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珍稀药用菌栽培技术 第四节 茯苓栽培技术 主 讲 : 周 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Advertisements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主讲教师 刘晓丹 教授.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大象報告 製作:周泓宇圖片:姚勝騰、柯俊安資料:林岑祐. 大象的食物 大象吃青草、樹皮、樹葉等多種不同的食 物。大象用長鼻攀折樹枝、把樹連根拔起, 還把另一些樹的樹皮剝光,讓樹木枯萎。 大象就這樣把森林變為開闊的林地,使燎 原野火易於發生,終於把那個地帶變為無 樹平原。大象喜愛有樹的地方。從前大象.
中国. 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自然医学生机健康法 食疗.
第十章 滑菇栽培技术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滑菇生物 学特性,目前生产情况和栽培形 式,掌握滑菇生产中的主要技术 环节,能够独立进行栽培生产。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体积 广州市越秀区沙涌南小学 杨泳茹.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得獎作品.
“包装” 学问 的 -----长方体表面积的应用 江门市实验小学 林颖勤.
项目二十 生态养猪技术 梁春凤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狗的種類 作者:麥澤洋.
盲杖与盲杖技巧.
自我介紹 班級:運促一甲 學號:D 姓名:張晉輔.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第一节 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第二节 食用菌的分类.
情景1-2 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 形态结构与生活史 食用菌的分类.
物业装修管理 周定福 编 二○○八年五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白酒生产工艺 项目三 酒曲生产技术.
牟 杰 (国家二级评茶师 助理讲师) 贵州省经济学校 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
愛錢又搞笑的日本警察 兩津勘吉.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病原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
实验七 霉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烟草栽培学 南平农校 杨志和.
牛品种介绍及繁殖技术 张金山 研究员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二0一三年三月.
生殖细胞.
走进哆啦A梦的生活.
鸡病防治技术 涞源职教中心.
菜豆.
第一节 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讲 刘柱明.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拒绝危险驾驶  安全文明出行 2015全国交通安全日专题课件.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茯苓 茯苓 来源: 多孔菌科真菌 茯苓 干燥菌核 Poria 寄生于赤松、马尾松等植物的腐朽根部 返 回 来源 采收 加工 产区 性状 鉴别
扇 形 统 计 图 吴兴区太湖小学 黄晓燕.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学习情境7 SMT元器件检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于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
歡迎來認識黃金獵犬 黃金獵犬的神祕小世界.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切花栽培概述 《花卉栽培》精品课程课题组制作.
江苏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系列教材
第5课 小写转大写,数字转符号.
江苏省大丰市农广校.
蔬菜生产技术 茭白栽培.
常见农田杂草.
第十章 方差分析.
自我介紹 大同國中 湯晴雯.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廣翅蠟蟬.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烟花爆竹工程设计的产能匹配 中国烟花爆竹协会 钱志强.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中药饮片调剂技术 戥秤的结构.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小学数学总复习.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珍稀药用菌栽培技术 第四节 茯苓栽培技术 主 讲 : 周 巍

一、概 述 茯苓,又称松茯苓、茯灵、松白芋、松木薯、野苓等。在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卧孔菌属(又称茯苓属)。它是松树的亲密“伴侣”。它生在土里,紧紧围着松根,形似龟、兔,所以又叫茯龟、茯兔;抱根生的则称为“茯神”。    我国以云南的“云苓”、福建的“闽苓”、安徽的“安苓”最著名。目前人工大量栽培茯苓的有湖北、安徽、河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等省(区)。我国认识茯苓和应用茯苓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史记》、《神农本草经》等著作中关于茯苓的记载。

据医药部门统计,有80%的中药处方中要用到茯苓,历史上的中医经典药方中也多离不开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能益脾逐水,生津导气,主要功能为宁心安神、利水消肿、健脾补中、渗湿等,主治胸肋逆气,忧患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口焦舌干,水肿淋结,体虚浮肿,脾胃虚弱,心悸失眠,头晕恶心等。 近年来医药科学还发现β-茯苓聚糖对肿瘤细胞的增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茯苓除了药用外,还是一种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菌。如我国市场上常见的“茯苓糕”、“茯苓饼”、“茯苓酥”、“茯苓茶”等。

