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讲授提纲 教育与教育学 思考题目 主讲: 白彦茹(教授) 阅读文献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退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讲授提纲 教育与教育学 思考题目 主讲: 白彦茹(教授) 阅读文献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退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讲授提纲 教育与教育学 思考题目 主讲: 白彦茹(教授) 阅读文献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退出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正确理解教学的概念、地位、目标; 2、掌握教学过程的规律; 3、掌握教学过程的原则; 4、掌握教学常用的方法;
5、掌握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 3、教学过程的规律; 4、教学过程的原则; 5、教学常用的方法;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4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概念、意义、任务 (一)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来逐步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道德品质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此解释是以教师为基点,若以学生为基点,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返回

5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概念、意义、任务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各科教学,如文化课,政治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劳动课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实现教育目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质量。 2、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与学校其他工作相较而 言,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 校工作的安排要以教学为主,统筹安排。 返回

6 第一节 教学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概念、意义、任务 (三)教学的任务 我们认为,教学应该完成以下三个基本任务:
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即“双基教学”,这是教学的最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 上述这三项任务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不能有 所偏废,要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返回

7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争论。几种不同观点: (1)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过程或传授知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又有几种不同的见解: A、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B、是师生双方的认识过程; C、是处理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认识对象(教材教具等)“三体”问题的复杂认识过程; D、是一种发展发现过程。 (3)教学过程是德智体全面培养与发展的过程。 返回

8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2、如何正确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特点?
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本质上它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又不同于人类的一般认识活动,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2)教学过程是以授受间接经验(主要是教材)为主的认识活动。 (3)教学过程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不是简单的输出和输入。 返回

9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 素,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教学活动。(举例) 返回

10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是复杂的,但其内部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即规律性的东西。教学有哪些规律?目前尚有争论,且提法不一。一般认为主要有四条教学规律: 1、教与学统一规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永远是统一在一起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调节下才能系统地迅速地学到知识。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其主动性是学习成功的内部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与教学过程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影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返回

11 2、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这里的“教育性”是指“思想教育”,故此规律又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规律”。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 ①从教学任务看,教学是教育目的的实现的主要途径,是为了培养为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联系起来。 ②从教学内容看,无论是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都包含丰实的思想教育内容。各学科的教材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举例) 返回

12 2、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③从教师的教学过程看,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他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④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其思想状况、学习动机、态度、情感、意志的影响,教师要加强对其思想觉悟方面的教育,使之树立学习自觉性。可见,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必须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是思想教育的基础,而思想教育是知识教学的动力和保证。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教师不能脱离教学搞空洞的思想教育,也不能忽视教育性搞“纯知识”教学,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返回

13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的规律(发展性)
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知识不等于智力但两者是互相联系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为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提供了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在教学过程中统一实现的。 返回

14 第二节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基本要求)。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区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则是人们制定的,在制定和贯彻执行中总有主观意识的参与。 联系: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而教学原 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两者不可分。 返回

15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1、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只有正确理解和贯彻教学 原则,才能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学原则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指导教学内容的 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它 关系到教学具体工作的实施,关系到教学质量问题。 返回

16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目前关于教学原则的名称,数目尚未有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对中小学教学较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有下面几条:
(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1、含义:该原则要求教学要从教育目的出发,在教学中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要求: (1)要求基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2)注意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3)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 返回

17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含义:理论指书本和教师所传授的间接知识;实际是指书本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也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条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2、贯彻要求: ①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力求把理论知识讲清讲透; ②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适当联系实际。包括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 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返回

18 (三)启发性原则[重点] 1、含义:“启”是指教师的引导,诱导,开导;“发”是指学生在教师“启”的作用下生动活泼地学习。 这条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依据: ①根据教育目的; ②根据教与学统一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的规律。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教与学的统一,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道而弗牵,施而弗抑,开而弗达”。 返回

19 3、贯彻要求: ①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运用启发式教学。“启”靠教师,但能不能“发”则在学生,启而不发不是启发,只有当学生具学习愿望、兴趣时,能与教师主动配合,启发作用才能发挥。 ②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法。 ③发扬教学民主,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④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如激疑启发,情境启发,比喻启发,类推启发,讨论启发,描述启发,等等。 ⑤掌握好启发时机。 返回

