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李时珍,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 药物学家。其父是当地名医。 李时珍继承家学,在长期的行 医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本草 书有不少错误,于是立下了重 修本草书的宏愿。在近30年 的时间,他三易其稿,完成了 《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巨著 的编定。
Advertisements

举人! 吴敬梓 : 清朝小说家,字敏轩,晚年号为文木 老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 《儒林外史》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 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 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 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 气。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澜中学部 沈 华.
文学院03级汉语言班朱进进20030244026.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 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概况  全书一百二十回(前八十为 曹雪芹著,后四十为高鹗续 写)  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  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 毛泽东  推荐读本 —— 《红楼梦》 1982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 校注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红 楼梦研究所校注.
《菲律宾华语课本》第十二册 小学六年级 1 、复习 2 、生词学习 3 、语法学习 4 、课文讲解 5 、布置作业.
2015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评析 咸阳市秦都中学 陈飞跃.
苏 轼.
岳阳楼. 岳阳楼 岳阳楼景区 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海伦·凯勒.
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教师技能培训 —— 孙海茹
1、B 2、A 3、 A 4、 C 5、 B 6、 C 7、 A 8、 C 9、 D 10、 D
5.冷遇是曹雪芹、施耐庵等伟大作家都曾受到过的因社会反对作品所欲传达的理念、不了解意义、不喜欢作品所叙述的事实等原因造成的小则禁书焚书、大则作者遭殃的社会对伟大作家的报偿。(以2为主干的2分,按照例子、原因、结果限定次序切句子通顺的4分,次序混乱扣1分) 6.花香一刻,让您的生活更鲜艳芳菲 塑造健美身体,创造美好生活。
邓稼先 杨振宁.
大学语文.
新闻链接 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 感动路人
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 黄 金黄 杏黄 橙黄 鹅黄 红 火红 粉红 橘红 桃红 绿 嫩绿 翠绿 碧绿 墨绿 蓝 宝蓝 碧蓝 蔚蓝 湛蓝.

“乐圣”贝多芬用它的智慧谱写的《命运交响曲》告诉我们:向命运呐喊,向命运抗挣,我们会胜利的,前面就是美好和幸福。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四年级试卷分析 千山教师进修学校 张艳玲.
南昌 --我的家乡 姓名:万欣 时间: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第一章 工具书.
亿名教育网修正版 资料一:1980年11月5日下午3时,德国柏林机场铺了红地毯,挂起“热烈欢迎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的大字标语,机场上挤满了手捧鲜花的欢迎人群和记者。来自中国的专机刚刚降落,人们企盼已久的中国“贵宾”终于露面:黑眼圈,黑耳朵,一身乌云盖雪的皮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执教:邵志浩.
陶罐和铁罐.
福建省2016届高三毕业班语文学科研讨会议资料之八
大 堰 河,我 的 保 姆 ◇艾青.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 温庭筠.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大学》节选.
陶渊明.
五 柳 先 生 传 陶 渊 明.
高考诗歌鉴赏 复习系列(六) 按内容分类鉴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第二册 识 字 四 白蕉镇中心小学 一(4)班 主 页.
《大学语文》 俞晓红.
不可全抛一片心 逢人只说三分话 闲时莫论人非 静坐常思己过 言多语失 祸从口出 沉默是金 守口如瓶 三缄其口
浮梁县寿安中心小学 邱桂花.
冀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这既可以做导入画面又可做朗读画面..
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华威先生.
蜀道难 ——李白.
想一想: 一分钟你都能做哪些事,请你举手大声说一说!.
一 导入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暴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惑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A1 “奔腾少年” 学校生活 本刊第001期 本刊共 28 版 出版人:刘雨清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五月初四 甲午年 己巳月 癸卯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课文 1 窃(qiè )读记.
13、花钟.
窦娥冤 关汉卿 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4.6ljq.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春夜喜雨.
大自然的文字 江门实验中学 梁晓燕.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 姓氏歌.
19 爱发脾气的孩子.
咏雪.
15 画风.
请你欣赏 识 字 5 执教者:夏湾小学 吴妙玲 2013—10—24.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学习目标:.
2、郑成功.
猜一猜,是什么物品? 一方小花纸, 四边长牙齿。 千里朋友要说话, 快快请它当差使。 谜底: 邮票.
13、花钟.
劝 学 《荀子》.
挖 荠 菜 张 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诲人不倦》

