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小组成员 郭方圆 熊良琼 彭 潇 杨谢丽 马瑞丽 张 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小组成员 郭方圆 熊良琼 彭 潇 杨谢丽 马瑞丽 张 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组成员 郭方圆 熊良琼 彭 潇 杨谢丽 马瑞丽 张 璐
溶组织内阿米巴 小组成员 郭方圆 熊良琼 彭 潇 杨谢丽 马瑞丽 张 璐

2 目的 结合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导出其致病机理,并从根本上提出预防痢疾的几种方法.

3 引言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 , 1903)又称痢疾阿米巴或痢疾变形虫,它是阿米巴病的病原体,属于原生动物门肉足纲根足亚纲内阿米巴属,可寄生于人的肠道,主要在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或肠炎,并可侵入肝、肺、脑、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组织器官引起病变,尤其是在肝、肺,引起继发性肝脓肿和肺脓肿等。

4 题纲 形态结构 生活史 侵染过程 预防措施

5 形态结构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结构分三期: 滋养体期(trophozoite) 包囊前期(precyst) 包囊期(cyst) 返回

6

7

8 滋养体 滋养体:可分为两类 大滋养体:也称溶组织滋养体,是致病型。活动的大滋养体体积变化较大,直径20~60μm之间,多数20~30μm。内外质分明,外质透明,约占全体1/3,内质较浓密,称颗粒状。 小滋养体:又称共栖成囊型滋养体。体积较 小,直径12~30μm,内外质分界不明,食物泡中含细菌。它生活在肠腔中,以肠道细菌和肠内含物为营养,不吞噬红细胞 。返回

9 包囊前期 包囊前期:它是小滋养体形成包囊的过度阶段。体积变小,活动停止,新陈代谢降低。细胞质的内含物经消化或排出而消失,细胞核略有变化,核膜内缘的染色质粒较聚集,核仁稍变大,有时稍偏位。整个虫体外型变圆。返回

10 包囊 包囊:圆球型,直径5~20μm,囊壁厚约0.5μm,透明,核数1~4个,偶见8个。在单核和双核包囊,可见染成棕色的糖原泡(glycogen vacuole)以及透明的棍棒状拟染色体(可能是多聚核蛋白体)。当形成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的四核包囊时,拟染色体和糖原泡逐渐消失。返回

11 囊壁外层为绒毛状表被,虫体被以质膜。可见食物泡(Fv)、空泡(V)、糖原粒(G)和拟染体(Cb)。细胞核(N)内有许多纽形小体(BB)。返回

12 生活史 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是:包囊→小滋养体(大滋养体)→包囊
成熟的四核包囊是感染期。吞入被四核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顺利通过胃和小肠上段——在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下,至小肠下段(主要在回盲部)囊壁变薄并出现小孔——整个虫体脱囊而出(包囊进入后经4~5个小时便能脱囊,初脱囊的虫体含有四个核) ——分裂成四个单核的小滋养体——脱囊后的小滋养体以肠黏液、细菌等肠内容物为营养,不断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在结肠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至横结肠以后小滋养体停止活动,排出内含物,缩小成圆形,进入包囊前期——形成包囊——包囊发育成熟(6小时) ——随着成形粪便排出体外(有的包囊也可在体外发育成熟.)

13 成熟的四核包囊是感染期。当人们吞入被四核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后,包囊囊壁具有抗胃酸作用,顺利通过胃和小肠上段;但在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下,至小肠下段,主要在回盲部,囊壁变薄并出现小孔,渗透压起了变化,囊内虫体活动起来,少数细胞质先从囊壁小孔逸出,随之整个虫体脱囊而出。包囊进入后经4~5个小时便能脱囊,初脱囊的虫体含有四个核,随后分裂成四个单核的小滋养体。由于回盲部具有阿米巴生长所需要的缺氧环境,所以脱囊多在回盲部。脱囊后的小滋养体以肠黏液、细菌等肠内容物为营养,不断以二分裂方式增殖,8~9小时可分裂增殖一次。在结肠的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至横结肠以后,成形粪便增加,营养减少,水分被吸收,小滋养体即停止活动,排出内含物,缩小成圆形,进入囊前期。最后分泌囊壁形成包囊。包囊的发育成熟需要6小时,它随着成形粪便排出体外,有的包囊也可在体外发育成熟,包囊的排出量很大,每日可超过100万个。 返回

14 侵染过程 每当宿主因受感染、中毒等的影响,肠壁发生组织损伤或肠功能紊乱时,小滋养体便依靠其伪足运动和分泌物的作用侵入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转变为大滋养体,并大量分裂增殖,破坏肠壁组织,致使肠黏膜局部坏死,形成溃疡。在溃破组织中的大滋养体,可与黏液、血液混合脱落入肠腔,再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死亡;或者在肠腔中转变为小滋养体,在形成包囊而排出体外。若肠壁组织内的大滋养体随血行至肝脏或扩散至其他脏器组织,又可因其大量增殖而引起相应脏器的病变,但在组织中不形成包囊。从粪便排出的大、小滋养体很快死亡,不起传播作用。返回

15 影响致病作用的因素 (1)宿主的机能状态:宿主的肠壁防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宿主的营养水平 (2)细菌的作用:
1)细菌本身可作为阿米巴的营养来源,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促进阿米巴增殖。 2)细菌可直接损害宿主肠黏膜,有利于阿米巴侵袭,两者起协同作用。 3)细菌可能提供因素,促进它的代谢和分泌某些物质,增强致病力。 (3)成囊对致病力的影响:经过长期培养的阿米巴,因生理代谢的改变,毒性降低,若通过成囊与脱囊,可能恢复它原来的代谢,而恢复其毒力。

16 预防措施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卫生宣传教 育,作好预防工作。 (2)管理好水源,注意饮水卫生。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卫生宣传教 育,作好预防工作。 (2)管理好水源,注意饮水卫生。 (3)管理好粪便、垃圾,消灭蝇等媒介昆虫。 (4)培养个人卫生。

17 参考文献 刘凌云 郑光美主编 《普通动物学》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慰先 1983年7月 《人体寄生虫学》 第一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季午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人民医学百科全书 易有云 1964年10月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大型与小型》

18 谢谢!~


Download ppt "小组成员 郭方圆 熊良琼 彭 潇 杨谢丽 马瑞丽 张 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