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液力变矩器 2017/3/11 1
第10章 液力变矩器 10.1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10.3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性能及其评价参数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及结构型式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的共同工作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2017/3/11 2
10.1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最简单的液力变矩器是由泵轮B、涡轮T及导轮D组成。泵轮、涡轮、导轮称工作轮。这些工作轮都有弯曲的叶片,三者之间的流道互相衔接,构成封闭的环形空间,液体就在此空间循环流动,这封闭的空间就是循环圆(见图10-1及图9-3)。 2017/3/11 2017/3/11 3
10.1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图10-1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图 (a) 分置的三个叶轮;(b) 安装在一起的三个叶轮。 2017/3/11 4
10.1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由发动机驱动泵轮使液体在流道里流动,把机械能转换成液体能(主要是动能,次为压能),获得了液体能的液体由泵轮出口高速进入涡轮的入口和流道,再由涡轮出口流出。在此过程中液体把能量传递给涡轮,使涡轮输出力矩,带动负载,并且它输出的力矩和转速可随负载变化自动地作相应的变化。由涡轮流出的液体(此时能量较低)再流入与机架固定在一起不转动的导轮,经导轮变换液流方向后又流入泵轮。 2017/3/11 5
10.1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变矩器为什么能够变矩呢?循环圆中的液体受到泵轮、涡轮、导轮的力矩 、 、 作用,如果把式(9-12)中的三式相加,则 或 在一般情况下, ,所以 。这说明,之所以液力变矩器能够变矩,是由于导轮存在的缘故。如果 ,则 ,就变成了液体偶合器。 2017/3/11 6
10.1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由于变矩器涡轮的形式(如轴流涡轮、向心涡轮、离心涡轮)不同,当涡轮轴上的负载变化时,涡轮将对循环圆内的流量及泵轮的速度三角形有所影响,从而使泵轮力矩有所变化。当涡轮负载或转速变化对泵轮力矩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时,这叫做液力变矩器不透穿;如果涡轮负载变大或变小,而泵轮力矩也相应变大或变小,称为正透穿;如果当涡轮轴上负载变大或变小时,而泵轮力矩却相应变小或变大,称为负透穿。 2017/3/11 7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10.2.1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参数 (1)变矩系数 ,即涡轮力矩与泵轮力矩 (1)变矩系数 ,即涡轮力矩与泵轮力矩 之比(以后章节里均取- 的绝对值作为涡轮输出力矩),它表征了变矩器改变力矩的能力。 (2)传动比 ,即涡轮转速与泵轮转速之比。 发动机一般都在额定转速下工作,而泵轮又与发动机直接相连,故 基本不变。而涡轮的负载变化时, 随之变化,故 的变化表示了液力变矩器的工况, 越小,说明涡轮负载越大。 2017/3/11 8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3)效率 , 即液力变矩器涡轮输出功率与泵轮输 入功率之比。 (10-1) (3)效率 , 即液力变矩器涡轮输出功率与泵轮输 入功率之比。 (10-1) (4)泵轮力矩系数 及涡轮力矩系数 根据第四相似定律式(9-23),如果去掉角标 、 ,针对同一系列相似变矩器中的任一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和涡轮而言,则 (10-2) (10-3) 2017/3/11 9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由式(10-2)、式(10-3)可知 (10-4) (10-5) (10-6) 2017/3/11 10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10.2.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1.液力变矩器的外特性 液力变矩器的外特性也叫输出特性,是当为 定值时 、 、 与 的关系,即 2017/3/11 11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 曲线一般是由试验方法测得参数后 才绘制出来的,而 曲线则是根据 绘 制的。 、 曲线一般是由试验方法测得参数后 才绘制出来的,而 曲线则是根据 绘 制的。 图10-2是单级单相三元件液力变矩器的外特性曲线。当循环圆型式和有效直径 不同时,其特性曲线也不同。 图10-2 液力变矩器的外特性曲线 2017/3/11 12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由图中可看出: (1) 增加, 下降。当 (无载空转时), ;在 (即起动时), 很大,即起动力矩很大。 (1) 增加, 下降。当 (无载空转时), ;在 (即起动时), 很大,即起动力矩很大。 (2) 增加, 下降缓慢,即涡轮转速的变化(也表示涡轮负载的变化)对泵轮力矩 影响不明显。 (3)由 可知,当 和 时,均 出现 ,所以 曲线与横坐标有两个交点且具有最大值。 2017/3/11 13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2.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 把泵轮的力矩系数、变矩系数、变矩器效率与变矩器的传动比的关系特性,叫做原始特性,即 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了 、 都是 的函数,当然 、 也是的函数。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如图(10-3)。 2017/3/11 14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原始特性表示的是一系列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的液力变矩器共同的基本特性,也就是说这一系列符合相似条件 的液力变矩器都有的 相同特性。这些特性 本质地反应出该系列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特 点,所以命名为原始 特性或者类型特性。 图10-3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曲线 2017/3/11 15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原始特性曲线和外特性曲线可相互转换绘制。用户可根据产品提供的原始特性曲线和已确定了的 、 、 ,并利用 、 、 、 、 公式,就可绘出外特性 曲线。 2017/3/11 16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3. 液力变矩器的通用特性 为了能了解 为某任意值, 为某值时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参数,如 是多少? 是多少?这就需要用到通用特性曲线。它是分别用一组 常数条件下,做出的对应的一组 曲线和分别用一组 常数条件下所作的 曲线,用相同比例尺绘在同一个坐标图上的图形(图10-4)。图中, 、 、 ……表示泵轮为这些转速时的 曲线; 、 、 ……表示效率为这些值时的 曲线,凡是在同一条 线的工况点,其效率都相同。 2017/3/11 17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由于原始特性的 曲线是有最大值且和横坐标有两个交点的抛物线(参见图10-3),所以,在通用特性图上会出现两条 等于同值的 曲线( 时除外)。 图10-4 液力变矩器的通用特性曲线 2017/3/11 18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通用特性曲线绘制方法简述如下(参见图10-5): 利用原始特性曲线及有关公式绘出当 、 利用原始特性曲线及有关公式绘出当 、 ……时分别对应的 及对应的 曲线组,如图中的 、 …… 就是 、 ……时的 线, 、 ……就是对应于 、 ……时的 线。