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 概述:由炭疽杆菌(G+)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人畜共患。 流行病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三部分:食疗和药膳的应用 第一节 药膳的辨证选用 第二节 药膳美容 第三节 常见病药膳食疗. 第一节 药膳的辨证选用 一、体质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二、常见体质的调养要点.
猪呼吸系统疫病流行状况与防控 对策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田夫林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 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很多,有细菌 和病毒,有时甚至有寄生虫。目前 PRDC 主要病原体有肺炎支原体、 蓝耳病、猪流感病毒、圆环病毒和 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母猪繁殖障碍.  蛋白质或必需氨基酸缺乏时,可引起死胎、 畸形胎或弱胎。  能量缺少或过高,也就是谷物饲料成分缺乏 或过多,可引起初生的仔猪体小瘦弱,抗病 力低或流产。  钙或磷缺乏,妊娠母猪缺乏时,能使胎儿死 亡、木乃伊或产下弱仔猪。 一、营养缺乏与母猪生殖异常的关系.
猪病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 学习目标 1. 掌握猪链球菌病各种类型的症状要点。 2. 了解猪链球菌病的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 淋巴结脓肿的病理变化; 3. 掌握猪链球菌病的急性败血型的病理变化。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子宫内膜炎 子宫粘膜 及粘膜下 层的炎症。.
母猪繁殖障碍病的 危害及防控 丁 伯 良 博士、研究员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预防猪流感.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荨 麻 疹.
第四章 猪的传染病.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全球健康危机 W. Thomas London, M.D. 翻译:章杨.
传染病.
消化系统检查 (第四讲).
项目十一 牛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李秀富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简称布病。
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18章 疾病与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 合肥38中 黄菲.
肺结核.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单元八 种猪常见疾病(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elcome.
第五节 狗咬伤和狂犬病 一、概述 一般情况下,狗咬伤本身并不严重,其最大的危险在于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狗咬伤后,可能会发生狂犬病,目前狂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
炎症.
第五章 生殖系统疾病病理 玉溪农职院动科系.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或人兽(畜)共患病 引起这类疾病的细菌称:动物源性细菌 人兽(畜)共患病原菌
浅表淋巴结检查.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流行性乙型脑炎 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脑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家畜中感染有症状的:猪、马。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霉烂甘薯中毒 (Mouldy Sweetpotato Toxin Poisoning)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章 眼睑病 disease of the eyelid
实验 4, 炎症 (Inflammation) 总菜单 切片: 1, 纤维素性心包炎(Fibrinous pericarditis)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防蚊灭蚊.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本ppt来自:千教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炭疽病 概述:由炭疽杆菌(G+)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人畜共患。 流行病学: A、传染来源:病畜和死亡的尸体。如怀疑是该病者,严禁剖解! B、传播途径:a、消化道;b、呼吸道;c、皮肤(吸血昆虫) C、易感动物:人畜共患。以草食动物最敏感,自然条件下,鸡不感染。 D、流行季节:四季均发,以夏秋最多。

炭疽病 临床症状:潜伏期1-5天。(以牛为例) 最急性型:发病急,死亡快,无明显症状。 急性型:1、病初体温升高41-42°C,稽留热; 2、有腹痛表现(不断回头看腹部等); 3、有胃肠炎。表现为:食欲废绝,瘤胃臌气,肛门突出、先便秘后腹泻,便中带血。 4、出现水肿:在头、颈、胸腹、会阴部等地方,初硬,热痛,后为面团状。 5、天然孔出血。流出泡沫样带血的液体。 6、可视粘膜发绀,有小出血点。 附:猪的一般呈慢性经过。

炭疽病 尸体外观: 1、尸体迅速腐败,急剧臌气,肛门突出; 2、天然孔流出黑色且凝固不良的血液; 3、可视粘膜发绀,呈蓝紫色,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4、尸僵不全或完全不尸僵。 严禁剖解!!!Why?

