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二:戲劇與大眾生活 近世中國的戲劇與日常生活
教學資源—以龍騰版第二冊為例 5-2多民族與多文化的交流中的〈隋唐時期的都市〉 7-1近世的經濟發展 7-2人口與移民 8-2城市的發展與庶民文化 12-1現代社會與文化中的〈城市新文化的形成〉
大眾文化形成的空間-城市
課前引導 近世的開端為何從宋代開始? 前代與近世城市生活的轉變為何? 城市生活與大眾娛樂的關係為何? 大眾娛樂之一的戲劇,其發展的過程為何?其功能為何? 如何近世戲劇的表演空間,來探討與大眾生活的關係
楔子—古代版的「全民大悶鍋」之一 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提拔了一些朝廷貴戚大臣們所不熟悉的人作官,因而引起官僚階層的不滿,唆使演員演出宮廷雜劇來攻擊王安石。有以一次為宋神宗演出,一個演員竟騎驢直登聖殿,左右武士阻止了他,他假癡假呆地說:「怎麼,驢子不能上?我以為有腳的都能上呢?」 (朱彧,《萍洲可談》)
楔子—古代版的「全民大悶鍋」之二 壬戌年科舉考試,權貴秦檜的兒子和兩個侄子都榜上有名。公眾議論紛紛,卻誰也不敢公開聲言什麼。待到下一次考試,演員扮作應試士子演了一段雜劇。他們猜測主考官是誰,說了好幾個當朝名臣。有一個演員卻說:「今年朝廷必然差遣彭越來主考。」旁人說:「這是古人,死了已有千年,如何來得?」這個演員說:「上次是韓信主考,這次為什麼不可以讓彭越出來。」旁人一聽,更笑其荒誕,但他說:「上次若不是韓信主考,怎麼取了三秦?」聽到這裡,人們才恍然大悟,但又驚恐萬狀,不敢聽下去,一哄而出,秦檜知道此事,也不敢明行譴罰。 (洪邁,《夷堅志》)
近世的戲劇與日常生活 近世的開端-宋代 近世城市生活的改變 大眾娛樂文化形成 近世以前的戲劇發展 近世以來的戲劇與大眾生活 結論
宋代的改變 政治上:世族政治衰微,君主權力加強 經濟上:由實物經濟,走向貨幣經濟 社會上:人民的地位產生變化,庶民社會逐漸形成 學術上:由經學主流,發展出理學的新學術傳統
資料研讀(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於簇。 男兒欲遂生平志,五更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勸讀詩〉)
資料研讀(二) 百級山田帶雨耕, 驅牛扶耒半空行。 不如身倚市門者, 飽食豐衣過一生。 (樓鑰,〈詠馮公嶺詩〉)
資料研讀(三) 五代諸侯跋扈,枉法殺人,主家得自殺其奴僕。太祖建國,首禁臣下不得專殺。至建隆三年三月己巳降詔,郡國斷大辟,錄案朱書格律斷詞、收禁月日、官典姓名以聞,取旨行之。自後生殺之權,出於上矣。然主家猶擅黥奴僕之面,以快其忿毒。真宗咸平六年五月,復詔士庶之家奴僕有犯不得黥面。蓋重於戕人肌膚。祖宗謹重用刑,茍可以施忠厚者,無所不用其至。 (王栐,《燕翼詒謀錄》)
問題與討論 研讀以上三份資料,同學能否從政治、經濟、法律等三個層面,寫出你對中國近世以來的改變?
