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2015年 开展学校中小学生和教学与生活环境监测 工作方案介绍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校卫生、医院感染监测所 雷萍
学校卫生开展背景 目前开展工作的情况 监测方案介绍
乐山市学校卫生工作开展的背景 据统计,乐山市现有学校483所,中小学生307297多人,其中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医疗技术和预防医学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不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长期居高不下,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不断下降。 《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GB/T18205-2012)中规定,将教室人均面积、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黑板、环境噪声、微小气候等指标纳入监测范围。
目前我市学生常见病与教学环境监测开展情况 初步建立了监测工作机制 2013年,《四川省学校中小学生常见病和教学与生活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的下发,相继派出多人参加了省疾控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并于2014年下发了《乐山市中小学校卫生监测与督导工作方案》及《关于开展2015年中小学生常见病与教学环境监测工作的通知》(此项工作今年仅在犍为与沙湾两地开展),正式启动我市学校卫生监测工作的开展。
开展相应的学校卫生技术培训指导工作 2014年,举办了全市学校卫生监测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全市技术人员30多人次。 2015年依托项目工作,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监测县开展现场督导及技术指导工作。
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学校卫生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工作体系和网络。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 检测设备欠缺,质量参差不齐,工作经费匮乏。
监测方案介绍 选择监测对象 各地选择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作为监测点校,分别选取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各1所。 学生常见病及体质监测:所选学校中7至18岁在校学生。 教学及生活环境卫生监测:所选学校使用的教室、厕所。
抽样方法 学生常见病及体质监测: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首先确定监测学校,再以年龄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监测样本。随机整群抽样时,所抽取的班级数以能满足最低监测样本数为限。 教学与生活环境卫生监测:按学校教室的结构、层次、朝向、采光类型抽取教室作为样本。
监测数量 学生常见病及体质监测: 每所学校选择7-18岁年龄组在校学生,共12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分别抽取25名学生。按照学生性别(男、女)进行抽取,各地每个年龄组至少抽取50名学生,12个年龄组至少抽取600名学生。 小学中12岁年龄组学生样本量往往不足,此时需在所选取的中学校按抽样原则抽取学生补齐;同时,许多18岁学生已离开中学,对于18岁年龄组的学生,按方案要求尽量完善监测数据。
教学及生活环境卫生监测 每所学校抽取5间教室,各地分别按2所学校计,需抽取10间教室,全市抽取教室33间。
监测项目和方法 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身高、体重) 身高 测量器材:人体测高计。 选择平坦靠墙的地面放置人体测高计,立柱的刻度尺面向光源。被检者赤足,立正姿势站立在人体测高计的底板上,两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度,挺胸收腹,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眼眶下缘与耳屏上缘呈水平位,足跟、骶骨部与两肩胛区三点与立柱相接触。检测人员站立于被检测者的右侧,将滑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直到与颅顶点接触。检测人员双眼应与滑测板等高时读数。结果以厘米为单位记录,读数至小数点后一位。
体重 测量器材:杠杆称或便携式电子体重测量仪。 将体重秤放置在平坦的硬地面上,男学生穿短裤,女学生穿短裤、背心,站立在称台面中央。使用杠杆称时,检测人员应站立于称台正前方。结果记录以千克为单位,读数至小数点后一位。
学生常见病 视力不良、龋齿、贫血、沙眼、肠道蠕虫
视力不良 测量器材:标准对数视力表。 检查距离为5米,被检者取坐位。检查顺序:用遮眼板先将左眼轻轻遮上,检查右眼视力,然后遮右眼检查左眼视力。视标辨认:嘱被检者先辨认5.0行视标,如辨认正确视标数未达到要求则逐行往上查,如辨认无误应逐行下查。每个视标的辨认时间不宜超过5s。裸眼远视力为5.0及以上为正常视力,裸眼远视力低于5.0为视力低下。 检查视力注意事项:配戴眼镜者应摘下眼镜检查;检查时不要揉眼、眯眼或斜眼看;紧张视近工作、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不宜立即检查视力,应休息10min后检查。
龋齿 测量器材:平面口镜、CPI探针、手套、照明灯 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对牙的点、隙、裂、沟作重点检查,必须在探诊后作出诊断。检查顺序从右上象限最后一个牙开始至左上象限最后一个牙,再从左下象限最后一个牙至右下象限最后一个牙。
贫血 测试方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 儿童青少年血红蛋白正常下限值 年龄 血红蛋白正常下限值(g/L) 5-11岁 115 12-14岁 120 15岁以上女生 120 15岁以上男生 130
