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 炎 防 治 郭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 張乃文醫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國軍台中總醫院肝膽腸胃內科 淺談肝病. 大綱 前言 B 型肝炎簡介 C 型肝炎簡介 肝癌 Q & A.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性病知多少. 經由性行為傳染的疾病,稱為性傳染病, 又稱性病。 性病的傳染途徑 : 性行為 血液傳染 母子垂直傳染 性病的病原體:細菌、病毒.
講題 大 綱 認識代謝症候群 認識高血脂症 認識糖尿病 升糖效應與升糖指數 五色蔬果健康飲食 慢性疾病與健康.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何謂肝病? 肝有病就叫做肝病. 肝癌:約五千人 肝硬化:約四千人 肝炎及其他:約一千人 國人每年因肝病而死亡者 合計 : 一萬人 每小時至少有一人死於肝病.
前 言 B 型肝炎疫苗問世之前,臺灣平均每 5~6 人中 就有一人是帶原者;近十餘年,國人十大死因首 位是癌症,而肝癌是男性死於癌症第一位,女性 死於癌症第二位;肝病及肝癌發生的原因主要是 由 B 型或 C 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此外, C 型 肝炎病毒帶原率約佔總人口 2-4% ,感染 C 型肝炎.
肝病防治 佛教大林慈濟醫院 肝膽腸胃科主任 周安良醫師. 國父像藏玄機 ? 肝病是台灣的國病 !! 陳明文.
認識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張文華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張文華診所2011/09/16.
認識 B 型肝炎 主講者:黃美惠 校護 1. 在台灣地區,成人的 B 肝帶原者大概有二百 五十萬到三百萬之多,帶原率高達 15%- 20% 。也就是說每五位成人就有一人帶原, 而 C 肝也有三十萬感染者。所以肝病幾乎可 以稱為是我國國病,如果不小心感染上 B 肝 或 C 肝的人都有可能步上慢性肝炎、肝硬化、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平凉医专内儿护理教研室.
談肝炎防治 郭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 張乃文醫師.
傳染力超強的諾羅病毒 護理師:涂鈴淑.
病毒性肝炎 香山衛生所 江國彬醫師.
狂犬病、病毒性肝炎 及腸道傳染病 預防醫學辦公室 蘇迎士 醫師.
營養標示看仔細.
肝脏病常用 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 诊断学科.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肝 炎 奇美醫學中心 中醫部 護理師 陳彤瑄.
過重/肥胖兒童與青少年 之篩選及處理流程 體位評估 BMI ≧ 該年齡、性別過重BMI值者 否 隔年再評估 是 是否符合以下 任一條件:
指導老師:林永松老師 組員:周朝妤 黃馨儀 蔡宜玟 廖軒苓 陳巧穎
結核病防治 與 健康與人權 到 校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 璩大成 院長
班級:幼保二甲 學號:499I0004 姓名:鄭惠慈 指導老師:陳韻如
可怕的 腸病毒 黃彥云
生命科學概論期末報告-爆肝 老師:顏嘉宏 老師 組員: 4a0e0075 行流二乙 陳瑩真 (組長) 4a1d0067 行流一甲 張皓評
第八章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急性病毒性肝炎 贫血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你的肝----發炎了! 肝發炎指數 – GOT 及 GPT 超過 40 U/L。 如果一直不降,就嚴重了。
科技與生活— 肝炎 班級:流通三乙 學號:497D0023 姓名:陳姿涵.
B 型肝炎專題報告 生機一 侯詠德 B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 西區衛生所 林敬修 主任 家庭醫學科醫師 98/03/18
病 毒 性 肝 炎.
ACE型肝炎.
速克伏3HP短程處方建議劑量 Drug Dose (>12 year-old) Frequency Duration
肝炎 21.粘云溱 22.郭璧榛.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進入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請注意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國內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全球諾羅病毒疫情概況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進入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請注意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國內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全球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進入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請注意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國內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全球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A型肝炎 B型肝炎 C型肝炎 幼保二乙 4A0I0046 劉羽軒
腸病毒 介紹及防治方法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新竹縣衛生局、東元綜合醫院關心您!!.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性傳染病問答比賽.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糖尿病流行病学.
1 肝炎防治 基隆長庚醫院 肝臟科 胡瀞之 醫師
北一女中家長會 會務報告 104學年度親師懇談會 105年3月5日 陳正忠.
健 康 教 育 分 組 報 告 第五組 疾病與健康 組員   陳毅修 楊惠婷 張智堯.
單元內容 什麼是高血壓 高血壓有哪些症狀 導致高血壓的可能原因 高血壓對健康的危害 高血壓的危險因子 如何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的藥物治療.
急性膽囊炎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外科主治醫師 黃懷毅.
常見的傳染病.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認識糖尿病,生活更甜蜜 麻豆區衛生所 關心您.
餐飲管理經營 – 單元五 餐 飲 安 全 衛 生 李宜玲 unit5餐飲安全衛生.
水、濃縮芭樂果汁、鹽、糖、品質改良劑(氯化鈣 、氫氧化鈣)、甜味劑(D-山梨醇)
諾羅病毒(NOROVIRUS).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Diabete.
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 BMI= 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年齡 男生 女生 正常範圍 (BMI介於) 過重 (BMI≧) 肥胖 2
肝臟系統之生理與疾病 陳昭富 醫師.
健康食物.
諾羅病毒 成員:陳姿菁 梁閔翔 許寧靜.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H1N1新型流感(Swine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細胞.
B型肝炎 組員:吳彥平.高維辰.曾子豪.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肝 炎 防 治 郭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 張乃文醫師