城市生活的改變 以唐代城市為例 宋代以來的城市
唐代的城市生活 京城每夕分街立鋪,持更行夜。鼓聲絕則禁人行,曉鼓聲動才聽行。 《唐律疏義》,卷八,〈衛禁〉) 百姓王丁,從師授業,不覺日暮,犯夜而被居留。 (蘇頲,《對勸學犯夜判》) 元和三年,官臣郭里旻酒醉犯夜,被杖殺。 (《舊唐書》,卷一四,〈憲宗紀上〉)
唐代的長安 坊市圖
宋代的城市生活(一) 京師街衢,置鼓於小樓之上,以警昏曉。太宗時,命張公洎製坊名,列牌於樓上。按唐馬周始建議,置鼕鼕鼓,惟兩京有之。後北都亦有鼕鼕鼓,是則京都之制也。二紀以來,不聞街鼓之聲,金吾之職廢矣。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
宋代的城市生活(二) 出朱雀門,直至龍津橋。自州橋南去,當街水飯、熝肉、乾脯。王樓前獾兒、野狐、肉脯、雞。梅家、鹿家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雜碎,每個不過十五文。曹家從食。至朱雀門,旋煎洋白腸、……煎夾子豬臟之類,直至龍津橋須腦子肉止,謂之雜嚼,直至三更。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州橋夜市〉 )
宋代的城市生活(三) 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 又開店矣。 (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三,〈夜市〉 )
宋代的城市消費—以汴京為例 是以京師者風俗之樞機也。四方之所面內而依倣也。加之士民富庶,財物畢會,難以檢率,易以奢變。至於發一端作一事,衣冠車馬之奇,器物服玩之具,旦更奇制,夕染諸夏。工者矜能於無用,商者通貨於難得。歲加一歲。巧眩之性不可窮。好尚之勢多所易,故物有未弊而見毀於人,人有循舊而見嗤於俗。富者競以自勝,貧者恥其不若。且曰,彼人也,我人也。彼為奉養若此之麗,而我反不及。由是轉相慕効,務盡鮮明,使愚下之人,有逞一時之嗜欲,破終身之貲屋,而不自知也。 (王安石, 《王臨川全集》,卷六九,〈風俗〉 )
宋代的城市文明-庶民文化形成
宋代城市生活圖(一) 街市說書
宋代城市生活圖(二) 熱鬧的街道
研讀資料 一陣又一陣,一段又一段,從酒樓、茶管伎藝人指下口中傳來的作樂聲,市民的歡笑聲,絲竹管弦之調,暢懷痛飲之音,傳入深宮,傳到仁宗的耳裡。仁宗不禁問宮人:「這是何處作樂?」當宮人告訴他說這是民間酒樓作樂,仁宗不由感歎起自己的宮中冷冷清清,羨慕起高牆外面的夜市生活來了… (施德操,《北窗炙輠錄》)
問題與討論 閱讀了南宋施德操《北窗炙輠錄》的記載,根據這條史料,同學們可以看出它所要透露的訊息為何?與今日同學們去逛士林夜市所見到的景象,是否相同? 參考答案:(1)這條史料所透露的信息是劃時代的,那就是在宋代城市裡,傳統的坊市已經崩潰,為商品交易開創了契機,顯示著充沛生機的夜市生,連身居皇帝的宋仁宗,也產生了欽羡之情。(2)自由回答
形成的原因 伎藝人社團的形成與分類 伎藝人表演的內榮 娛樂中心的形成與意義 娛樂文化的走向與特色 大眾的娛樂文化形成 形成的原因 伎藝人社團的形成與分類 伎藝人表演的內榮 娛樂中心的形成與意義 娛樂文化的走向與特色
娛樂文化形成的原因 近世以來工商業的發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時尚,成為日常生活的帶動者,逐漸發展出豐富的庶民文化與大眾生活。於是各種的飲食文化與文娛活動,都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宋代的城市人口構成了品流複雜的市民階層,他們包括了窮書生、手工業工人、小商販、士兵…等。市民階層的生活方式及品味,既不同於農民,也與上層的士大夫有別,於是城鎮中就出現了針對市民百姓口味,反映市民階層生活的娛樂活動。
伎藝人團體的形成
伎藝人團體的分類
伎藝人的表演內容 如排綠社(雜劇)、齊雲社(蹴踘)、遏雲社(唱賺)、同文社(要詞)、角觝社(相撲)、清音社(清樂)、錦標社(射弩)、錦體社(花繡)、英畧社(使棒)、雄辯社(小說)、翠錦社(行院)、繪革社(影戲)、淨髮社(梳剃)、律華社(吟叫)、雲機社(撮弄)。 (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社會〉 )
周密的《武林舊事》中伎藝人表演內容
宋代的表演空間—巷內空間 路歧藝人
宋代的表演空間—戲棚 路邊戲棚
宋代表演空間—瓦舍 戲劇表演
宋代的表演空間—瓦舍 說書
娛樂中心的形成 「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不知起於何時?頃者京師甚為士庶放蕩不羈之所,亦為子弟流連破壞之門。(吳自牧,《夢粱錄》) 娛樂中心的形成,亦是另一重要發展。由於民間的藝人活躍於瓦舍、勾欄中,瓦舍、勾欄就成為重要而固定的表演場所。藝人與觀眾來往其間,川流不息。
娛樂中心出現的意義 瓦舍的出現意味著整個社會的娛樂活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士庶群聚,大眾化娛樂的文娛活動,於是形成。
娛樂文化的走向與特色
原始歌舞的時代 秦漢時代的百戲雜陳 隋唐時代的滑稽參軍 近世以前的戲劇發展 原始歌舞的時代 秦漢時代的百戲雜陳 隋唐時代的滑稽參軍