【教学目标】 1.掌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3.把握“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等句式的特点,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4.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 ,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诲人不倦》,从中寻找“理由”或“答案”。

你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请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 【明确】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闻一知十、切磋琢磨、告诸往而知来、绘事后素、述而不作。

【明确】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等。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15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或者说它们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明确】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等。

字音提示: 知(同“智”)zhì 骞qiān 隅yú 谄chǎn 磋cuō 倩qiàn 反(同“返”)fǎn

句读提示: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女与回也/孰愈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女与回也/孰愈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子曰:“性[指人的性情、本性]相近也,习[习染]相远也[“……也,……也。”表示判断]。” 子曰:“唯[只有]上知[知:同“智”;上知:上等的智者]与下愚[下等的愚人]不移[改变]。”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联系《论语》中的其他篇章,我们还能够找到孔子的以下“片言只语”,对此你作何理解?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礼运》)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3.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 4.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

说说在孔子的眼中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 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行为规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一教育观恰恰符合儒家“以德治民”的主张。 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他又认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提高素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 孔子把“民食、民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习: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习染) 2.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反复练习) 3.莫如修仁义而习文。(《韩非子·五蠹》)(学习) 4.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习惯于) 5.通书,习戎事。(《新唐书·张仲武传》)(熟悉) 6.鹰乃学习。(《礼记·月令》)(飞翔)

(二)关于教育的对象

【明确】“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级。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对此,你作何评价? 【明确】“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级。

据考,古今学问大家对“有教无类”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你赞同何种观点?并详述理由。 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何晏认为,“有教无类”“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何晏《论语集解》)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第三种解释:是当代著名学者赵纪彬先生的一种特殊观点。他从训字入手,认为“有教无类”中的“有”应释为“域”,即分划居住区域的意思;“教”应释为“军事训练和政治教化”;“类”则是“族类”的意义,是贵族实行世袭统治的社会基础。他得出的结论:凡是贵族,不分族类,都必须接受强制的政治、军事训练。(赵纪彬《赵纪彬文集第二卷》)

【明确】赞同第一种解释,理由如下: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也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赞同第二种解释,理由如下: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都各不相同。如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十岁的。孔子并未因品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最好的学生。这些事实说明,朱熹将“有教无类”解释为人不分善恶,都可以进行教育,这也是符合孔子的教育实际的。 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问题】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因为它是以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孔子时代的人们有这种需要,孔子于是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原则,并大办私学,广招学生,满足了人们这种基本需要;今天我们的政府提出对所有学龄儿童和少年实行义务教育,对全体国民实行广泛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同样是满足了人们接受教育,完善自我的基本需要。

(三)关于教育内容

闻:①听到、听说(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知道、懂得(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子以[用,介词]四教[省略“之”,代“学生”:文[指文献、古籍等]、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信[以实之谓信,与人交往讲诚信的意思]。 陈亢问于[向,介词]伯鱼曰:“子亦有异闻[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学诗]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表承接关系,可不译]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学礼]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听说]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其子也。” 闻:①听到、听说(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知道、懂得(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③名声、声望(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见闻、知识(博闻强志)

【问题】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内容”的“言论”,说说孔子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新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4.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他认为首先应教育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外出敬爱兄长,不多说话,说则诚实可靠,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人,在有余力的时候,就去学习文献。他还认为要从学习礼开始,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就失去了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他尤为重视学诗,更可贵的是不讲鬼神迷信。孔子在那个宗教迷信思想很流行的时代,能做到这样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他尽管自己博学多识,但不重视科学知识,甚至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消极方面。