大綱 認識肝臟 A 型肝炎 B 型肝炎 C 型肝炎 D 型肝炎 E 型肝炎 脂肪肝(脂肪性肝炎) 結論

認識肝臟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器官, 佔人體體重的 2.5-3%, 約 1500公克, 分為左右兩葉, 肝小葉(Lobule)是肝臟構造 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肝臟的功能 一、營養素代謝的場所 1. 醣類: 分解葡萄糖、肝醣之合成與分解、糖質新生等。 2. 蛋白質: 合成蛋白質、分解胺基酸、合成非必需胺基酸等。 3. 脂質: 合成與分解脂肪酸、合成三酸甘油酯 、磷脂質以及膽固醇等。

肝臟的功能 二、儲存功能 儲存肝醣、銅、鐵、維生素A、D、E、K、B12等。 三、製造膽汁、抗凝血劑以及血漿蛋白 四、維生素D的活化作用 五、胞吞作用 吞噬已被破壞之紅血球、 白血球以及細菌。

肝臟的功能 六、解毒作用 肝細胞中含有許多酵素,可以將毒素破壞或轉變為較無傷害之化合物。例如:將胺基酸之代謝所產生之有毒含氮物質轉變成尿素,而少量的尿素對身體無害,可以由腎臟或汗腺排出。

肝病進行曲 肝硬化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癌 感染後20~30年 感染後1~30個月 約70~80% 約80% 約30~40%  肝硬化 感染後1~30個月   急性肝炎 約70~80% 約80% 約30~40% 肝臓病の進行について話します。 肝硬変や肝癌の変化をイメージしてもらいます。 肝臓病の行路のスライドも併用してください。 感染後10~20年  慢性肝炎 感染後25~35年 肝癌

肝臟疾病的檢驗與診斷 一、生化學檢查診斷 二、肝炎標記 三、影像掃描檢查 四、肝活體切片病理檢查 五、腹腔鏡檢查

一、生化學檢查診斷 1. 肝細胞損傷有關檢查 2. 膽道系統阻塞檢查 3. 肝細胞機能存留度檢驗 4. 測定肝臟網狀內皮系統機能的檢驗 5. α-胎兒蛋白

肝細胞損傷有關檢查 血清轉氨酵素 (GOT, GPT= AST, ALT) 膽紅素(Bilirubin) 上升表示肝細胞受損傷 上升表示肝臟或膽道系統出了毛病 溶血疾病

α-胎兒蛋白 (alpha-fetoprotein) 也稱作甲種胎兒蛋白 診斷肝細胞癌的依據 正常血清濃度 < 20 ng/ml 肝硬化病人上升 持續上升,肝癌機會亦升高

