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生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病原微生物的天然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免疫。 天然(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第一、第二道防线)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4 节 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 说出艾滋病的全称  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  描述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 简述免疫系统组成  描述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  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简述抗原和抗体  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Advertisements

HIV 病 毒 如何 清除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 所(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 体) 淋巴细胞( T 细胞、 B 细胞等) 吞噬细胞 ( 巨噬细胞等 )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
人体的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备课组. 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 自己 ” ,排除 “ 非 己 ”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 14 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 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在个体出生时即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产生.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基本概念  免疫系统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你知道 每天你的手上 有多少细菌吗 ?.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 80 万个细菌 一克指甲垢里藏有 38 亿个细菌 将手洗干净还有 182 种细菌.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非特异免疫.
制作人 动医0303班 冯美娟 任书文 张旭峰 郑桂平 孟红彩
第 4 章 天然免疫系统 Innate Immune System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 天然免疫的可溶性免疫分子 天然免疫细胞。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能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2.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能够描述免疫的含义和功能 。
第4节 免疫调节.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Chap.9 传染与免疫 传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一个流行的观点 身体是1,事业、家庭、知识、财富等是1后面的0,0越多,成绩越大,但没有了1,再多的0都是0.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免疫 四川省大竹中学生物组.
身体的防卫.
《医学免疫学》概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教研室 授课:邝枣园教授 联系电话:
第三节 免疫系统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应答.
授课老师:卢文君 班级:初二9班.
免疫与计划免疫 涪陵十六中王永强
第三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 33团中学 徐萍.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艾青中学 刘海华.
身体的防卫.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炎症.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 人体皮肤、黏膜----第一道防线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斗争 细菌 机体免疫力 细菌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防御能力。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免 疫 与 计 划 免 疫.
病毒感染与免疫.
第36章 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
第四章 炎症 第二节 急性炎症.
第五章 免疫 免疫:身体对外物入侵的防护机制。 分: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和计划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和计划免疫 (第一课时) 太谷五中 卫萍.
第十章 感染与免疫 树突状细胞 裸鼠(无胸腺).
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生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病原微生物的天然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免疫。 天然(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第一、第二道防线) 生理屏障 皮肤、粘膜及其附属物、共生菌群 体液因素 溶菌酶、补体、干扰素 细胞因素 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其它 免疫的综合作用等

一、屏障结构 (第一道防线,内外屏障) (一)皮肤与粘膜 (外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二)屏障结构(内部屏障) 

1.机械的阻挡和排除作用: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皮肤由多层扁平细胞组成,能阻挡病原体的穿越,只有当皮肤损伤时,病原体才能侵入。粘膜仅有单层柱状细胞,机械性阻挡作用不如皮肤,但粘膜有多种附件和分泌液。例如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口腔唾液的吞咽和肠蠕动等,可将停留在粘膜表面的病原体驱赶出体外。当宿主受寒冷空气或有害气体等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屏障受损伤时,就易患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2.分泌液中所含化学物质有局部抗菌作用:皮肤和粘膜能分泌多种杀菌灭毒物质。例如皮肤的汗腺能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pH5.2-5.8),不利于细菌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杀细菌和真菌作用。不同部位的粘膜腺体能分泌溶菌酶、胃酸、蛋白酶等各种杀菌物质。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人体的正常菌群也有拮抗病原体的作用。例如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的过氧化氢能杀死脑膜炎奈瑟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等;咽喉部的甲型链球菌能抑制肺炎链球菌生长等。

(二)屏障结构(内部屏障)  1.血脑屏障:主要是脑毛细血管的内皮层细胞,它具有细胞间连接紧密,胞饮作用微弱的特点,可阻挡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从血流透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了中枢神经系统。 2.血胎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底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共同组成,当它发育成熟时,可有效防止母体内的病原体进入胎儿体内,但不影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

二、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 (第二道防线) 白细胞——“白色卫士” 。 吞噬细胞 (1)种类: 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血液中;吞噬作用和形成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组织中;吞噬作用): 小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多形核白细胞)(骨髓、血液中;吞噬作用): (2)功能:吞噬并销毁外来微生物和其他颗粒;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可溶性因子,不但有加强杀菌促进炎症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等重要功能;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不完全吞噬:病原体被吞噬,不杀灭,可在胞内增殖。 吞噬结果: 1)完全吞噬:病原体被吞噬、杀灭。 2)不完全吞噬:病原体被吞噬,不杀灭,可在胞内增殖。 当病原体穿透皮肤或粘膜到达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首先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多数情况下,病原体被吞噬杀灭。若未被杀死,则经淋巴管到附近淋巴结,在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进一步把它们消灭。一般只有毒力强、数量多的病原体才有可能不被完全阻挡而侵入血流及其它脏器。但是在血液、肝、脾或骨髓等处的吞噬细胞会对病原体继续进行吞噬杀灭。

细菌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多种杀菌物质和水解酶将细菌杀死并消化;菌体残渣被排出细胞外。 以病原菌为例,吞噬、杀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吞噬细胞和病菌接触、吞入病菌、杀死和破坏病原菌。吞噬细胞内含有溶酶体,其中的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防御素、活性氧物质、活性氮物质等能杀死病菌,而蛋白酶、多糖酶、核酸酶、脂酶等则可将菌体降解。最后不能消化的菌体残渣,将被排到吞噬细胞外。   细菌被吞噬在吞噬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溶酶体与吞噬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中多种杀菌物质和水解酶将细菌杀死并消化;菌体残渣被排出细胞外。 吞噬细胞吞噬杀菌过程示意图

三、炎症反应 (第二道防线) 1.炎症(inflammatory):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可以看作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 2.机理: 受伤后,损伤细胞释放出组胺、5-羟色胺等物质,引起的吞噬细胞的聚集,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热源物质引起下脑部位的体温调节系统的异常,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 3.症状:它伴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等五种明显症状。炎症后期形成的含有血清、细菌、死细胞和白细胞的浓缩物,为脓。 4.作用: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保持自身稳定性。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防御病原体的积极方式,其意义在于:   1) 大量的吞噬细胞聚集在炎症部位;   2) 血液中的抗菌因子和抗体发生局部浓缩;   3) 死亡宿主细胞的堆积可释放抗微生物物质;   4) 炎症中心氧浓度下降和乳酸积累,进一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5) 适度的体温升高可以加速免疫反应的进程。

四、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 (一)补体: 存在于正常人体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11种)非特异性血清蛋白,主要是β和γ球蛋白,它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所激活。具有溶解细胞膜、杀灭病毒、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和释放组胺等多种功能。不稳定,室温下数天或56℃30分钟即可灭活。

(二)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到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干扰素是脊椎动物细胞所产生的防御外来物质尤其是防御“有害核酸”入侵的物质。 干扰素本身不能灭活病毒,其活性受细胞内另一基因组的控制,在它的控制下,通过细胞产生多种蛋白质来阻断病毒的增殖; 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是广谱的和具选择性的,它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 干扰素诱生剂有各种活的或灭活的病毒、人工合成的双链RNA、在细胞内繁殖的各种微生物、微生物产物、多聚物、低分子物质、细胞有丝分裂素和特异性免疫诱导等。

⊙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即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也称自然免疫、先天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相对于上述非特异性免疫而言,主要功能是识别非自身和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它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