20 (四)直观性原则 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实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理论依据: ①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规律; ②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初中生抽象思维虽有较大发展,但仍需具体的,形象的感性经验的帮助。 返回

21 3、贯彻要求: 返回 ①要恰当选择直观手段: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加以选择,要注意它的代表性,典型性。
②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的讲解可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例)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直观教具往往受到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时时使用,大部分要靠语言直观。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深奥,抽象的知识描述出来,让学生如入其境,一下子就能形成表象。(举例) ④要注意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直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返回

22 (五)循序渐进原则(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相统一的原则)(略讲)
1、含义: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按照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理论依据: ①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系统性、逻辑性、顺序性——决定的; ②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返回

23 3、贯彻要求: ①要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教学。 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扎扎实实的学习习惯。循序渐进不等于循序慢进,而是为了打下牢固基础,加快学习速度。 ③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系统连贯,循序渐进。(举例) ④要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认知结构。 返回

24 (六)巩固性原则(略讲) 1、含义:巩固性原则要求引导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的知识技能,使之能持久地保持在记忆中,需要时能正确再现出来,加以运用。 2、理论依据:根据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规律。这些经验非学生亲身体验,且在短时间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容易遗忘,所以要加以巩固。孔子:“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返回

25 3、贯彻要求: ①要引导学生清晰地感知和深刻地理解教材,为巩固知识打下基础。 ②要有效地组织好复习和练习工作。这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③注意对学生知识质量的检查。一是为了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二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补缺补漏。 返回

26 (七)因材施教原则 1、含义: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理论依据: ①教育目的,全面发展; 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别差异性。 3、贯彻要求: ①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必须以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为前提。包括了解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 返回

27 3、贯彻要求: ②要面向全体,使教学的深度,进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 ③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提出了不同要求。(举例) ④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大胆打破常规,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 各教学原则的关系:以上各条教学原则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教学规律,各有独特的作用和要求。但各条原则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共同组成了教学原则体系。教师在每节课虽然有选择运用某一原则,但决不能撇开其他原则。 返回

28 第三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或方式。包括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具有时代性和继承性。各个历史时期由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方法总是随着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时代气息。同时,每个时代的教学方法又是在继承以往优秀教学方法 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具有继承性。 返回

29 (二)教学方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没有方法,任务就会落空。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 返回

30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很多,且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提法。中学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类八种: (一)语言表述的方法
这类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下列三种: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表述传授给学生知识。可分为四种具体方式: 讲述: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和描绘所讲的对象。 讲解:向学生说明,解释一些概念、公式、原理等。 讲读:边讲边指导阅读。 讲演:不仅论述,而且要深入分析探讨,适用于讲解较深较广的问题。 返回

31 (一)语言表述的方法 优点: ①能在较短时间内传授系统知识;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使用简便,不受太多条件限制。 缺点: ①使用不好,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②不易获得感性知识。 运用要求: ①讲授应有启发性; ②讲授应有系统性,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③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 ④要结合板书进行讲授。 返回

32 2、谈话法(问答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掌握知识的方法。
优点: ①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缺点: ①受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所限制; ②费时较多; ③若运用不当,容易使知识零碎。 返回

33 运用要求: ①要善于提出问题和组织谈话: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要有启发性,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提问的对象要宽。 ②要按计划进行谈话。教师要围绕所提问题的基本线索进行谈话,有时可以作一些提示和启发,同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③谈话后要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的结论。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返回

34 (二)直观的方法 这类方法是教师通过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1、演示法:教师在上课时配合讲授或谈话,把教具,实物陈示给学生,或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 演示法的种类: 按教具分:实物标本和模型的演示;实验的演示;幻灯、录音机、电影等电化手段的演示等。 按教学要求分:演示单个物体或现象;演示事物的赖个发展过程。 返回

