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西亚和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基础知识回顾 重点难点诠释 经典例题赏析 广东省阳西第一中学 高婷
南 白 阿拉伯 基督 伊斯兰 犹太 耶路撒冷 摩洛哥 安卡拉 紫羔皮 椰枣 摩洛哥
高原 美索不达米亚 死海 低 撒哈拉沙漠 温和多雨 炎热干燥 底格里斯 幼发拉底 最长 亚非
石油 天然气 波斯湾 向西北 伊朗 伊拉克 科威特 沙特阿拉伯 撒哈拉 埃及 储量大 埋藏浅 出油多 油质好
西奈 长绒棉 石油 运河 侨汇 旅游 开罗 亚历山大
黄金 铜 石油 黑 初级 南非
高原 东非 刚果 乞力马扎罗 刚果 两 维多利亚湖 坦噶尼喀湖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 地中海
一、西亚和北非地理特征的比较 地区 地形 气候 居民 主要 资源 农业 生产 工业 部门 西 亚 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小 降水很少,气候干燥 多为阿拉伯人,多信仰伊斯兰教 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灌溉农业、畜牧业 工业薄弱,炼油业较发达 北 非 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炎热干燥 石油资源、磷矿丰富 沿海为地中海型农业、绿洲农业、畜牧业 民族工业有一定的规模
二、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 1.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范围大,干热面积广。 2.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3.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4.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5.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沙漠地区。
三、农业灌溉、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的区别 农业灌溉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均指利用水源灌溉(运用时注意:①分布地区;②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水浇地,湿润地区的水田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降水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有水就能长草、种庄稼 水分主要来源——天然降水 水分补充——灌溉水源 水分主要来源——河湖水、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 水分补充——天然降水 绿洲农业强调了沙漠地区的农业特色,实际上与灌溉农业是同义词
四、非洲的气候及其影响 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季节 全年 湿季 干季 风向 性质 上升气流,湿润 信风从陆地到海洋,干燥 下沉气流,干燥 降水 丰富(2000 mm以上) 降水丰富 干燥少雨、无雨 少雨、无雨 植物 常绿茂盛 树枝嫩绿,高草茂密 焦黄枯萎,低矮草丛 量少耐旱 动物 皮厚耐热 从河谷迁往高原 从高原迁往河谷 耐饥、耐渴 影响 农业 随种随收 风调雨顺,收成好 有的年份闹灾荒 绿洲农业
五、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阿斯旺大坝的建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有利的方面有:(1)尼罗河下游不再泛滥,全年有河水灌溉;(2)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发展;(3)每年发电100亿度,提供了强大动力;(4)水坝以下,水流平稳,便于航行;(5)纳赛尔水库发展了渔业;(6)发展了旅游业。 有害的方面有:(1)下游已没有河水泛滥带来的肥沃淤泥;(2)淹没了库区周围的土地;(3)下游水量减少,海潮上溯引起土壤盐渍化;(4)引起了尼罗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
例1 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D (1)下列关于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萨赫勒地区东西延伸位于撒哈拉沙漠北缘 (1)下列关于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萨赫勒地区东西延伸位于撒哈拉沙漠北缘 B.地理位置是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之一,因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所以降水少 C.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多样、集中规模经营 D.萨赫勒地区农牧之争加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加 (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农作区入侵牧区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D
(1)从图中可知萨赫勒地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此区地理位置是降水少的重要原因,非洲撒哈拉地区三面临海,并非距海远,其降水少是受副高控制的影响。20世纪以来,随着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其特点的区别在于:传统的游牧业牲畜品种多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季节游牧;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多、集中的规模经营、掘井定居。
(2)由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地。人类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加速荒漠化的发展和草场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作区入侵牧区对草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耕地需求量加大,使原来的草场变为耕地,从而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二是由于耕地需求的增加,迫使牧场向环境脆弱的地区转移,其结果都会造成荒漠化的发展。
(1)D (2)①压缩草场面积,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 ②草地变成耕地(旱地);③劳动力需求导致人口增加从而需求更多的耕地; ④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等。
例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l月30日至2月10日对非洲八国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进行“友谊之旅,合作之旅”的访问。 材料二 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1)某国面积约250.6万平方公里,境内南高北低,中部为盆地;北部为沙漠台地,南部边境的墓涅提山海拔3187米,为全国最高峰。全国气候差异很大,自北向南由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雨林气候过渡。盛产阿拉伯树胶,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之首,因此也被誉为“树胶王国”。该国是八国中的__________(国家)。 (2)试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某探险队发现,乙地沙漠、丙地沿海地带常出现能见度较小的天气状况。试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
从气温—降水图中可看出,甲地气温各月都很高,降水总量大且集中于夏季,冬季相对较少。全年高温与该地所处的低纬度位置有关;从气压带图中可看出,夏季该地受西南风影响,来自西南海洋的暖湿气流使其降水量大增.而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多干燥少雨天气。乙地为沙漠,因沙尘天气而能见度低;丙地沿海受寒流影响,降温使大气水汽凝结而多雾,导致大气能见度低。
(1)苏丹 (2)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降水季节变化大。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夏半年,多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多;冬半年,多来自大陆的东北风,干燥少雨。 (3)乙地沙漠,多大风、沙尘暴天气,能见度较低。丙地沿海受寒流影响易成雾,使能见度降低。
例3 下图为尼罗河水系及主要干支流量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尼罗河发源于________(地形区)上的________湖,它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与青尼罗河会合后,始称尼罗河,向北自埃及境内入海。 (2)青尼罗河的汛期出现的时段是________,从气候因素分析其形成原因。 (3)从图中可看出,青、白尼罗河的流量过程曲线明显不同,分析白尼罗河年径流量比较平稳的原因。 (4)说明历史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埃及农业生产的特殊意义。
本题考查尼罗河水文特征及区域气候特征。(1)白尼罗河源自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上的维多利亚湖。(2)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但从图中看,青尼罗河汛期出现在8~11月,受热带草原气候雨季的影响。(3)白尼罗河上游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又流经湖沼地区,对径流量起调节作用。(4)洪水泛滥消退后,原来田野上的土层积上一层厚厚的淤泥,土壤肥沃。
(1)东非高原 维多利亚 (2)8~11月 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非洲北热带草原气候区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进入汛期。 (3)白尼罗河源于赤道地区(或赤道多雨带),上游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河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河流补给量稳定,流经地区有湖泊(及沼泽),对径流量一定的调节作用,故年径流量稳定。 (4)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淤泥,使土壤肥力提高,降低了土壤盐碱度。故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成为主要的农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