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茶叶是一种历史悠久、风靡全球的保健饮料,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商品。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合成抗氧剂BHT(二丁基羟基甲苯)有一定毒性,美国、日本禁止使用BHT。世界各国对油脂天然抗氧剂作了大量的研究确认,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茶叶富含抗氧化物质,资源丰富,提取工艺简单,具有开发天然抗氧剂的前景。日本和我国已商品化生产。我国1988年将茶多酚列入GB2760-86食品添加剂增补品种,1990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12493-90)。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茶多酚(POT)对动物油和植物油均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它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为BHA(丁基羟基茴香醚)的2. 4倍,为VE的9 茶多酚(POT)对动物油和植物油均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它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为BHA(丁基羟基茴香醚)的2.4倍,为VE的9.2倍;它对菜油为BHA的2.6倍,为VE的3.2倍;POT、BHA、BHT对油梨油抗氧化能力的顺序为POT>BHT >BHA,其毒性大小顺序为BHT>BHA>POT。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它还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菌解毒、消除自由基(抗衰老)、抑制癌细胞、抗辐射等作用。因此,茶多酚主要用于动植物油、肉制品、油炸食品、糕点等方面,防止变质。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茶叶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化合物、咖啡因和茶多糖类化合物。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茶叶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化合物、咖啡因和茶多糖类化合物。 5.1.1茶多酚类化合物 茶叶中有30余种多酚类化合物,统称为茶多酚。其量常小于40%(干茶),随茶系和产地而异。福建茶系鲜叶中茶多酚为35.73%、宜兴小叶茶系鲜叶为33.41%、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云南大叶茶系鲜叶为36. 70%、云南大叶茶中广南茶为24. 01% 、勐蜡茶为33. 92%、普洱茶为38 云南大叶茶系鲜叶为36.70%、云南大叶茶中广南茶为24.01% 、勐蜡茶为33.92%、普洱茶为38.37%,安徽黄山绿茶、绿茶末、红茶、红茶末的茶多酚分别为14.74%、8.28%、2.72%、1.29%。茶多酚主要有以下五类化合物: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1)儿茶素类 儿茶素类属黄烷醇类化合物,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其中有4种主要儿茶素:(—)-表儿茶素(L-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表倍儿茶素(L-EGC)、(—)-表倍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其中L-EGCG、L-ECG 、L-EGC、L-EC分别占儿茶素总量的 50%~60%、15%~20%、10%~15%、5%~10%,其结构式见图 (a)。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几种儿茶素的抗氧化能力顺序是: 以等摩尔浓度表示: L-EGCG>L-EGC>L-ECG>L-EC; 以等重量浓度表示: L-EGC>L-EGCG>L-EC>L-ECG。 由此可见,L-EGCG、L-EGC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儿茶素混合物与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等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儿茶素混合物或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当柠檬酸用量0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例如在猪油、大豆油、菜油、花生油、糕点、猪肉腌制品中添加0. 02%~0 例如在猪油、大豆油、菜油、花生油、糕点、猪肉腌制品中添加0.02%~0.08%的茶叶抗氧剂,就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过氧化值和酸价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明显地延长上述食品的保存期达9个月以上。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2)黄酮、黄酮醇类 黄酮及黄酮醇类化合物约占茶多酚总量的10%~12%,其中有槲皮素及其甙、山萘素及其甙、杨梅素、牧荆苏和皂草素等,甙类中的糖有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芸香糖等。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花色素类化合物约占茶多酚总量的10%,其中主要有芙蓉白素、飞燕草花白素、翘摇紫甙原、芙蓉花色甙元、飞燕草花色甙元等。 (3)花色素类 花色素类化合物约占茶多酚总量的10%,其中主要有芙蓉白素、飞燕草花白素、翘摇紫甙原、芙蓉花色甙元、飞燕草花色甙元等。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4)其他类 其他类包括酚酸、缩酚酸和原花色素类,共有17个化合物。茶多酚类化合物参与体内新陈代谢,提供活泼的氢,与致癌能力的活性氧自由基结合成惰性化合物或较稳定的自由基,抑制活性氧自由基与DHA(脱氢表雄甾酮)共价结合,从而达到抗癌、抗突变效果。