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与灭菌概论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梁建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Company Logo 环境卫生学监测. Company Logo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发布 实施.
Advertisements

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 及消毒灭菌监测 曹银新 梅州市中医院感染管理科.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第六教案 课 题:传染病预防.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点及 基层医疗机构实践注意事项
船舶精通急救课程之 第五章消毒与灭菌.
站内感染控制与管理 质量管理科
从院感的法律、法规、规范、 指南谈起 北京世纪坛医院 薛文英.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医院清洁、消毒与灭菌 漯河市二院 张爱勤.
医院消毒与供应中心管理与规范 舟山市妇幼保健院院感科.
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3章 消毒、灭菌与兽医微生物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ICU感染管理 中心ICU 王宝春.
实验室操作规范及消毒灭菌与废物处置 徐纪茹 西安交通大学 2012年9月22日 2017/3/6.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节 清洁、消毒和灭菌.
传染病.
医院环境与医院感染.
LAD空气净化消毒器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东莞市利安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欧祖华.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培训 第二批次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 感染与控制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周晓光.
消毒灭菌.
科学解读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为控制院内感染服务
新版《消毒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院感部 李静 发布 实施.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眉山市中医医院 医院感染管理科 辛咏梅.
肺结核.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第三章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 一、固体废物、来源及分类 二、固体废物的特点 三、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四、固体废物的综合防治和管理
医院管理法律法规 湖北省卫生厅 阮小明 2007年7月.
第一章补充4 动物性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与控制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一、食品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和途径
化妆品经营使用企业管理 基本知识 2013年6月14日.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解读 甘肃省中医院 薛世萍 2014年12月.
消 毒 控 制 技 术 襄 阳 市 疾 控 中 心 张 延 斌 2010年12月9日.
物品及环境的消毒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刘衡川.
医院各类物品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龚瑞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2017/3/18.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潘恺友 二OO六年五月
感染管理与甲型H1N1流感消毒原则 罗田县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 徐锦秀
基层医疗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2014年3月.
第三十三章 医院感染的实验诊断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概念与流行特点.
植物和我们.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任 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湖北省内窥镜室医院感染质量评价标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湖北省人民医院 魏 爱 华.
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管理 ---《消毒管理办法》宣贯
   医 院 消 毒 与 感 染 控 制 监 测 襄 阳 市 疾 控 中 心 张 延 斌 2010年12月9日.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消毒灭菌效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 咸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洪 伟.
医院消毒监督管理 厦门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传染病防治监督科.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常見的傳染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化学品清单 类型.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单元六 兽药的管理.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Cleaning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消毒基本知识介绍 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STEP 2 风险题 STEP.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实验六、COM类型病毒分析实验 实验开发教师: 刘乃琦 谌黔燕.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医院消毒与灭菌概论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梁建生

讨 论 要 点 1.了解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以及相关术语 2.正确、合理应用消毒灭菌的方法 3.知晓消毒作用水平与医院用品危险性分类 4.了解微生物对抗微生物剂的敏感性 5.知晓我国现行医院感染与消毒管理法规、规范性文件 6.重点掌握、了解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价方法

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感染途经 感染源 易感人群 医院消毒

一、消毒与灭菌常用的专业术语 1、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达无害化的处理。在杀菌试验中,为便于对结果做出评价,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当试验菌杀灭率≥99.9%,或对自然菌杀灭率≥90%时,可判为符合消毒要求 2、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在试验中,除有特殊规定者外,以将试验菌芽胞(菌量>106cfu)或自然微生物全部杀灭为灭菌合格 3、消毒剂: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微生物的化学药剂 消毒器:能杀灭外环境中感染性的或有害微生物的消毒器械 4、灭菌剂:可将传播媒介上微生物,包括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不包括朊病毒)全部杀灭使达灭菌要求的化学药剂 灭菌器:能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 但不包括朊病毒)的灭菌装置

5、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6、消毒合格:在医院消毒中,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99.9%或使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则为消毒合格 7、化学指示器材:利用某些化学物对某种杀菌因子的敏感性, 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 以指示杀菌因子强度或作用时间,以及消毒或灭菌中某些有关情况的化学制品 8、生物指示器材:接种了一定量特定试验微生物的载体。这种微生物是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选定的、对特定的灭菌过程有特定抵抗力的试验菌(毒)株。用于监测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9、D值:杀灭90%微生物个体所需的时间。在电离辐射杀菌中,则指杀灭90%微生物个体所需的照射剂量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10、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按照蒸汽由上方进入,将空气由下口推出的排气原理设计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11、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按预先用真空泵将空气抽出的排气原理设计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12、脉动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按真空泵抽气, 然后送入蒸汽, 循环往复数次,以充分排出冷空气原理设计的压力蒸汽灭菌器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 杀灭或清除微生物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物理法、化学法与生物法三大类 1、物理消毒法:利用加热、过滤或各种辐射(如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超声波和微波等)等物理因素杀灭、清除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或者抑制其生长繁殖。此类方法作用较快速,并且不会留下残余的有害物质

