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与生物能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浙江省普陀中学 张海霞 例谈高中生物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目标? 1 、知识: 提高审题能力 强化、突出主干知识。 易化、突破难点知识。 细化、整理基础知识。 2 、能力: 提高解题技巧 提高表达能力.
Advertisements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第 11 章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特点:( 1 )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 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2 )需量少,每日仅需 mg 或  g 级;( 3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 必需由食物供给( 4 )机体缺乏会导致物质谢障 碍,引起缺乏症。 分类: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 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代谢的.
第 7 章 辅酶. 维生素的定义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 可少的一类有机物质。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大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 参与代谢的调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 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代谢起调节作用。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 维生素的结构、分类和功能,以及维生 素与辅酶之间的关系。 思考 思考 
◎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均由細 胞所構成。 →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 細胞也是生物體生理活動的基 本單位。
生 物 的 新 陈 代 谢生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几点说明 1 、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来源、去向 三个来源: 食物中 XX 的消化、吸收 自身 XX 分解 其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向: 合成 XX (或贮存) 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转化为其他物质.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六章 线粒体.
高中生物第五讲 新陈代谢(三).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氧 化 磷 酸 化.
第九章 糖 代 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 ——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两个能量转换细胞器,它们能高效地将能量转换成ATP。线粒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而叶绿体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它们的形态结构都呈封闭的双层结构,内膜都演化为极其扩增的特化结构,并在能量转换中起主要作用。
生物電化學短講 生物體能量 呼吸作用 生物電子傳遞系 糖與醣 葡萄糖 糖解作用 檸檬酸循環(TCA cycle) 電子傳遞鏈 傳導概論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第30-31章、 氨基酸代谢.
如何把握2011年 江苏高考生物复习 的重点和难点 中华中学 张鸿亮
CH14 糖解反應、糖質新生作用,以及五碳醣磷酸路徑
生物氧化.
氧化还原体系 ——供氢体与递氢体 化学专业2010级化学三班王金 学号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间的联系
食品生物化学 任课教师:迟明梅.
脂 类 代 谢 第九章 本章主要介绍脂类(主要是脂肪)物质在生物体的分解及合成代谢。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β-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了解脂类物质的功能和其他的氧化分解途径。 思考 脂类代谢 返回.
第七章 脂类与脂类代谢.
第九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细胞生物学知识竞赛.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九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肝 性 脑 病.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Chapter 2 Mineral nutrition of plants
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萧蓓蕾.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Glucose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节 新陈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总和。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包括:
高三生物后期复习教学攻略 任小文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线粒体病理学 03(2)江燕飞 丁国栋.
脑膜癌病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例 诊断与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微生物的代谢.
植物生理学 ——呼吸作用—— 任课教师: 张 鹏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第 八 章 核 苷 酸 代 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四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第六章 线粒体与叶绿体.
Major Metabolic Pathway Glycolysis Mitochondria
第24章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血 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按真糖法测定,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70~100mg%)。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saccharide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和第七章糖的生物合成.
第二章 产热营养素.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二、呼吸链 electron transfer chain ,ETC,respiratory chain
第10章 脂类代谢 主讲教师:王玉.
第9章 脂代谢.
第4章 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bioenergetic and Biological Oxidation)
CHAPTER 7 MITOCHONDRION AND PEROXISOM.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制作者: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薛晓燕.
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机制 ——大环内酯类 罗修琪.
5.(2016湖北孝感高中期末,4)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2 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12 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它 合成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为 (     ) A.144,864  B.144,432  C.120,720  D.120,360  答案    C 多肽合成时,氨基酸数-肽链条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 自制葡萄酒与酵母菌形态观察 第二组 组员:陈安书 董思瑶 裘佳妮 田 泳 王 凯 叶 琳.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小腦萎縮症 組員: 5號 周宇倫 13號 范華鈞 24號 陳嘉駿 40號 羅鍇揅.
习题课 《医学遗传学基础》 (第二版) 王静颖 王懿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Chapter 6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TP与生物能源

本节纲要 3.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3.2 生物能源——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3.3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3.2 生物能源——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3.3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3.4 ATP形成机理和能量形成的统计 3.5 与线粒体有关的线粒体的疾病 3.6 能量的初始来源——光合

