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 第一章 总 论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会计报表分析有哪些需求者,以及他们分别需要哪些信息; (2)了解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原则、使用资料的范围; (3)一般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 (4)一般掌握会计报表分析及其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 (5)一般掌握会计报表附注和决策的相关性; (6)重点掌握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
知识点和技能点 ●知识点:会计报表的基本概念;会计报表体系的内容构成。 ●技能点:企业财务信息的载体、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解读。
第一节 会计报表的概念 会计报表的定义 会计报表的作用 约束会计报表的有关会计前提、会计原则
一、什么是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记录的交易和事项的客观反映。它是依据日常核算资料编制的,全面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截止时点的财务状况的报告文件。 会计报表表现为财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是提供给报表需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财务会计信息。
二、会计报表的作用 1、引导与优化资源配置 ⑴投资者与债权人通过对会计报表信息理解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情况,做出是否投资或提供贷款的决策,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源流向效益好的企业; ⑵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报表信息掌握的不同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占用资源情况,做出哪些应该退出或扩张的决定,以便调整企业业务拓展和投资方向,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会计报表的作用 2、揭示和规避经营风险 ⑴投资者与债权人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投资、营销模式对产生经营效果的分析与判断,评估投资风险; ⑵可以揭示企业的优势与弱点,企业经营管理者借助会计信息分析投资效果和经营策略产生的效果,以及财产损失与坏帐风险,以便适时调整经营发展战略和营销模式。
二、会计报表的作用 3、反映企业经营者受托经营责任和效绩 通过会计报表信息可以揭示企业经营者对经济资源的经营效果,反映资产是否完整、资本是否有效保全、增值,以及能否创造有利的现金流情况等,从而可以反映和评价企业管理者对受托资产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与经营效绩水平。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才能把握会计处理 的立场,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它明 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注意]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人),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掌握教材给出的独资、合伙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例子。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 持续经营下去。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它明确了 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注意]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都 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3、会计分期,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 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和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 [注意]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 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这样的会计方法。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 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四、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它包括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这部分内容应关注资产和收入的定义。
四、会计要素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资产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四、会计要素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负债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四、会计要素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应当按照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四、会计要素 (一)收人,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在利润表上,收入应当按照其重要性分项列示。 (二)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利润表上,费用应当按照其性质分项列示。 (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在利润表上,利润应当按照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3)相关性原则 (4)一贯性原则 (5)可比性原则 (6)及时性原则 (7)明晰性原则 (8)权责发生制原则 (9)配比原则 (10)历史成本原则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2)谨慎性原则 (13)重要性原则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销售商品的售后回购,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等都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关。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3、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5、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都为了能进行比较,所不同的是可比性原则要求横向比较,一贯性原则要求纵向比较。 6、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8、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实际上是配比原则在会计分期假设下的延伸。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9、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10、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量。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对给定的支出,应能够判断是收益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2、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是谨慎性原则并不能与蓄意隐瞒利润、逃避纳税等划上等号,因而制度中严令禁止提取各项不符合规定的秘密准备。
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3、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例如,如果一笔经济业务性质比较特殊,不单独反映就有可能遗漏一个重要事实情况下,会计处理必须严格核算,单独反映,这就是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第二节 会计报表体系 一、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附注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四、审计报告
会计报表 财 务 会 计 报 告 主表 对外报表 BS附表 附表 IS附表 对内报表 主表 附表 文字报告部分 会计报表附注 财务情况说明书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对外报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BS附表 会计报表 附表 财 务 会 计 报 告 利润分配表 业务分部报表 地区分部报表 IS附表 产品成本表 对内报表 主表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明细表 附表 文字报告部分 会计报表附注 财务情况说明书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注: BS——代表资产负债表 IS ——代表利润表 CS——代表现金流量表
一、会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年末日、季末日或月末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及其结构状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为理论基础进行反映的结构关系。 资产负债表主要功能能够为投资者及其他使用者提供以下信息: 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资产); 企业所负担的债务状况及偿债能力(负债); 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及积累能力(股东权益或净资产)。
一、会计报表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主要反映企业年初至报告日累计实现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和营业外收支等情况,以及实现的经营利润、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净利润(税后利润)、可供分配利润等损益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 利润表是以“收入—费用=利润”这一平衡公式所反映的指标结构和利润计算过程。 利润表主要功能能够为投资者及其他使用者提供以下信息: 企业利润实现能力; 企业财务收支预算完成情况; 企业经营成长情况; 利润分配情况(利润分配表)。
