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精品课程《证券投资学》经验交流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张伟 国家级精品课程《证券投资学》经验交流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张伟
初上讲台的困惑 满堂灌 照本宣科 教学方法单调
怎么办?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如何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 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方法 ?
启发式教学 1.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2. 为什么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运用 启发式教学? 3. 启发式教学交流演示——利率互换 4. 对启发式教学的一点认识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何为启发式教学?
《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逐字逐句解此章:“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启”“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 学生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 告诉他(四方形物体)一个角,他不能触类旁通另外三个角,就不再教他更多更深的知识。
《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对教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愤”、 “悱”的时候,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 掌握时机、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与“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相对
西方关于启发式教学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以探求真理 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指责当时流行的注入式教学是 迫使学生“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脑筋去使自己变聪明”, “结果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知识”。因此,他主张“凡是没有被悟性 彻底领会的事项,都不可用熟记的方法去学习” 18世纪,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反对注入式,强调教学必须 “集中地提高智力,而不仅是泛泛地增加概念”。
启发式教学 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倡导启发儿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称为启发教学法。 他认为人们总是用意识中已经存在的旧 “观念”去融化、吸收新“观念”,这种心理现象称为统觉过程,而这种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它们相应的兴趣。
他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这种理论,是近代教育史上,首先明确地把教学的过程分为有计划的程序 综合 系统 联合 明了
阶段教学法 后来赫尔巴特学派的T.齐勒尔分“明了”为“分析”和“综合”两个阶段。W.赖恩定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和“应用”五个教学形式阶段。通称“五段教学法”。 这种理论,其意图在于循着一定的教学过程,来启发学生的思想,增进系统的知识,培养推理的能力。它反对学生单纯记忆一些零碎的知识,成为盛书的容器。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现代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 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 “学生为主体” 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强烈的求知欲,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 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 “学生为主体” 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强烈的求知欲,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 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 因此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引导→两个转化 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 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 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已知知识→学生具体知识→能力)。 引导是转化的关键
启发式教学的要求 1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科学采用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追随理论与实际前沿,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1 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1 因材施教,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3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科学采用授课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追随理论与实际前沿,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Title
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Level 1 Level 2 Level 3 Level 4 Level 5 Study contents
因材施教,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
为什么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应用启发式教学? 证券投资学理论性较强,某些部分比较抽象; 证券投资本身实践性强、知识理论更新较快,如果全部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则容易与时代的发展脱节,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解决 在实际教学中注意结合国外教材体系和证券市场实际情况 教学中添加新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把握完整体系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启发学生思考,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循序渐进、把握思想内涵
启发式教学——金融互换 时间:2011 年4 月 21日 地点:文二316教室 教具:黑板、粉笔、PPT 对象:金融0812班全体学生 教师:张伟 课程:证券投资学 章节:金融衍生产品—金融互换—利率互换 课时:2课时
启发式教学——利率互换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金融互换的原理和优点; 2、掌握利率互换价格的确定;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对利率互换价格的确定 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2、辅之案例教学
四、教学过程之(一)复习旧课 要求回忆一下利率远期的特点 1、未来的交换 2、利息的交换,不牵涉本金
四、教学过程之(一)复习旧课 要求回忆平行贷款及其优缺点?
背对背贷款
背对背贷款 背对背贷款涉及到跨国借贷的问题,这就存在着外汇管制上的问题。 而且平行贷款与背对背贷款都是一种贷款行为,反映的是债权和债务关系,会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的结构。
复习旧课之二——绝对优势 Adam Smith (1723-1790) 主要思想:“看不见的手” 主要著作:《国富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 二、绝对优势的概念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二、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绝对劣势。
三、 绝对优势理论 (principle of 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思 考 问题 都无优势怎么办?
如果经济学理论可以选美的话,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定会摘得桂冠。 David Ricardo (1772-1823) 如果经济学理论可以选美的话,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定会摘得桂冠。 --萨缪尔森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二、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相对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具有比较劣势。
三、 比较优势理论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理论:各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二)引入新课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贸易,而且适用于所有的经济活动。 金融互换是比较优势理论在金融领域最生动的运用。 金融互换是约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照商定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
概念 利率互换是指双方同意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同种货币的同样的名义本金交换现金流,其中一方的现金流根据浮动利率计算出来,而另一方的现金流根据固定利率计算。 双方进行利率互换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利率互换只交换利息差额。
(三)讲授新课 利率互换的简单案例说明
A 和 B 的比较优势
互换协议的达成 B公司想向D银行借入一笔1000万的1年期USD贷款,利率为6个月LIBOR+0.7%,年末还本付息。但是担心将来利率上升,更希望以固定利率借款。 A公司愿意借入等量数额的浮动利率贷款的意愿。二者达成互换协议。
互换交易过程 A以7%固定利率向D银行借款1000万USD;B以6个月LIBOR+0.7%向D银行借入浮动利率1000万USD。 A和B签订利率互换协议: A向B支付LIBOR-0.2%的利率, B向A支付7%的固定利率。
互换交易过程图
蛋糕
互换后的A、B的收益
思 考 问题 A和B的互换交易价格是怎样确定的?