3.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生物体能量以化学能形式在细胞中储存、消耗和转移。 在活细胞中,能量主要贮存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中,它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代表。 ATP 腺嘌呤 磷酯键 核糖 磷酸基团 酸酐键 ATP 1分子腺嘌呤 1分子核糖 3个相连的磷酸基团构成的核苷酸。

ATP水解时,一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同时释放出能量 极不稳定 磷酸键脆弱,易于断裂 ATP水解时,一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同时释放出能量 每摩尔ATP 水解形成ADP,可产生-30.5 KJ/mol(7.3 Kcal/mol)的能量。 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食物分子经过细胞呼吸形成的ATP,可提供大约2200 Kcal的能量。 ATP+H2O ——> ADP+Pi G = -30.5 KJ/mol

ATP作为细胞能量的通货其功能方式 转移磷酸基团的“共同中间体” 。 吸能反应和ATP的分解相偶联,放能反应和ATP的合成相偶联 。

本节纲要 3.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3.2 生物能源——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3.3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3.2 生物能源——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3.3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3.4 ATP形成机理和能量形成的统计 3.5 能量的初始来源——光合 3.6 与线粒体有关的线粒体的疾病

3.2 生物能源物质——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细胞呼吸基本概念 细胞呼吸是生物细胞消耗氧气来分解食物分子并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生物体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 有机化合物+O2→CO2+能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ATP+热量)

动物细胞呼吸的“燃料”——生物能量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ATP和ADP分子的相互转换 生物体能量物质的消耗及能量载体?

酵母菌发酵与细胞呼吸 发酵是典型的细胞呼吸过程 有氧:酵母细胞消耗氧气来分解葡萄糖并获得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缺氧: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

人体细胞的呼吸过程 慢跑:细胞消耗氧气来分解葡萄糖并获得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快跑:细胞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二氧化碳。

呼吸运动与细胞呼吸

本节纲要 3.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3.2 生物能源——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3.3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3.2 生物能源——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3.3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3.4 ATP形成机理和能量形成的统计 3.5 与线粒体有关的线粒体的疾病 3.6 能量的初始来源——光合

生物氧化及氧化还原反应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细胞呼吸是一种典型的生物氧化反应。 生物氧化的特点: 需要氧气; 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温和条件和酶的参与; 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一般贮存在ATP中。

氧化还原反应 获得电子—还原反应;失去电子—氧化反应。

生物体内的氧化反应——细胞中氢及其电子从一个化合物向另一个化合物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代谢中最基本的反应。

被转移的氢原子所携带的能量储藏在新化学键中 XH2 (还原型底物)+NAD+→X(氧化型底物)+NADH+H+ XH2 (还原型底物)+NADP+→X(氧化型底物)+NADPH+H+ XH2 (还原型底物)+FAD+→X(氧化型底物)+FADH2 还原态的NADH和FADH2等还可将所接受的电子和氢传递给其他传递体如细胞色素、辅酶Q等。 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 NAD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II 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定位 线粒体是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中心,产能车间。 线粒体的结构 线粒体分为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功能区 由内膜和外膜包裹的囊状结构,囊内是液态的基质; 外膜平整,内膜向内折入形成一些嵴,内膜上面有ATP酶复合体;

细胞呼吸的功能定位 对于有氧呼吸来说,包括三个阶段,即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电子传递与ATP的合成。

糖酵解的酶是在细胞质中,细胞质是糖酵解进行的场所; 三羧酸循环的酶大部分在线粒体基质中,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线粒体的内膜上含有电子传递链及ATP酶复合体,电子传递过程及ATP的合成发生在线粒体内膜的表面。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概述 细胞呼吸是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代谢过程; 细胞呼吸的3个阶段: 即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电子传递与ATP的合成。 每一步化学反应都需要特定的酶参与才能完成。

糖酵解 (glycolysis) 淀粉、葡萄糖或其它六碳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通称为糖酵解。它是一种在不需要氧气供应的条件下,产生ATP 的一种供能方式; 它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由葡萄糖到丙酮酸的糖酵解过程中,所有的中间产物都是以磷酸化合物的形式来实现的。