原始歌舞的時代 《尚書‧舜典》「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書‧伊訓》疏:「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為巫覡之風俗也。」 《呂氏春秋.古樂》:「命皋陶作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國語.鄭語》的記載;史伯對鄭桓公說周幽王「侏儒、戚施,實御在側」,韋昭注解說:「侏儒、戚施皆優笑之人。」
秦漢時代的百戲雜陳 音樂、演唱、舞蹈、雜技、武術、幻術滑稽表演 角觝戲、黃海東公
百戲(一) 雜技
百戲(二) 角觝戲
隋唐時代的滑參軍戲 舉手整花鈿,翻身舞錦筵。 馬圍行處匝,人簇看場圓。 歌要齊聲和,情教細語傳。 不知心大小,容得許多憐。 (《全唐詩‧談容娘》) 樓台重疊滿天雲,殷殷鳴鼉世上聞。 此日楊花似初雪,女而弦管弄參軍。 (薛能‧〈吳姬〉)
唐代的戲劇—參軍戲 參軍戲的裝扮
唐代的戲曲面具 缽頭面具
宋元的戲劇與生活 明清的戲劇與生活 民國初年的戲劇與生活 近世戲劇與大眾生活 宋元的戲劇與生活 明清的戲劇與生活 民國初年的戲劇與生活
宋元的戲劇與生活(一) 瓦舍的演出是百戲雜陳,觀眾的流動性也很大,他們有時聆聽諸宮調、時而觀看說書、更時而聚觀戲劇表演,表演的項目可說是種類繁多。其中瓦舍表演中,雜劇是宋代戲劇的精華,故《都城紀勝》中,在記述〈瓦舍眾伎〉時指出了「唯以雜劇為正色」。
宋元的戲劇與生活(二) 瓦舍觀眾以市民為主體,他們直接對演出提出反應。這些市民觀眾,文化素養比文人低,但比鄉村農民的見識廣,不論是生活節奏與日常感受,都比文人與農民快,也比較直接反應他們生活眼前的感受。所以城市居民身在瓦舍中,四目所見的是擁擠的群眾、喧譁的談話;而耳朵所聽見的是鼎沸的人聲、與不絕的叫賣聲。
資料研讀(一) 書 名 內 容 提 要 《貴耳集》 雜劇演員諷刺史同叔 《慶元黨禁》 韓侂冑令優人效朱熹容止,以熒惑皇帝 《萍洲可談》 書 名 內 容 提 要 《貴耳集》 雜劇演員諷刺史同叔 《慶元黨禁》 韓侂冑令優人效朱熹容止,以熒惑皇帝 《萍洲可談》 伶人嘲笑王安石 《鐵圍山叢談》 教坊使丁仙現譏諷王安石 《師友談記》 丁仙現譏諷蘇東坡 《清波雜志》 伶人諷刺蔡卞政事取決於妻 《白獺髓》 伶人諷刺知貢舉出難題的高文虎 《可書》 伶人雜劇諷刺宋人不抵抗金人 《後山談叢》 教坊雜戲嘲諷王安石
資料閱讀(二) 王彭嘗云:「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語。至說三國事,文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澤,百世不斬。」 (蘇軾,《東坡志林》,卷一,〈懷古〉)
問題與討論 從上述資料閱讀一、二的舉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宋代文人的筆記裏,記載了許多有關於戲劇表演與說書的情形,頗多諷刺當代人物與時政;或是對歷史人物有所評價,從這兩份資料中,同學們是否可看到宋代觀眾的品味?
宋元的戲劇與生活(三) 宋元之際,戰亂頻仍,但是還是有些雜劇藝人、講唱藝人、百戲藝人,遊走於北方一些較無戰事的城市。等元朝入主中原,平定戰事後,許多藝人經過長期流徙,向大都聚集,戲劇的演出,才有立足之地。 蒙古統治期間,出現了部份知識份子的「仕」與「隱」的問題,因此許多的戲劇表演,吸引了文人的目光,將注意力投注在戲劇上,使得原先較粗糙的戲劇,得到了提升。經過文人的整理後,戲劇的發展,也出現了創新的局面。元雜劇先在北方嶄露頭角,隨著宋朝的覆亡,元朝的統治中國,使得雜劇也傳播到南方,並在南方獲得迴響。
宋元的戲劇與生活(四) 「見一個人手撐著椽做的門,高聲的叫請請,道遲來的滿了無處停坐;說道前截兒院本調風月,被後么末敷演劉耍和。高聲叫,趕場易得,難得的粧哈。要了二百錢放過咱,入得門上個木坡。見層層疊疊團圓坐,抬頭覷是個鐘樓模樣,往下覷卻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臺上而坐,又不是迎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杜仁杰,《般涉調‧耍孩兒.莊家不識勾欄》)
宋元的戲劇表演(一) 宋代的雜劇
宋元的戲劇表演(二) 元代的雜劇
宋元的戲劇表演(三) 元代的南戲
宋元的表演空間 元代瓦舍的雜劇表演
宋元的戲劇舉例 元代《竇娥冤》
宋元戲劇的舉例 元代《西廂記》
資料閱讀(一) 天地也,只合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拓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短命,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關漢卿,《竇娥冤》)
資料閱讀(二) (一)「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 (二)「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王實甫,《西廂記》)
問題與討論 閱讀了元代戲曲《竇娥冤》、《西廂記》的資料,同學們能體驗出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中,想表達出怎樣的意念?
