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参考习题答案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Advertisements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无源RC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研究.
振幅调制解调 与混频电路 第四章 4.1 频谱搬移电路的组成模型 4.2 相乘电路 4.3 混频电路 4.4 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模拟电子电路习题课1 ——主讲教师: 玄玉波.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模型 边带滤波器.
第11章 调幅与检波 11.1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11.2 调幅电路 11.3 检波器.
任务4.2  振幅调制电路.
6.1 概述 6.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6.3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6.4 振幅调制 6.5 解调 6.6 变频
1-16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4=1A,求各元件电压和吸收功率,并校验功率平衡。
第2期 第1讲 电源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第6章 调幅、检波与混频电路(线性频率变换电路)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2.4 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2.5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及其频率特性 2.6 射极输出器
12-1试写出题图12-1(a)和(b)所示双口网络的转移电压比 ,并用计算机程序画出电阻R=1kΩ和电感L=1mH时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第六章 直流电源电路 6.1 直流电源的组成 功能:把交流电压变成稳定的大小合适 的直流电压 交流电源 负载 变压 整流 滤波 稳压 u1
图4-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幅度调制 5.2 角度调制 5.3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有效性--带宽 可靠性--解调器 输出信噪比.
现代通信原理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第5章 信号变换一:振幅调制、 解调 与混频电路
混频器、倍频器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任务4.5  变频电路.
基于Tina Pro的 模拟电路仿真分析 USTC-NIP-吴军 USTC-NIP-吴军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任务4.3  调幅信号的解调(检波).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6章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6.1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6.2 滤波电路 6.3 串联型稳压电路 上页 下页 返回.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7.1 概述 7.4 集成运算放大器.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ACAP程序可计算正弦稳态平均功率 11-1 图示电路中,已知 。试求 (1) 电压源发出的瞬时功率。(2) 电感吸收的瞬时功率。
5.2 转折频率的另一种求法——时间常数法 增益函数A(s)--求转折频率--复杂。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第13章 调频与鉴频 13.1 调频波的基本性质 13.2 变容管调频电路 13.3 调频波的解调—鉴频 13.4 自动频率控制(AFC)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 绪论 2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3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 功率放大电路
7.2其他放大电路 7.2.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主要作用是交流电流放大,以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实用中,一般用作输出级或隔离级。
学习项目二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主要内容: 丙类谐振功放的特点 丙类谐振功放的工作原理 丙类谐振功放的性能分析 丙类谐振功放的电路
课程总结.
实验二 射极跟随器 图2-2 射极跟随器实验电路.
2 模拟通信系统 角调制 课程目标 1、理解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掌握NBFM(窄带调频)、WBFM(宽带调 频)的频谱分布、带宽及功率
Multimedia Courseware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无线通信系统 信源:消息信号(调制信号) 振荡器:高频载波(正弦) 三要素: 振幅 AM 频率 FM 相位 PM 超外差接收 已调信号.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 8 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概述 8.2 稳压管稳压电路 8.3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8.4 稳压电路的质量指标.
第7讲 有源滤波器 基本概念与定义 一阶有源滤波器 二阶有源滤波器.
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4.1 结型场效应管 *4.2 砷化镓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 4.3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课题五 频率变换电路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调幅电路 检波器 混频器.
调幅与检波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实验一 单级放大电路 一、 实验内容 1. 熟悉电子元件及实验箱 2. 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模拟电路调试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复习: 欧姆定律: 1.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表达式: 3. 变形公式: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讲 主讲 :黄友锐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
第四章 MOSFET及其放大电路.
负反馈放大器 教师:褚俊霞.
第6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6.1 振幅调制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6.3 混频 6.4 混频器的干扰 思考题与习题.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讲授内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授课对象:信息类专业本科二年级 示范教师:史雪飞 所在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9.5 差分放大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用两个晶体管组成,电路结构对称,在理想情况下,两管的特性及对应电阻元件的参数值都相同,因此,两管的静态工作点也必然相同。 T1 T2 RC RB +UCC + ui1  iB iC ui2 RP RE EE iE + uO  静态分析 在静态时,ui1=
课程小制作 ——三极管分压式共射极放大电路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4-3 集成运放的线形应用 学习要点: 低、高通滤波器电路结构及伏-频曲线 低、高、带通滤波器参数计算.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6章参考习题答案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1 已知载波电压uc=UCsinωCt,调制信号如图所示,fC>>1/TΩ。分别画出m=0 6-1 已知载波电压uc=UCsinωCt,调制信号如图所示,fC>>1/TΩ。分别画出m=0.5及m=1两种情况下所对应的AM波波形以及DSB波波形。 题6—l 图