Krebs循环 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中,但丙酮酸需先转变成乙酰辅酶A后才进入三羧酸循环 。 三羧酸循环包括8个步骤; 该过程中的关键化合物为柠檬酸;循环的最后产物是草酰乙酸。 分解1分子丙酮酸形成3分子CO2、 4分子NADH和1分子FADH2及1分子ATP。 NADH和FADH2再经过一系列呼吸链的传递释放能量。

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电子传递链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将高能电子从NADH 和FADH2最终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 同时随着电子能量水平的逐步下降,高能电子所释放的化学能就通过磷酸化途径贮存到ATP分子中。 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主要成分是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包含了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 (FMN Fe-S) (Cytc Cytb (Cytc) 2

ATP形成机理和能量形成的统计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在磷酸化过程中,相关的酶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分子上。 整个糖酵解中ATP的形成都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Krebs循环也有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与电子传递链相偶联的磷酸化 1961年,英国科学家Mitchell提出化学渗透学说,由此荣获1978年的诺贝尔奖。 跨膜的质子梯度(浓度差),导致化学渗透发生; 质子顺梯度从外腔经ATP合成酶而返回到线粒体的基质中; 所释放的能使ADP与磷酸结合生成ATP。

A

ATP合成酶: F1 Fo F1 Fo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所形成的能量统计: 糖酵解: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产生4个ATP,己糖活化消耗2个ATP,脱氢反应产生2个NADH,经电子传递链生成4或6个ATP,净产生6或8个ATP; Krebs循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产生2个ATP,脱氢反应产生8个NADH和2个FADH2,8个NADH经电子传递链生成24个ATP,2个FADH2经电子传递链生成4个ATP,净产生30个ATP。

生物体内的代谢网络模式简图 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组成代谢网络

本节纲要 3.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3.2 生物能源——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3.3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3.2 生物能源——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3.3 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 3.4 ATP形成机理和能量形成的统计 3.5 与线粒体有关的线粒体的疾病 3.6 能量的初始来源——光合

线粒体病(mitochondriopathy)的定义 因遗传缺陷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的缺陷导致 ATP 合成障碍,能量产生不足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也称为线粒体细胞病 (mitochondrial cytopathy)。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氧化磷酸化系统:产生能量,生成氧自由基,调节程序化细胞死亡(细胞凋亡 apoptosis)。

历史 1962年,线粒体肌病 氧化磷酸化脱偶联 1977年,线粒体脑肌病(encephalomyopathy) 1981年,人类线粒体 DNA (mt DNA) 全长序列测定,并提出本病多为母系遗传。 1988年,Holt首次在线粒体病患者中发现有mt DNA缺失,证实 mtDNA 突变是重要的发病原因。 1989年,King等首次建立了人类无mtDNA 细胞系 (ρ°细胞),可用来研究在不同核背景下,缺陷型线粒体的表现。

MtDNA的结构特点 每一个细胞内均有数量不等的线粒体(红细胞除外); 每一个线粒体内有 2~10个拷贝的 mt DNA; 人 mt DNA 由16569 bp 的双链环状 DNA 组成,含1个轻链和1个重链。其中包括 37 个基因:22 个 tRNA基因、2个rRNA 基因(12S和16SrRNA)和13个 mRNA 基因; 除与 mt DNA 复制及转录有关的一小段区域外,无内含子序列,37个基因间隔区共有 87bp; 所有的 13 种蛋白质产物均参与组成呼吸链。

病因和发病机制 mtDNA或/和核DNA 发生基因突变; 线粒体内酶功能缺陷; ATP合成障碍; 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氧化应激; 氧自由基产生增加,诱导细胞凋亡。

线粒体疾病的发病机理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方式包括母系遗传及孟德尔遗传; 细胞的 mt DNA 有多重拷贝,线粒体编码基因的表现型依赖于一个细胞内突变型和野生型 mt DNA 的相对比例,当突变型达到一定阈值时,病理特征才能表现出来。

线粒体疾病的发病机理 子代细胞中突变型和野生型 mt DNA 的比例随细胞分裂可能发生变化,改变其基因型和表现型。 线粒体疾病为多系统疾病。 骨骼肌、脑及心肌、 周围神经、肾、肝、内分泌腺体

临床分型 一、线粒体肌病 二、线粒体脑肌病 三、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 四、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Leigh disease)

