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視訊的原理 認識視訊的形式 認識視訊的儲存格式 學習視訊的處理工具 建立視訊處理的能力 16.視訊 認識視訊的原理 認識視訊的形式 認識視訊的儲存格式 學習視訊的處理工具 建立視訊處理的能力
16.1視訊的原理
16.1.1視覺暫留的原理
視覺暫留的原理 人為什麼可以將一張張的影像看成會動的影片? 視覺暫留效應 光對視網膜所產生的視覺效應 視覺暫留效應在光停止後,會保留約二十四分之一秒 一秒鐘影像變換次數達24張以上,人眼就會視為連續的動態影片
視覺暫留的原理 視訊(Video) 通常視訊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影片 一系列的靜態影像賦予聲音 加以儲存、傳送與重現的各種技術 是連續的影像加上聲音效果
16.1.2 類比視訊規格
類比視訊規格 視訊格式 傳統電視系統是最具代表性的類比視訊系統 電視將視訊畫面訊號轉為電子訊號,以很快的速度連續顯示在螢幕上 分為類比與數位兩種 傳統電視系統是最具代表性的類比視訊系統 電視將視訊畫面訊號轉為電子訊號,以很快的速度連續顯示在螢幕上 為了讓人眼感覺自然,每秒所顯示的畫面個數必須夠多(必須高於視覺暫留的需求)
電視原理 決定視訊品質好壞的因素 掃瞄線 播放畫面數目 一個畫面的掃瞄線愈多,所顯現的影像就愈清晰細緻 一秒鐘所播放畫面數目則決定所播放出來的效果是否平順。
類比視訊規格 目前世界上常見的類比視訊規格有以下三種 NTSC SECAM PAL
NTSC NTSC 1952年由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縮寫為NTSC)制定的彩色電視廣播標準 NTSC標準規格 水平掃描線525條 交錯式掃描 每秒30個畫面 採用國家: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國家以及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
SECAM 1966年由法國研發 SECAM的特點 SECAM標準規格 不怕干擾,彩色效果好,但兼容性差 SECAM標準規格 水平掃描線625條 交錯式掃描 每秒25個畫面 採用SECAM制的國家主要為俄羅斯、法國、埃及以及非洲的一些法語系國家等
PAL 1950年代由西德的德律風根公司設計 針對美規NTSC的缺點,研究及改進 PAL標準規格 水平掃描線625條 交錯式掃描 每秒25個畫面 除了北美、東亞部分地區使用NTSC標準,中東、法國及東歐採用SECAM標準外,世界上大部份地區都是採用PAL標準
三大系統的使用國家分布圖 資料來源:Wikipedia
16.2視訊的數位化與壓縮概念
視訊數位化與壓縮概念 未經壓縮的影片檔案有多大? 假設一個大小為352×240的影片,以每秒30張來計算,一分鐘未經壓縮的影片容量為 60(秒)×30(張)×352×240×3(RGB三色)435MB 上述是MPEG-1(也就是VCD)的規格 未經壓縮的影片一分鐘要0.4G 一小時就需要60×0.424G 目前一張VCD的容量約為680MB左右 可知數位影片的壓縮率有多大
決定壓縮率的因素 數位視訊是由很多畫格(frame)所組成,其檔案大小由下列幾個因素決定: 畫格尺寸 影像深度 畫格播放率 視訊內容 畫面的長和寬的像素 影像深度 常見的樣式是全彩,也就是RGB各8位元,總共24位元表示一個像素點 畫格播放率 每秒鐘要播放多少個畫格 視訊內容 每個畫格的內容 內容簡單的畫格通常會比內容複雜的畫格來得容易壓縮 資料來源:Winzip
高壓縮率的概念 要如何達到如此高的壓縮率? 利用連續畫格的相似性來降低儲存資料量 不需要將每個畫格都記錄 從畫格序列中挑出一些關鍵畫格(稱為I-Frame) 利用影像壓縮的方式加以儲存 介於關鍵畫格之間的其他畫格 只需儲存與關鍵畫格影像之間的差異資訊
影片壓縮 一段影片依照影片的變化程度分成許多影像群組(Group of pictures) 影像群組 一個影像群組的畫格包括 畫格間變化小的影片之影像組合 一個影像群組的畫格包括 I-Frame(Intra Frame) P-Frame(Predicted Frame) B-Frame(Bidirectional Frame) 分別給予不同的壓縮方式
影片壓縮 I-Frame P-Frame B-Frame 整個畫格採影像壓縮技術壓縮 本身不會再被其他畫格所參考
影片壓縮 一個影像群組(GOP) 前後各一個I-Frame(I)組成 之間穿插幾個P-Frame(P) I-Frame和P-Frame或P-Frame和P-Frame之間 數個B-Frame(B)所組成
影片壓縮 參考方式(以連結線表示) 第四個畫格的P-Frame 第七個畫格的P-Frame B-Frame 參考第一個I-Frame 以鄰近的I-Frame或P-Frame為參考對象 第二個畫格的B-Frame 參考第一個I-Frame及第四個P-Frame 第三畫格的B-Frame 也是參考第一個I-Frame及第四個P-Frame。