解6-1,各波形图如下

6-2 某发射机输出级在负载RL=100Ω上的输出信号为u0(t)=4(1-0 6-2 某发射机输出级在负载RL=100Ω上的输出信号为u0(t)=4(1-0.5cosΩt)cosωct V。求总的输出功率Pav、载波功率Pc和边频功率P边频。 解6-2 显然,该信号是个AM调幅信号,且m=0.5,因此

6-3 试用相乘器、相加器、滤波器组成产生下列信号的框图(1)AM波;(2) DSB信号;(3)SSB信号。 解6-3 X + 滤波器

6-4 在图示的各电路中,调制信号uΩ(t)=UΩ cosΩt,载波电压uC=UCcosωct,且ωc>>Ω,UC>>UΩ,二极管VD1和VD2的伏安特性相同,均为从原点出发,斜率为gD的直线。(1)试问哪些电路能实现双边带调制?(2)在能够实现双边带调制的电路中,试分析其输出电流的频率分量。 题6—4 图

解6-4

所以,(b)和(c)能实现DSB调幅 而且在(b)中,包含了ωc的奇次谐波与Ω的和频与差频分量,以及ωc的偶次谐波分量。 在(c)中,包含了ωc的奇次谐波与Ω的和频与差频分量,以及ωc的基频分量。

6-5试分析图示调制器。图中,Cb对载波短路,对音频开路; uC=UCcosωct, uΩ=UΩcosΩt (1)设UC及UΩ均较小,二极管特性近似为i=a0+a1u2+a2u2.求 输出uo(t)中含有哪些频率分量(忽略负载反作用)? (2)如UC>>UΩ,二极管工作于开关状态,试求uo(t)的表示式。 (要求:首先,忽略负载反作用时的情况,并将结果与(1) 比较;然后,分析考虑负载反作用时的输出电压。 题6-5图

解6-5 (1)设二极管的正向导通方向为他的电压和电流的正方向,则:

(2)

在考虑负载的反作用时 与不考虑负载的反作用时相比,出现的频率分量相同,但每个分量的振幅降低了。

6-6 调制电路如图所示。载波电压控制二极管的通断。试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画出输出电压波形;说明R的作用(设TΩ=13TC, TC 、TΩ分别为载波及调制信号的周期)。 解题6-6 设二极管为过原点的理想二极管,跨导为gD,,变压器变比为1:1.。电阻R可看作两个电阻的串联R=R1+R2则:当在uc的正半周,二极管都导通,导通电阻RD和R1、R2构成一个电桥,二极管中间连点电压为零,初级线圈中有电流流过,且初级电压为uΩ。当在uc的负半半周,二极管都截止,变压器初级下端断开,初级线圈中电流为零。下图是该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因此在uc的正半周,次级获的电压为: 题6-6图

通过次级谐振回路,选出所需要的频率。输出电压的只包含ωC±Ω频率分量

在图中R的作用是用来调整两个二极管的一致性,以保证在二极管导通是电桥平衡,使变压器下端为地电位。

6-7 在图示桥式调制电路中,各二极管的特性一致,均为自原点出发、斜率为gD的直线,并工作在受u2控制的开关状态。若设RL>>RD(RD=1/gD),试分析电路分别工作在振幅调制和混频时u1、u2各应为什么信号,并写出uo的表示式。 解6-7 当u2的正半周,二极管全部导通,电桥平衡,输出为零。 当u2的负半周,二极管全部截止,,输出为电阻分压。 所以输出电压为:

当做AM调制时,u1应为载波信号,u2应为调制信号. 当做DSB调制时,u1应为调制信号,u2应为载波信号. 当做混频器时,u1应为输入信号,u2应为本振信号

6-8 在图(a)所示的二极管环形振幅调制电路中,调制信号uΩ=UΩcosΩt,四只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完全一致,均为从原点出发,斜率为gd的直线,载波电压幅值为UC,重复周期为TC=2π/ωC的对称方波,且UC>>UΩ,如图(b)所示。试求输出电压的波形及相应的频谱。 题6—8图

解6-8

6-9 差分对调制器电路如图所示。设: (1)若ωC=107rad/S,并联谐振回路对ωC谐振,谐振电阻RL=5kΩ, Ee=Ec=10V,Re=5kΩ, uC=156cosωCt mV, uΩ=5.63cos104t V。 试求uo(t)。 (2)此电路能否得到双边带信号?为什么?

解6-9 (1) (2) 该电路不能产生DSB信号,因为调制信号加在了线性通道,无法抑制载波分量。要想产生DSB信号,调制信号应该加在非线性通道,且信号幅度比较小(小于26Mv)。

6-10 调制电路如图所示。已知uΩ=cos103t V ,uC=50cos107tmV。试求:(1)uo(t)表示式及波形;(2)调制系数m。 题6—10图

解6-10(1)

可见,由uC引起的时变电流分量是一个AM信号,而且调制深度m=0.5.输出电压为

6-11 图示为斩波放大器模型,试画出A、B、C、D各点电压波形。 题6—11图

解6-11

各点波形如下

6—12 振幅检波器必须有哪几个组成部分?各部分作用如何?下列各图(见图所示)能否检波?图中R、C为正常值,二极管为折线特性。 题6-12图 解6-12 振幅检波器应该由检波二极管,RC低通滤波器组成,RC电路的作用是作为检波器的负载,在其两端产生调制电压信号,滤掉高频分量;二极管的作用是利用它的单向导电性,保证在输入信号的峰值附近导通,使输出跟随输入包络的变化。

(a)不能作为实际的检波器,因为负载为无穷大,输出近似为直流,不反映AM输入信号包络。它只能用做对等幅信号的检波,即整流滤波。 (b)不能检波,因为没有检波电容,输出为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因此是个单向整流电路。 (c)可以检波 (d)不可以检波,该电路是一个高通滤波器,输出与输入几乎完全相同。

6-13 检波电路如图所示,uS为已调波(大信号)。根据图示极性,画出RC两端、Cg两端、Rg两端、二极管两端的电压波形。 题-13图 解6-13 各点波形如右图

6-14 检波电路如图所示,其中us=0. 8(1+0. 5cosΩt)cosωCtV,F=5kHz, fC=465kHz,rD=125Ω 6-14 检波电路如图所示,其中us=0.8(1+0.5cosΩt)cosωCtV,F=5kHz, fC=465kHz,rD=125Ω.试计算输入电阻Ri、传输系数Kd,并检验有无惰性失真及底部切削失真。 解6-14 题6-14图

6-15 在图示的检波电路中,输入信号回路为并联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f0=106Hz,,回路本身谐振电阻R0=20kΩ, ,检波负载为10kΩ,C1=0.01μF,rD=100Ω.。 (1)若is=0.5cos2πⅹ106t mA,,求检波器输入电压 us(t)及检波器输出电压uo(t)的表示式; (2)若is=0.5(1+0.5cos2πⅹ103t)cos2πⅹ106t mA, 求uo(t)的表示式.

