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格的特徵-一般性觀察 清代學者 - 辜鴻銘 深刻 廣闊 單純 評論: 抽象而概括, 兼與英國人/德國人比較 借外國人去突出中國人的優點
Arthur Smith 中國人格的特徵-一般性觀察 1.過份怕失面子:<<請客>> 請客只為怕失面子, 而非真心真意請他人 2.做寄生蟲:不同意
3.神經滯鈍:指清朝吸食鴉片的人的表現, 非人人如是 4. 缺乏團體意識:<<六國論>> 六國缺乏團體意識,不合力抗秦,以致滅亡。 但一般都聚眾而居, 不愛單獨居住 5.缺乏同情心:<<孔乙己>> 到咸亨酒家喝酒的人都以孔乙己為笑柄,並沒有同情他的遭遇。 6.不誠實:<<孔乙己>> 孔乙己偷了丁舉人的書後,但他不肯承認自己的過失。
7. 缺乏忘我利他的精神:<<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不服藺相如的官職與自己齊名,所以處處為難藺相如,懷有報復的私心,不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8.不正確 : 意義不明, 難找例子 9.過度保守:<<孔乙己>> 孔乙己不肯放棄追求功名,每次科舉名落孫山後,定必再接再厲,不考取功名,勢不罷休,可見其心中只有「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十分保守。 10.輕視外人:<<范進中舉>> 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經常教訓、奚落、看不起他;一直視他為外人。當范進向胡屠戶借盤川應試時,他更一口把唾液吐在范進的臉上。
11.輕信:<<廉頗蘭相如列傳>> 秦王承諾以十五座城池與趙國交換和氏壁,但和氏壁到手時卻無意償城。 12. 彼此不信任 – 例子不存在 評論: Arthur Smith 對中國人貶多與褒, 是以偏概全的說法, 且 浮光掠影, 缺乏深入觀察
林語堂 1.對他人理解:<<廉頗蘭相如列傳>> 藺相如見秦王時,善於察言觀色,了解秦王。 2.簡樸:<<歸去來辭並序>> 陶潛歸隱後一直過著平民的生活,生活簡樸,只靠耕種為生。 <我看大明湖>-- 「山東人在厚重有瀟灑,在純樸裡左靈秀, 在平凡裡有氣用……」 <竹林深處人家>-- 「竹鄉內的屋,盡都利用了竹材,甚至屋內的 家具及用具亦是竹製的.
3.愛好自然:<<歸去來辭並序>> 陶潛徜徉山水,與大自然合二為一。 <醉翁亭記>---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4.有耐性:<<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時,有條有理,毫不著急,很有耐性。 <廉頗藺相如例傳>-- 藺相如對廉頗的態度,總是逃避他,忍耐著他對自己的辱罵.
5.恬靜:<<竹林深處人家>> 竹林環境幽靜,人民住在其中,可見其恬靜的性格。 6.喜歡開玩笑:<<孔乙已>> 孔乙己飲酒時,酒客們總愛取笑孔乙己,可見他們喜歡開玩笑。 7.愛好小孩子:<<孔乙已>> 孔乙己請孩子們吃茴香豆,又教小伙計寫字,可見其愛好小孩子。 8.愛好家庭:<<歸去來辭並序>> 陶潛因家貧,為了子女著想,故出仕做官,可見其愛好家庭。 9.安分守己:<<醉翁亭記>> 歐陽修被貶後雖心有不甘,但仍安分守己,安守本分,做好縣令一職。
10.勤謹:<<出師表>> 諸葛亮出征前仍連日撰寫山師表,又不斷仔細分析國際形勢,可見其勤奮;另外,他更在表上提點後主要親賢遠小,以免小人阻撓其北伐大業,此乃謹慎之表現。 11.悠然自得:<<醉翁亭記>> 從滁人遊山、宴酣之樂中可見人民悠然自得地徜徉山水,享受生活。 12.具幽默感:<<驀然回首>> 老央講故事生動有趣,不時加插其獨有的語句,甚具幽默感。
13.保守:<<孔乙己>> 孔乙己不肯放棄追求功名,每次科舉名落孫山後,定必再接再厲,不考取功名,勢不罷休,可見其心中只有「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十分保守。 14.愛好享受: <<歸去來辭>> - 陶潛徜徉山水,寄情書畫。 <<醉翁亭記>> - 歐陽修享受山水美景,更附以酒令情感昇華。 <<將進酒>> - 李白感到人生苦短,主張及時行樂,與友人舉杯暢飲,享受人生。
15. 安份守己 <敬業與樂業>-- 「正正經經的做事才是人的合理生活…」 「無業懶人是蛀米蟲,掠奪他人勤勞結果的 盜賊…」
亞瑟萊特 1.服從權威:<<范進中舉>> 范進服從胡屠戶 范進考中秀才後,胡屠戶仍經常辱罵和嘲笑他,范進仍唯唯諾諾地接受。當丈人胡屠戶將一口唾沬吐在他臉上時,也不敢有任何不滿。 2.服從禮法:<<論仁、論君子 >> 「克己復禮為仁」 君子克制一己的私慾,使言行都合乎禮。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君子以「克己復禮」要求自己,凡是不合禮的,便不看、不聽、不說、不做。
3.尊重過去和歷史:<<我和我的唐山>> 地震後的數十年,唐山人民仍感到哀痛,就算佳節也不下盡歡,錢鋼正因為尊重唐山大地震這悲慘的歷史,而寫這本書作記錄。 4.好學:<<范進中舉 >> 范進由二十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始終名落孫山,到了五十餘歲,仍努力讀者,可見其好學 。 5.循例重俗:<<我和我的唐山>> 唐山的居民即使心情悲傷還是要依傳統習俗來過年。 6.君子不器:<<歸去來辭並序>> 陶潛博學多才,既有學識,又懂彈琴、作畫、賦詩,甚至耕作,樣樣皆曉。
7.主張逐漸的改革:<<出師表>> 廣開言路,虛懷納諫賞善罰惡不可偏私選賢任能親賢遠佞 8.中庸之道:<<庖丁解牛>> 道家:「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道家認為人不要為博得名譽而去行善,也不因畏懼刑法而有意不做壞事,要順應自然中為生存法則。 11.自重與自尊:<<歸去來辭並序>> 陶潛明瞭自己不是為官之才,加上眼見當時官場黑暗,道德淪陷,故抽身官場,歸隱田園,以表仕人高尚氣派。 <<青玉案 >> 眼見官員、人民在南宋偏安江左的時勢下仍歡度元宵,辛棄疾則誓不與主和派同流,並抽身獨處,孤芳自賞。
12.待人接物,中規中矩 : 諸葛亮受託劉備扶助後主後,則考慮任何事也以後主利害為先,不敢怠慢。 <<出師表 >>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儒家主張不論何時何地,待人處世也要恭敬忠誠。<<論仁、論君子 >> 13.當仁不讓,不妄自菲薄 :<<驀然回首 >> 李雅韻在抗日時期僅有二十多歲,已參加地下打抗日工作,掩護中方同志。可見她當仁不讓,並不輕看自己,為中國抗日盡力,實為巾幗英雄。 <<曹劌論戰 >> 曹劌不理鄉人勸告,自告發奮勇,不輕看自己乃平民的身份,為保衛國家,出戰長勺。
請客只為怕失面子, 而非真心真意請他人<<請客>> 15. 過分怕失面子 請客只為怕失面子, 而非真心真意請他人<<請客>> 評論: 比較細緻, 優缺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