二、茯苓的形态结构 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呈平伏状,厚0.3-1cm,初期白色,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菌核呈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直径10-30cm或更大,重量不等,可达数十斤甚至近百斤。 新鲜时稍软有弹性,干后坚强,表面粗糙多皱或瘤状,淡棕黄色至褐色,变至黑褐色,内部白色或带浅粉红色,干后稍硬。 管孔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菌管长2-8mm,偶有双层,厚可达1-3cm,孔径0.5-2mm,壁薄,孔口边缘老后呈齿状。孢子长方椭圆形至近圆柱形,6-8μm×3-3.5μm。孢子大量集中时呈灰白色.

图8-5 茯苓的菌核

茯苓形状不定,有球圆形、卵圆形、长圆形、扁圆形等。不过,不管哪种形状的茯苓,其表面都有皱,皮呈黑褐色或红褐色,内部纯白或略带粉红色;鲜时 如薯,干时如木。中医认为形如鸟、兽、龟、鳖,肉带玉色,体糯质重者为佳。    茯苓生态习性特殊,需生于松树根部,故不易发现,采集困难。在松树中,以马尾松和赤松根部最爱生长。一般根据松树的生长年龄、长势好坏以及地表土质的变化来观察地下有无茯苓。 自然界野生的茯苓,一般直径只有10-20cm,而经人工栽培的可达30-50cm或更大,重量最大者近百斤。不少地区由于松林被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生长茯苓受到影响。  

茯苓是一种腐生真菌菌核,是由无数菌丝体纠结缠绕在一起,并经过特化后形成的一种休眠体。 它的营养菌丝可以分化成特殊的结构和组织,伸入基质吸收营养物质。它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素、氮素和某些矿物质,恰好与死松树根所能提供的营养相近,所以,松树的地下部分也就成了茯苓生长的理想场所。正因如此,要挖取茯苓,就得到干燥、向阳、气候凉爽、有松树生长的山坡上去找。

由于长有茯苓的松树周围,多不长草或长草易枯萎,所以,寻找野生茯苓并不困难。砍伐后的松树横断面呈红色,无松脂气味,不朽不蛀,一敲即碎,其根部就可能有茯苓;树蔸四周的土壤有白色膜状物或地面有断裂,那么下面也可能有茯苓;用探条插入土中不易拔出及拔出后探条槽内有白色粉末者,一定有茯苓。

三、生活史 茯苓在人工培育和栽培的过程中往往是由菌丝到菌核,正常情况下不会有有性阶段,这样就不是茯苓完整的生活史。 茯苓在自然界中的完整生活史是从担孢子到担孢子,其过程为担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单核菌丝,单核菌丝相互进行质配,发育成双核菌丝,在条件适宜时形成菌核,并在菌核一定部位上产生子实体,由子实体产生担子。 担子先是完成核配,接着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新的担孢子。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由双核菌丝直接发育成子实体。

四、生活条件 1.营养: 茯苓属于木腐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矿物质。生产中,为了补充松木等栽培材料中营养成分之不足,往往在加入一些糖和谷物皮壳类物质,来补充调节营养,提高茯苓产量。 2.温度: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2℃,最适温度为22~28℃,0~6℃菌丝即进入休眠状态,35℃以上菌丝易衰老死亡。菌核的形成和生长温度在25~35℃之间,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菌核的形成。在25℃左右,并伴有70%以上的空气湿度条件下,易产生子实体。

3.湿度: 段木下窖时的含水量应在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土壤含水量50%~60%最适。为便于土壤水分管理,苓场应排水通畅,干燥不积水。 4.酸碱度: 茯苓喜微酸性的培养条件,适宜的pH值为3.0~6.0。因为茯苓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主要靠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而来,而茯苓菌丝分泌的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酶类,在微酸性的条件下活性最强,所以栽培茯苓时,应选微酸性土壤作为栽培场。