影片壓縮 一個畫格如果解碼上有雜訊 第一個畫格I-Frame有雜訊 將影響到被參考到的畫格 首先影響第四畫格的P-Frame 第四畫格又影響第七畫格 第二、三畫格被第一及第四畫格所影響 第五、六畫格也被第四及第七畫格所影響
影片壓縮 觀看影片的現象 某一個畫面有雜訊出現 影片觀看時,無法以跳躍至任何一個畫格 有時會影響影片一段時間(I或P frame) 有時卻又一閃即逝(B-Frame) 影片觀看時,無法以跳躍至任何一個畫格 大部分的軟體只有I-Frame接受跳躍觀看
16.3數位視訊規格
數位視訊規格 MPEG-1、MPEG-2或MPEG-4有甚麼差別 MPEG影音壓縮技術 由ISO組織的Motion Picture Expert Group委員會 1988年起提出,因此簡稱為MPEG 根據其不同用途,先後提出了MPEG-1、MPEG-2、MPEG-4、MPEG-7等規格 資料來源:维基百科
MPEG-1 最早發表的MPEG規格 採用區塊方式的運動補償 離散餘弦轉換(DCT) 量化等技術 規格要求 1.2Mbps的傳輸速率 標準解析度為352×240 色彩運算採用較符合人類感官知覺的YCbCr色彩模型 YCbCr是RGB外的一種色彩模型 MPEG-1對於單一影像採用類似於JPEG的壓縮技術 資料來源:维基百科
MPEG-1 VCD 採用MPEG-1作為核心技術 解析度為352×240 使用固定1.15Mbps的位元率,略低於MPEG-1的需求 在播放快速動作的視訊時 由於資料量的不足,使視訊畫面容易出現模糊的方塊 VCD很快被隨後的DVD取代
MPEG-1 MPEG-1存在的時間不長 最重要的是它對聲音訊號的壓縮技術 第三代協定被稱為MPEG-1 Layer 3 MP1 MP2 應用在LD作為記錄數位聲音上 MP2 應用於歐洲版的DVD聲音壓縮技術之一
MPEG-2 MPEG-2的改進 MPEG-2經過少量修改後,成為DVD產品的核心技術 標準解析度擴增成720×480 資料來源:http://product.pcpop.com
MPEG-4 用於視訊與音訊的壓縮編碼標準 目的 將視訊資料壓縮到極低的位元比率 提供使用者與視訊內容間的互動編輯能力 將視訊當中各種不同的資料以「物件」加以表示
MPEG-4 對比於MPEG-2的區塊分析比對技術 儘管影像變化速度很快,當顯示速率不足時,也不會出現區塊效應 記錄影像物件變化 儘管影像變化速度很快,當顯示速率不足時,也不會出現區塊效應 資料來源:http://mpeg.chiariglione.org/standards/mpeg-4/mpeg-4.htm
MPEG-4 使用者可藉由「物件」的重組達到視訊編輯的效果 MPEG-4主要用途在網上串流、光碟、語音傳送(視訊電話)及電視廣播 所以各個公司都可以根據MPEG-4的標準開發不同的規格,例如WMV 9、Quick Time、DivX、Xvid等
MP4與MPEG4 MP4 音頻、視訊的規範 特別強調著作權功能 目前有兩種概念 MP3的改良版 支援視訊的撥放規格
MP5與MPEG的關係 MP5 廠商發明的名稱 可撥放RM、RMVB等 MP5和MPEG無關 不是ISO/IEC標準
AVI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 副檔名為.avi 微軟公司所開發的一種視訊與音訊規格 Windows作業平台上最廣泛的視訊與音訊規格
Quick Time 副檔名為.mov 蘋果電腦所推出的一種多媒體規格 能處理視訊、音效、文字、動畫及音樂格式等類型資料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無須支付權利金
VCD Video Compact Disc VCD是常見的光碟影片格式之一 使用MPEG-1壓縮技術 影片品質約為VHS錄影帶的影片等級
SVCD Super Video CD VCD的加強版本 採用MPEG-2視訊壓縮技術 常見的SVCD可儲存、播放約30-45分鐘的影片
DVD Digital Video Disc 採用MPEG-2壓縮標準 解析度為720×480 聲音可採PCM、杜比AC3或DTS等格式 目前影片製作的主要播放格式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另建議視訊標準H.26x系列
HDTV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HDTV高畫質電視 ITU給高畫質電視下的定義 一種新型的電視系統 ITU給高畫質電視下的定義 高畫質電視應是一個透明系統,一個正常視力的觀眾處在距該系統顯示螢幕高度的三倍距離上所看到的影像品質,應該得到有如觀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時所得到的印象 水平和垂直解析度是一般電視的兩倍左右,並且配有環繞聲響
HDTV 透過數位信號傳送 早期的歐洲和日本的高畫質電視採類比訊號傳送 一般的高畫質電視支援1920×1080 每秒24個畫格
解析度比較 資料來源:Wikipedia
HD (High-definition) Full HD 4K 1280 x 720 (1366 x 768) 1920 x 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