一、会计报表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情况的会计报表。 现金流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其中: 现金:是指企业持有的可立即用于支付的货币。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短期性的、流动性高的投资。 现金流量表主要功能能够为投资者及其他使用者提供以下信息: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企业本会计年度实现的净现金流量(净流入或净流出)。
二、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 (二)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三)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 (四)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五)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六)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七)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八)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九)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二)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三)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四)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财务报告报送时间规定 月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对外提供; 季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 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份)对外提供;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四、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进行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要信息。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所审计的财务报告可提出以下四种意见中的一种: 无保留意见; 附条件的意见,又称有保留意见; 反对意见; 无法表达意见。
近千本MBA职业经理教程免费下载 -----请速登陆:www.mhjy.net 全国迷你型MBA职业经理双证班 国际认证 权威认证 学习方式:全国招生 函授学习 权威双证 国际互认 认证项目:注册高级职业经理、人力资源总监、营销经理、财务总监、酒店经理、培训师等资格认证。 颁发双证:通用中英文权威钢印高级经理资格证书(可学分转移直接对接国际学 位)+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随证书附全套学籍档案与国际中英文成绩单) 收费标准 :仅收取1280元 网址: www.mhjy.net 报名电话:0451-88723232 联系人:王海涛老师 地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120号职工大学109室美华教育。 近千本MBA职业经理教程免费下载 -----请速登陆:www.mhjy.net 国际认证 权威认证
四、审计报告 在上述四种意见中,第一种属于有利意见或肯定意见,后三种属于不利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如果提出后三种意见,必须做出必要的说明。
第三节 会计报表分析主体与方法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主体 二、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三、会计报表分析步骤 四、会计报表分析使用的方法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主体 概念:会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效绩作出判断、评价和预测。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主体 投资人 债权人 企业管理当局 政府财税部门 社会公众 内部职工
二、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编 号 内 容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报表编制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分析 长期、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章 编 号 内 容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报表编制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分析 长期、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章 利润表分析 获利能力分析 投资报酬分析 第五章 现金流量表分析 第六章 会计报表综合分析
三、会计报表分析步骤 具体步骤
阅读文字部分 会 计报表分析步骤 审计报告 报表文字 分析三张报表 运用具体方法进行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 财务情况说明书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运用具体方法进行分析
四、会计报表分析使用的方法 比较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的定义 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的分类 例子 按比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按比较标准的不同,可分为: 绝对数比较分析 相对数比较分析 本期实际与预定目标 本期实际与上年同期实际 本期实际与国内外先进水平 本期实际与评价标准值 例子
比较方法 横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 是指通过计算某项经济指标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分析构成内容的变化,从而掌握该项经济活动的特点与变化趋势。例子
例: 2000 2001 增减变化 (1) (2) 金额 (3) 百分比(%) 资产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 154000 167890 (4)=(3)/(1) 资产 货币资金 154000 167890 13890 9.02% 应收账款 16874990 12778000 -4096 990 -24.28%
例:
北方公司共同比损益表
比率分析法的定义 是利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效益的一种方法。
比率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1)能够通过个别的分析措施,掌握帐户之间的内部联系或基本的经济状况,即使这些联系和状况是比较复杂的; (2)从绝对数转到相对数,使得不同规模的公司在不同的期间进行相互比较成为可能。 缺点: (1)计量属性。现行财务报表主要提供历史成本方面的信息,以致在计量业绩方面可能产生歪曲。另外,由于存在着大量的估算项目(如折旧和摊销),收益比率就失去了一定的可信度。在经营活动结束之前,收益的确认是近似的。使用者在分析损益表时应该注意净收益计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比率分析法(续): (2)现有大部分的财务比率采用的数据都来源于财务报表内的项目,但许多表外项目也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计算这些比率的数据都来自财务报表,但财务报表没有反映的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如企业可运用的贷款指标、准备变现的长期资产和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等。此外,未入帐的或有负债也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为其他企业提供的信贷担保、已销售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索赔、未决诉讼等。
比率分析法(续): (3)不同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影响比率的可比性。例如,在美国酿酒行业,某一企业利用平均成本法代替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期末存货增加大约33000000美元,从而严重影响流动比率的计算。在一些国际比较的案例中,不同的会计方法对收益的影响更令人吃惊。普通的投资者是很难掌握这些差异的,但作为专业分析人员,如果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他们一般能够洞察这些潜在的危险。
比率分析法(续): (4)必须承认有的重要信息未包括在公司的财务报表内。例如,行业转换、管理层变化、竞争对手的活动、技术的发展、政府行为和工会活动等对于公司的经营成败都至关重要。这些事件经常发生,这方面的信息必须对财务报告以外的其他来源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得到。
趋势分析法定义: 是根据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以第一年或另外选择某一年份为基础,计算每一期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趋势百分比,或计算趋势比率及指数,形成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百分数或指数,以揭示各期财务状况和营业情况增减变化的性质和方向,故一般又称为横向分析。
趋势分析法的分类: 定基趋势分析法 环比趋势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定义: 是通过顺序变换各个因素的数量,来计算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的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寻找问题的成因,寻找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根源,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并为企业内部考核提供依据。
因素分析法的步骤: 首先,确定分析对象,将该指标的实际数与分析标准数进行比较,求出实际脱离标准的差异,即为分析对象; 其次,要根据经济指标的形成过程,明确该经济指标受哪些因素变动的影响; 再次,要明确各影响因素与经济指标的数量关系,即建立因素关系式,分清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 最后,按照一定顺序依次替换各个因素变量,计算各个因素对总的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第四节 会计报表分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