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与灭菌概论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梁建生
讨 论 要 点 1.了解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以及相关术语 2.正确、合理应用消毒灭菌的方法 3.知晓消毒作用水平与医院用品危险性分类 4.了解微生物对抗微生物剂的敏感性 5.知晓我国现行医院感染与消毒管理法规、规范性文件 6.重点掌握、了解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价方法
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感染途经 感染源 易感人群 医院消毒
一、消毒与灭菌常用的专业术语 1、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达无害化的处理。在杀菌试验中,为便于对结果做出评价,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当试验菌杀灭率≥99.9%,或对自然菌杀灭率≥90%时,可判为符合消毒要求 2、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在试验中,除有特殊规定者外,以将试验菌芽胞(菌量>106cfu)或自然微生物全部杀灭为灭菌合格 3、消毒剂: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微生物的化学药剂 消毒器: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微生物的消毒器械 4、灭菌剂:可将传播媒介上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不包括朊病毒)全部杀灭使达灭菌要求的化学药剂 灭菌器: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 但不包括朊病毒)的灭菌装置
5、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6、消毒合格: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7、化学指示器材:利用某些化学物对某种杀菌因子的敏感性, 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 以指示杀菌因子强度或作用时间,以及消毒或灭菌中某些有关情况的化学制品 8、生物指示器材:接种了一定量特定试验微生物的载体。这种微生物是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选定的、对特定的灭菌过程有特定抵抗力的试验菌(毒)株。用于监测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9、D值:杀灭90%微生物个体所需的时间。在电离辐射杀菌中,则指杀灭90%微生物个体所需的照射剂量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10、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按照蒸汽由上方进入,将空气由下口推出的排气原理设计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11、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按预先用真空泵将空气抽出的排气原理设计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12、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按真空泵抽气, 然后送入蒸汽, 循环往复数次,以充分排出冷空气原理设计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杀灭或清除微生物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物理法、化学法与生物法三大类 1、物理消毒法:利用加热、过滤或各种辐射(如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超声波和微波等)等物理因素杀灭、清除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或者抑制其生长繁殖。此类方法作用较快速,并且不会留下残余的有害物质
2、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物质消毒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根据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可将消毒剂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三类 3、生物方法: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作用缓慢,效果有限,但费用较低,可用于废物或排泄物的卫生消毒处理 三、消毒作用水平 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以下四类: 1、灭菌方法: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2、高效消毒方法: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此类消毒方法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胞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是指达到无害化,但不一定需达灭菌水平 3、中效消毒方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4、低效消毒方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包括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四、医院用品危险性分类 根据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为使用时需穿过皮肤或粘膜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具有高度致感染危险性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心导管、穿刺针、输血/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植入物等。我国规定此类物品使用时必须无菌,因此在进行灭菌处理时必须选用灭菌剂或灭菌器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为使用时需接触破损粘膜或皮肤的器材和用品,但不进入无菌组织。如麻醉和呼吸疗法器材、某些内窥镜、子宫颈隔膜环等,一般做高水平消毒即可,必要时进行灭菌,以提供较高的安全性。皮肤、粘膜无损伤病人用过的卫生洁具、体温表等,一般不需杀灭细菌芽胞,用中效消毒方法即可 3、低度危险性物品:只接触未损伤的皮肤,不接触粘膜的物品。完整的皮肤对微生物是有效的防护屏障,故用低效消毒剂处理或只需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如便盆、血压计、拐杖、床栏、被单、床边柜、食物器皿。但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五、微生物对抗微生物剂的敏感性 指微生物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水平。目前已知, 微生物对理化消毒因子的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细菌繁殖体 1、 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2、细菌繁殖体 3、 真菌 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5、分枝杆菌(结核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6、细菌芽胞:例如炭疽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等 7、朊病毒(感染性蛋白质):疯牛病病毒等
六、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的,一是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应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七、现行医院感染与消毒管理 法规、规范性文件 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年版 )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鄂卫发〔2005〕43号) 省卫生厅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工作规范—医疗机构部分(试行)”(鄂卫发〔2006〕23号) 《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的通知》(武卫〔2005〕118号)
八、现行医院消毒管理技术性要求 1、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细菌染菌量必须<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灭菌剂每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厌氧菌、霉菌)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1次;戊二醛每周≥1次
3、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开展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生物监测应每月至少1次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必须进行B—D试验 4、外线灯辐射强度每季监测1次,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
5、消毒级内窥镜(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他消毒医疗物品应每季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级内窥镜(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及其他灭菌医疗物品必须每月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厌氧菌、霉菌) 活检孔道
6、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其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20cfu/100 cm2;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其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200cfu/100 cm2不得检出。同时不得检出致病菌 7、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8、各类医院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卫生标准详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9、每月对进、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透析器入口液、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分别≤200cfu/ml、≤20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环境 类别 范 围 标 准 空气 cfu/m3 物体表面cfu/cm2 医护人员手cfu/cm2 I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200 Ⅲ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500 Ⅳ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 —— ≤15
10、按《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代替《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1)],对消毒后医院污水进行监测 化学监测:每日检测不得少于2次,总余氯量应≥3mg/L(氯化法)(传染病、结核病院≥6.5 mg/L)或≥2.5mg/L(二氧化氯法) 生物监测:粪大肠菌群每月检测不少于1次,粪大肠菌群应≤500MPN/L (传染病、结核病院粪大肠菌群应≤100MPN/L) 致病菌每年检测不得少于2次,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结核病院不得检出结核杆菌)
在开展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几个问题 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操作)前进行采样 中和剂的使用:在进行消毒后物体表面(包括手、皮肤粘膜)和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时,应选用相应中和剂 细菌菌落数为零时的样品报告方式: 空气: 平均菌落数为“0”时,应报<10cfu/M3 物表、手:经10倍稀释后,平均菌落数为“0”,应报<1cfu/cm2 使用中消毒剂:经10倍稀释平均菌落数为“0”,应报<10cfu/ml
谢 谢 大 家 !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