明清的戲劇與生活(一) 明代中期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化的速度加劇,隨之而來的是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以及人們閒暇時間增多,因此人們在工作之餘,亦從事娛樂活動,於是各種娛樂活動隨之應運而生。 明代的社會生活內容相當豐富精彩,看戲劇的表演,只是其中一個重要面相而已。看戲劇表演不但是文人休閒的去處,更是平民百姓娛樂的好場所。甚至於有士大夫參與劇本的寫作,來提高戲劇的品味;他們不但寫劇本,而且還養著家樂班子,以供娛樂休閒。
明清的戲劇與生活(二) 戲劇的種類: 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浙江)、弋陽腔(江西)、四平腔(浙江)、青陽腔(安徽)、……等等,而在眾多劇種中,又以崑曲(蘇州、崑山一帶)對當時戲劇發展及社會文化生活影響最大。
崑曲 崑曲的扮相
弋陽腔 弋陽腔的扮相
資料閱讀(一) 資料一:魏良輔……生而審音,憤南曲之訛陋也,洗盡乖聲,別開堂奧,調用水磨,拍捱冷板,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字則頭複委音之畢勻,功深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蓋自有良輔,而南詞音理,已極抽秘逞妍矣。 (明‧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卷十二,〈崑腔〉) 資料二:弋腔始弋陽,及即今「高腔」,所唱皆南曲。又謂「秧腔」,「秧」即「弋」之轉聲。……向無曲譜,只沿土俗,以一人唱而眾和之,亦有緊板、快板。 (清‧李調元,《劇話》)
資料閱讀(二) 原來奼紫嫣紅,似這般都付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飛暮倦,雲霞翠軒;絲雨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這韶光賤。(湯顯祖,《牡丹亭》,〈驚夢〉) 哥哥送我到井東,井中照見好顏容。千里有緣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哥哥送我到長河,長河一對好白鵝。雄的便在前面走,雌的後面叫哥哥。(《同窗記》)
問題與討論 請同學從閱讀資料一、二中,試著比較崑曲與弋陽腔所表現出的風格?
明清的戲劇與生活(三) 戲班的組成: 有官方的教坊,也有民間的戲班;不僅有商業性的演出團體,也有帶自娛性質的私家班子。 明代萬曆之後,民間戲班增多,活動日益頻繁。一般來說戲班有兩類:一是由演員自行組織,周游各地,作營業性演出的職業戲班。 二是由那些有相當財勢的大戶人家蓄養,以為自娛的戲班。
明清的戲劇與生活(四) 演出的方式: (一)合班到某處,找一適合場所演出。如廣 場、寺廟、公共露台等。 (一)合班到某處,找一適合場所演出。如廣 場、寺廟、公共露台等。 (二)受雇到地方的各類賽會、祈年活動等。 (三)應召到私人宅第演出,稱為「堂會」。這類的表演多與主人的特定活動有關。 (四)是在飯店旅館擦桌賣唱,這是戲班在營業性演出狀況不好時,聊以維生的一種手段。
明清戲劇的表演空間—戲園 最初經營形式為酒館,出現於明末。至清代初期,都市裡的唱戲酒館極多。如北京的明月樓、璧山堂等。 乾隆以後,酒樓演戲逐漸被茶園(樓)取代。茶樓的看戲,可按消費的程度,分為:官座、散座、池座與釣魚台。
明清時期的戲園生活 羊羽源及楊君錫緱皆候予晤,晤後小憩,同羊至酒館,邀馮弓閭 、 徐悌之 、 潘葵初 、 姜端公、陸生甫觀半班雜劇。(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記》) 先期遍張貼子,告都人士。 都人士莫不延頸翹首,爭先聽睹為快,登場之日,座上客常以千計。(楊懋建,《夢華瑣簿》)
明代的表演空間之一 林 園 戲 臺
清代的表演空間(一) 戲臺
清代的表演空間(二) 戲園之一
清代的表演空間(三) 戲園之二