再用作图法找出 、 ……线上效率 相等的点。将这些等效点连接起来,就成了等效率的 曲线,如 、 ……, 、 等点都应通过坐标原点。 2017/3/11 19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通用特性曲线图表征了液力变矩器的任一工况时工作参数。例如,在图(10-4)中的工况A点,可知在此工况时, 、 、 、 ,再利用这些数据及原始特性曲线,还能知该工况时的 、 ,并可计算出 、 等。 图10-5 通用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2017/3/11 20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4. 液力变矩器的输入特性 变矩器在不同的时对发动机或者说对泵轮施加负荷的特性叫做输入特性,也叫负荷特性,即 的特性。 式中 ,对已知的液力变矩器,D 已确定, 也是已知的。 ,如 为某定值,则 也是定值,这 样 就是常数,那么 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抛物线。若取不同的 , 值也就为不同的常数,因此,就可得到一组特性曲线。如图10-6就是具有透穿性液力变矩器的输入特性曲线。 2017/3/11 21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这一组输入特性曲线的分布宽度取决于原始特性曲线 的形状,即液力变矩器透穿的程度,透穿度越大,则 曲线组 的形状,即液力变矩器透穿的程度,透穿度越大,则 曲线组 分布的越宽,不透穿时, 只有一条输入特性曲线, 见图10-7 。 图10-6 液力变矩器的输入特性 2017/3/11 22
10.2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特性 图10-7 不同透穿性能液力变矩器的输入特性线 2017/3/11 23
10.3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性能 及其评价参数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是分析它的基本性能和评价性能好坏的主要依据。一般可从变矩性能好坏、高效率范围大小及透穿性三方面评价液力变矩器性能。 10.3.1 液力变矩器的变矩性能及评价参数 液力变矩器的变矩性能是指涡轮输出力矩相对于泵轮输入力矩的变化程度,即 ,当 不同时变矩系数 值的变化程度。 2017/3/11 24
10.3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性能 及其评价参数 在图 10-8所示的原始特性中, 是 即失速停转时的 值。 在图 10-8所示的原始特性中, 是 即失速停转时的 值。 越大,表示起动力矩越大;当 时的传动比为 , 大表示液力变矩器具有增矩能力的范围大。所以,通常用 、 作为评价变矩性能好坏的重要参数。 图10-8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 2017/3/11 25
10.3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性能 及其评价参数 10.3.2 液力变矩器的高效率范围 当 时,液力变矩器的效率 达到最大值 。允许的最高效率的下限所对应的分别为 、 。液力变矩器在传动比 与 之间工作时,都不会低于高效率允许的下限值(工程车辆和汽车分别为0.75、0.8),这个范围叫做高效区。高效区的大小用 表示, 叫做高效范围相对宽度。通常用 值及 来评价变矩器的经济性能 2017/3/11 26
10.3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性能 及其评价参数 10.3.3 液力变矩器的透穿性能 液力变矩器的透穿性表示涡轮力矩 (负载)的变化对泵轮力矩 的影响程度。若 不变,从 式上可以看出, 值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的变化。又因 能反映 的变化( 大 小),所以液力变矩器的透穿性能可从 这条原始特性上反映出来。 2017/3/11 27
10.3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性能 及其评价参数 衡量液力变矩器透穿程度的参数是透穿度 式中: 、 —分别是当 (失速,即 )时的 及 值; 、 —分别是当 (失速,即 )时的 及 值; 、 —分别是当 ( ,即偶合工况)时的 及 值。 一般建设机械上多采用的是不透穿、正透穿及混合透穿,而几乎不采用负透穿,因它会使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变坏。 (10-7) 2017/3/11 28
10.3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性能 及其评价参数 当 =0.9~1.2时,即 (即 或 )变化时, (或 )不变化,或者变化甚微,这叫作不透穿,如图10-9 中的1线。 当 ≥1.2 ,即 变小( 变大)时, 而(或 )变大,这叫做正透穿,如图中的2线。 当 <0.9 ,即 变小( 变大)时, (或 )也变小,这叫做负透穿,如图中3线。 当 曲线表现有极 值,随 不同,表现出正、 负两种透穿性时,叫做混 合透穿,如图中4线。 图10-9 液力变矩器的几种透穿性 2017/3/11 29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10.4.1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液力变矩器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10.4.1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液力变矩器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类: 1.把装在泵轮与导轮或导轮与导轮之间刚性连接在同一根输出轴上的涡轮数目称为“级”。按级数多少来分,有单级、多级的液力变矩器; 2.把液力变矩器中利用单向离合器或者其他机构的作用来改变参与工作的各工作轮的工作状态的数目,称为“相”。液力变矩器有单相及多相之分; 3.按液流在循环圆中流动时流过涡轮的方向分,有离心式、向心式及轴流式涡轮液力变矩器; 2017/3/11 30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4.按在牵引工况时,涡轮轴与泵轮转向相同与否,分作正转和反转液力变矩器;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4.按在牵引工况时,涡轮轴与泵轮转向相同与否,分作正转和反转液力变矩器; 5.根据液力变矩器能容系数是否可调,分为可调与不可调液力变矩器; 6.把液力变矩器与机械传动组合而成的变矩器叫做液力机械变矩器。根据功率分流不同,又分为内分流和外分流的液力机械变矩器。 2017/3/11 31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10.4.2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及特性 1.单级单相液力变矩器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10.4.2 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及特性 1.单级单相液力变矩器 单级单相向心涡轮式液力变矩器是结构比较简单、工作性能稳定的一种变矩器。图 10-10 及图10-11分别是YB355-2型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图和原始特性图。 这种液力变矩器的值一般为3~4,最高效率0.85~0.90。 2017/3/11 32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导轮8、泵轮1通过螺钉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液力变矩器的壳体,罩轮4通过弹性连接板3与发动机飞轮连接起来,这样发动机就可带动泵轮1转动。涡轮5通过涡轮套6与空心轴11相连,涡轮的动力由空心轴11对外输出。导轮8通过导轮座12与机座9固定在一起不能转动。油泵轴10活动地装在涡轮空心轴11内,轴的左端用花键、油泵驱动盘7、罩轮4等与发动机飞轮相连,右端有齿轮用来驱动液压泵工作。 另外,还有离心式涡轮液力变矩器,目前主要用于内燃机车的液力传动中,起动用的液力变矩器其值可达6以上。 2017/3/11 33