解6-15(1) (2)

6-16 并联检波器如图所示。输入信号为调幅波,已知C1=C2=0 6-16 并联检波器如图所示。输入信号为调幅波,已知C1=C2=0.01μF,R1=1kΩ,R2=5kΩ调制频率F=1kHz,载频fC=1MHz,二极管工作在大信号状态。 (1)画出AD及BD两端的电压波形; (2)其它参数不变,将C2增大至2μF ,BD两端电压波 形如何变化? 题6-16图

解6-16 (1)此时低通网络的截止频率为 因为F<fH<fC,所以电路是正常检波。各点波形如下:

(2)当C2增大到2μF时 因为fH<<F,所以,BD端输出信号已不在是调制信号,而是直流,其大小约为输入AM信号中载波信号分量的振幅。

设二极管为过零点的理想折线特性 .检波效率为Kd 6-17 图示为一平衡同步检波器电路,us=Uscos(ωC+Ω)t,ur=Urcosωrt,Ur>>Us。求输出电压表达式,并证明二次谐波的失真系数为零。 解6-17 设二极管为过零点的理想折线特性 .检波效率为Kd 题6-17图

同样求锝

因此 当忽略高次项后,得到: 另外从上式可见,由于Ω二次谐波都是由coΩt的偶次方项产生的,但平衡输出后,n为偶次方项被彻底抵消掉了,所以输出只有调制信号的基频和奇次谐波分量,偶次谐波分量为0;而二次失真系数定义为Ω的二次谐波振幅与基频分量振幅之比,所以二次失真系数为0。

6-18 图(a)为调制与解调方框图。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如图(b)所示。试写出u1、u2、u3、u4的表示式,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与频谱图(设ωC>>Ω)。 题6-18图

解6-18

当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载波频率,且带宽为2Ω时,得 经过低通滤波器后,

各点波形如下

6-19 已知混频器晶体三极管转移特性为:iC=a0+a2u2+a3u3,式中,u=UScosωSt+ULcosωLt,UL>>US,求混频器对于及(ωL-ωS)及(2ωL-ωS)的变频跨导。 解6-19 根据已知条件,电路符合线性时变条件。则线性时变跨导为

设偏压为EQ,输入信号为uS=UScosωSt,且UL>>US,即满足线性时变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则电流可表示为 6-20 设一非线性器件的静态伏安特性如图所示,其中斜率为a;设本振电压的振幅UL=E0。求当本振电压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的变频跨导gC。 (1)偏压为E0; (2)偏压为E0/2; (3)偏压为零; (4)偏压为-E0/2。 解6-20 设偏压为EQ,输入信号为uS=UScosωSt,且UL>>US,即满足线性时变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则电流可表示为 题6-20图

6-21 图示为场效应管混频器。已知场效应管静态转移特性为iD=IDSS(1-uGS/VP)2,式中,IDSS=3mA,VP=-3V 6-21 图示为场效应管混频器。已知场效应管静态转移特性为iD=IDSS(1-uGS/VP)2,式中,IDSS=3mA,VP=-3V.。输出回路谐振于465kHz,回路空载品质因数Q0=100,RL=1kΩ,回路电容C=600pF,接入系数n=1/7,电容C1、C2、C3对高频均可视为短路。现调整本振电压和自给偏置电阻Rs,保证场效应管工作在平方律特性区内,试求: (1)为获得最大变频跨导所需的UL;(2)最大变频跨导gC和相应的混频电压增益。 题6-21图

(1)为获得最大的不失真的变频跨导,应该调整自给偏压电阻,使场效应管的静态偏置工作点位于平方律特性的中点上。

输出回路在谐振时,它两端的总电导为

6-22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混频器如图所示。已知场效应管参数IDSS=4mA,Vp=-4V,本振电压振幅UL=1 6-22 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混频器如图所示。已知场效应管参数IDSS=4mA,Vp=-4V,本振电压振幅UL=1.8V,源极电阻Re=2kΩ。试求; (1)静态工作点的gmQ及变频跨导gC; (2)输入正弦信号幅度为lmV时,问漏极电流中频率为ωs、ωL、ωI的分量各为多少? (3)当工作点不超出平方律范围时,能否说实现了理想混频而不存在各种干抚。 题6-22图

解6-2(1)

(2) 因此可以看出: (3)当工作点不超过平方律范围时,仍然会出现其他频率分量,如ωL、ωS 、2ωS、2ωL、ωL+ωS,所以仍有失真。

6-23 一双差分对模拟乘法器如图所示,其单端输出电流 试分析为实现下列功能(要求不失真): (1)双边带凋制; (2)振幅已调波解调; (3)混频。 各输入端口应加什么信号电压?输出端电流包含哪些频率分量?对输出滤波器的要求是什么?

