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畫家 米勒 老師:袁淑芬 老師 學生:邱品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秀拉 藝術家 老師:袁淑芬學生:吳俊潭. 秀拉的生平 秀拉的生平 1859 年出身於巴黎個資產 階級家庭 。 由於父親是一所 法律行政員,他的穩定收入 使畫家秀拉從來不用為金錢 擔憂。 1859 年出身於巴黎個資產 階級家庭 。 由於父親是一所 法律行政員,他的穩定收入 使畫家秀拉從來不用為金錢 擔憂。
Advertisements

走 進 呂珮瑩老師 編製 美 術 館.
米勒.尚.法蘭西斯瓦( ) Millet Jean Francois
腹有诗书气自华 邓 兵 2014年6月12日.
古代四大美女de风云 沉鱼 . 西施 落雁 . 王昭君 闭月 . 貂禅 羞花 . 杨玉环 编者:周惠婷,李雪蓉
米勒 (尚-法蘭索瓦·米勒) 農民、風景與田園,高貴不朽的人性畫家
一、银行保证金质押 二、理财产品质押 三、银行卡被盗刷的责任问题 四、票据纠纷
活力 射 四 简报 种子发芽咯 de 国培(2015)小学数学四组 3/11/2017.
幼兒美感領域— 視覺藝術 授課教師:陳玉婷 Class 4.
Jean Francois Millet 讓·弗朗索瓦·米勒. 806李靜慧.陳芊樺.黃主誼.王之穎.邢子揚.
《春曉》.
第三章 企业战略策划 第一节 企业整体战略策划(一).
後期印象主義時期 高更 (Paul Gauguin ) 1848~1903 我是大帥哥!!.
常州市“十二五” 规划课题第二批课题 开题报告会.
漫漫人生 主办: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总第一期 2008年2月 主编:初二(11)班 肖遥.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三讲 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
☀  法國農民畫家── 米 勒 908第七組 組員:王予欣、王君慧、吳宇晴    蔡伊琳、徐賢豪、莊哲懿.
美術報告 發傳單的小女孩 *組別:第二組 *組員:04李宜璟 05林 昀 06林宜穎 07張瑜真 08陳立捷09陳玫臻 11陳宣羽.
科學小遊戲 507第4組 1目錄 2是什麼 3為什麼 4怎麼做 5測驗ㄧ下 6參考資料 製作者:蔡玫萱 報告者:陳思柔.
36號 29號 17號 16號 5號 製作 米勒 敬天禮地的巨人.
班主任专业素养 漫 谈 普陀区教育局德研室 陈镇虎
旅遊的勝地-瑞士山水 背景音樂:Gounod的作品 『Soldiers’ chorus.』.
P119.
走進美術館.
资产宣传推介手册 2017年10月.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Georges Seurat, Sunday Afternoon on La Grande Jatte
米勒.尚.法蘭西斯瓦( ) Millet Jean Francois
學習目標: 1.了解藝術的構成元素 2.了解如何將藝術變成溝通的語言
素描(drawing) 素描是什麼? 一、中文的意思為: .素-白色的絹布→白色→簡單的顏色。 .描-<畫>的意思。
超級畫家 米勒 八年七班 第五組.
Matisse 第一組 組長: 24 組員: 10,13,33,35.
維拉斯 奎茲 侍女圖 典藏拼圖 每按滑鼠一下才進行播放… 侍女圖(Las Meninas) 1656 Museo del Prado,馬德里.
寫實主義畫家— 米勒[Millet] (AD).
米勒.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班級:八年九班 組別:第六組 組員:9 、13 、 17 、 33 、 39
★作者 : 彭冠偉 ★班級 : 601 ★指導老師 : 潘政宏
西方藝術史.
米勒.尚.法蘭西斯瓦( ) Millet Jean Francois
米勒具有忍耐、愛、勇氣與信念,從事藝術,深具不屈不撓的英雄精神。
Giuseppe ARCIMBOLDO Milan, 1527 – Milan, 1593
達利.
雷諾瓦 作者:江馥樺、鄭君柔、吳佩熹 指導老師:黃芝莉老師.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1. 三姑六婆計算機 2. 流動FAX機 3. Card Talk 4. 搜尋引擎
農民畫家米勒 (Millet, ) 組員: 4號 吳庭瑀 6號 李芃諭 5號 李玟 10號 黃靖貽 21號 王宥甯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Men Women and the Loss of Faith in “young Goodman Brown”
§米勒§ 製做人:謝孟璇.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廣達游於藝米勒巡迴展 —基隆市中正國小 曾淑惠
黃美廉:幼時罹患腦性麻痺.
漂亮的台灣水雉What Beautiful Jacanas in Taiwan !
Switzerland.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打破父親的枷鎖!把拔的健康是全家的幸福~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 畢卡索 (Pablo Picasso)的生平 畢卡索 (Pablo Picasso)的繪畫風格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投靠神的翅膀下 黄力夫弟兄 北卡华人福音基督教会.
夏卡爾 (Marc Chagall) 的生平 夏卡爾 (Marc Chagall)的繪畫風格
畢卡索 製作人 鄭人豪 吳鎮 宇 執導老師:黃老師.
旅遊的勝地-瑞士山水 背景音樂:Gounod的作品 『Soldiers’ chorus.』.
L3 Dialogue Linda: Hey! What are you guys doing? 嘿!你們倆個傢伙在做什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偉大的畫家 米勒 老師:袁淑芬 老師 學生:邱品淳