(四)关于教育方法和原则

孔子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历来为学界所重视,请看以下几章。思考并概括章句中所蕴含的教育方法和原则. 1.启发式教学法 子曰:“不愤[苦思冥想又仍领会不了的样子]不启,不悱[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不发[启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同“返”],则不复[再]也。”

2.讨论式教学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素以为绚[即“以素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省略了介词“于”]素。”曰:“礼后乎[省略了“义”]?”子曰:“起予[我,孔子自称]者商[子夏姓卜,名商]也,始可与[省略了代词“汝”]言[讨论、讨论]诗已矣。”

3.激励式教学法 子谓子贡曰:“女[同“汝”,你]与回也孰[谁]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同“方”,比较]回?回也闻一以[表承接关系,相当于“而”,可不译]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同意,赞同]女弗如[省略了代词“之”,代“颜回”]也。”与:①给与、授予(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②结交、参与(失其所与,不知。)③帮助(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④和、同(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者……)⑤同“欤”,句末语气词(无乃尔是过与?)

4.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宰我、子贡。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冉有、季路。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子游、子夏。 子路问:“闻斯[就]行诸[“之乎”的合音]?”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怎么]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疑惑],敢问。”子曰:“求也退[退缩],故[所以]进[使动用法“使……进”,指鼓励他大胆干]之;由也兼人[好勇过人],故退[使动用法“使……退”,指给他一些约束]之。”

(一)启发诱导 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 因是依据、根据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这里指学生;施是实施、实行的意思;教是教育、教诲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孔子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且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正因如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三)诲人不倦 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孔子的诲人不倦,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人。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了。为了编写教材,孔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上课很精彩,必须下课不精彩”。他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能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五)关于教者素养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巴结、奉承],富而无骄,何如[即“如何”,《论语》中的“何如”都可译为“怎么样”]?”子曰:“可也。未若[不如]贫而乐[又作“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好像]切[用刀切断]如磋[用锉锉平]!如琢[用刀雕刻]如磨[用物磨光]’,其[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斯之谓[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宾语前置形式,其中“之”是提宾的标志]与[同“欤”]?”子曰:“赐也!始可与[省略“之”]言《诗》已矣,告诸[之,代“子贡”]往[动词活用为名词,过去的事]而知来[动词活用为名词,未知的事]者。”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学而》第一) ②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子罕》第九)  ③何必公山氏之也?(《阳货第》十七) 归纳:上述例子加点的“之”字的作用都是用来提前宾语,构成“宾语+之+动词”的结构。例①的正常语序是“其谓斯与”,例②的正常语序是“有何远?”例③的正常语序是“何必之公山氏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弟子的自称]何述[传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四季]行[运行]焉[句末语气词,可不译],百物生[生长]焉,天何言[属宾语前置句,即“言何”的倒置;其特征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哉?” 子曰:“若[如果]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不过、只是]为[做]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如此、这样]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述而[却,表转折的连词]不作[创造],信[相信]而好古[指古代文化],窃[私自、私下]比于我[介宾短语后置]老彭。” 子曰:“吾自卫反[同“返”]鲁,然后乐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得到整理],《雅》《颂》[原是《诗经》中两类不同诗的名称;因《诗经》中的诗为了演唱都配有乐曲,故这里的《雅》《颂》便指乐曲中分类的类名]各得其所。”

【问题】对孔子的“述而不作”,你怎么看? 观点一: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观点二:阐述了自己性格中好古的一面,谦逊地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是“述而不作”。正因为孔子的“述”,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说说你心目中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早在16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就将孔子的学说包括教育思想传入欧洲,引起巨大震动。欧洲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领袖伏尔泰称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和道德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