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关汉卿
朗读课文 要求: 1、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2、勾画出生字词,整理在摘抄本上。
1.盗跖 2.错勘 3.前合后偃 4.哥哥行 5.尸骸 6.刽子手 7.瀽 8.罪愆 9.湛湛 10.苌弘 11.亢旱 12.暑气暄 13.斫直 14、古陌荒阡 15.衔冤 16.提防 17.亲眷 18.嗟怨 19.甘霖 20.杳无音信 21.变徵 22.埋怨 23.羊肚汤 Zhí kān yǎn háng hái guì jiǎn qiān zhàn cháng kàng xuān zhuó mò qiān dī Xián juàn jiē lín Yǎo zhǐ dǔ mán
整体感知 1、简述故事情节 2、讨论、概括每一折的大意
楔子——窦天章托孤女 第一折——蔡婆婆遭横祸 第二折——窦娥受酷刑屈打成招。 第三折——窦娥赴法场
赏读课文第三折
讨论梳理第三折情节结构: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 [倘秀才]至[鲍老儿]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 窦娥发下三大誓愿,前两桩应验。
第一层:赴法场:怨天 《端正好》 内容: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修辞:讳饰
《滚绣球》 1、“有日月朝暮悬…”:起兴 . “盗跖、颜渊”:引用典故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2、“地也,你不分好歹…”:对偶,呼告,对比 内容: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也是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如何理解《滚绣球》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本应对神明天地深信不疑的,但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信赖转为怀疑,进而愤怒的控诉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第二层:见蔡婆:遗嘱
刻画出她的善良,引起人们对其她抗争与反抗的同情。 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形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三层:在刑场:誓愿
刚把天地骂得狗血淋头,反来又求天地,矛盾吗?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第二桩 第三桩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血溅白练 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飞霜六月因邹衍 六月飞雪 誓愿顺序 誓愿内容 所用典故 誓愿实质 第一桩 血溅白练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 第二桩 第三桩 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东海曾经孝妇冤 亢旱三年 刚把天地骂得狗血淋头,反来又求天地,矛盾吗?
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斥天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吗?作者用的是什么创作手法? 血溅白练(冤深) 三 桩 誓 愿 浪漫主义手法 六月飞雪(感天) 亢旱三年(动地)
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同样的手法,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么?
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应验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应验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监斩官态度 答应 呵斥 怒喝
第三折总结: 诉说冤屈 赴法场 怀疑质问 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哀走后街 (悬念) 诉说冤屈 赴法场 怀疑质问 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哀走后街 (悬念) 见蔡婆 遇见蔡婆 (巧合) 悲(温顺善良)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 三、小结: 血溅白练(让人知其冤屈) 誓愿 六月飞雪(上天得到反应) 恨 (全剧高潮,反抗顶点) 亢旱三年(上天能惩邪恶) 四、 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 怨 悲 恨 2、窦娥 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 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 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 布置作业: 血溅白练(让人知其冤屈) 誓愿 六月飞雪(上天得到反应) 恨 (全剧高潮,反抗顶点) 亢旱三年(上天能惩邪恶)
人物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腐败的封建社会,注定了悲剧结局。
蔡婆婆:善良、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人物形象分析 蔡婆婆:善良、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张驴儿 :无赖、狠毒、品行恶劣(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 桃杌:贪财凶暴、草菅人命(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
谁造成了窦娥的冤案?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文中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 无赖张驴儿和昏官桃杌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无情的毁灭了窦娥(劳动人民)。 人 ------- 社会
主题: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 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 感天动地窦娥冤》。题材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和《搜神记》中的《东海孝妇》
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
像窦娥冤这样一部戏, 你觉得在当时它会受欢迎吗? 玉仙楼的正官厅。阿合马陪大司徒和礼霍孙看戏。由于朱帘秀完全照原词演出,没有任何改动,阿合马气得吹胡子瞪眼。当窦娥唱“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时,阿合马大怒,下令停演。关汉卿、朱帘秀被押下。帘秀因念加上的词“何日苍天开眼,要将酷吏剥皮”,而被挖去双眼,押入死牢。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四、语言表达 13.根据下面两则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不超过50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答:杂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确定宾语中心语“传统戏剧样式”,然后提炼两 则材料中反映杂剧本质特点的有关内容,如“唱”“念” “做”等表现手法,“四折本”、“盛行于元朝”等,把这 些内容变为宾语中心语前的修饰语,并合理安排好它们的位 置就可以了。 答案:(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 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