图10-10 YB355-2型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 1—泵轮;2—外罩;3—弹性连接板; 4—罩轮;5—涡轮;6—涡轮套; 7—油泵驱动盘; 8—导轮; 9—机座; 10—油泵轴; 11—涡轮空心轴; 12—导轮座; 13—油封; 14—泵轮套。 2017/3/11 34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图10-11 YB355-2型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线 2017/3/11 35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2.单级双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2.单级双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单级双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结构和单级单相液力变矩器结构大体上相同,不同点是单级双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导轮是通过单向离合器与机架连接,不是直接与机架固定为一体。 单向离合器的工作原理见图10-12 。外圈7与导轮固定,内齿4与导轮座3固定,而导轮座3又与机架固定。由原理图可看出,外圈顺时针转动,滚柱3使外圈和内齿松开,允许外圈转动;当外圈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滚柱3将外圈与内齿楔紧,实际上外圈不能转动。 2017/3/11 36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这种离合器又叫超越离合器。若内齿不固定,外圈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可带动内齿也同向转动。但当内齿转速超过外圈转速时,外圈的动力就不能传递给内齿了。离合器这种转速超越而离合的作用在后面提到的ZL-50型装载机上所使用的液力机械变矩器中要用到。 图10-12 单相离合器 1—弹簧座;2—弹簧;3—导轮座;4—内齿;5—滚柱;6—涡轮轴;7—外圈。 2017/3/11 37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在单级双相液力变矩器中,导轮的转动与否,取决于涡轮负载的大小。因涡轮负载变化会引起转速的改变,从而使涡轮出口处绝对速度的圆周分速度 也相应变化。由导轮作用于液体力矩的方程 可知, 的变化可使 为正、为零、为负。当涡轮负载较大时, ,液流力图使导轮按与泵轮转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但此时,单向离合器楔紧,不允许导轮按此方向转动;当涡轮负载较小时, ,液体对导轮作用力矩与前者相反,于是单向离合器松开,导轮与泵轮同向转动,见图10-13。在此,顺便讲一下,对于后面谈到的单级三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有两个导轮分别与两个单向离合器连接,各个导轮是否转动,也与涡轮负载有关,其原理与单导轮何时转动的原理相同,见图10-13b。 2017/3/11 38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图10-13 单导轮及双导轮受力图 (a)单导轮受力图;(b)双导轮受力图。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图10-13 单导轮及双导轮受力图 (a)单导轮受力图;(b)双导轮受力图。 图中1、2、3、4、5 分别是涡轮负载由小到大变化时导轮叶片受力方向 2017/3/11 39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图10-14 是单级双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简图及其原始特性。当 (对应于 )范围内,导轮被离合器楔住,不会转动,是变矩工况; ( )后,导轮受力与变矩工况时受力相反,离合器松开,导轮能够转动,变矩器工作在偶合工况。这时, ,是过原点且与变矩工况时的相继接的一段直线。优点:提高了 以后的效率,拓宽了 ~1的传动比范围。 2017/3/11 40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图10-14 单级双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a)双相变矩器结构原理图;(b)原始特性线。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图10-14 单级双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a)双相变矩器结构原理图;(b)原始特性线。 2017/3/11 41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3. 单级三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3. 单级三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图10-15是单级三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简图和原始特性图,它有三种工作状况: 图10-15 单级三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结构简图及其原始特性 2017/3/11 42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1)当 ~ (约为0~0.56)时,由于负载大,涡轮转速低,致使导轮Ⅰ和导轮Ⅱ的力矩均为正(参见图10-13b)。这时,两导轮均被各自的单向离合器楔紧而不能转动,使变矩器工作在变矩工况。因两导轮叶片组成的叶片弯曲度大,故可使变矩器获得较大的变矩系数 ,增大了起动力矩。 (2)当 ~ (约为0.56~0.84)时,涡轮负载变小,而转速升高,此时导轮Ⅰ的力矩 为负,被单向离合器松开而转动,导轮Ⅱ的力矩仍为正,继续被单向离合器楔紧而不转动。这时的变矩器变成相当于只有一个固定的导轮,导轮总的叶片弯曲度减小,使 值有所下降,但 值仍然较大,效率 也仍然较大。 2017/3/11 43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3)当 (约 , )时,负载较小转速较高,此时导轮Ⅰ、Ⅱ的力矩 、 均为负值,都被单向离合器松开而转动,转动后, 使变矩器工作在偶合工况。偶合工况时 ,效率 是过原点的直线的一部分。 由原始特性线上可看出,单级三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比单级单相液力变矩器具有如下优点: 1)在低传动比区域,具有较高的变矩系数; 2)高效区范围宽。 2017/3/11 44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根据以上比较,单级多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很适合经常在低速行驶的机械,(如装载机、推土机等);而在高速时( 后),曲线急聚下降, 表明泵轮所需输入力矩很小,发动机可把剩余的功率用于驱动工作机构的油泵,这一点对于需要停车(挂空挡)进行工作的机械很适宜。 2017/3/11 45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4.多级液力变矩器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4.多级液力变矩器 图10-16是三级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简图和原始特性。例如过去曾广泛使用在车辆上的“里斯霍姆—斯密司”(Lysholm—Smith)就属此种。它虽有较高的值 (5~7)和较宽的高效区,但因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近来逐渐被单级、双级和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所取代。 2017/3/11 46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图10-16 三级液力变矩器结构简图和原始特性 2017/3/11 47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5.闭锁液力变矩器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5.