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以前 歷史的發展 授課者:陳詩雯
前情提要 分做兩個時代來看:1000A.D~1500A.D;1500A.D~1800A.D 1000~1500年的歷史發展: 1500~1800年的歷史發展
1000~1500年的世界發展 各地都因爭奪生存空間,不斷戰爭或遷徙 歐亞之間的文化交流比從前更頻繁、更直接
1500~1800年的世界發展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與三十年戰爭 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 各國邁向近代
文藝復興時代 背景:商業、城市興起 地點:義大利、佛羅倫斯 文藝復興著名人物: 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藝術) 馬基維利 (思想) 馬基維利 (思想) 但丁、佩脫拉克 (文學)
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 中世紀 文藝復興早期: 文藝復興極盛期: 以契馬布耶、喬托為例。 佛羅倫斯時期 三巨匠--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 羅馬時期
耶穌基督為羅吉爾二世加冕聖瑪利亞教堂,巴勒摩,1143~48 威廉國王二世向聖母瑪莉亞呈現一座孟瑞勒大教堂的模型。孟瑞勒大教堂鑲嵌作品,約1185年 耶穌基督為羅吉爾二世加冕聖瑪利亞教堂,巴勒摩,1143~48
畫中人物依其價值決定大小:聖母須配置於畫面中央、影像需大、天使群需比聖母群小,並按序列排在一旁。 中世紀繪畫特色: 畫中人物依其價值決定大小:聖母須配置於畫面中央、影像需大、天使群需比聖母群小,並按序列排在一旁。 畫中人物需面向正面,採取嚴肅的姿勢 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平面配置 契馬布耶此畫已有新嘗試 喬凡尼‧奇馬貝(Cimabue,又譯契馬布耶) 「 莊嚴的聖母」1270年代
已踏入三次元的繪畫領域,有前後之分的空間感。 圖片特色: 已踏入三次元的繪畫領域,有前後之分的空間感。 人物表情和動作表現,富有感情,深切捕捉人類的情感。 接受聖痕的聖法蘭西斯克 1300年 喬托
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 亞當的創造 約1511年末
西斯汀大教堂 米開朗基羅的畢生心血,頂棚是聖經中「創世紀」的故事,最後的壁畫則是「最後的審判」。
最後的審判(局部) 最後的審判 1541這幅繪製在西斯汀禮拜堂的巨大壁畫,是由數個小主題所構成,用以闡釋審判者對正直者和犯罪者的不同處置。中央的審判者和周圍的聖人、長老們,使畫面充斥在橢圓形的動勢中,更富有戲劇性。
大衛像 想一想 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相較於之前,有何不同?
馬基維利 君王論: 君王應是一隻狐狸以辨識陷阱,又是一頭獅子以鎮攝豺狼。(要有獅子的勇猛、狐狸的狡詐) 命運主宰了我們一半的行動,另一半則留給我們自己作主。
文藝復興時代的思想特點 人文思維的產生 個人多元的發展,塑造許多通才 追求永恆不朽的榮耀
宗教改革 問題:你知道現在通稱的基督教有哪些教派嗎? 這些教派有何異同?又該如何分別呢
路得(Martin Luther)的改革 義人因信得救 (The just child live by faith) 三大特色:唯信、唯聖經、唯聖恩
馬丁路德與教宗—路得(左)與教宗(右)各自對他們的追隨者演說。此畫作者屬路得派,因而將十字架畫在左邊。
喀爾文(Calvin)的改革 承繼茲文里(Zwingli) 強調信心、強調聖經 政治和宗教應緊密結合 預選說:深受工商業界人士喜愛
喀爾文與路得教派的不同 更為樸素的崇拜方式 聖餐禮是象徵意義 組織成清晰完整的神學系統 喀爾文教派更為樸實的會堂
英國國教派 起於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婚姻問題 政教合一 英國成為獨立王國,不受任何權威干擾。
三十年戰爭 時間:1618~1648 荷蘭人文學者格羅秀士(Hugo Grotius,1583-1645)的「戰爭與和平法律論」呼籲停戰。 影響: 中世紀基督教統一於天主教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基督國度」時代不再; 歐洲宗教領域重劃:得意志以北為新教,以南為舊教。 政治霸權由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手中轉到法國
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 延續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 探索宇宙、自然間的定理、真理、定律。
美國獨立宣言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自由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人類才在他們之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是經被統治者得同意而產生的。當任何型式的政府對這些目標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利改變或廢除它,以建立一個新的政府,其賴以奠基的原則,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使人民認為唯有這樣才最可能使得他們安全和幸福…….
各國邁向近代 三十年戰爭之後,各國邁向近代世界。 東亞的中國 俄國 海權國家興起;大西洋取代地中海 1756~1763英法七年戰爭 1776美國獨立運動
思考問題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時代有沒有什麼共同點呢? 人文主義思潮 人文主義≠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時代都和人文主義思潮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