5.光线: 茯苓菌丝生长和菌核的形成不需要光照。在无光的情况下都能正常生长。但是在栽培时要选择少树荫、光照强的地方作苓场。这主要是利用光照提高地温,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菌核的形成。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光照,所以在人工栽培时,为了控制子实体的产生,在菌核生长过程中,当窖面膨胀露出菌核时,要及时覆土掩裂,避免菌核见光而产生子实体,降低茯苓的产量和质量。 6.空气: 茯苓属好气性真菌,对空气比较敏感。在通气不良时,如覆土过厚、土壤板结或湿度过大,则不易或不能形成菌核。试验表明,含水量70%左右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都比较恰当,是理想的苓场。下窖覆土厚度一般为5~7cm,也是为了兼顾保水和通气二者的关系。

五、茯苓人工栽培技术 茯苓生产除要培育好优良菌种外,还要选择好适宜的场地,准备好优质的栽培材料,做到三者同步。

1.菌种准备 我国茯苓栽培目前使用的菌种有三种,即菌引、肉引、木引。 菌引是我国70年代应用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从优质菌核里分离出的茯苓纯菌丝体菌种。菌引的应用和推广,提高了茯苓菌种的质量,节约了大量种用茯苓,使茯苓栽培范围和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在生产中使用最广。 肉引即是用鲜苓作种,一般用采挖后半月内的鲜苓。种龄最好控制在1~2代,最多不要超过三代,以防退化。野生苓或吊式苓的质量更好。

其标准为: ① 个体健壮、皮薄,皮色呈紫红、淡红,有白裂花纹者为佳,菌核过嫩、过老,外皮粗糙,皮色发黑,干缩者不可作种。 ② 肉色乳白,有大量浆汁,粉质洁白,手捏细腻,有粘性为好,若肉质呈棕色,浆汁少粉质呈褐色或赤色,手捏粗糙,无粘性的不能作种苓。

③ 种苓个体稍大,近圆形,与料筒接触的蒂口小,而不选体积过大、过小、畸形或与料筒接触蒂口大的茯苓作种。 ④ 从木引上长出的第一代苓,由于生长时间短,有时体积虽小,但其皮色、浆汁、粉质均好,亦可作种龄使用。

木引是老产区苓农用于扩大种源、复壮菌丝的一种菌种。 制备方法是: 在栽培接种前2个月左右,选择质地松泡、直径4cm左右的料筒为培养料,肉引接种,接种量为培养料的1/15。待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挖出即为木引。优质的木引表面呈灰黄色,质稍松泡,茯苓气味浓,无杂菌污染。用木引栽培茯苓产量较低,但可复壮菌种,老产区仍在广泛应用。

2.段木栽培法 (1)段木准备 ①选树: 栽培茯苓,一般多用马尾松,其次是黄山松、赤松、云南松和黑松。枫树、柳树、栎树等树种虽然也能栽培茯苓,但结苓少而差很少被人利用。选作栽种茯苓的松树,树龄应在15~20年,也有用20~40年的,但以胸径在12~14cm的中龄树为最好。

②伐树及整理:选好的松树,应在秋末冬初晴天砍伐,最迟不能晚于次年农历正月。 砍后剔去枝桠,锯成长1.5米左右的树段,将树段的皮削去两条(即去皮留筋),让松脂流出,有利于快速、充分地干燥。削皮后的段木,“井”字型堆码风干。堆码场要靠近栽培场,清除杂草,杀虫,防止污染。垛底要用石块或其它树棒垫起,垛顶用松、杉树枝覆盖,为了保证段木的质量,避免雨淋,也可用薄膜盖顶,但要雨天覆盖,晴天揭开。

到了4~5月份,播种前,再次进行去皮留筋处理。 方法为,除了砍伐时削去的两条外,可再沿树干纵削,削一条,留一条,相间排列。削皮的宽度为3.0~3.5cm,深0.5~0.8厘米,以见木质为宜,节疤要削平,留下的皮筋宽3cm。 留筋的数目一般为3、5、7条为好,即所谓的三方、五方、七方。留筋数目不能为四,理由是:留4条筋,筒木必成方木,这样的筒木下窖后,与底土接触面积大,如土壤过湿,筒木吸潮后,菌丝不易生长,又易生板苓。处理好后,再将段木锯成两段,即为下窖接种用筒料。