2、化学消毒法:使用化学物质消毒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根据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可将消毒剂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三类 3、生物方法: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代谢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作用缓慢,效果有限,但费用较低,可用于废物或排泄物的卫生消毒处理 三、消毒作用水平 是指消毒、灭菌方法杀灭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以下四类: 1、灭菌方法: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2、高效消毒方法:可以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此类消毒方法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致病性芽胞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是指达到无害化,但不一定需达灭菌水平 3、中效消毒方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4、低效消毒方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包括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四、医院用品危险性分类 根据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为使用时需穿过皮肤或粘膜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具有高度致感染危险性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心导管、穿刺针、输血/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植入物等。我国规定此类物品使用时必须无菌,因此在进行灭菌处理时必须选用灭菌剂或灭菌器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为使用时需接触破损粘膜或皮肤的器材和用品,但不进入无菌组织。如麻醉和呼吸疗法器材、某些内窥镜、子宫颈隔膜环等,一般做高水平消毒即可,必要时进行灭菌,以提供较高的安全性。皮肤、粘膜无损伤病人用过的卫生洁具、体温表等,一般不需杀灭细菌芽胞,用中效消毒方法即可 3、低度危险性物品:只接触未损伤的皮肤,不接触粘膜的物品。完整的皮肤对微生物是有效的防护屏障,故用低效消毒剂处理或只需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如便盆、血压计、拐杖、床栏、被单、床边柜、食物器皿。但当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五、微生物对抗微生物剂的敏感性 指微生物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水平。目前已知, 微生物对理化消毒因子的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细菌繁殖体           1、 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2、细菌繁殖体          3、 真菌          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5、分枝杆菌(结核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6、细菌芽胞:例如炭疽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等          7、朊病毒(感染性蛋白质):疯牛病病毒等

六、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的,一是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择甲醛或环氧乙烷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灭菌剂 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应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七、现行医院感染与消毒管理 法规、规范性文件 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2002年)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00年版 ) 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鄂卫发〔2005〕43号) 省卫生厅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工作规范—医疗机构部分(试行)”(鄂卫发〔2006〕23号) 《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的通知》(武卫〔2005〕118号)

八、现行医院消毒管理技术性要求 1、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细菌染菌量必须<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灭菌剂每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厌氧菌、霉菌)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1次;戊二醛每周≥1次

3、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开展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生物监测应每月至少1次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必须进行B—D试验 4、外线灯辐射强度每季监测1次,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

5、消毒级内窥镜(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他消毒医疗物品应每季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级内窥镜(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及其他灭菌医疗物品必须每月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厌氧菌、霉菌) 活检孔道

6、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其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20cfu/100 cm2;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其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200cfu/100 cm2不得检出。同时不得检出致病菌 7、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8、各类医院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卫生标准详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9、每月对进、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透析器入口液、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分别≤200cfu/ml、≤20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环境 类别 范 围 标 准 空气 cfu/m3 物体表面cfu/cm2 医护人员手cfu/cm2 I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200 Ⅲ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500 Ⅳ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 —— ≤15

10、按《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代替《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1)],对消毒后医院污水进行监测 化学监测:每日检测不得少于2次,总余氯量应≥3mg/L(氯化法)(传染病、结核病院≥6.5 mg/L)或≥2.5mg/L(二氧化氯法) 生物监测:粪大肠菌群每月检测不少于1次,粪大肠菌群应≤500MPN/L (传染病、结核病院粪大肠菌群应≤100MPN/L) 致病菌每年检测不得少于2次,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结核病院不得检出结核杆菌)

在开展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中的几个问题 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操作)前进行采样 中和剂的使用:在进行消毒后物体表面(包括手、皮肤粘膜)和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时,应选用相应中和剂 细菌菌落数为零时的样品报告方式: 空气: 平均菌落数为“0”时,应报<10cfu/M3 物表、手:经10倍稀释后,平均菌落数为“0”,应报<1cfu/cm2 使用中消毒剂:经10倍稀释平均菌落数为“0”,应报<10cfu/ml

谢 谢 大 家 !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