思 考 问题 A和B的谈判能力不等又如何?
思 考 问题 有中介的牵线搭桥会怎么样?
投行的作用 投资银行通过暂时担当交易对手的形式促进业务的形成。在完成与某一方的交易后,再寻找相应的另一方达成能形成对冲的头寸,借款者单独与投行签订协议。投行通过两次交易的差价方式获得收入。中介只保证互换中利息的支付。如果互换一方违约,不如期向中介支付,那么中介将不能使其互换的收支平衡。这时,中介承担一方的违约风险只局限于他需要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额和未收取的违约金额之间的差额,即净息差。
互换结构 固定利率借款者从其浮动利率贷款者那里得到固定利率融资,再通过与互换中介进行互换,将其贷款的利率基础转换为浮动利率。互换中介则进一步与一位寻求浮动利率融资的固定利率借款者进行一个互补性交换。 实际上是两个互换结构
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 双方在两种资产或负债上存在比较优势 总结一下:利率互换何时发生? 问题 双方对对方的资产或负债均有需求; 双方在两种资产或负债上存在比较优势
总结一下 问题 利率互换发生的动因?
利率互换的功能 降低融资成本 规避利率(汇率)风险 金融互换为表外业务,可以逃避外汇管制、利率管制及税收限制。 进行资产负债管理
总结一下 问题 利率互换的缺点?
利率互换的缺点 互换不在交易所交易,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场外交易。 互换市场几乎没有政府监管。
互换市场的内在局限性 首先,为了达成交易,互换合约的一方必须找到愿意与之交易的另一方。如果一方对期限或现金流等有特殊要求,他常常会难以找到交易对手。 第二,对于期货和在场内交易的期权而言,交易所对交易双方都提供了履约保证,而互换市场则没有人提供这种保证。因此,互换双方都必须关心对方的信用。
互换的信用风险 由于互换是两个公司之间的私下协议,因此包含信用风险 。当互换对公司而言价值为正时,互换实际上是该公司的一项资产,同时是合约另一方的负债,该公司就面临合约另一方不执行合同的信用风险。 将互换合约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区分开来是十分重要的。信用风险是互换合约对公司而言价值为正时候对方不执行合同的风险,而市场风险是由于利率、汇率等市场变量发生变动引起互换价值变动的风险。市场风险可以用对冲交易来规避,信用风险则比较难规避。
几点原则 ①教学生“会学”,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必将终生受用。 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要求学生自我评价,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特点。 ③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协调、咨询引导的作用,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及时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激励。
总结:启发式教学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展; 1、把陈旧的填鸭式转变为现代的启发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2、由僵化程式转变到灵活启发; 3、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学会”变为“会学”, 贯穿这一“转变”的主旨只有一个: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靠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而这一点正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塑造人”。
总结:启发式教学原则 二、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重心位置,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 首先,启发式注重起动学生自主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从多方面去拨动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和启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吸引和集中他们的注意,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 其次,启发式强调要给学生点拨学习方法。主要由教师努力总结、归纳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总结、改进和创造学习方法,从而学会怎样科学地学习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方法渗透、转换、比较、学科融合。 最后,启发式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叶老所说的“不待老师讲,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的理想之境。
总结:启发式教学的本质? 从本质上说,实施启发式教学就是实施素质教育。 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实现手段 教师由“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 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型; 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课内外专业教室”转变; 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几点改变 改变“重教法,轻学法”、 改变‘重演绎,轻归纳”、 改变“重讲授,轻操作”、 改变“重描述,轻直观”、 改变“重知识,轻实践”、 改变“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
几个要注意的问题——一点个人心得 不要为了启发而启发,启发要讲效率。 从了解学生入手,“启而得法”才能“启而有发”。 1.保证启发问题思路的正确性 2.抓准启发问题的切入点 3.把握好启发的最佳时机
几个误区 1、误区之一——结果启发式 2、误区之二——“提问”即是启发 3、误区之三——少讲多练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