(2)场地准备 ①选场: 茯苓栽培场应选择座北朝南的向阳坡,此场所光照强、温度高、温差大,有利于茯苓菌丝生长和菌核的形成。坡度宜选在15~35°之间,坡陡难保湿,坡小易积水,均不宜作栽培场。土质要求含砂量50%~70%,pH值为4.0~6.0的酸性土壤,未种过庄稼和茯苓的地方作苓场。 ②场地翻挖和清理: 场地选好后,于春节前后一个月内翻耕,深度50cm左右,清除杂草、树根、石块等。接种前一个月,进行第二次翻挖。

③开厢挖窖: 在下窖接种前20~30天进行。为了防止泥土被雨水冲走和便于管理,在挖窖前可顺着山坡的等高线在苓场上进行开厢,厢宽应为一个苓窖长,厢长以苓场的横向跨度而定,一般不宜过长。 若苓场跨度宽,可在中间开一道竖向排水沟,将苓场化为较短的厢。每厢应分别整平,然后在厢上挖窖,窖长80cm,宽30~40cm,深35cm,窖底要顺坡 而坡,窖底的土要翻松,让其曝晒,每厢根据宽度可挖一排或两排窖。

(3)接种 ① 接种季节: 接种季节有夏种和秋种两种。夏种:冬季备的料,多在夏初(芒种前后)接种栽培。秋种:夏季备的料,多在秋初(8月末至9月初)接种栽培。 ② 接种前的准备: 苓农有句谚语:“种好茯苓没有巧,抓住两干和一好”,即料干、场干和菌种质量好。料干的标准是:段木周身有很多细小的晒裂纹,手击发出“咚咚”的清脆响声,含水量在20%左右。苓场应翻挖日晒3~4个月后用于接种,接种时也要选晴天下种。还要严把制种质量关。接种前应对料筒、栽培场等认真检查,并准备好挖锄、斧、刀等工具。接种是茯苓栽培的关键环节,最好由几个人或专班配合操作。

③接种量: 接种量的多少是影响茯苓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接种量过大,料筒则相应不足,进而造成菌丝生长营养不足,待结苓时,营养将近耗尽,故不能结苓或结了苓也不能继续长大。 如果接种量过少,茯苓菌丝难以充分利用并蔓延整个料筒内,当结苓季节到来时,部分菌丝仍处于营养生长阶段,来不及结苓就进入休眠状态,造成生长停止或死亡,也影响结苓。

接种量的大小,应根据料筒的重量和菌种的质量综合考虑。一般每15kg料筒接种木片菌种8片左右(即每瓶菌种接2~2 接种量的大小,应根据料筒的重量和菌种的质量综合考虑。一般每15kg料筒接种木片菌种8片左右(即每瓶菌种接2~2.5窖),或肉引150~250g。直径20cm的树蔸,需用木片菌种一瓶(16~20片),或肉引0.5kg。

④下窖排筒: 选择晴天进行,排筒时要根据料筒的粗细分别排放,大的每窖可放一根或两根,较小的可放5根到7根,分别称之为独筒窖,双筒窖、多筒窖。料筒在窖内呈顺坡斜卧状,一头高,一头低。

⑤接种方法: 接种与排筒是同时进行的,之后覆土,使菌种能尽快地成活定植。根据窖内菌筒的数量不同,可分别采用“头引”、“侧引”、“枕引”和“扦引”的方法接种。 头引:在独筒或双筒窖内,用茯苓菌核或菌种接种时多采用头引,方法是:料筒排好后,若是袋装菌种,把袋子划开一条口子,若是瓶装种,把瓶底打掉,将露出菌种的部位紧贴于料筒断面。若用菌核接种,将菌核割开,皮朝外,苓肉紧贴于料筒上断面即可。

侧引:在独筒或双筒窖内,也可用木片种、锯末种或茯苓菌核采取侧引接种。其方法是将种袋划破或瓶底打掉,露出菌种,或将茯苓菌核切开后,将菌种或苓肉紧贴在料筒上半截的侧面(去筋部分)。 枕引:适用于独筒窖或双筒窖,方法也是把露出的菌种或苓肉,垫在料筒离上断面10cm左右的下面,坡度较大的苓场多采用此法。 扦引:适用于多筒窖。方法是用松木制成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扦,粗细以能插入瓶口为宜。下窖时可根据料筒的多少,先铺好底层料筒,然后将木扦细的一头插进菌种瓶或菌种袋内,一般插入深度为2/3。再将粗的一端放在料筒中间,使瓶口贴近料筒的断面,放好后,在上面再排料筒,将木扦压住