线粒体肌病 骨骼肌受侵为主,也可合并周围神经损害,极度不能耐受疲劳,约半数伴肌痛,肌萎缩占少数。 临床表现多样:可类似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心肌病……

线粒体脑肌病 PEO (进行性眼外肌瘫痪):以慢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为主 KSS (Kearns-Sayre syndrome) 可伴有身材矮小,智能低下,神经性难听,小脑共济失调,CSF 蛋白,EEG异常,多无家族史 发病年龄多在20岁以前

线粒体脑肌病 MELAS(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emia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发作性头痛、呕吐、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身材矮小,智能减退,神经性难听,可有痉挛发作,CSF多正常,CT:多发脑梗塞,基底节钙化,脑萎缩,脑室扩大,可有家族史,血乳酸增高。

线粒体脑肌病 多见于儿童, 有家族史,肌阵挛性癫痫, 智能减退,小脑共济失调,痉挛发作, 可有神经性难听,血乳酸可增高。 MERRF 肌阵挛性癫痫 (Myoclonus epilepsy with ragged-red-fiber, RRF) 多见于儿童, 有家族史,肌阵挛性癫痫, 智能减退,小脑共济失调,痉挛发作, 可有神经性难听,血乳酸可增高。

mt DNA 点突变 一 tRNAlys tRNAleu(UUR) 线粒体脑肌病的鉴别表 临床表现 KSS MERRF MELAS 眼外肌瘫痪 + 一 一 视网膜色素变性 + 一 一 心脏传导阻滞 + 一 一 CSF 蛋白 > 100mg/dl + 一 一 肌阵挛 一 + 一 共济失调 + + 一 肌力减弱 + + + 发作性呕吐 一 一 + 皮质盲 一 一 + 偏瘫、偏盲 一 一 + 痉挛 一 + + 痴呆 + + + 身材矮小 + + + 神经性难听 + + + 血乳酸增高 + + + 家族史 一 + + RRF + + + 海绵状变性 + + + mt DNA 缺失 + 一 一 mt DNA 点突变 一 tRNAlys tRNAleu(UUR)

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 (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 好发年龄为 18~30岁,85%的患者为男性,多数双侧视力同时减退,少数一眼先发病,数周或数月后另眼也发生视力丧失,其后病情相对稳定。中央视力丧失,周边视力保存,全盲者少见,瞳孔对光反射保存,伴色觉障碍。 本病多以视神经受侵为主,较少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Leigh disease) 为先天代谢异常性疾病; 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母系遗传,男性多于女性; 多数发生于 1 岁以下的婴儿;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生前诊断常很困难,多在出生后 3~4 个月发病,首先表现为喂养困难、智能发育停滞、吞咽困难、全身无力、肌张力低下、消瘦、锥体束征、视力、听力减退、眼外肌瘫痪、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等,少数可有精神运动性癫痫。呼吸功能障碍是另一特征性症状,表现为阵发性中枢性过度呼吸。部分病例有周围神经受损。症状多持续进展,绝大多数患儿死于2 岁之前

线粒体肌病的生化分类 线粒体底物的运输缺陷 丙酮酸 线粒体底物的利用缺陷 丙酮酸酶系缺陷 呼吸链 (resqiratory chain) 缺陷 复合体及电子载体 能量保持和转换异常 能量生成脱偶联

临床诊断 病史特点 心肌酶谱 肌电图 脑电图 头颅 MRI 或 CT 检查:(Leigh 及 MELAS 有特征性改变) 血乳酸、丙酮酸最注运动量试验 (15 WT 运动量)

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测定 肌活检 (冰冻切片,组化染色,光镜检查;超薄切片,电镜检查) mt DNA 检测: CPEO 及 KSS 多为 mt DNA 缺失,MERRF 多为 mt DNA 8344 处发生点突变 AG,MELAS 多在 mt DNA 3243 处 AG 的点突变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的治疗 无特效治疗 大剂量维生素 B 族,辅酶 Q10 能量制剂 (不加胰岛素),ATP 80~120mg/日口服或静点 (可加 CoA) 当酶复合体 II+III 缺陷,可用 Vit.K3+Vit.C 以建立电子传递旁路 如为肉碱缺乏可补充肉碱 (L-carnitine) 皮质激素(脂质累积病有效) 中药 (补气,活血) 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