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社會經濟與文化
一 商業與海上貿易 市坊制度 市坊分離制 唐代前期,市(商業區)坊(住宅區)分離制度 一 商業與海上貿易 市坊制度 市坊分離制 唐代前期,市(商業區)坊(住宅區)分離制度 市坊制瓦解:城市日益繁榮,管控嚴格的市坊制無法滿足居民對商業活動的需求,因而逐漸瓦解。
唐代長安城平面圖
海上貿易的盛行 「飛錢」的出現 海上貿易:廣州為主要港口,阿拉伯商人最為活躍。 市舶司設立 原因:政府為管理日益興盛的海路貿易。 特點:是為今日海關的肇始。 「飛錢」的出現 原因:商業繁榮,貿易量與日俱增,原本通行的銅錢攜帶不便。 時間:唐中期以後。 性質:類似今日匯票的「飛錢」,以便於貿易的進行。
二 兼容並蓄的社會文化 風氣形成 南北朝以來,胡漢長期交流互動,促進民族的融合。 李唐先世歷仕北朝,胡化較深,唐室力倡華夷一家。 二 兼容並蓄的社會文化 風氣形成 南北朝以來,胡漢長期交流互動,促進民族的融合。 李唐先世歷仕北朝,胡化較深,唐室力倡華夷一家。 安史亂後,對胡人才漸有防備之心。 唐代社會文化的特色:兼容並蓄、胡漢融合 隋唐時代,對外交通發達,胡商、外國使者與留學生往來頻繁。 外國的舞蹈、服飾、飲食傳入中國
胡旋舞壁畫
彩繪女立俑 女俑體態豐滿,梳博鬢偏髻,穿窄袖寬大長袍,是盛唐時期的婦女服飾和形象。
各種宗教的發展 新傳入宗教 來源:胡人來華經商,同時也帶來各式宗教信仰。 內容:景教、回教和摩尼教等。 摩尼教經典殘片。 摩尼教是由波斯人所創立,後來輾轉傳入中國。圖為新疆出土的唐代 摩尼教經典殘片。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大秦是古代中國對羅馬的稱呼,而景教是基督教的支派之一。這塊碑以敘利亞文與中文撰寫而成,當中記載了數十位景教僧人的名字,以及唐時景教在中國傳播的情形。
傳統宗教方面 道教盛行 佛教發展 原因:老子李耳與皇室同姓,道士宣揚長生不老的理論,得到皇帝大力的提倡。 影響:道士在人民日常生活中扮演助人逢凶化吉、祈福消災以及治病養生的重要角色。 佛教發展 玄奘貢獻:高僧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取經求法,回國後從事佛經的翻譯,對佛教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各種宗派盛行:強調入世和頓悟的禪宗於南方大為盛行,主張信徒在家修行的淨土宗也廣受歡迎。
三 唐文化的外傳 日本 隋代開始,日本就派使節到中國學習。 唐代,遣唐使團規模更大、次數更多,眾多留學生和學問僧隨之來華。 三 唐文化的外傳 日本 隋代開始,日本就派使節到中國學習。 唐代,遣唐使團規模更大、次數更多,眾多留學生和學問僧隨之來華。 中國的飲茶、佛教、書法因而東傳,日本文字的創作亦受中國影響。 大化革新 時間:西元七世。 內容:以唐代制度為藍本,進行一連串的政治改革,即為「唐化運動」。
大化革新 1.時間:西元七世紀中葉孝德天皇 2.內容:以唐代的律令、制度為藍本 3.性質:大規模的「唐化運動」 4.文字:A.「片假名」:採漢字楷書偏旁創造而成 B.「平假名」:根據漢字草書所製成
▼日本 奈良 唐招提寺/鑑真原為揚州 大明寺高僧,東渡日本後建唐招提寺,建築式樣為仿唐式宮殿建築 鑒真和尚先後五次東渡日本受挫,第六次才告成功,於西元753年抵達,受到隆重歡迎。次年為聖武天皇等授戒,並建唐禪院。聖武天皇死後,日本以供御大米、鹽等供奉鑒真,可見日本對他的禮遇和重視。
新羅 吐蕃 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全力模仿中國的文字、儒學、佛教,唐化程度更加徹底,因而有「君子國」之稱。 文成公主和親 時間:唐太宗時以文成公主和吐蕃國王棄宗弄瓚和親。 內容:攜帶穀物種子、工藝品、藥材、茶葉及書籍入藏。 結果:加強了漢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於佛教在西藏的發展。
造紙術西傳 怛羅斯之役:唐玄宗時,唐軍與大食帝國於怛羅斯一地交戰,唐軍戰敗。 大食人將俘虜士兵中的造紙匠集中於撒馬爾罕設廠造紙,中國造紙術因而西傳。
四 隋唐的文化成就 科舉制度形成 隋代設立:強調個人才華 唐代擴大實施,成為日後歷代選才的主要管道 四 隋唐的文化成就 科舉制度形成 隋代設立:強調個人才華 唐代擴大實施,成為日後歷代選才的主要管道 唐時科舉項目多,最受重視的是「明經」與「進士」兩科。 明經科考生只要熟讀經書即可通過。 進士科考詩賦、重文采,名額雖少,但及第後,仕途光明。 在高官厚祿吸引下,讀書人崇尚詩賦創作。
繪畫方面:吳道子擅畫人物鬼神,作品具高度感染力,有「畫聖」的美稱。 唐詩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都是當時著名的詩人。 唐詩成為中國重要的文學遺產。 書法 書法到了唐代發展更成熟,尤其是楷書,名家輩出。 顏真卿筆法剛健樸拙,柳公權字體結構緊湊,並稱「顏筋柳骨」。 繪畫方面:吳道子擅畫人物鬼神,作品具高度感染力,有「畫聖」的美稱。
唐三彩:以黃綠褐三色為主的唐三彩,不僅色彩突出、造型生動,且取材廣泛,從中可窺見唐代生活風貌。 END
唐代疆域圖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