⑥覆土: 排筒接种以后,可用部分松木片将菌种和料筒之间填实盖紧,立即用沙土进行覆盖,厚度为7~10cm,上面要做成龟背形,以利排水。

(4)苓场管理 ①查窖补种:茯苓下窖接种后,约经一周,要检查菌种成活情况。 其方法是:将窖的上端挖开,露出料筒,若菌种成活,在料筒表面即有乳白色菌丝蔓延,俗称“上引”。 检查完毕,按原样盖好覆土。如果发现没有菌丝或菌种老化变色,应及时补接生长健壮的菌种或新鲜的菌核。

补种时,要把料筒另砍新口,以便尽快上引。接种后25~30天,菌丝蔓延30cm左右,菌丝由白色变为黄褐色,菌丝体变弱收缩、料筒表面气生菌丝少,属正常现象。 经40~50天培养,菌丝可长至料筒下端,称为“发窖”,菌丝由淡黄色变为茶褐色,由绒毛状变为膜质状。 正常情况下,100~120天开始形成菌核,靠近菌筒的土壤呈淡灰色或深灰色,是快要结苓的标志。

此时切勿轻易撬动菌筒,以免折断菌丝,推迟结苓。 检查苓场的上引和发窖,宜在晴天早晨露水未干前检查。 如上引后菌丝生长正常,则茯苓窖上的覆土干燥呈白色(菌丝呼吸产热所致),没有露水。 若在阴天检查,可扒开覆土,用手触摸料筒或窖边泥土,感到有一定温度,即可证明已经发窖。 另外,苓场上的杂草比其它地方提前死亡,也是已经发窖的标志。

②清沟排水: 为防止窖内积水、烂窖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久雨很容易使苓窖含水量过高,此时可将苓窖下端挖开,露出筒木,在日光下风晒半天,然后再覆土,并保持场地干燥。被雨水冲刷或因沙土流失,造成筒木外露,要及时培土。

③苓场清理: 茯苓场内的杂草丛生会消耗筒木养分,造成减产,严重的很难结苓。因此,茯苓场地内及窖面周围,趁杂草、灌木幼小时铲除。及时除草,还能有效地防止苓场滋生害虫,增加窖温和昼夜温差。

④覆土掩裂: 开始结苓后,由于菌核的生长,会使表面的覆土隆起,在窖面上形成龟裂纹,严重时部分料筒或菌核露出土面(俗称冒风)。 因此,在茯苓生长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及时覆土,加以保护,防止菌核“冒风”而形成子实体,或被日晒、鸟兽侵害、雨淋腐烂而严重影响茯苓的产量和质量。覆土掩裂的重点要抓好两个时期,即头年9~10月和次年3~5月,因这两个时期是茯苓生长最快的阶段。 覆土的原则是少量多次,若一次覆土过厚,会使窖内温度降低,从而减缓茯苓的生长速度。

⑤围栏护场: 茯苓接种初期,震动易使菌种脱离料筒,造成“脱引”,或菌核形成后,易造成脱苓等。为防止“脱引”和菌核中断生长,茯苓场严禁人畜践踏,防止的方法一般是修建围栏,加以保护。管理人员的管理走动,应在排水沟内走动,以避免或减少损失。

3.松树桩栽培法 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桩,凡直径在12cm以上者均可栽培茯苓。 一般是用上年秋天或当年春天砍伐的树桩,要求树皮无脱落,无虫蛀腐烂现象。因树桩不可能象段木那样可以任意挪动,选场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向阳背风、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树桩作为选用对象。3~6月将树桩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50cm并清除地面杂草、灌木及石块,使树桩及树根露出地面,按下述几种方法进行接种:

(1)将树桩上细根全部斩断,只留较粗支根5~6条,每条支根刮去指头粗细树皮2~3条,晒数日,但不可过干。 5~8月,选晴朗天气接种,在整理场地时,备好筒木,粗10~20cm,长50cm,按段木栽培方法去皮留筋。将筒木放在树桩周围的浅坑内,使筒木与树桩去皮部分紧靠,中间夹上种苓或菌种。直径30cm的树桩,用种苓0.7~1kg或菌种1~2瓶,用沙土盖好、压实,然后在树桩上盖土,覆土厚度10~15cm。