目錄 偉大的畫家 米勒 11 米勒說 2 目錄 12 好學不倦的農夫米勒 寫實主義時 13 參考網址 生平 14 謝謝觀賞 米勒的故事 2頁 偉大的畫家 米勒 11 米勒說 2 目錄 12 好學不倦的農夫米勒 寫實主義時 13 參考網址 生平 14 謝謝觀賞 米勒的故事 2頁 米勒的作品1 米勒的作品2 米勒的作品3 米勒的作品4 米勒的作品5

寫實主義時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1814 ~ 1875﹞

生平 米勒出生於法國一個鄰近榭賀堡港(port de Cherbourg)的小村莊的農家他從小就展露繪畫的天份,並在父親的支持下走入藝術一途。 他是寫實主義的畫家,也是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的成員。 他於十八歲時前往榭賀堡(Cherbourg)接受藝術教育 一八三七年前往巴黎與著名的歷史畫家德拉侯希(Paul Delaroche, 1797-1856)學習 不過因為與老師的學院派畫風格格不入,不久他便選擇離開,自行踏上其人生的藝術旅程。

米勒的故事 米勒呢 是一個在農村長大的小孩 他的爸媽雖然是農夫 但是卻很有文化素養 家中的人也很同意他去學畫 在米勒少年時就被送到瑟堡學習素描和繪畫 米勒最開始都是都是畫親友 但為了維持生計也繪製了一些裸體畫 直到有一天 他在櫥窗旁聽見路人的對話  

"你知道這幅畫的作者是誰嗎?"   "他是米勒,ㄧ個只會畫裸女的畫家" 米勒當下就帶著全家離開瑟堡前往巴比松定居 找回了繪畫的初衷 他在那裡仔細觀察農民的生活作 尚-法蘭斯瓦.米勒被公認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米勒 「成功地在世人眼前塑造了不朽的農民形象」    「掌握了人類或者說是勞動者本質中的草根性。」

畫家米勒的作品 1 播種者﹝The Sower﹞ 1850 ~ 1851 年 油彩‧畫布,102 x 82 公分 波士頓美術館,美國

畫家米勒的作品 2 晚禱: 工人在採收馬鈴薯 那年並不豐收(天色已暗.採收籃卻沒幾顆) 後面教堂的晚鐘響起.還是得放下手邊的工作.祈禱感謝 畫家米勒的作品 2 晚禱: 工人在採收馬鈴薯 那年並不豐收(天色已暗.採收籃卻沒幾顆) 後面教堂的晚鐘響起.還是得放下手邊的工作.祈禱感謝 晚禱﹝The Angelus﹞ 1857 ~ 1859 年 油彩‧畫布,55.5 x 66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畫家米勒的作品 3 拾穗﹝The Gleaners﹞ 1857 年 油彩‧畫布,54 x 66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畫家米勒的作品 3 說明:   在 1859 年的《晚鐘》及1857 年的《拾穗》之中,至今仍存在著與製做當時同樣感人的質素。米勒生長於諾曼第的農場,本圖是他在 35 歲左右以前尚找不到藝術方向的苦鬥時代之代表作。他討厭巴黎瘋狂似的氣氛及噪音,1849 年在巴比仲的小樹裝莊找到他的憩息之地他在此地碰到了狄奧多爾‧盧梭,並結為知交。這個時期對米勒而言誠為幸福的時期。他在《拾穗》之中初次使用寫實主義的手法,這特別可以見諸收割之後一望無垠的稻田中站立的三個人。其簡潔紮實的素描功力,及風景處理上對於不必要部份的省略之點特別引人注目。馬車、馬、房子、樹木、雜草等的背景及其間所見的小人影乃是此一廣大的勞動場面所不可或缺的成份。在米勒的作品中常以人物為中心,這一點異乎經常聽懂﹝森林語言﹞的其他巴比仲派畫家。其後梵谷還臨摹過米勒的作品。 拾穗﹝The Gleaners﹞ 1857 年 油彩‧畫布,54 x 66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畫家米勒的作品 4 母親的細心﹝The Maternal Precaution﹞ 1855 ~ 1857 年 畫家米勒的作品 4 母親的細心﹝The Maternal Precaution﹞ 1855 ~ 1857 年 油彩‧畫布,29 x 20.5 公分 羅浮宮,巴黎,法國

畫家米勒的作品 5 春﹝Spring﹞ 1868 ~ 1873 年 油彩‧畫布,86 x 111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米勒說 米勒 :「我是一個農夫,就只是一個農夫」米勒始終深信聖經上的古訓:「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所以為了理想與生活寧可選擇務農,而不是畫些媚世阿俗、可以馬上變現的裸體畫。德拉克洛瓦在與米勒首度見面後形容說:「他本人就是個農夫,而且還引以為傲」(在當時而言,這並不是恭維的語氣)。我們敬重米勒對他自己人生的詮釋,所以稱之「法國農夫」(這是恭維的語氣)。

米勒的自畫像 好學不倦的農夫米勒 1814 年出生於法國諾曼地瑟堡鄉下的米勒,在20歲到瑟堡學畫前,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子弟,這段成長經歷對日後米勒的畫作有根本的影響,像是畫《晚禱》時的米勒,腦袋中所想的就是小時候跟家人在田裡耕作時,祖母每次聽到晚禱的鐘聲,都一定會叫家人停下工作,脫下帽子,虔誠地誦念晚禱經文的畫面(影響米勒最深的祖母是虔誠的天主教清教徒,曾囑咐米勒要「為永恆的生命繪畫」)。

參考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8/9/1/n2248865.htm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illet/millet.htm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