35 ②若不加以引导,容易使学生看到事物的现象而看不见事物的本质。 运用要求:
优点:难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概念的形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缺点: ①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②若不加以引导,容易使学生看到事物的现象而看不见事物的本质。 运用要求: ①要尽可能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所演示的现象; 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目的的要求,防止把注意力分散到无关紧要的方面;(举例) ③演示与讲解和提问结合,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④运用直观教具得法,不能过早显示教具,用完后要及时收起来。 ⑤演示后要加以总结。 返回

36 2、参观法:教师 根据教学目的的任务,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现象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去巩固验证所学知识或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
参观法的种类有: 准备性参观:课前组织学生参观,目的在于积累感性经验,引起兴趣; 并行参观: 边参观边教学,目的是为了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总结性参观:讲完课后进行参观,目的是为了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优点:能有效地使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年学知识。能扩大学生眼界,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际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缺点:①受实际条件限制; ②费时费力。 返回

37 运用要求: ①要作好参观前的准备:如制定参观计划,联系好参观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②要指导好参观:参观时教师 指导学生观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参观中解答疑难,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作好笔记。 ③作好参观后的总结:参观后教师要作出总结性谈话,把学生参观时所获得的知识另以概括,并指导学生的总结。 返回

38 (三)实际操作的方法 这类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已学过知识亲手实践,从而形成技能技巧和巩固知识的方法。 1、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法的种类有:谈话的练习,解答问题的练习,绘画制图的练习,作文创作的练习,文体技能技巧的练习等。 作用:练习可以使学生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有利于培养学生刻苦认真的品质,也有助于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返回

39 运用要求: ①要明确练习目的,提高练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避免盲目机械的练习; ②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如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知道练习结果,培养自我检查和调节能力,恰当分配练习时间等,以提高练习的效果。 ③练习必须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题海战术。 ④练习的方式应多样化; ⑤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提倡精讲多练。 返回

40 2、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从而获得新知识或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的种类: 学习理论前进行实验:目的为了获得感性的知识,为学好理论打下基础; 学习理论后进行实验:目的为了验证所学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优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缺点:受条件限制较大,操作规程繁杂,操作不慎可能发生事故。 返回

41 运用要求: ①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实验计划,划分实验小组,准备好实验用品,教师要先实验一次,以免实验时出毛病。 ②实验中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提出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③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教师要总结实验中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等。 返回

42 3、实习法: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举例)
作用:进一步巩固加深书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于实际的能力,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重大。 运用要求: ①要根据教学大纲作好实习计划,确定好实习地点,准备好仪器设备,编好实习小组; ②要向学生交代实习的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 ③实习中既要让学生独立操作,也要有教师和实习单位人员的指导; ④做好实习总结。 (四)陶冶的方法 返回

43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依据: ①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②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④要考虑到学校的设备和环境。
返回

44 四、教学方法的优化—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组合
1、传授——接受教学,指教师通过语言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2、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 3、程序教学,是指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 传授——接受教学,指教师通过语言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问题——发现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程序教学,是指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教学。 返回

45 Back>>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关于教学活动怎样组织,教学时间应该 怎样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
一、个别教学 特点: ①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关系,学生间是一个严密的集体; ②学生年龄不等,程度不齐,学习内容进度不统一; ③教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效果差。 这是当时政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ack>>

46 二、班级上课制 (一)产生和发展 (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 1、概念:班级上课制,是将一定数目的学生按年龄与程度编 成固定的班级,根据统一的内容和进度由教师向全 班学生授课,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特点: ①有固定编班,学生年龄程度较一致,人数固定; ②面向全体学生统一授课,统一内容时间表; ③计划周密,学科交替配合,学习休息时间安排有计划性。

47 3、优越性: ①使教学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保证教学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④便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⑤分科教学,劳逸结合,符合教学卫生的要求,能保证学生身 心健康成长,班级上课制的出现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48 4、局限性:由于它过分强调全班学生按统一进度在同一时
间内学习同一内容,因此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 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而且 可能忽视实践。 目前改革课堂教学的趋势:一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面 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 活动来弥补其不足

49 三、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1、现场教学 2、个别指导 四、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组织形式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里同一节课中向两个 或两个以上不同程度年级的学生同时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种形式比较复杂,适用于教师少,学生少,较舍设备差的地 区,我国农村不少地方至今仍采用这种形式 五、特郎普制