二、肝炎標記 1. A 型肝炎病毒標記 2. B 型肝炎病毒標記 3. C 型肝炎病毒標記 4. D 型肝炎病毒標記 5. E 型肝炎病毒標記

三、影像掃描檢查 1. 單純X光線攝影 2. 腹部超音波掃描攝影 3. 電腦斷層掃描攝影 4. 血管顯影攝影 5. 核磁共振掃描攝影

四、肝活體切片病理檢查 肝穿刺、肝切片檢查。 以細管針,從右邊的肋骨間經皮膚插入肝臟內,摘取一小片肝臟組織,作病理組織學的檢查。 可得知肝臟的損傷情形、程度、原因、時期、纖維化,有無硬化、腫瘍的惡性或良性及特殊肝疾病等。

五、腹腔鏡檢查 腹腔鏡 把鏡管,從腹壁插入腹腔內,經過管鏡來查看肝臟的表面變化的技術。 可以查看肝臟表面的顏色,是否有硬化,是否有腫瘍突出在肝表面等。 膽結石手術可用腹腔鏡施行,不需要開腹,且三天就可以出院。

各種病毒性肝炎之特徵 A型肝炎 RNA 否 是 B型肝炎 DNA C型肝炎 D型肝炎 E型肝炎 肝炎種類 傳染途徑 病毒 種類 是否成為帶原 之慢性肝炎 是否有疫苗 A型肝炎 經口 RNA 否 是 B型肝炎 血液 DNA C型肝炎 D型肝炎 E型肝炎

A A型肝炎

A型肝炎 感染途徑 人傳人(經由糞口傳染的方式) 危險族群 與生病的人接觸 前往高流行地區之旅遊者 性接觸:包括:男性同性戀、肛交及口交等 處理或食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物 接觸 A型肝炎病毒血液, 如:與靜脈毒癮者共用針頭、輸血等

A型肝炎全球分布型態 地方性流行 發病率 感染年齡高峰 傳播途徑與型態 高度 低 幼童 人傳人 極少爆發流行 中度 高 兒童~青少年 低度 水和食物的爆發途徑 低度 青少年 非常低 成年人 旅遊感染

A型肝炎感染過程 臨床表徵 潛伏期 天 數 天數 15~50天,平均30天左右 年齡 黃疸發生率 <6歲 <10% 6~14歲 40%~50% >14歲 70%~80%

A型肝炎感染過程 臨床表徵 其他表徵 說 明 罕見的併發症 猛爆性肝炎、膽汁鬱積性肝炎、肝炎復發 保護力 持續終生 後遺症 無(罕見)

A型肝炎易感族群 易感族群 臺灣(都會地區)大部分的兒童及青少年 不具有A型肝炎抗體;沒有保護力 A型肝炎可能在其中爆發流行

A型肝炎的症狀 出現急性發作症狀,包括:發燒、全身倦怠、噁心、嘔吐、腹部不舒服。 黃疸或ALT上升

A型肝炎治療原則 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通常會自然痊癒。 無特殊療法,一般以支持性療法為主。

A型肝炎預防方法 衛生習慣 疫苗接種 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注意環境衛生,特別是廁所環境清潔 加強宣導自費疫苗接種

疫情監控及處理 疾病分類:第二類傳染病 通報期限:於24小時內進行通報

疫情監控及處理 疫情及早因應措施 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確定個案之密切接觸者 學校中同一班級內有2位以上之個案聚集, 進行擴大篩檢,篩檢結果為Anti-HAV 陰性者, 可儘速接種一劑A型肝炎疫苗 學校中同一班級內有2位以上之個案聚集, 其同班同學直接接種A型肝炎疫苗。 兩週內曾暴露於水源或食物等 共同感染源者, 考量同時使用 免疫球蛋白及A型肝炎疫苗。

疫情監控及處理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及A型肝炎疫苗 於適當時機注射,以控制疫情的爆發

B B型肝炎

B型肝炎 全世界估計20億人曾被感染,3億5千萬人終身帶原 除了急性感染外,B型肝炎一旦帶原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將成為影響健康的一大威脅。

我國成人B型肝炎帶原率15-20%,推估B型肝炎帶原者約300萬人。 長期以來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均為台灣地區之重大死因。鑑於國內B型肝炎高盛行率,相關單位推動肝炎防治向來不遺餘力,並有顯著成效。