闭锁液力变矩器 图10-17是装有闭锁液力变矩器的单级三相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简图。通过离合器L可将泵轮和涡轮直接连接,使传动系统变成纯机械运动,用来提高在高传动比时的传动效率。所以,只适合用于道路平坦、高速行驶时,才闭合离合器L,也可以用闭锁离合器的方法解决拖车起动和下长坡用发动机制动问题。 图10-17 闭锁液力变矩器 2017/3/11 48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6.液力机械变矩器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6.液力机械变矩器 如果把液力变矩器和机械传动元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成了一种新的液力传动元件,这种液力传动元件就叫做液力机械变矩器。利用机械元件和功率分流原理,可以改变液力变矩器的传动特性,扩大应用范围。 根据在液力机械变矩器内实现功率分流的不同,有内分流和外分流两种方式。 2017/3/11 49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1)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1)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 图10-18是一种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结构图,ZL—50型装载机上所使用的就是这种液力变矩器。这种液力变矩器虽有两个涡轮,但因两个涡轮没有刚性地连接在同一根轴上,所以依然属于单级液力变矩器。 发动机飞轮1通过弹性盘5及螺钉把与泵轮10固定在一起的罩轮3连接起来,泵轮10上装有用来驱动液压油泵的齿轮12,这些部件构成了变矩器的主动部分。主动部分的左、右端分别用轴承2、11支承在飞轮中心孔及导轮套轴13上。 2017/3/11 50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第一涡轮轴(实心轴)15左端用花键与第一涡轮6连接,右端带有齿轮;第二涡轮轴(空心轴)14左端也用花键与第二涡轮8连接,右端也带有齿轮。第二涡轮套轴14活动地套在第一涡轮轴15的外面,两个涡轮就是分别由这两根涡轮轴把动力通过齿轮传入行星轮变速器中去的。 导轮9用花键套装在与机架固定在一起的导轮套轴13上,导轮始终不能转动。 这种液力机械变矩器的结构简图及原始特性见图10-19 。 2017/3/11 51
图10-18 双涡轮内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 1—飞轮; 2—轴承;3—罩轮;4—轴承;5—弹性盘; 6—第一涡轮;7—轴承; 8—第二涡轮;9—导轮; 10—泵轮;11—轴承; 12—齿轮;13—导轮套轴;14—第二涡轮套轴; 15—第一涡轮轴; 16—隔离环;17—轴承; 18—单向离合器外环齿轮;19—轴承;20—单向离合器;21—单向离合器内环齿轮。 2017/3/11 52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图10-19双涡轮液力机械变矩器结构简图及原始特性 2017/3/11 53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这种变矩器的特点是经过第一涡轮轴15右端齿轮与齿轮18减速后,再经单向离合器(这里用的是超越原理)把动力传给与齿轮21为一体的输出轴;第二涡轮轴14右端齿轮与齿轮21经过增速后直接向变速器输出动力。当来自变速器的负载较大时(即液力变矩器处于低传动比),单向离合器处于楔紧状态,这时第一、二涡轮轴共同向变速器输出动力;当负载较小时,因第二涡轮轴14转速升高,使齿轮21的转速超越齿轮18的转速,此时单向离合器松开,使齿轮18空载转动,仅有第二涡轮轴输出动力。机械传动机构能够起到起步、重载时两涡轮共同输出动力,轻载时仅有第二涡轮单独输出动力的作用。因这种液力变矩器能够获得较大的变矩系数K,提高机械的牵引力和扩展了高效区范围,随着外负载的变化自动改变转速和力矩,故可减少变速器的换档位数,简化操作。因此在国产的ZL系列装载机上,这种液力变矩器得到广泛的应用。 2017/3/11 54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2)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2)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 图10-20是美国卡特皮勒(Caterpillar)公司生产的一种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简图。图中L是闭锁离合器,Z是制动器,H是单向离合器。它有三种工况,简述如下。 图10-20 卡特皮勒外分流液力机械变矩器简图 2017/3/11 55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1)L接合,Z松开。此时,液力变矩器空转,是传动比 直接传动。此工况主要用于车辆高速行驶,下长坡利用发动机制动及拖拉起动。 2)L分离,Z制动。此时,液力变矩器不工作,该 工况是一种纯机械的增速传动, , 是行 星排特性参数。适用于车辆的运输工况。 3)L及Z同时松开。此时输入的功率,分流传递。一路由行星排直接传递,另一路由液力变矩器传递,两路功率在输出轴上汇合。此工况适用于车辆的牵引工况。 2017/3/11 56
10.4 液力变矩器的分类 及结构型式 由于液力变矩器已系列生产,因此可用发动机的输出力矩(等于泵轮力矩)和转速及液力变矩器的有效直径D绘制成液力变矩器的系列型谱如图10-21,以供选用。 适合工程机械用的375液力变矩器系列有270、295、320、345、375、405、440、475八个尺寸64个品种,其功率为29.4~294KW,发动机转速为1500~2400r/min。 图10-21 液力变矩器系列型谱 2017/3/11 57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当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配合后,可作为一种新的动力装置看待,它具有了新的特性。它们共同工作性能如何不仅取决于各自性能的好坏,而且也与二者能否很好的协调配置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如何使它们合理匹配,如何选择液力变矩器的有效直径等就是研究其共同工作的目的。 2017/3/11 58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10.5.1 液力变矩器和发动机匹配的要求及匹配原理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10.5.1 液力变矩器和发动机匹配的要求及匹配原理 液力传动车辆的性能不仅与所用的发动机、液力变矩器及机械变速箱等的性能有关,而且与它们之间的匹配恰当与否有关。因此,其匹配要求是: (1)为了获得良好的起步性能,希望液力变矩器在低速比时的负荷抛物线(特别是i=0时)能通过发动机的最大转矩点; (2)为使车辆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希望共同工作范围能充分利用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要求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最高效率(i≈l)时的负荷抛物线通过发动机最大功率标定扭矩点; 2017/3/11 59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3)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希望共同工作的范围处于发动机比燃油消耗量最低值附近。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3)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希望共同工作的范围处于发动机比燃油消耗量最低值附近。 匹配原理是计算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图和液力变矩器的输入曲线图,考察两者的交点,看是否符合匹配要求以及计算出输出特性,看输出特性是否符合要求。下面用框图的形式给出如何用两者间的特性曲线来确定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点。 