炭疽病 病理变化: 1、皮下、肌肉、浆膜、肾周围呈红色或黄色胶样浸润和出血; 2、全身淋巴结大理石样变。切面呈红褐色或砖红色,且水肿; 3、败血脾。肿胀为原来的5倍左右; 4、胃肠道有出血性肠炎,以小肠为最。

炭疽病 实验室诊断: 1、细菌学诊断(涂片镜检,美兰染色) a、病料涂片:有荚膜,呈竹节状,单个或双链存在; b、培养物涂片:无荚膜,有芽孢,位于菌体中央,呈长链存在。 2、血清学诊断:Ascoli’s反应

巴氏杆菌病 又叫出血性败血症。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 牛:牛出败;猪:猪肺疫;禽:禽霍乱。 流行病学:1、传染 来源:a、内源性的(条件病原体);b、外源性的:病畜。 2、易感动物:多种,但以猪最敏感 3、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 4、流行季节:4季均发,我省以6-9月多发

巴氏杆菌病 临床症状:以猪为例 1、最急性型: a、突然死亡,体温升高41-42°C,有全身症状; b、咽喉部急剧肿胀,有热感; d、多有肠炎,便稀带血。 2、急性型:除咽喉部无肿胀外,其余的相同,另有短而干的咳嗽。 3、慢性型:有慢性肺炎、慢性肠炎、慢性关节炎

巴氏杆菌病 病理变化: 1、全身皮肤、皮下组织、浆膜粘膜等处有出血点; 2、特征性病变:咽喉部及周围组织有出血性浆液浸润; 3、肺急性水肿; 4、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心耳处最严重; 5、脾出血但不肿大; 6、胃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 7、浆膜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渗出液; 8、有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纤维素性心包炎。

巴氏杆菌病 实验室诊断: (美兰染色)可以见到两端浓染的球杆菌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2、做好免疫接种 3、药物预防:土霉素、磺胺类都可以

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我国目前只发生O型口蹄疫,又叫安全口蹄疫,只发生于猪。还有A、C、Asia-1、SAT1(南非1型)、SAT2、SAT3等共7型 临床特征: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等地方的皮肤发生水疱。

口蹄疫 发病机理:病毒(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 在侵入部位的上皮细胞中生长繁殖 引起原发性水泡 1-3天后病毒进入血液 引起毒血症(体温升高、口腔流涎、全身症状等),病毒经3个途径发展 : 1、通过唾液、粪尿、乳排出 2、逐渐消失、减少 3、进入嗜好部位(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等部位皮肤),形成继发性水泡 破裂后形成溃疡,体温下降,转良好,少数死亡。

口蹄疫 流行病学: 传染来源:病畜、带毒动物、康复后带毒动物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 易感动物:偶蹄兽 流行季节:原来是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平息。现在是四季均发,冬春严重,夏秋轻微。 流行形式:流行性或大流行

口蹄疫 临床症状:以猪为例 1、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食欲减退 2、在蹄冠、蹄叉、蹄踵、副蹄、吻突、口腔、乳房等处的皮肤上有水泡或溃疡。 3、出现破行 病理变化: 1、相关部位有水泡或溃疡 2、心肌炎-虎斑心 3、胃、小肠、大肠有出血斑点

口蹄疫 防制措施: 1、免疫接种: 目前只有兰州兽医研究所的有关苗(普通苗和浓缩苗,都是O型的)。国外有O/A/C三价和O/A/C/Asia-1四价苗。 2、建议免疫程序:a、种猪:每3个月一次 ,浓缩苗2ml ;b、肥育猪:40-45天首免,浓缩苗1ml,100-105天二免,1.5ml,均为肌注 3、发病时,发病动物全面扑杀;用2-3%的NaOH全面消毒;紧急免疫;封锁并上报有关部门;全面控制后报有关部门,经同意后解除封锁。

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近几年发展很快,据报道,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 特征:渐进性消瘦;组织器官内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灶。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畜的粪、尿、乳、支气管分泌物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也可以通过胎盘 易感动物:结核杆菌有三型:牛型、禽型、人型。牛型禽不感染;人型、禽型都感染;