我國自1984年7月起,全面施行嬰幼兒B型肝炎疫苗免費接種政策,以截斷母子間之垂直傳染,目前垂直感染之傳播問題,多數已獲得解決。

B型肝炎病毒標記意義 陽性反應之代表意義如下: 表面抗原陽性(HBsAg) 表面抗體陽性(anti-HBs) 表示體內有保護性抗體

B型肝炎病毒標記意義 陽性反應之代表意義如下: e抗原陽性(HBeAg) 核心抗體陽性(anti-HBc) 病毒傳染性較高 此項並不會陽性)

臨床症狀 一般人多無症狀 少部份的人會有腹部不適、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茶色尿。 慢性帶原者常無症狀或僅出現容易疲累和倦怠等情形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之臨床表現 一般住院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病例之致死率約1/100(>40歲) 低於五歲之兒童 成 人 無臨床症狀 成 人 無臨床症狀 90% 50~70% 臨床症狀 10% 30~50%

不同年齡層感染後慢性帶原比例 出生時即阻斷B型肝炎病毒感染,成為疾病防治最重要的一環。 感染年齡層 慢性帶原比例 出生時感染者 90%發展為慢性帶原 1~5歲感染者 20~50%發展為慢性帶原 幼年或成年感染者 僅1~10%發展為慢性帶原

傳染方式 B型肝炎病毒傳染方式 主要是藉由體液或血液,經由性行為、輸血、注射等途徑而傳染,分為垂直傳染及水平傳染。

傳染方式 垂直傳染 水平傳染 指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將B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臺灣的帶原者主要經由此途徑感染 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感染。 輸血、共用針頭或注射器、血液透析、 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共用牙刷 或刮鬍刀、性行為都可能感染。

潛伏期與可傳染期 潛伏期 可傳染期 通常為45~180天,平均為60~90天。 潛伏期長短與感染的病毒量、傳染途徑及宿主本身因素有關。 從出現第一個臨床症狀前數週到整個急性期,及慢性帶原期皆具傳染性。 慢性帶原者的傳染力亦有差別,e抗原陽性帶原者傳染性強。

治療方法 目前國內治療方法 治療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之藥物有α-干擾素、Lamivudine、Adefovir、Entecavir等。 適應症及使用時機,需經醫師評估。

法定傳染病規範 疾病分類 疫情調查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三類傳染病,醫師發現病例後,應於一週內通報當地衛生機關。 疫調應於通報後一週內完成疫調,一個月結案。

預防方法 衛生教育 預防接種 捐血及社區篩檢

預防方法 一般民眾預防被感染,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1.無B型肝炎抗體(HBsAb)者,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 2. 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頭、指甲剪,避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3.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

慢性帶原者注意事項 重點:預防感染給他人 勿與人共用任何可能接觸血體液之物品,如刮鬍刀、牙刷等。 勿捐贈血液、身體器官或精卵等。 落實安全性行為,並鼓勵性伴侶接種B型肝炎疫苗。

預防方法 推廣成人及高風險族群(如醫護人員)接種 B型肝炎疫苗。 加強輸血檢驗 對受血者做追蹤監視 血袋需做B型肝炎表面抗原檢驗 包括每一位受血者其供血者之資料紀錄, 以便能通知捐血中心哪些供血者可能為 帶原者。

C C型肝炎

C型肝炎 C型肝炎是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發炎,是台灣地區肝病猖獗的第二主因。 我國約有70~80萬C型肝炎感染者 (2004年15歲以上人口調查研究顯示 ,C型肝炎盛行率則為3.87%。)

慢性C型肝炎 慢性C型肝炎指感染到C型肝炎時間已經超過六個月以上,且有肝發炎指數的不正常。

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 與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類似 靜脈藥癮者(42%) 輸血傳染(6%) 性行為(6%) 母子垂直感染(6.7%) 家庭內接觸(3%) 醫藥因素(2%) 洗腎(0.6%)

傳染特性 潛伏期 可感染期 抵抗力 2週~6個月,通常為6~9週。 從發病的1至數週前直到整個急性期,及慢性帶原期皆具傳染性。 感染後的免疫反應尚不清楚。

臨床症狀 臨床表徵 C型肝炎的潛伏期平均為6~9週。 大多是輕微或無症狀的感染,臨床表現包括緩慢發作的黃疸與全身倦怠。 50~80%的病人會變成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者,有60~70%出現慢性肝炎變化,大約10~20%發生肝硬化。