50 第五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由一个互相联系,前后衔接的 环节构成的。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研究教学的基本环节,
对各个环节提出质量要求。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学工作一般 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 的考核与评定等几个基本环节。

51 一、备课 (一)意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通过备课,教师能更好 地掌握教材和教法,还可以加强教学的预见性, 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如何备课 教师要备好课,要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 方面下功夫 1、钻研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备课时首先要深入钻研 大纲,领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的要求,基本内容,体系 结构,教学方法和进度的要求等

52 2、了解学生(备对象) 3、考虑教法(备方法) (三)备课的种类: 备课分为学期(学年)备课、课题(单元)备课、课时备 课三种。三种备课都要落实在相应的教学计划上 1、学期(学年)备课——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2、课题(单元)备课——课题(单元)计划 3、课时备课——课时计划(教案) 教案有简案和详案之分,要根据教师本人经验而定。 备课的形式:可以集体备课,也可以个人备课,两者结合。

53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上课一般 是按教案进行的,但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如何上好课? 除了要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外,还要力求达到下列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适合 4、语言清晰 5、积极性高 6、组织得好

54 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意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有课 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一般是指课外(家庭)作业。 课外作业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是课内作业的延续和 发展。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和刨造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55 形式: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口头作业:口头问答、复述、朗读、背诵等。    书面作业:演算习题、作文、绘制图表等。    实际操作作业:实验、实地测量、社会调查等 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所选的作 业要有启发性和典型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加 深,重点应放在双基训练培养上。 (2)作业的份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按大纲的要求和每 节课的具体情况及学生实际确定作业的份量,不宜太多 或过少;作业的难度一般以大部分学生的水平为准,但 也要考虑“尖子”学生和差生的具体情况(举例)。 (3)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如格式,完成时间等)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严格要求,也要给予具体指导。

56 作业的批改: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学生情况获得反馈信息。是
检查教学效果,发现存在问题,改进教学的重 要手段之一 批改的方式:全面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 学生互相批改等 作业的批改要认真,及时,还要及时进行评讲

57 四、课外辅导 意义:课外辅导也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种 补充形式,目的在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 教原则,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形式: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

58 辅导的内容: (1)给学生解答疑难,指导学生作业; (2)给差生和因病因事缺课的学生补课,帮助他们克 服学习上困难; (3)给优生个别辅导,适当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4)给学生予方法上的指导; (5)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性和学习态度的教育

59 要求: (1)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有的放矢,使辅导取 得良好效果; (2)只能给学生予启发辅导,不能包办代替

60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检查是指教育行政部门、校领导和教师采取一定方法对学生 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和测定。评定就是对检查 结果进行评价。检查评定结合在一起,即考试或考查 (一)目的:了解教学情况,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学业成绩检查的方法: 考查: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如小测、阶段考等) 考试: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实际操作的考试(如实习、 实验等)

61 (三)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 (1)百分制记分法: (2)等级制记分法: 文字等级记分法:甲、乙、丙、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数字等级记分法:5、4、3、2、1等

62 (四)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要求 1、检查的范围和难度要严格按照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检查 的内容要力求全面,难易在适当。 2、要考虑检查的效度和信度。要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 水平和能力水平,有效地反映出教学效果,使检查既有效 又可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讲究命题的质量(效度、信度、 区分度)。 3、检查和评定的形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4、校领导对各门学科的考试、考查的时间和次数要统一安排, 适当控制,避免学生负担过重或要求过低,要照顾到学生德 智体各方面的发展 5、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要客观、公正。 6、要及时进行质量分析,进行讲评,以利教与学的改进

63 教学方式: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64 思 考 题 (1)什么是教学?教学有哪些任务? (2)简述当代教学理论流派的主要内容 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3)教学过程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教学工作有何意义? (4)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有哪些? (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各有 何特点? (6)结合实际谈在教学中应当怎样选择教 学方法? (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其利弊 如何? (8)观摩一堂课,并进行分析

65 阅读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 (2) (3) (4)


Download ppt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讲授提纲 教育与教育学 思考题目 主讲: 白彦茹(教授) 阅读文献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退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