明清戲劇的內容舉例 喜慶宴會 24 5 休閒玩賞 9 3 訓誨功名 22 1 7 忠孝節義 悲歡離合 26 13 20 豪俠戰爭 52 45 《樂府紅冊》 (文人戲單) 《禮節傳簿》(迎神賽會) 《永團圓》 (迎神賽會) 喜慶宴會 24 5 休閒玩賞 9 3 訓誨功名 22 1 7 忠孝節義 悲歡離合 26 13 20 豪俠戰爭 52 45 因果報應 4 仙佛神話 10 25 滑稽詼諧
明清細劇對生活的影響—以江南為例 大型的民俗節日,往往是群眾觀戲聽曲的好機會。 民眾遊樂,士人宴集,甚至人們的社會交際,也離不開戲劇。 因演戲聽曲已日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因此官僚與文人,往往借演戲以引導民風,提倡教化。
資料閱讀 虎丘八月半,土著留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妓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娈童、及游治惡少清客幫閒傒童走空之輩,無不鱗集。自生公台、千人石……皆鋪毡席而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鋪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處,大吹大擂,十番鐃鈸,漁陽掺撾,動地翻天,雷轟鼎沸,呼叫不聞。更定,鼓鐃漸歇,絲管繁興,雜以歌唱,皆「唱錦帆開、澄湖萬頃」,同場大曲,蹲踏和鑼,絲竹肉聲,不辨拍煞。更深,任漸散去,士夫眷屬皆下船水戲,席席征歌,人人獻技,南北雜之,管弦迭奏,聽者方辨句字,藻鑑隨之。… (張岱,《陶庵夢憶》,卷五,〈虎丘中秋夜〉)
問題與討論 閱讀了明朝張岱的記載,同學們請想想看,每年的中秋節,你作何消遣?比較一下古代與現代的中秋節,有何不同?
民初的戲劇 京劇是十九世紀中葉,融和了徽劇和漢劇,並吸收秦腔、崑曲、梆子、弋陽等腔的優點,在北京形成的。 北京-茶樓、戲園中演出京劇。 上海-從海外引近現代化的舞台、燈光、佈景,呈現出鑼鼓喧天、色彩炫麗的效果。
京劇的裝扮 舞臺上的梅蘭芳
傑出的京劇演員—梅蘭芳 舞臺下的梅蘭芳
民初戲劇表演空間(一) 上海戲園
民初戲劇表演空間(二) 戲園外觀 (北京)
民初戲劇表演空間(三) 北京的 戲園內 部
茶與戲的結合 其開座賣劇者,名茶園。 戲曲是茶汁澆灌起來的一門藝術 梅蘭芳:「最早的戲館統稱茶園(樓),是朋友聚會喝茶談話的地方,看戲不過是附帶性質。」;「當年的戲館不賣門票,只收茶錢,聽戲剛進館子,看座的就忙著過來招呼了,先替他找好座兒,再順手給他鋪上藍布墊子,很快地沏壺香片茶,最後才遞給他一張也不過兩個火柴盒這麼大的薄黃紙條,這就是那時的戲單了。」
結語—戲劇娛樂功能 近世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的生活,從嚴格劃分作息時間的坊市分離,走向活動晝夜不絕的坊市合一,使得大眾娛樂生活更趨於多樣化。 戲劇是大眾娛樂文化之一,隨著經濟與城市的發展,戲劇的發展就更加與城市居民結合,朝向商業化、大眾化、通俗化前進;而戲劇的本身也成為娛樂大眾、教化人心的重要媒介。
結語—戲劇教化功能 「戲園者,實普天下人之大學堂也;優伶者,實普天下人之大教師也。」 (陳獨秀,《安徽俗話報》,〈論戲曲〉)
資料閱讀 我本肅然莊也,乃讀實甫之〈琴心〉、〈酬簡〉(註:乃《西廂記》之折名),東塘(註:孔尚任之號)之〈眠香〉、〈訪翠〉(註:《桃花扇》之齣名),何以忽然情動?若是者,皆所謂刺激也。大抵腦筋愈敏之人,則受刺激力也愈速且劇。 (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
閱讀與討論 閱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文章,請問同學們,你對於戲劇所造成的影響看法為何?就你所觀賞過的戲劇中,你覺得最喜歡的是哪一齣戲呢?而這齣戲吸引你,是因為娛樂性高?還是因為具有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