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 慢性C型肝炎目前最好的治療是以干擾素合併Ribavirin,但仍然有一半病患是無法治癒的。

法定傳染病規範 疾病分類 屬第三類傳染病 通報期限 於一週內進行通報

臺灣地區C型肝炎預防概況 進行捐贈血液常規性篩檢 (antiI-HCV)措施 捐贈組織或器官的常規性篩檢 病患的追蹤治療 維持良好院內感染控制措施 加強衛教宣導

臺灣地區C型肝炎預防概況 C型肝炎雖無疫苗可供使用,但藉由政府有效宣導、大力取締密醫與密藥、推動拋棄式針具之使用、以及落實血庫篩檢等措施,加上國內醫療品質日益提升,其傳播的管道已大幅的減少。

衛教預防重點 一般民眾預防重點: 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不與別人共用刮鬍刀、牙刷、針頭、指甲剪,以免刮破皮膚或黏膜而感染。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等。

衛教預防重點 慢性帶原者:預防感染給他人。 勿與人共用任何可能接觸血體液之物品,如刮鬍刀、牙刷等。 勿捐贈血液、身體器官或精卵等。 落實安全性行為。 限制酒精攝取或戒除飲酒習慣。

D D 型肝炎

D型肝炎 只有B型肝炎帶原者,才會被傳染D型肝炎。 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型病毒,因為它自己無法製造出完整的病毒顆粒,必須藉助B型肝炎病毒的外套才能造出具有傳染力的完整病毒。

D型肝炎 D型肝炎的病毒只會感染B型肝炎帶原者,台灣地區的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百分之十同時罹患慢性D型肝炎。但是本身為B型肝炎帶原的藥物毒癮患者及妓女,卻有高達60~90%同時罹患慢性D型肝炎。

傳染途徑 D型肝炎傳染途徑與B型肝炎類似,主要是經過體液(尤其是血液)而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嫖妓是傳播D型肝炎的主要途徑之一。

臨床分類 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在臨床上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同時感染」,也就是說B型肝炎病毒與D型肝炎病毒同時感染一個未具有抵抗力的人。事實上,就是同時發生了急性B型肝炎加上急性D型肝炎。 *此類感染比較少見,預後較好, 大多數的患者並不會變成慢性D型肝炎。

臨床分類 第二類是「覆加感染」,可說是”雪上加霜”,原來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不幸又遭受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此種「覆加感染」比「同時感染」常見。慢性B型肝炎的病人若發生急性發作,有時禍首便是遭受D型肝炎病毒的「覆加感染」。 *此類感染預後較不好,大多數的人 會變成慢性D型肝炎。

檢驗方式 如何知道是否遭受到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呢?抽血檢查D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DV)便知道。 D型肝炎病毒抗體陽性,表示說體內有 D型肝炎病毒的存在。 D型肝炎病毒抗體並不具有保護作用 (與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 具有保護作用不同)。

治療方式 若不幸感染了D型肝炎,目前並無特別的藥物可以很有效的治療慢性D型肝炎。 常用來治療慢性B型或C型肝炎的藥物-干擾素,對於慢性D型肝炎的治療並不理想。

預防方法 最佳的防治之道,就是不要感染B型肝炎而變成帶原者。只要你不是B型肝炎帶原者,D型肝炎病毒對你就「莫法度」。若不幸已是B型肝炎帶原者,切記不要接觸有可能已經污染血液的器具,比如說,共用針頭或刮鬍刀等。同時,也應避免涉足風月場所,以免感染D型肝炎。

E E 型肝炎

E型肝炎 E型肝炎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在台灣地區多為散發性病例。 與A型肝炎類似,不會轉變成慢性肝炎。

E型肝炎感染過程 感染途徑 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染 由受污染的水傳播最常見 潛伏期 15~64天 平均潛伏期從26~42天

E型肝炎感染過程 感染後:感染標記 Anti-HEV (total):曾感染E型肝炎 Anti-HEV IgM:新近感染E型肝炎 HEV RNA: 急性期存在於糞便中代表排泄物具感染性