(2)先将树桩周围泥土挖开,露出树根,在树根发根处用刀削去一块长10cm、宽15cm的树皮,贴上一块重约25~30g的肉引,然后用土覆盖。

(4)先将种苓捣成粉状,用纸包好,接种时,加入冷开水,调成稀糊状。用刀在树桩离地面3cm处,把树皮剥开,然后把浆引倒在剥开的树皮和木材裂缝中,再将树皮压实。每个树桩用鲜苓250g,成活率在90%以上。 (5)砍伐后留下树桩过高,可在树桩近地部锯一缺口,将菌种接在切口处,再用树皮包好,然后覆土。

按以上方法接种10天后,检查菌丝是否开始生长。以后每10天检查一次,雨季防止雨水冲走覆土。9~12月,要加强覆土掩裂管理。 次年4~6月,当树桩呈棕褐色,一捏即碎,茯苓表皮开裂形成花纹,生长减慢,即可采收。树桩呈金黄色,浆水较足的可采大留小。采挖时要注意四周,防止“走引”而漏掉结在树桩外的茯苓。一般每个树桩可采收鲜苓15kg,个别高产者可达50kg,能连采3年。

茯苓成熟后及时采收,采收也称起窖,判断茯苓成熟的标准是: ① 茯苓窖顶不再出现新的裂纹。 ② 料筒手捏能碎,颜色由淡黄色变为棕黄或棕褐色。 ③ 茯苓菌核表皮由黄白色或淡黄色变为黄棕色或黄褐色,不再有白花裂纹,菌核与苓蒂已松脱。达到以上三个条件应及时采收,长时间不采收,会造成茯苓腐烂。

采收方法: 首先挖去窖顶表土,然后小心仔细挖掘。一不要挖破菌核,二不要挖漏。茯苓菌核有时通过索状苓蒂(菌索),长到料筒外较远的地方,常称之为吊苓,不要漏掉。采挖时,若窖内菌核成熟一致,料筒的营养已用尽且开始腐烂,应大小一次性摘下,若菌核成熟不一致,料筒色黄且较硬的,可采大留小,采后将料筒和上面的小菌核埋好,继续培养。

一般来说,多筒窖基本上可一次性采收,而单筒窖或双筒窖可采大留小。 茯苓采收后,除留下部分做种苓外,其余的应及时加工。 茯苓的商品分级和加工方法相当复杂,但由于其药效价值差别不大,目前大多已简化了加工程序。首先将采收的茯苓蒸发失水,干燥缩身的过程叫发汗。

鲜茯苓菌核的含水量为40%~50%。将茯苓除净泥土,放在不通风、潮湿的房间内,下垫一层干稻草,上铺竹帘或小树枝条,将茯苓按挖出先后和大小单层排放,上面再盖上干草或草帘,让菌核“发汗”,慢慢蒸发水分。 在“发汗”过程中,每隔2~3天将菌核翻动一次,每次将菌核转动1/4周,使整个菌核失水一致。 经过12~15天,菌核失水变干,表面起皱,变为暗褐色,“发汗”即可结束。再将经过发汗处理的茯苓皮剥掉,然后分类进行切片。色白、质量好的可加工成白片或白块。

苓肉粉红或淡黄色的加工成赤片或赤块。切片要求表面光滑,厚薄一致。切好后置阳光下晒干,当表面出现微裂后收回放在屋内,使其吸潮1~2天,待裂纹合拢,稍压复晒即为成品。 剥下的茯苓皮和碎屑分别晒干,即成为茯苓皮和茯苓粉。

在切片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苓肉内有小松根穿苓而过,即是称为“茯神”的贵重品。应单独加工保存。切片或切块时,应垂直松根,使每片或每块都有松根小段。 茯苓加工干制后,可立即出售,也可置阴凉干燥处保存。传统出口的茯苓商品,用盛30kg的木桶包装。在存放过程中,应防潮湿、防高温,保持环境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