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选修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基础落实 一、梭伦改革 1.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燕 战国七雄 齐 赵 魏 秦 韩 楚.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商鞅变法.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纷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省教学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Part 1 (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
嬴政(前259—前210).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商鞅变法 (复习课).
变 第7课 大 革的时代 铁农具、牛耕 都江堰 商鞅变法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耿桂美.
第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农之根本在于土地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在农业国家,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三十亩地一头牛, 老婆孩子热炕头!
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政治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经济 军事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第二单元.
初三政治第二课 资本主义社会是最 后一个阶级社会 广外外校政史地组 创意 制作 魏日辉.
变革与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知识回顾 夏 商 奴隶 社会 西周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 东周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练习与思考 一、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三、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四、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 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走势分析.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知彼知己 从容赴考 哈三中历史教研室 孙少萍.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
中国古代文明(远古~1840年)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特点。
选修1第二单元第4课 商鞅变法 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历史网络面授班课程 主讲教师:白幼蒂.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商鞅变法

东周 春秋 战国 夏 商 西周 秦朝 前2070 前1600 前1046 前770 前476 前221 商鞅变法 前356、前350

课标要求:商鞅变法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变法的背景/措施 第二节 秦国的崛起 ——变法的影响

1、图片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哪些方面的发展? 农工商 2、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关系怎样的变化? 又会对社会政治产生什么影响? ⑴变化: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1111111产生新的阶级:地主和自耕农 ⑵影响:生产力发展及新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大发展、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 逐步确立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 逐步确立 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专政→改革 军事:争霸战争→富国强兵 思想:百家争鸣

时间 国家 改革者或名称 变 法 内 容 作 用 春秋 齐国 鲁国 战国 魏国 楚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增强了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管仲 改革 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初税亩 经济:“履亩而税”(594BC)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 ②推行“平籴法”, 政治:制定《法经》 李悝 变法 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盛 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 吴起 变法 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各国改革共同的影响是什么? 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转型。

一、背景: 1、改革必要性 ⑴当时大势所趋:经济、政治、军事、思想 ⑵秦国的落后: 落后于中原 2、改革可能性: ⑴有利条件 权力集中、法家学说、尚武精神; ⑵历史机遇 三家分晋、“士人要求” ⑶主观因素: 秦孝公发愤图强;商鞅来秦

二、内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变法(前356年) (1)什伍制、连坐制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4)焚诗书,定秦律 2、第二次变法(前350年) (1)废井田,开阡陌 (2)废分封,行县制 (3)统一度量衡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变法措施: (一)经济: ——富国 1、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增加财政收入 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经济实力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推动了封建制经济的发展。 2、废井田,开阡陌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推动了封建制经济的发展。 3、统一度量衡 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二)政治: 强化对民众的管理与统治 1、实行什伍制、连坐制 2、废分封,行县制 强化了中央集权

(三)军事: ——强兵 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提高军队战斗力

(四)思想: 焚诗书,定秦律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五)社会习俗: 杜绝腐败滋生,增加小农户数量及其生产积极性。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根本目的: 直接目的: 性 质: 商鞅变法 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富国强兵,赢得兼并战争; 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三、变法影响 ——秦国的崛起

原因: 过程: 一、商鞅之死 1、贵族保守势力对新法的抵制: 2、秦孝公去世: 1、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 2、商鞅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

商鞅被车裂,变法失败了吗?

“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左携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愤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 二、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

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经济上: 政治上: 军事上: 深远影响: 2、积极影响: 1、性质: 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增强军队战斗力,秦国强盛 为秦灭六国奠定统一基础,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 根本原因 重要因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 3)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重要因素 4)商鞅个人因素(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

三、 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如:连坐法) 3、法律严苛,容易造成暴政和社会矛盾激化 4、改革不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5、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 【封建前期有利,后期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6、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开文化专制之先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7、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

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 核心:农战、法治 (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严惩旧势力。 (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 基础。 【影响最深远】

本课小结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秦国日益强大,最终完成统一。历史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变则通,通则久”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适时变革旧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

我看改革 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改革会遇到重重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神。 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要制订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训练设计 1、秦国之所以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商鞅变法 B 更多使用铁质工具 C 牛耕得到推广 D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商鞅变法 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

3、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军功授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4.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根本原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5、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C.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  D.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 6、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B、所有贵族不再拥有爵位 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 变法前 变法后 经济上 井田制为基础 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政治上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 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制 军事上 秦兵不敢东向 全国皆军、惟军为荣,尚武 虎狼之国 外交上 “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 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 文化上 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法家思想统治地位 生活上 陈规陋习 移风易俗 性质 落后的奴隶社会 新兴的封建社会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根据材料,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梭伦 商鞅 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 试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