E型肝炎感染過程 感受力及抵抗力 50%感染者無黃疸症狀 黃疸症狀隨年齡而增加 懷孕第三期孕婦 發生猛爆性疾病

E型肝炎感染症狀 發燒、全身倦怠、噁心、腹部不適、黃疸

法定傳染病規範 疾病分類 屬第三類傳染病 通報期限 於一週內進行通報

治療及預後 治療 預後 一般支持性療法即可。 在急性期需有適當休息及均衡飲食, 無需特殊治療。 通常可自然痊癒。 除了少數人會發生猛爆性肝炎外, 無任何跡象顯示會形成慢性肝炎。

治療及預後 致死率 疾病的嚴重度,隨著年齡而增加 一般的致死率為1%~3% 懷孕第三期之孕婦可高達15%~25%

隔離與消毒 隔離 消毒措施 與A型肝炎類似,必須在個案有症狀的階段,做好腸胃道隔離(enteric precaution) 針對患者的排泄物(糞便、尿液) 針對受排泄物污染的處所 針對受血液污染的處所

消毒 清毒地點 清毒種類 消毒方式 停留時間 室內外地面 0.05% 漂白水 噴灑或擦拭 濺落之排泄物 或分泌物 大量時於清潔前用0.5% 漂白水 用拋棄式紙巾或 抹布,吸收主要 濺落物再消毒 30分鐘以上 嘔吐物、排泄物 0.5% 漂白水溶液 充分混合後靜置 餐具 加熱法 0.02% 漂白水溶液 煮沸100℃ 浸泡 5分鐘 衣服被褥

預防措施 尚無疫苗可用 落實衛教: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 不吃生冷及路邊攤食物,尤其是身處在 高發生率地區時 飲用包裝水或煮沸的水 儘量買自己剝皮的水果食用 蓄水池最好高於廁所,且距離 15公尺以上,以免水源受污染

脂肪肝

何謂脂肪肝? 肝細胞的脂肪變性,亦即大量的脂質蓄積於肝細胞中所引起的肝臟病變。

認識脂肪肝 正常的肝 脂肪肝 脂肪約佔肝重量的5%左右 脂肪>5%肝的重量 主要以三酸甘油酯及脂肪酸堆積 少量的膽固醇、膽固醇酯、磷脂質等 >30%的肝細胞堆積脂肪

脂肪肝的類型 依蓄積的脂質種類不同可分為: (1)大油滴型-為三酸甘油酯之異常蓄積, 脂肪肝大部分屬於此型,為營養過多所致。 (2)小油滴型-為游離脂肪酸之異常蓄積, 發生於懷孕、四環黴素中毒之脂肪肝。 (3)混合型-混合大油滴型及小油滴型, 一般見於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之症狀 (1)通常沒有自覺症狀,有時感到右邊肋骨疼 痛,全身倦怠,食慾減低,噁心,嘔吐,右上腹壓迫感,腹部膨脹。 (2)因為肝腫大,而有壓痛感。 (3)也有少數可能發生黃疸與腹水。 (4)併發食道炎以及胃炎。

造成脂肪肝的原因 (1)肝臟中三酸甘油酯的合成增加 三酸甘油酯合成酵素的活性升高、游離脂肪酸的濃度增加。 (2)肝臟中三酸甘油酯的排除降低 脂肪酸的氧化反應受阻。 (3)肝臟中脂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降低 影響肝臟中脂質的輸出, 為造成脂肪肝的主因。

酒精與脂肪肝 脂肪肝為長期酗酒者常見的肝臟病變 肝臟為酒精代謝的主要場所,一公克酒精可以產生7大卡的熱量。酗酒者藉著酒所含的糖分以及酒精可獲得大量的熱量以及微量的營養素。因此,常常會因為熱量足夠而不覺得飢餓或是酒醉而沒有進食。長期下來,肝臟內之蛋白質、維生素 以及礦物質消耗殆盡。

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原因 脂肪肝 酒精 三酸甘油酯堆積於肝臟 代謝過程會促進脂肪酸合成 直接對肝細胞產生毒性,使其脂蛋白分泌量減少,影響脂肪運出肝臟 取代脂肪提供身體所需熱量,減少脂肪之氧化燃燒 三酸甘油酯堆積於肝臟 脂肪肝

造成脂肪肝的疾病(1) (1)遺傳-家族性或自發性。 (2)先天性代謝疾病-肝醣、半乳糖、酪胺酸、高胱胺酸代謝異常。 (3)血色素沉著症。 (4)血清β脂蛋白缺乏症。 (5)膽固醇分解酵素缺乏。