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咖啡因的化学名称是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属黄嘌呤生物碱,分子式C8H10N4O2·H2O,分子量212.21。其结构式如下: 5.1.2咖啡因(咖啡碱) 咖啡因的化学名称是1,3,7-三甲基-2,6-二氧嘌呤,属黄嘌呤生物碱,分子式C8H10N4O2·H2O,分子量212.21。其结构式如下: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咖啡因含有一个分子结晶水,外观呈白色或极浅的黄绿色、有丝光的柔韧性针状结晶粉末,无嗅、味苦,加热至100℃时,失去结晶水而升华,至120℃时显著升华,180℃时可收集到非针状结晶体的无水咖啡因,其熔点235~238℃。它易溶于热水和氯仿,微溶于冷水、乙醇和丙酮,难溶于乙醚。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咖啡因具有兴奋人体大脑皮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强心利尿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精神抑制状态症等疾病,也是配制各类解热镇痛药品的重要原料。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在自然界中,咖啡因主要存在于茶叶、咖啡豆、可可、可拉果等经济作物中。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为0. 6%~1 在自然界中,咖啡因主要存在于茶叶、咖啡豆、可可、可拉果等经济作物中。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为0.6%~1.5%,茶叶中的含量为1%~5%(绿茶为2.5%~3.6%、红茶约为3.0%、普洱大叶茶为 4.0%~5.3%、茶末和茶柄废料约2.4%~2.8%)。利用低挡茶和制茶废料提取咖啡因具有广阔前景。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5.1.3茶多糖 茶多糖是由核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组成的复合多糖,其组成比为5.1∶4.7∶1.7,平均摩尔分子量为4×104。乌龙茶复合多糖的含量(2.63%士0.27%)约为红茶的3.1倍、绿茶的1.7倍。茶叶愈粗老、复合多糖含量愈高。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我国和日本民间常用粗老茶(淡茶或酽茶)治糖尿病,有效率达70%。目前对茶多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报道较多,茶多糖具有防辐射、抗凝血和血栓、降血糖和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1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5.2 茶多酚的提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茶多酚的提取分离研究较多。相继出现了许多专利〔日本公开特许公报昭59-219384、昭61-130285、JP04182479(1992)、英国GB-2151-123-A、中国CN88108154、CN1034947A(1990)、CN1043730A(1990)〕,以及日本和我国等已实现茶多酚商品化生产。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茶多酚易溶于热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等溶剂,而不溶于氯仿、正丁醇等溶剂。因此,茶多酚的制取多用溶剂法,也用溶剂提取、金属盐沉淀或超滤法,还有超临界CO2萃取法。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5.2.1溶剂法 溶剂法提取茶多酚主要过程有固-液萃取、液-液萃取、减压浓缩、干燥等。 固-液萃取(浸提) 茶多酚易溶于水、醇、丙酮、乙酸乙酯。茶多糖也溶于冷水、温水、沸水。茶叶中的咖啡因易溶于氯仿(12.5%)、水(2%)、乙醇(2%)苯(1%)、热苯(5%)。因此,常用水或含水乙醇等浸茶叶(绿茶),咖啡因、茶多酚和茶多糖被浸出,再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使三者分离,其结果列入表5-1。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表5-1几种溶剂萃取结果 萃 取 溶 剂 茶 多 酚 咖 啡 因 备 注 纯度 (%) 得率 提取率(%) 固-液 H2O 80.24 备 注 纯度 (%) 得率 提取率(%) 固-液 H2O 80.24 4.78 45.28 86.14 1.42 47.2 固液比=1∶8 温度90~100℃(95%乙醇温度60℃) 时间2h 95%乙醇 85.48 5.37 48.62 88.42 2.02 62.45 1%CaO 68.27 2.05 38.25 82.35 2.15 61.23 液-液 浓茶液∶溶剂 水浸液浓缩后的溶液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 1∶3① 86.42 6.20 87.47 1.82 1∶3② 87.85 6.59 86.58 1.94 ①萃取1次;②萃取2次。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从表5-1看出,用95%乙醇为溶剂,咖啡因和茶多酚的纯度、得率和提取率最高,用水作溶剂的得率和提取率较低,但产品纯度较高,所以用乙醇或水为溶剂分步相继提取咖啡因和茶多酚是合适的。在水中添加氧化钙和氨水对单纯提取咖啡因是适用的,以1%氧化钙水溶液提取咖啡因的效果较好。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2)液-液萃取 固-液萃取液被浓缩成浓液,以便提高萃取效率、减少溶剂用量。并利用咖啡因、茶多酚分别溶于氯仿、乙酸乙酯,具有比重差而分离。所以,先用氯仿萃取咖啡因,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水层为茶多糖,再分别蒸出溶剂,可得到咖啡因、茶多酚和茶多糖。液-液萃取时,采用液比为1:3,萃取1~2次,咖啡因和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较高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5.2.2 溶剂提取—金属盐沉淀法 用水浸提茶叶,浸出液经减压浓缩,向浓液中加入金属盐使茶多酚沉淀,分出沉淀,加入盐酸,使其溶解,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蒸出乙酸乙酯,浓缩液经干燥得到淡黄的茶多酚,茶多酚纯度≥95%,咖啡因含量1%~2%,茶多酚得率为3%~4%。