2017/3/11 60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图10-22 匹配原理 液力变矩器特性曲线 涡轮特性曲线 泵轮特性曲线 发动机特性曲线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液力变矩器特性曲线 涡轮特性曲线 泵轮特性曲线 发动机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 共同工作点 图10-22 匹配原理 2017/3/11 61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10.5.2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特性曲线绘制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10.5.2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特性曲线绘制 对于已确定的液力变矩器及工作液体,其有效直径D、液体重度 及其原始特性线应是已知的。另外所选用的内燃机的特性线也应是已知的。当内燃机曲轴(或飞轮)与液力变矩器直接连接后的工作称为共同工作。此时,泵轮就是内燃机的直接负载。在稳定运转时有 式中 、 —分别是内燃机、泵轮的转速; 、 —分别是内燃机输送给泵轮的力矩(净力矩)和泵轮力矩。 2017/3/11 62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所谓内燃机的净力矩是指内燃机曲轴力矩扣除辅助装置(如风扇、油泵等)消耗的力矩后,输入到泵轮上的力矩。 对于穿透性液力变矩器和内燃机共同工作的特性线绘制方法如下。 (1)在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图上取若干个 值(见图10-22),如 、 、 …… (一般 要包括 、 、 、 这几个特殊工况值,各符号意义参见图10-8),就有与之对应的 、 、 …… 及 、 、 ……和 、 、 …… 。 2017/3/11 63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图10-23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 2017/3/11 64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2)做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负荷)特性线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2)做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负荷)特性线 根据公式 ,分别以 、 、 …… 为定值,可以做出若干条 的输入特性线,分别记作 、 、 …… ,这一组曲线所分布的宽度与液力变矩器的透穿度有关。 (3)做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输入曲线 将上述的液力变矩器输入特性线 、 、 …… 和内燃机的净特性线 用同一比例尺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 就得到它们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图10-23)。 、 、 …… 就是内燃机净外特性线与液力变矩器输入特性线上的几个交点。同样也可找到内燃机在部分特性线(图中虚线)工作时与液力变矩器输入特性线的交点。 2017/3/11 65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4)做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曲线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4)做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曲线 以内燃机的净外特性为例,利用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图10-23和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图10-22 及有关公式,可列出表10-1中各值。 图10-24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2017/3/11 66
表10-1 液力变矩器各参数数据 根据上表数据可绘出 、 、 、 。 2017/3/11 67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对于不穿透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输入和输出特性线的绘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是上述方法的特例,即液力变矩器输入特性曲线与内燃机的净外特性曲线只有一个交点,也就是只有一个工况点。所以,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线的绘制要简单一些。 如果内燃机是柴油机,其绘制共同工作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的方法基本与上述方法相同,不再赘述。 2017/3/11 68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从图10-24可以看出,当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时,其输出特性比内燃机单独工作时的输出特性有明显的优点。如输出力矩 随输出转速 的减小而自动增大,能很好地适应外力矩的变化,而内燃机这样的特性就很差;又如当外力矩超过涡轮的最大力矩( )时,内燃机的转速 ( )仍不为零,即内燃机仍不会熄火。对于像装载机、推土机这一类工作阻力变化很大的建设机械来讲,这些优点尤为重要。 2017/3/11 69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图10-2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线 2017/3/11 70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10.5.3 全功率匹配和部分功率匹配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10.5.3 全功率匹配和部分功率匹配 有些工程机械(如轮式装载机),在作业时存在不同的两种工况。第一种工况是只驱动行走机构而不驱动工作装置(如运送物料),在此工况时,可认为发动机的功率或力矩基本上全部用来通过液力变距器而驱动行走机构;第二种工况是在驱动行走机构的同时,还要用很大的功率(对于轮式装载机,这部分功率约占发动机总功率的40~60%)去驱动工作装置。因在不同的工况下,液力变距器吸收的功率差异很大,因此,在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上应考虑变矩器是按发动机的全部功率来选择,还是按扣除了其它装置所必要的功率来选择,即所谓全功率匹配还是部分功率匹配。 2017/3/11 71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为分析方便起见,设柴油机与具有不透穿性液力变距器共同工作,如图10-25所示。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为分析方便起见,设柴油机与具有不透穿性液力变距器共同工作,如图10-25所示。 图10-26 在两种工况下和液力变距器的匹配 2017/3/11 72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图10-25中, 为第一种工况时柴油机输入到变距器的力矩, 为第二工况时输入到变距器的力矩。若按第一种工况,则应以为A点的参数求液力变矩器的有效直径D值,这时的输入特性线e必然经过A点,表明柴油机是在最大功率工况下工作。但是,当处于第二种工况时,二者共同工作点变为 ,转速为 ,因而不能充分利用柴油机的功率。又因转速下降很多,还会造成工作装置动作缓慢,生产率下降。如果按第二种工况,则应以B点的参数求,此时的输入特性线d应通过B点。但是,在第一工况时,d与 的交点为 ,转速为 , 因而也不能充分利用柴油机的功率。 2017/3/11 73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因此,对于工作循环中存在上述两种工况时的建设机械,要有所兼顾,并考虑到工作装置的液压泵并不总是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工作。