造成脂肪肝的疾病(2) (6)維生素A中毒。 (7)肥胖症。 (8)糖尿病。 (9)蛋白質營養不良或胺基酸不平衡- 瓜西奧科兒症。 (10)酒精性肝臟疾病、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造成脂肪肝的疾病(3) (11)小腸切除手術。 (12)化學物質或藥物-酒精、皮質類固醇、 四環黴素、抗癲癇藥物、抑癌劑、 四氯化碳、黃磷等。 (13)懷孕。 (14)其他-威爾遜氏症、雷素姆氏症、 雷約症候群、吳爾曼氏症等。

脂肪肝之臨床診斷(一) 血液生化檢驗 (1)γ-GP約正常人的兩倍。 γ-GP之正常值為0~69單位/升 (2) GOT以及GPT輕度或中度上升, 而且GOT小於GPT。 GOT之正常值為5~45單位/升 GPT之正常值為7~40單位/升 (3)三酸甘油酯以及膽固醇上升

脂肪肝之臨床診斷(二) 超音波檢查 (1)肝腫大 (2)肝臟邊緣鈍化 (3)肝內脈管系統影像不清楚

脂肪肝之臨床診斷(三) 病理切片檢查 方法-所需之肝臟組織可以利用肝臟切片 取得。在此過程中,當病人保持完 全呼氣時將針由第七、八或九肋間     取得。在此過程中,當病人保持完     全呼氣時將針由第七、八或九肋間     插入,可減少對肝臟的傷害以及肋     膜腔的污染。

病理切片之觀察 (1)肝臟腫大。 (2)表面光滑、蒼白。 (3)肝細胞中有油滴蓄積,會將細胞中之 微細構造以及細胞核壓迫到細胞邊緣。   微細構造以及細胞核壓迫到細胞邊緣。 (4)通常發生於中心靜脈區域。 (5)細胞內胞器之變形、變性或減少。

脂肪肝之治療 基本方針 脂肪肝是可逆性病變,早期診斷與及時的治療一般可恢復正常。 針對導致脂肪肝之病因治療以外,患者必需遵守飲食治療的原則。

脂肪肝之飲食治療原則(一) (1)限制熱量的攝取 低於正常建議量200-300大卡。若為肥胖患者可將每日熱量攝取降低500大卡。 如:一碗飯為270大卡、    一湯匙油為135大卡

脂肪肝之飲食治療原則(二) (2)控制脂質之攝取 脂質之攝取應盡量減少,以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為主要的脂肪來源。

脂肪肝之飲食治療原則(三) (3)避免精緻甜食之攝取 含有蔗糖之甜食較易造成肝臟中脂質之蓄積,因此應以澱粉類食物為熱量的主要來源,而且應多攝取富含食物纖維的蔬菜類。另外,甜味較重的水果也應盡量避免。

脂肪肝之飲食治療原則(四) (4)多攝取高品質的蛋白質 蛋白質每日的攝取量約為75-100公克,而且一半以上應來自高品質的蛋白質,例如:牛奶以及奶製品、蛋、肉類等。但是食用2-6週後或肝功能恢復時,就應將蛋白質的攝取量減至正常量,以避免造成腎臟的負擔。

脂肪肝之飲食治療原則(五) (5)正常攝取維生素以及礦物質 一般而言,維生素與礦物質之攝取量不需特別增加。但是,控制脂肪攝取時有時會造成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另外,控制熱量攝取時,也有可能會造成體蛋白之消耗以及礦物質之喪失,必須隨時注意。

脂肪肝之飲食治療原則(六) (6)避免攝取鹽分含量高的食物。 (7)避免喝酒。 (8)多喝水,以利脂質代謝產物之排出。

預防脂肪肝之日常保健 (1)正常的飲食生活 (2)避免喝酒以及抽煙 (3)維持理想體重 (4)避免熬夜以及過度操勞 (5)適度運動 營養均衡的飲食 避免蛋白質攝取不足 多攝取膳食纖維以預防便秘 (2)避免喝酒以及抽煙 (3)維持理想體重 (4)避免熬夜以及過度操勞 (5)適度運動 (6)避免濫用藥物

肝若好,阮的人生是彩色的 祝 大家身體健康! 寶貝我們的肝 肝若好,阮的人生是彩色的 祝 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