结核病 临床症状:一般呈慢性经过。 A、肺结核:表现为长期顽固性咳嗽,在清晨、运动时最明显。 B、乳房结核:在乳房上有淋巴结肿胀,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硬结节,泌乳减少或停止。 C、肠结核:便秘与腹泻交替进行或持续性下痢。 病变:病灶单位为结核结节。 如果在胸膜和腹膜上形成结节,则如珍珠状,故又叫珍珠病。

钩端螺旋体病 由钩端螺旋体引起。 临床特点: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粘膜坏死、水肿。 流行病学: 传染来源:病畜和带虫动物,特别是鼠类。 传播途径:皮肤粘膜,消化道,生殖道 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和人。

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症状(猪): 1、怀孕母猪流产 2、体温升高,厌食,皮肤干燥并可见摩擦出血迹象 3、可视粘膜黄疸 4、出现蛋白尿、血尿

钩端螺旋体病 病理变化: 1、内脏器官广泛出血和黄疸 2、浆膜腔内积有黄色液体,膀胱内积有红色尿液 3、肾表面有灰色坏死灶(间质性肾炎) 4、肝肿大,泛黄 5、有的全身体表和胃壁等处水肿

钩端螺旋体病 防: 1、灭鼠,消毒 2、免疫接种 治: 1、青、链霉素,四环素类,土霉素类等有效 2、可配伍Vc,葡萄糖,强心利尿药 3、可用板蓝根10g,丝瓜络10g,忍冬藤10g,陈皮10g,煎水后冲石膏粉10g,分三次喂。(一头份剂量)

流行性乙型脑炎 又叫日本乙型脑炎,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 特征:中枢神经机能紊乱,发热,可视粘膜黄染。 流行病学: 1、传染来源:病畜和带毒动物 2、传播途径:蚊虫叮咬经皮肤感染,胎盘感染。 3、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和人 4、流行季节:有蚊虫的季节,我省以夏秋为主。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症状: A、急性型(神经型):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0-41ºC,稽留热;精神异常,狂燥不安,角弓反张,四肢麻痹,共济失调;粪干呈球状。 B、慢性型(流产型): 1、流产:多发生在预定分娩前,有轻微全身症状,流产后恢复正常;流产特点是在同一窝流产仔猪中,个体大小和病变差异很大,有的早已死亡,有的健壮。 2、公猪睾丸炎:先肿大,后萎缩、一般多为单侧肿大。

流行性乙型脑炎 防: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2、灭蚊 3、免疫接种:我省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有灭活苗和弱毒苗。 治:无特效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放血,使用脱水药 2、调整大脑机能:氯苯嗪镇静 3、解毒:高渗葡萄糖液(50%),樟脑或安钠咖 4、防止继发感染:抗生素-青链霉素 5、板蓝根注射液20ml/头,肌注,2次/天,共5天

细小病毒病 是由细小病毒(PPV)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特点:初产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学:病猪、带毒的猪(特别是公猪)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胎盘及交配感染。 易感动物:猪和野猪

细小病毒病 临床症状:一般呈亚临床症状。 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本身一般不表现出症状,而胎儿的症状因感染时期不同而不同:在怀孕早期感染的胎儿死亡并被母体吸收,母猪则表现出返情;怀孕30-50天感染的,为木乃伊胎;50-60天感染的,为死胎;60-70天感染的,为流产;70天以后感染的为正产,但仔猪带毒 公猪:无明显症状,但带毒,是主要的传染来源。

细小病毒病 防制: 1、免疫接种:有国产苗和进口苗(灭活苗)。初产母猪怀孕前2个月初免,1个月后二免,以后每年免疫一次或每胎产前2个月免疫一次。公猪每年一次。 2、注意引种,不引带毒的种猪。引种后至少要隔离半个月以上,并做好血检,阴性的才能用。

细小病毒病 防制: 3、母猪的配种在9月龄后才进行。目的是让其产生好主动免疫,避免仔猪的感染。 4、做好监测工作,定期做血检。 5、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

狂犬病 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接触性的人畜共患病。 特征:病畜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高度兴奋,意识扰乱或丧失,最后麻痹而死。 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季较多