一般应根据具体情况,用A和B之间适当的参数来计算液力变矩器的有效直径,这种匹配方法称为部分功率匹配。对于工作装置不经常和液力变矩器同时工作的建设机械,如推土机、自行式铲运机等就用A点参数计算,这即为全功率匹配。 2017/3/11 74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10.5.4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合理匹配的一般原则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10.5.4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合理匹配的一般原则 1.为了使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联合工作的性能良好,在为给定的发动机选择变矩器时,一般是通过调整有效直径来达到;在为已定的变矩器选择发动机时,一般是先画出变矩器的输入特性曲线,按工作需要和机器所需功率选择一个与上述输入特性配合得较好的发动机特性曲线。 2017/3/11 75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2.在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都定下来时,一般是在它们之间加装一个传动装置借以达到较好的配合。 10.5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 的共同工作 2.在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都定下来时,一般是在它们之间加装一个传动装置借以达到较好的配合。 3.对于汽油发动机来说,一般都选择具有良好正透穿性的变矩器与其配合,这样在传动比小时可获得发动机的最大力矩,而在大传动比时可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对于柴油机,由于发动机的力矩特性曲线比较平坦,即发动机的扭矩变化不大。尤其是大型工程机械和重型车辆,由于它们的后备功率小,发动机经常在满负荷(接近最大扭矩)情况下工作。 为了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则宜采用不可透穿性的变矩器与其配合。 2017/3/11 76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6.1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的基本方法 1.内燃机性能特性模型及外特性曲线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如前所述,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的常规方法是采用作图与手工计算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的, 费时费力。而借助CAD技术即可进行二者共同工作的特性计算, 又可计算出匹配的若干评价参数, 用以最佳选择。 10.6.1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的基本方法 1.内燃机性能特性模型及外特性曲线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内燃机转速取决于车辆行驶速度,扭矩取决于行驶阻力,两者没有特定的关系,但从内燃机的万有特性图可知不同转速和负荷下的扭矩,这样只需建立阻力模型并将等效到内燃机曲轴端,再通过对万有曲线数据进行线性插值的方法即可得出内燃机扭矩转速之间的关系。 2017/3/11 77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内燃机性能特性数学模型主要是用发动机使用外特性(对汽油机来说是使用外特性;对柴油机来说是功率特性)和内燃机万有特性来描述。描述内燃机特性的方法有表格法、插值法和模型法。 如果是已知实验数据的内燃机,其使用外特性可以看作是发动机转速的一元函数,一般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而万有特性可以看作是内燃机转速和内燃机转矩的二元函数,用曲面拟合法获得。对于只有不完全资料的内燃机模型的建立,一般可采用内燃机的简化模型。 2017/3/11 78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通常内燃机外特性曲线由内燃机台架试验获得,可用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通常内燃机外特性曲线由内燃机台架试验获得,可用 或 两条曲线表示。在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计算中,通常是用内燃机的净力矩曲线 , 是内燃机扣除输入到泵轮上的力矩后,其他装置所消耗的力矩。 用数值法进行匹配计算时,需要将没有函数关系的内燃机力矩特性曲线以拟合的方式用解析式表示,以便求解内燃机净外特性与液力变矩器的输入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二者共同工作点。以柴油机为例,其力矩特性曲线是由外特性曲线段与调速特性线段组成,如图10-26所示。 2017/3/11 79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10-27 内燃机特性曲线 2017/3/11 80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外特性曲线为单凸曲线, 可近似用二次曲线表示,调速特性段为直线,可用直线方程表示。如果已知特性曲线上的若干离散点( , ) ( =1, 2,…), 采用分段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方程如下: ( ) (10-8) ( ) (10-9) 式中 —柴油机外特性与调速特性交点所对应的转速; 、 、 、 、 —均为待定系数。 2017/3/11 81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2.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曲线 对于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可采用如下输入输出回归模型: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2.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曲线 对于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可采用如下输入输出回归模型: (10-10) (10-11) 式中: 、 、 、 、 、 —均为待定系数。 将 、 、 带入上式,并用 替换 , 替换 ( j = 0,1,2 )后,得 2017/3/11 82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于是,若已知一组离散点( 、 、 )(L=1,2,3…),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处理,可确定式中的待定系数 、 (j=0,1,2)。变矩系数K和效率η的表达式为 (10-12) (10-13) 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曲线多项式拟合的意义在于确定变矩器的高效区(即 =0.75所对应的 值),并确定在任一 值所对应的 、 、 值,以求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 2017/3/11 83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求解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就是寻求内燃机净力矩曲线 与变矩器输入特性曲线 的一系列交点(如图10-27所示),由联立二曲线方程求解可得。但内燃机净力矩曲线与变矩器的输入特性曲线的交点可能在外特性线段(如图中 ),也可能在调速特性线段(如图中 )。若将净力矩曲线人为外延(见图中虚线),则任一条输入特性曲线与两区段都有交点。由此可将输入特性曲线方程分别与两区段特性方程联立,求得各自交点后,再进行判断,取其实际交点。 