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第十七章 寄生虫病 parasitosis 2017/3/11
概述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 夺取营养 机械性损伤 毒性作用 变应原作用 原虫病 吸虫病 绦虫病 线虫病 2017/3/11
第一节 阿米巴病 amoebiasis 2017/3/11
概述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 传染源:慢性病人和带囊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消化道,蝇和蟑螂可携带包囊传播本病。 寄生于结肠,侵及结肠黏膜,引起阿米巴溃疡--阿米巴痢疾 可随血流/直接侵及肝、肺、脑--阿米巴脓肿 以组织液化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炎症 2017/3/11
病因及机理 (1)包囊期:囊壁有抗酸性,但可被肠液消化(传染阶段) (2)滋养期: 病因: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 生活史: 小滋养体:10-20μm,单核 大滋养体:20~30μm,胞浆分内外两层,活动时胞浆外质向前流动形成伪足,内质呈颗粒状,常含被吞噬的红细胞,这是与非致病性阿米巴鉴别的重要特点。核位于虫体中央。 2017/3/11
组织型 大滋养体 在肠腔内脱囊 ↓ 成熟滋养体 包囊 小滋养体 阿米巴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四个核包囊 排除污染水或食物 食入 孵化为四个幼稚滋养体 成熟滋养体 包囊 排除污染水或食物 食入 小滋养体 肠腔型 2017/3/11 阿米巴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一、肠阿米巴病 分期 :急性期和慢性期 病变部位:盲肠、升结肠为主,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阿米巴痢疾 基本病变:灶性坏死性结肠炎,以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为病变特点。 分期 :急性期和慢性期 2017/3/11
急性期 肉眼: 早期:点状坏死 \ 浅溃疡 帽针头大 灰黄色 发展:呈圆形钮扣状坏死 随后:口小底大烧瓶状溃疡 边缘呈潜行性(具有诊断意义) 帽针头大 灰黄色 发展:呈圆形钮扣状坏死 随后:口小底大烧瓶状溃疡 边缘呈潜行性(具有诊断意义) 溃疡壁有棉絮样坏死 溃疡间粘膜正常或轻度卡他 2017/3/11
2017/3/11
急性期 镜下:以溶解坏死为主: 无结构淡染病灶; 边缘和底部残留坏死; 交界处常见滋养体; 周围炎症不明显,继发感染 可有中性白胞浸润。 2017/3/11
2017/3/11
2017/3/11
2017/3/11
急性期 临床:中毒症状轻 肠道症状:腹痛、腹泻(便量多,果酱样便--紫红色、暗红色糊状便,有腥臭味) 里急后重:< 细菌性痢疾 结局:多数治愈 少数转为慢性 少数肠穿孔、肠出血 2017/3/11
慢性期 病变: 坏死、溃疡、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瘢痕三种改变反复交替发生----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局限性肉芽组织包块; 临床: 中毒症状不明显 腹痛、腹泻轻,便秘或梗阻 2017/3/11
结局及并发症: 多数治愈 肠出血 穿孔 肠梗阻:阿米巴肉芽肿 (amoeboma) 肠狭窄 肠外阿米巴脓肿 2017/3/11
2017/3/11
1.阿米巴肝脓肿:肠阿米巴病重要并发症,1-3个月后。 二、肠外阿米巴病 1.阿米巴肝脓肿:肠阿米巴病重要并发症,1-3个月后。 发生:血行播散入肝/直接进入 病变:单个或多个,多位肝右叶 G:脓肿大小不等,腔内容果酱样物,见破絮状物 M:坏死边缘见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长期发热伴右上腹痛、肝肿大和压痛、全身消耗和 黄疸等症状和体征。可向周围组织破溃。 2.阿米巴肺脓肿:少见。肝脓肿直接蔓延/或经血道。 肺形成脓肿,临床类似结核 3.阿米巴脑脓肿:少见,多经血道入脑。 脑内形成脓肿,内容咖啡色物; 临床发热、头痛、昏迷 2017/3/11
2017/3/11
第六节 包虫病 echinococcosis 2017/3/11
包虫病 是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也称为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病 泡状棘球蚴病 人畜共患病,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以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内蒙古、陕西、河北、山西和四川北部等地较为严重。 2017/3/11
一、细粒棘球蚴病 病因及感染途径 细粒棘球绦虫(终宿主--狗、狼的小肠内)→→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出 →→ 污染牧草、水或食物→→羊、牛、猪、人等(中间宿主) →→胃、十二指肠内孵化→→六钩蚴脱壳而出→→小肠→→入血→→经门静脉入肝(肝包虫) →→肺(肺包虫)、脑、其它器官→→ 发育成为囊状幼虫→→ 棘球蚴/包虫囊。 2017/3/11
一、细粒棘球蚴病 病理变化 六钩蚴侵入组织后,周围组织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少数存活发育成棘球蚴,后变成生发囊。生发囊脱落发育为子囊,内壁生出原头蚴。 约经5-20年可行成较大的包虫囊,最大可达50cm。 包虫病 包虫病是由狗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狗的肠道内。人与狗密切接触,特别是儿童喜欢玩弄动物,往往将狗身上的虫卵沾染在手指上,食后即可发生感染。 本病起病缓慢,多在感染后5 ̄20年后才产生症状。包虫主要寄生肝脏,其次为肺、脑等。肝包虫病,则肝脏高度肿大,表现为有上腹巨大肿块。如继发细菌感染时,可有发热和肝痛。肺包虫病可引起干咳、咯血、胸痛等症状。脑包虫病可引起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 本病目前无特效药物,而以手术治疗为主。 2017/3/11
包虫囊 单个、表面光滑,大小不一。 囊内容物为无色/微黄色液体---含蛋白质--可致过敏反应。 囊壁: 外囊:纤维包膜,厚3-5mm,可达1cm。 内囊:虫体 外层:角质层,白色、半透明状,如粉皮,厚约3-4cm ,吸收营养,保护生发层。镜下:红染平行的板层状结构。 内层:生发层,单层/多层生发细胞构成,有显著增殖能力,向内芽生,生发囊--子囊 2017/3/11
2017/3/11
2017/3/11
2017/3/11
2017/3/11
危害 包虫囊占位,压迫、破坏邻近组织 囊液--过敏反应--休克--致死 夺取宿主营养 2017/3/11
主要器官病变及后果 部位:肝、肺、肌肉、心、脾、肾、脑、骨、眼眶等 1.肝包虫囊肿:右叶,主要并发症--继发感染、囊肿破裂 2.肺包虫囊肿:原发、继发,右肺,下叶多,肺周边区,单个。 2017/3/11
二、泡状棘球蚴病 病因及感染途径 泡状棘球蚴 海绵状囊泡,生长快,外生。 成虫寄生于狐、狗、狼、猫等。中间宿主--鼠类、人 2017/3/11
病理变化 部位:肝、肺、脑 肉眼:单个,巨块型、结节状,质地坚硬的隆起肿块,切面海绵状、蜂窝状,囊泡常呈灰白色。囊泡内容物为豆腐渣样蚴体碎屑及不透明的稀薄液体。 镜下:肝组织中散在大小不等的泡球蚴小囊泡,一般仅见角质层,偶可见单细胞性生发层,很少见到原头蚴。囊泡周围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017/3/11
2017/3/11
临床病理联系 肝区疼痛、肝功能损害。晚期肝脏明显肿大,触诊肝脏结节坚硬如石块。有时肉眼上易误诊为肝癌。 201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