沙眼 选择晴天良好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必要时增加人工照明,先检查右眼后检查左眼,重点检查睑缘、上睑结膜和角膜。 检查睑缘时,将上睑轻轻上推,暴露睑缘,检查有无倒睫;检查上睑结膜时,暴露上睑后,检查上睑结膜有无滤泡、炎症及瘢痕;检查角膜时,将被检者上下眼睑分开,观察是否有角膜血管翳、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有无角膜混浊。
肠道蠕虫 改良加藤厚涂片透明法,检查蛔虫、鞭虫、钩虫卵。
学校教学及生活环境监测 教学环境: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教室微小气候、噪声 生活环境:学校厕所
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 按照《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 18205-201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监测。
黑板(黑板尺寸、表面状况、反射比) 用测量尺测量出黑白的宽度、高度、黑板下边缘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 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且光泽度低的材料 反射比的测量:取黑板垂直四等分线的中点为测量点,取三点反射比的平均值为代表值。
教室采光、教室照明(教室采光系数、后墙反射比、窗地面积比,教室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灯桌距) 测量仪器:照度计 学校教室的朝向宜按各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不宜采用东西朝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教室采用单侧采光时,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人。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 Ⅲ类光气候区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
教室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x,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教室照明:教室均应装设人工照明。 教室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x,其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 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维持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8。
教室微小气候(温度、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测量:选择教室中央为测量点,将仪器的取样器探头置于距地面1.0m高,打开泵开关,被测环境气体抽入仪器内,显示器能直接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值。 温度测量:在二氧化碳测量点进行温度测量,温度计直接显示温度值。 测定时间:为每年冬季,一般在当年11月至下一年1月,10时和14时各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代表值。
噪声: 测量器材:普通声级计 教室内噪声测量:教室中央设置一点进行测量 外来声源噪声测量:在开窗的条件下测定的数值 背景噪声(或本底噪声)测量:学生全部在教室人坐,限制活动产生的噪声,在闭窗的条件下测定的数值,或者在空教室中测定的数值。
学校厕所(室内外厕所蹲位,厕所小便槽达标情况,清洁状况,洗手设备) 男生应至少为每40 人设1个大便器或1. 20m 长大使槽,每20 人设1个小便斗或0.60m 长小便槽; 女生应至少为每13 人设1个大便器或1. 20m 长大便槽; 每40 人-45 人设1个洗于盆或0.60m长盥洗槽; 卫生间内或卫生附近应设置污水池。
资料报送 以Epidata数据库形式报送学生体质和常见病检测数据; 以Excel形式报送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检测结果。
职责分工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撰写工作方案,制定监测计划,负责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负责收集并汇总监测数据,撰写分析报告,完成工作总结上报。负责对各区、市、县(自治县)监测工作开展全过程进行督导和技术支持。 各监测区、市、县(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确定监测学校以及现场监测工作的开展;负责监测原始数据、资料审核和汇总,将工作总结材料数据资料(电子版)报送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质量控制 检测仪器应按照相应的计量要求进行检定或校准,精度和测量范围应符合标准方法或相关检定规程的要求。 检测人员应熟悉现场检测设备操作规程,接受过专用仪器的技能培训,考核合格方能进行现场检测。 学生体质和常见病监测数据均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录入,录入结果应进行对比,确保无误。 现场监测原始记录必须认真填写完整,留档备查。
工作进度 计划上半年开展一次监测工作业务培训。 7月-11月底,进行监测工作,尽量与每年学生健康体检相结合。 9月-11月,市疾控中心对监测地区进行质量控制考核。 11月15日前,承担监测任务的区、市、县(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附表1、表2、表3的要求填写监测数据(电子版及纸质版)和监测工作总结,并报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月31日前,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汇总监测数据及监测工作总结上报至省疾控中心及市卫计局。
联系方式 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医院感染监测所 陈豪 联系电话: (0833)2429835 传真:(0833)2429705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