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超滤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分子水平的分离过程。它主要用于大分子或胶体溶液的浓缩、分级和提纯,在食品、医药、废水处理等方面得到应用。 5.2.3溶剂提取—超滤法 超滤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分子水平的分离过程。它主要用于大分子或胶体溶液的浓缩、分级和提纯,在食品、医药、废水处理等方面得到应用。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用8~10倍水,在90~100℃下浸提茶叶(绿茶),茶浸出液浓度约1. 5%,倒入超滤装置中,在静压0 用8~10倍水,在90~100℃下浸提茶叶(绿茶),茶浸出液浓度约1.5%,倒入超滤装置中,在静压0.2MPa、室温下超滤,咖啡因和茶多酚穿过分子量为30 000的膜,得到透明清亮的超滤液,经喷雾干燥成粉状产品,其得率约为19%,茶多酚含量72.70%,咖啡因含量约为5%。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5.2.4超临界CO2萃取法 茶多酚、咖啡因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夹带剂(乙醇)的影响。当温度一定时,两者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当压力大于15MPa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加入夹带剂(乙醇),使溶解度大大提高。因此,采用高温、高压、添加乙醇作夹带剂是萃取茶多酚、咖啡因的有利条件。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例如,萃取温度80℃、萃取压力21MPa、CO2与60%乙醇(约占CO2重的1. 25%)均匀混合,再以约1 例如,萃取温度80℃、萃取压力21MPa、CO2与60%乙醇(约占CO2重的1.25%)均匀混合,再以约1.5L/min进入装有干茶叶的萃取器,萃取数小时,CO2的出口压力降为0.1PMa(温度19℃),进入内装玻璃球的“U”形管,以便吸附沉积萃取物,每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洗,蒸出溶剂,得到咖啡因、茶多酚,前者纯度为86.54%,后者为95.4%。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2 茶多酚的提取
5.3 咖啡因的提取 我国茶叶产量大,各种制茶废料极丰富,低档茶处于滞销,利用制茶废料和低档茶提取咖啡因也受到重视,出现许多专利(CN1008507B、CN1008790A、CN1039704A、CN1047017A、CN1051481A、CN1097757A),按咖啡因制取的化学过程归纳为溶剂法和升华法。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茶末、茶柄经除去杂物后加入浸提罐中,边搅拌边加入2.5倍量的清水, 5.3.1溶剂法 利用咖啡易溶于热水、乙醇、氯仿等的性质,从制茶废料和低档茶中将其提取出来,进行结晶、重结晶制成含结晶水的咖啡因(C8H10N4O2·H2O)。 (1)咖啡因的提取、结晶 茶末、茶柄经除去杂物后加入浸提罐中,边搅拌边加入2.5倍量的清水,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升温至沸3~4h,趁热滤去残渣,搅拌下向滤液加入40%的硫酸溶液至pH值为2. 5~3 升温至沸3~4h,趁热滤去残渣,搅拌下向滤液加入40%的硫酸溶液至pH值为2.5~3.0,静置过夜,使单宁、植物蛋白、植物胶等杂质沉淀(称酸渣)。虹吸出上层澄清液,在搅拌下加入100~200的氧化镁,仔细中和料液pH值至7.5~8.0为止(切勿过量),待pH值无变化后,静置4h,进行压虑。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用少量热水洗,滤液待处理。并在酸渣中也加入少量热水,搅拌下再加入适量氧化镁粉末至pH值为7. 5~8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使浓缩液密度为1. 26~1. 28g/ml,趁热压滤,在充分搅拌下向滤液中加入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小心调整pH值至9. 0~9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2)咖啡因重结晶 用3倍粗品重量的去离子水,加热溶解粗品,升温达90℃,在搅拌下加粗品重量5%的化学纯粉状活性炭,煮沸20min,进行脱色,趁热精滤(可用砂芯抽滤),滤液应为无色、透明(否则重新脱色),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28~1.30g/ml,放入结晶器、冷却、析出白色针状结晶,经捣碎、离心机甩干、少许去离子水洗1~2次、再甩干、在60℃以下干燥至含水0.5%,即得成品,质量合格。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3)精母液处理 精母液和洗液合并,升温至85~90℃,在搅拌下加入糖用或味精用活性炭,煮沸20~30min,停止加热,待液温降至70~75℃,加入碳酸钠饱和溶液至pH值为9.5~10.0,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pH值为11.0为止,进行精滤,滤液投入上述澄清液及“酸渣”液中。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这样,既回收了母液和洗液,有利于提高咖啡因的总收率,还可利用它们具有的碱性来中和“酸渣”的酸度,起到了降低氧化镁用量的效果,进一步降低成本。碳酸钠是使精母液中和的Ca2+ 形成CaCO3 而沉淀,氢氧化钠是使精母液中的Mg2+ 形成Mg(OH)2 沉淀。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5.3.2升华法 以低档茶或制茶废料为原料,用水乙醇加热回流浸渍2次(固液比1:8,温度约80~90℃,每次回流2h),趁热过滤,减压浓缩滤液,回收乙醇,向浓缩液中加入稀硫酸,使浓缩液pH值为2.5~3.0,沉淀其中的单宁、植物胶和植物蛋白,过滤掉沉淀,再向滤液中加入MgO(中和酸、吸水、去杂质),蒸干、升华,得无水咖啡因。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 5.3 咖啡因的提取
第五章 结束 第五章 茶叶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