题6-23图

解6-23 (1)要实现双边带调幅,u1应为载波信号,u2应为调制信号,此时单端输出电流为

(2)要实现对AM信号的解调,u1应为插入载波信号,u2应为AM信号,此时单端输出电流为

(3)要实现混频,u1应为本振信号,u2应为输入信号,此时单端输出电流为

设输出滤波器的谐振频率为f0,调制信号最高频率为Fmax. 6-24 图示为二极管平衡电路,用此电路能否完成振幅调制(AM、DSB、SSB)、振幅解调、倍频、混频功能?若能,写出u1、u2应加什么信号,输出滤波器应为什么类型的滤波器,中心频率f0、带宽B如何计算? 题6-24图 解6-24 设输出滤波器的谐振频率为f0,调制信号最高频率为Fmax. 当满足U2>>U1的条件下,输出电流iL=2gDK(ω2t)u1,因此,

(1)将u1,加载波信号,u2,加调制信号,可实现AM调制。此时要求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为载波频率,f0=fC,带宽为2倍的调制信号最高频率,B0.7=2Fmax,即输入信号的带宽。 (2)将u1,加调制信号,u2,加载波信号,可实现DSB或SSB调制。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DSB调制时,f0=fC,B0.7=2Fmax.。SSB调制时,B0.7=Fmax.- Fmin.≈Fmax,, 中心频率f0=fC+0.5( Fmax+ Fmin)。 (3)将u1,加调幅信号,u2,加插入载波信号,可实现振幅解调。此时要求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滤波器的高频截止频率fH> Fmax. 。

(4)将u1,加正弦信号信号,u2不加信号,可实现倍频。此时要求滤波器为窄带滤波器,中心频率为所需倍频的频率。 (5)将u1,加调幅信号,u2,加本振信号,可实现混频。此时要求滤波器为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为中频频率,f0=fI=fL-fC,带宽为2倍的调制信号最高频率,B0.7=2Fmax.,即输入信号的带宽

6-25 图示为单边带(上边带)发射机方框图。调制信号为 300~3000 HZ的音频信号,其频谱分布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图中各方框输出端的频谱图。 题6-25图

解6-25 各点频谱如下

6-26 某超外差接收机中频fI= 500 kHz,本振频率fL<fs,在收听人fs =1 6-26 某超外差接收机中频fI= 500 kHz,本振频率fL<fs,在收听人fs =1.501 MHz的信号时,听到哨叫声,其原因是什么?试进行具体分析(设此时无其它外来千扰)。 解6-26 由于混频电路的非线性作用,有用输入信号和本振信号所产生的某些组合频率分量接近中频频率,对有用中频形成干扰,经检波后差拍出音频频率,即干扰哨声。 根据已知条件,得,本振频率fL=fs-fI=1501-500=1001kHz 根据

可以找出, p=2,q=1时产生3阶干扰,2fL-fS=2002-1501=501kHz p=4,q=3时产生7阶干扰;3fS-4fL=4503-4004=503kHz p=5,q=3时产生8阶干扰;5fL-3fS=5005-4503=502kHz p=7,q=5时产生12阶干扰,5fS-7fL=7505-7007=498kHz 等等,尤其是3阶干扰最为严重。