2017/3/11 84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10-28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2017/3/11 85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 与外特性线段曲线方程联立 考虑到 、 ,经整理后,得 其解为: (10-14)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 与外特性线段曲线方程联立 考虑到 、 ,经整理后,得 其解为: (10-14) 由图10-27的几何关系,可知 (10-15) 2017/3/11 86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2)与调速特性段直线方程联立 同样考虑到 、 ,经整理后,得 其解为 (10-16)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2)与调速特性段直线方程联立 同样考虑到 、 ,经整理后,得 其解为 (10-16) 同理可知 (10-17) 2017/3/11 87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由图10-27的几何关系,实际交点所对应的转速应为 (10-18)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由图10-27的几何关系,实际交点所对应的转速应为 (10-18) 再利用 ,就可求出对应的 值。那么就可得出内燃机与液力变矩器二者共同工作的工作点( )( …)。 2017/3/11 88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4.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4.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 根据二者共同工作的工作点,按如下公式计算在各传动比 下的涡轮输出力矩 、输出转速 、输出功率 及变矩器效率。 (这里指角标) 2017/3/11 89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以为参数,可求得关于涡轮转速 的离散函数值 、 、 ,将这些离散值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函数关系式 、 、 。把所拟合的函数以图像的形式表示,就得到了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曲线,所得函数关系式也是求解匹配性能的评价参数。 2017/3/11 90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5.共匹配结果分析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5.共匹配结果分析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匹配结果分析后,需要对不良结果提出解决方法,例如,液力变矩器最高效率时的输入特性没有通过发动机最大功率转矩点,液力变矩器负荷特性曲线区域未通过发动机经济区;液力变矩器在i=0时的负荷特性曲线没有通过发动机的最大转矩点。 根据 ,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其余三项的值来提高扭矩,使液力变矩器输入特性曲线在起动工况下通过发动机的最大转矩点,如果不考虑 ,在保证 不变的情况下,一般都通过改变 来实现。 2017/3/11 91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6.2 匹配性能评价参数的确定原则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6.2 匹配性能评价参数的确定原则 工程机械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为使工程机械的牵引性能、经济性能及高效率工作性能不被破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满足工程机械的作业要求:①为提高工程机械的作业生产率,应使变矩器最高效率工况i*时的负荷抛物线经过发动机额定工作点;②液力变矩器在转速比i=0时的负荷抛物线应通过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以保证工程机械具有较大的起步扭矩;③要求变矩器的高效区范围尽可能地宽;④发动机燃油消耗量少;⑤变矩器涡轮上应具有较大的平均输出功率。 2017/3/11 92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6.3 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性能的评价参数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6.3 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匹配性能的评价参数 常采用以下参数作为评价匹配性能的指标: (1)最大输出力矩 。液力变矩器失速工况( )时的涡轮输出力矩,它表征车辆起步力矩的大小。 (2) 液力变矩器高效区输出转速范围 。其中 、 为对应液力变矩器高效区上、下限 、 (参见图10-8)的涡轮输出转速。它表征了共同工作特性中可用于正常工作的速度范围。 (3)液力变矩器高效区输出力矩范围 。其中 、 为对应于 、 时的涡轮输出力矩。它表明共同工作在高效区内的动力特性。 2017/3/11 93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4)全工况范围内的平均输出功率 (10-19)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4)全工况范围内的平均输出功率 (10-19) 其中 为空载时涡轮最大转速, 。该参数可用来评价车辆起步档的起步加速能力。 5.高效区的平均输出功率 (10-20) 其中 。该参数评价车辆正常工作时的动力性能。 2017/3/11 94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6.4 程序结构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0.6.4 程序结构 所编程序结构及流程分别如图10-28、10-29所示。程序的计算结构,如共同工作输出特性、评价匹配性能参数等可以表格或其它形式输出,并可设置打印输出功能。 2017/3/11 95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10-30 程序流程 图10-29 程序结构 2017/3/11 96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例10.1某工程机械采用的柴油机的净特性,曲线如图10-30所示,与之配用的是YB355 -2型液力变距器,其原始特性见图10-11。该液力变距器和工作装置不经常同时工作。绘制柴油机与液力变距器共同工作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并对其匹配情况进行分析。 解:(1)绘制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线 在原始特性线上取 ,并查找出对应的 值。根据 ( =0.355m),计算出一系列的 曲线上的点的坐标值,填入表10-2。 由 与一系列的 曲线组成的图线(用相同的比例尺)就是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如图10-30所示。 2017/3/11 97
图10-31 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2017/3/11 98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2)绘制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曲线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2)绘制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曲线 根据原始特性及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完成表10-3(表中只列出了部分数值) 根据表10-3可绘制出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10-31所示。 2017/3/11 99
表10-2 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线各参数数据 2017/3/11 100
