災害包括: 因自然原因引發的天然災害 因人為因素造成的人為災害
災害學—災害的結構 大規模災害的結構: 一次災害(直接災害) 地震破壞結構物 二次災害(間接災害) 結構物受到破壞,引發火災、爆炸 三次災害(衍生災害) 火災加上消防使交通機能喪失
災害學—災害潛勢與脆弱性 災害潛勢(potential) 某地區中發生或存在某一種災害的可能性。 脆弱性(vulnerability) –狹義:可能遭受災害損失的潛力或能量。
災害學—災害潛勢與脆弱性 –廣義:一定地區之人員、財產、環境、社會與經濟活動等對災害的暴露程度,抵抗災害衝擊的承受能力,或是從災害衝擊中回復過來的恢復力。
災害學—災害風險 災害風險 災害發生機率愈高,發生後造成的影響程度愈大。 風險評估 Risk assessment Research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風險訊息 Risk communication
災害學—災損評估 情境分析 機率分析 潛在損失 災害總損失
災害學—災害知覺與災害次文化 人的災害知覺受其經驗、信仰等文化因素的影響,在相近一群人或被稱為同一群族當中,逐漸形成一種面對災害的態度、價值觀或行為、作法等。
防災學—定義 搶災 對災害中受災的人事物進行搶救。 防災 在災害發生之前,對可能發生的災害進行預防或防備。 災害防救、災害管理 災前預防,災害搶救的各種作為。
防災學—防災四階段 圖表來源:水土保持局土石流防災資訊網
防災學—減災 主要是透過政策管理、各種因應措施,防止災害之發生或減輕災害之影響。 結構性(Structural ) 興建水庫、堤防、建造水污染設備、更新消防設備等 非結構性(Unstructural ) 水庫安全評估、對高危害地區之範圍劃定與特別法令之訂定
防災學—整備 災害來臨前若有充足的準備,就能夠熟悉救災的運作程序,減少災時損失。 訓練 計畫 警告 建立緊急行動中之職權與責任,並儲備資源以支持救災行動。 計畫 事先擬定災變管理計畫,災害發生時就可協調各部門採取一致的行動。 警告 於災害未發生時,預先發布危險訊息,提醒民眾提高警覺、做好防災準備工作。
防災學—應變 災害發生時的因應措施,依事先擬定之災害應變計畫處理。 災害緊急通報 災害應變中心 於應變小組成立前進行,係為爭取救災時效,於災害發生時或有發生之可能時,於第一時間進行各級政府災害權責單位通報。 災害應變中心 災害應變中心時期始於災害應變中心成立,主要任務為動員救災人力並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於第一時間搶救人民生命及財產,並迅速疏散、收容與撤離災民。
防災學—復健 復原重建行動是配合減災行動使災害後恢復至(甚至更好)災害前的措施。 短期 長期 維生管線之恢復,包括電力、通訊、自來水 、污水系統、運輸等系統,以提供居民基本食物、衣物、避難之需求,並維持災區的治安。 長期 恢復經濟活動、重建社會公共設施與居民生活。
防災學—防災六階段 應變 復原重建 減災 降低風險 預防 整備
防災學—防災對策種類 1. 技術性對策 工程類:排水系統、堤防等規劃、建設 非工程類:災害預測技術、預警、通訊系統
防災學—防災對策種類 2. 社會(含經濟)性對策 法規政策: 制定山坡地開發管制辦法 計畫與規劃:研訂地區防災計畫 社會運動:促使民眾對災害有所認知
生活防災與防災工具 掌握災害資訊 颱風豪雨或地震的即時及其他相關資訊工具 例:中央氣象局網站即時資訊 加深對災害認識的學習資訊工具 例:防災教育學習網
輔助生活防災的圖資 各類防災地圖
生活防災與防災工具 直接有助於生活防災之器具、器材 通訊器材 緩降器材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