6-27 试分析与解释下列现象: (1)在某地,收音机接收到 1090 kHz信号时,可以收到 1323 kHz的信号; (2) 收音机接收 1080 kHz信号时,可以听到 540 kHz信号; (3)收音机接收 930 kHz信号时,可同时收到 690 kHz和 810 kHz信号,但不能单独收到其中的一个台(例如另一电台停播)。 解6-27 (1) 接收到 1090 kHz信号时,同时可以收到 1323 kHz的信号;证明1323kHz是副波道干扰信号,它与本振信号混频,产生了接近中频的干扰信号。此时本振频率为fL=1090+465=1555kHz,根据pfL-qfJ=±fI的判断条件,当p=2,q=2时,2fL-2fJ=3110-2646=464≈fI。因此断定这是4阶副波道干扰。

(2) 接收到 1080 kHz信号时,同时可以收到540 kHz的信号;证明也是副波道干扰信号,此时本振频率为fL=1080+465=1545kHz,当p=1,q=2时, fL-2fJ=1545-1080=465=fI。因此断定这是3阶副波道干扰。 (3) 当接收有用台信号时,同时又接收到两个另外台的信号,但又不能单独收到一个干扰台,而且这两个电台信号频率都接近有用信号并小于有用信号频率,根据fS-fJ1=fJ1-fJ2的判断条件,930-810=810-690=120kHZ,因此可证明这可是互调干扰,且在混频器中由4次方项产生,在放大器中由3次方项产生,是3阶互调干扰。

6-28 某超外差接收机工作频段为 0.55~25 MHz,中频fI=455 kHZ,本振fL>fs。试问波段内哪些频率上可能出现较大的组合干扰(6阶以下)。 解6-28 可以看出,因为没有其他副波道干扰信号,所以可能出现的干扰只能是干扰哨声。根据

上述结果说明,一旦接收信号频率和中频确定后,那么形成干扰哨声的点也就确定了,而且最严重的是那些阶数较低的干扰。

6-29 某发射机发出某一频率的信号。现打开接收机在全波段寻找(设无任何其它信号),发现在接收机度盘的三个频率(6. 5 MHz、7 6-29 某发射机发出某一频率的信号。现打开接收机在全波段寻找(设无任何其它信号),发现在接收机度盘的三个频率(6.5 MHz、7.25 MHz、7.5 MHZ)上均能听到对方的信号,其中以 7.5 MHZ的信号最强。问接收机是如何收到的?设接收机人fI=0.5 MHZ,fL>fs. 解6-29 (1)从给定的题可以看出,7.5MHz信号最强,说明发射频率就是7.5MHz。而调谐到在6.5 MHz和7.25 MHz时听到的信号是7.5MHz信号对其形成的干扰 (2)在调谐到6.5 MHz时 此时,fS=6.5 MHz,本振频率fL=fS+fI=6.5+0.5=7MHz,干扰信号频率fJ=7.5MHz,且fJ-fL=7.5-7=0.5 MHz = fI,所以7.5MHz信号正好是6.5 MHz信号的镜像干扰信号。

(3)在调谐到7.25 MHz时 此时,fS=7.25 MHz,本振频率fL=fS+fI=7.25+0.5=7.75MHz, 干扰信号频率fJ=7.5MHz,且有 2fL-2fJ=15.5-15=0.5 MHz= fI,显然,这是干扰信号与本振信号的组合频率产生的4阶副波道干扰。

6-30 设变频器的输入端除有用信号(fS=20 MHz)外,还作用着两个频率分别为fJ1=19. 6 MHz,fJ2=19 6-30 设变频器的输入端除有用信号(fS=20 MHz)外,还作用着两个频率分别为fJ1=19.6 MHz,fJ2=19.2 MHz的电压。已知中频fI=3 MHz,问是否会产生干扰?干扰的性质如何? 解6-30 由于有两个干扰信号,而且这两个信号频率都接近并小于有用的信号频率。所以可能会产生互调干扰。因为fS- fJ1=20-19.6=0.4MHz, fJ1- fJ2=19.6=19.2=0.4MHz,满足fS- fJ1= fJ1- fJ2的条件,因此将产生3阶互调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