表10-3原始特性及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参数数据 2017/3/11 101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10-32 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 2017/3/11 102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匹配分析 10.6 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匹配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3)匹配分析 ,起动工况 起动柴油机的力矩大约为148 N·M,液力变矩器的起动力矩约为480 N·M;变矩器的起动输出力矩 =1392 N·M。 = =0.67,高效工况 最高效率 =0.85,柴油机的输出力矩465 N·M,接近标定工况时的力矩458 N·M(或输出功率接近最大功率91.1KW);高效率的下限 =0.75时, =0.45和 =0.89的两条 = 负载线包括了最大功率范围,变矩器的高效区输出转速=819~1753 r/ min; r/ min为增矩输出转速范围。 在高效区,柴油机单位功率时间耗油率都小。 综上所述,用YB355—2型液力变矩器(D=355mm)与该柴油机匹配得当。 2017/3/11 103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在液力变矩器的类型及内燃机决定后,再就是要选用合适的液力变矩器的有效直径D。而D值大小又会影响液力变矩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工况是否能满足工作机械的要求。 根据 ,可知 因内燃机是和泵轮直接相连接的,因此,上式也可改写为 (10-21) (10-22) 2017/3/11 104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上两式中 —液力变矩器的有效直径(m); 、 —分别是内燃机的净力矩及泵轮力矩, ,(N·m); 上两式中 —液力变矩器的有效直径(m); 、 —分别是内燃机的净力矩及泵轮力矩, ,(N·m); 、 —分别是内燃机的转速和泵轮转速, , (r/min); —泵轮转矩系数(min2/r2·m); —工作液体的重度(N/m3)。 下面分别讨论D的选择问题。 2017/3/11 105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10.7.1不透穿液力变矩器D的确定 如前所述,当使用不透穿液力变矩器时,它的输入特性曲线不随变化,只有一条。如果与其配用的是柴油机,因柴油机的力矩特性线比较平坦,最大功率的力矩与最大力矩相差不大,所以为了充分利用柴油机的功率,液力变矩器的有效直径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柴油机最大功率时所具有的净力矩; —柴油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 —液力变矩器最高效率时的泵轮力矩系数。 2017/3/11 106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用上式计算的D值,代入式 所做出的特性线 与柴油机净特性线的交点G(图10-32),必定是柴油机功率最高时工况点(标定工况)。但是有时因需兼顾其它使用要求,也可加大或减小D值。例如为了增加工作机械的起动力矩,那么加大D值后 线向上偏移(图中虚线)与 线交点 , 力矩满足 。总之,D值大小尚需分析内燃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特性并考虑工作机械要求后再最后确定。 2017/3/11 107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图10-33 不透穿液力变矩器和柴油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线 2017/3/11 108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如果不透穿液力变矩器和汽油机同时共同工作,因汽油机的力矩特性线弯曲程度大,最大功率时的力矩和它的最大力矩相差较大,所以有按最大净功率和最大净力矩计算D值的两种方法。按前者进行液力变矩器和发动机匹配的方法称为高速匹配,按后者进行液力变矩器和发动机匹配的方法称为低速匹配。按最大净功率方法计算D值的公式与式(10-23)相同;按最大净力矩方法计算D值时用下式 (10-24) 2017/3/11 109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式中 、 —分别是汽油机最大净力矩及最大净力矩时的转速。 、 —分别是汽油机最大净力矩及最大净力矩时的转速。 用式(10-24)算出的D而选出的液力变矩器和汽油机共同工作,虽然能获得大的输出力矩,但因D大、效率低、不能充分发挥汽油机的功率等缺点,因此,一般仍是采用按最大净功率计算D的方法。 2017/3/11 110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10.7.2透透穿性液力变矩器有效直径D的确定 透穿性液力变矩器的D,一般首先按式(10-23)计算,但式中的 应为 值。根据计算出的D,然后在内燃机净力矩特性图上绘出包括起动工况( )、最高效率工况 ( )、偶合工况( ),如果考虑车辆下坡行驶,还应有加速工况( ),四种工况时的 输入特性曲线如图10-33 。直径D是否合适,应对上述几种工况进行分析。例如在起动工况A点( ),希望能具有较大的起动力矩;在最大效率工况B点( ),能充分利用内燃机功率;偶合工况( ),能比较接近内燃机的满负载工作;加速工况c点( ),超出内燃机的最高转速,还要考虑如何限制内燃机转速等问题。 2017/3/11 111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上述要求往往是矛盾的,例如为了使起动工况时的起动力矩大,对于正透穿液力变矩器,需加大D值,使EA线向左移动,但又会带来内燃机起动阻力矩FE变大的缺点,所以D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分清主次。 图10-34 透穿性液力变矩器和内燃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线 2017/3/11 112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10.7.3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有效直径D的确定 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有变矩工况( )和偶合工况( )。如果单纯从变矩工况考虑,D的选择应根据 工况下的某转矩系数,比如接近于 时的转矩系数 来进行,图10-34a ;若单纯从偶合工况考虑时,则应根据与高效率 =0.94∽0.97相对应的 来进行计算D。很明显,用一个综合式液力变矩器无法同时满足这两种工况。 2017/3/11 113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图10-35 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及和内燃机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a)原始特性;(b)共同工作输入特性。 2017/3/11 114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如果按照 计算D,其输入特性线如图10-32b 中的a、b、c抛物线。但是,当在偶合工况时,因D较小,使得 时的输入特性线C和内燃机净力矩特性线 的交点E会很靠近或越出内燃机的最大转速,而此时正是由变矩器工况变为偶合工况的转折点。为了使综合式液力变矩器能在偶合工况工作,要求内燃机在E点工况后的转速再高些。但是,实际上内燃机的转速已增加不上去了。如果按偶合工况选择D( ),必然计算出的D值较大,又会使变矩工况的性能变坏。因此,只能采取二者兼顾的办法,这样选择的D,要比仅根据变矩工况所选的D值大一些,所以,相应的输入特性线应向左移动,如图中 ﹑ ﹑ 所示,这将大大地扩展在偶合工况下工作的可能性。 2017/3/11 115
10.7 液力变矩器的尺寸选择 为了合理地选择综合式液力变距器的尺寸,多采用挑选的方法。例如,给出若干个有效直径D(相应于取 ~ 计算出的D),对于每个D值,分别绘出变距器与内燃机共同工作的输入﹑输出特性线,并进行牵引计算,把各种不同方案所获得计算结果进行动力性及经济性分析比较后,从中选择一个较理想的尺寸。 2017/3/11 116
本章结束 2017/3/11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