狂犬病 流行病学: 传染来源:病畜和带毒的动物,主要是犬科动物,还有猫、老鼠等 传播途径:皮肤、粘膜、呼吸道(都是伤口) 易感动物:所有温血动物和人 季节:四季均发,但春秋多发

狂犬病 发病机理:狂犬病病毒 咬伤 由唾液进入机体 在伤口周围的细胞内初步繁殖 进入伤口部位神经 沿向心神经上升 (3mm/h) 进入脊髓 到达神经中枢(脑干) 病毒大量繁殖 初期神经兴奋性增高,后期麻痹; 沿传出神经传出 到达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唾液腺 引起呼吸困难,大量流涎 。

狂犬病 临床诊断:潜伏期2-8周,最短的为8天左右,最长的可达几十年。以犬为例,临床症状分为三期: 一、前驱期(又叫沉郁期) 1、神态异常:表现为失去活性,喜躲阴暗处,不听叫唤 2、有异食现象:吃不可食的东西,可食的不吃 3、应激性增高:表现为轻刺激强反应,高度恐慌,对生人、光、声异常敏感

狂犬病 二、兴奋期(狂暴期) 1、非常喜欢外窜,表现出拱背、夹尾、眼直视,不回头观望 2、恐水症:因饮水造成其肠痉挛所致 3、开始出现麻痹:下颌下垂,口腔流涎,夹尾,直行

狂犬病 三、麻痹期 表现为感觉迟钝,下颌下垂,口合不拢,舌脱于口外,大量流涎 病理变化: 无特异性病变,可见神经组织充血。

狂犬病 防治: 1、饲养狗、猫须定期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2、被狗、猫、老鼠等动物咬伤要及时处理,先用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碘制剂消毒液进行伤口清洗30分钟,再用75%酒精或3%碘酊进行涂搽;24小时内到卫生防疫站进行血清和疫苗注射。

布氏杆菌病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特点:主要侵害生殖系统,表现为:怀孕母畜流产、关节炎;公猪睾丸炎。一般为隐性感染。人感染后表现为:波浪热、关节炎、睾丸炎。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情况: 传染来源:病畜和带菌的动物 传播途径:消化道、羊水、胎盘分泌物、饮水、生殖道、皮肤粘膜 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及人

布氏杆菌病 临床症状:潜伏期2周--半年 母畜:主要表现为流产,牛多发生在怀孕6-8个月,羊多发生在怀孕后3-4个月。流产前表现有分娩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房肿大并有乳汁挤出,阴门流出灰黄色或灰白色分泌物。流产时多为死胎或不久后死亡,伴有胎衣不下。 公畜:睾丸炎、附睾炎 公母都有的:关节炎,多发生于腕关节、膝关节

布氏杆菌病 猪流产发生在35-50天或80-110天,流产后母猪自愈,只流产一次。 病理变化:1、母畜有化脓性或卡他性阴道炎,子宫内膜深层有灰黄色小结节;2、流产的胎盘黄色胶样浸润;3、流产胎儿呈败血症状;4、公畜睾丸炎、附睾炎 诊断:需要实验室才能确诊—凝集反应、变态反应

破伤风 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致病源是其释放出来的毒素。 特征:病畜全身肌肉或某些肌群呈现持续性的痉挛;对外界刺激反射性兴奋性增高。

破伤风 传染来源:大自然环境(环境常在菌) 传播途径:伤口(深而小的伤口,需要无氧环境) 易感动物:多种动物和人 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僵直,对光、声敏感,有的不能采食,流涎 病猪一般由阉割发生 预防和治疗: 原则:消除病原,中和毒素,镇静解痉,加强护理

破伤风 特异性治疗:“破伤风抗毒素”皮下或静脉注射40-60万u 镇静—氯丙嗪;解痉—25%硫酸镁 除病原:伤口扩创,用3%双氧水或2%高锰酸钾液冲洗,再用5-10%碘酊消毒,伤口上再撒上碘仿磺胺粉(1:9) 青、链霉素200-300万u肌肉注射,连续一周。 中药:追风散或天麻散或防风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