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曹禺 井陉二中 苏全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雷 雨 曹 禺. 1 、戏剧是一种 艺术; 它是借助 、 、 、 、 等艺术手 段 ,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综合性舞台 美术 舞蹈 音乐 文学 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后悔和解.
什么是心里话? 心里话就是敞开心扉,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向对方诉说。.
雷雨.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戏剧常识. 戏剧常识 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曹禺《雷雨》赏析 李集中学 姚现章.
张小娴说“爱”.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雷雨 曹禺 说课教师:聂琼洁 湘潭科旺中等职业学校 湘潭科旺中等职业学校.
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记时法 扬州市育才小学 周志杨.
Unit 1 Hello!. Unit 1 Hello!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你学会了什么? Hello 你好 = Hi (同学,朋友之间打招呼) Good morning 早上好; 早晨好 (早晨起床---中午12:00前)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drama)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小学新标准英语第四册 Module 6 Unit 2 Was it a big city then?
孙中山破陋习.
孙中山破陋习.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欢迎观赏 点击翻页 谢庆漫画选编 2002—2013 资料来自小老头网站 2013年底编辑制作.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Unit 1 I like dogs (Period 1)
Unit 1.
西藏 Tibet.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Harvard ManageMentor®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小王想去外面玩。 他不知道今天的天 气怎么样。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呢?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Sssss.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雷雨 曹禺 井陉二中 苏全年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1935年发表《日出》,继而又发表了《原野》(1937)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戏剧知识: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语言。

按不同的标准,戏剧分类如下: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喜剧——以讽刺、幽默为特点,以揭露、嘲笑社会生活中的落后丑恶现象,从而肯定歌颂美好事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戏剧。

悲剧——往往反映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冲突、展示善恶两种社会力量的严重斗争。主要表现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所从事的事业,由于邪恶势力的迫害及本身的过错而不能实现,并以其悲惨遭遇或自身毁灭引起人们的怜悯、同情、悲愤、崇敬。基调庄重,气氛严肃。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曾说,悲剧性的冲突的实质,在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正剧——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能够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戏剧。正剧既可表现重大、严肃的社会事件,也可以表现富有社会意义的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

戏剧的要素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涉及的要素有四点: 1)文学要素:即剧本。尤其是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 戏剧语言。 2)音乐要素:包括戏曲、歌剧中的唱腔、曲子;还 包括音乐伴奏和音响效果。 3)美术要素:包括舞台美术设计、布景、灯光。 4)舞蹈要素:包括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舞蹈设计。

三要素: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演出,剧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的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 戏剧冲突、人物、语言

戏剧的特点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 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相关概念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 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 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 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 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 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 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 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 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 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雷雨》简介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是四幕话剧,写于1932年,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课文是其第二幕第一部分。

学 习 重 点 欣赏戏剧冲突 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欣赏人物语言

人物关系一览表 旧情人 父 子 母 子 父 子 父 子 异 母 兄 弟 母 女 夫 妻 异父兄妹 情 人 单相思 女父 人 情 弟 兄 夫 后 父 子 父 子 异 母 兄 弟 母 女 夫 妻 异父兄妹 情 人 子 父 后 母 子 主 仆 情 敌 异 父 兄 妹 异父母兄妹 单相思 女父 ——父子(女) ——情人夫妻 ——母子(女) ——兄弟妹 ——情敌

《雷雨》故事情节 矿上 时 间 地 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三十年来 外乡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时  间 地 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三十年来 外乡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周萍,老二鲁大海。) 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逼侍萍出门, 侍萍投河自尽,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 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 周朴园总记得侍萍的生日,为纪念侍萍,保留 着侍萍喜欢的家俱,保留着总是关窗的习惯。 问过许多人,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四凤在周家做工,与周萍相爱。周冲也喜欢四凤。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 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 园收买工人代表,签定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雷雨》节选 时间:  地点: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 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矛盾焦点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 (爱情的纠葛、阶级对立)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阶级斗争)

《雷雨》(节选)结构 第一场戏: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戏: 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

第一场戏 是围绕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的旧怨与新恨展开矛盾冲突的。通过历史的爱情纠葛揭露了一个封建地主少爷丑恶的灵魂,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最精彩的“戏”在前半场,周朴园与鲁侍萍从相遇到相认前的矛盾冲突波澜迭起。

(1)相遇诉旧怨 侍萍,是你? 四凤的妈 熟知旧衬衣?! 她没有死?! 姓鲁 修墓 熟知旧事? 姓鲁 无锡口音! 关窗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恼怒,害怕

(1)相遇诉旧怨 周朴园: 奇怪——疑虑——慌张——惊惧 鲁侍萍: 怨恨,内心复杂 侍萍,是你? 四凤的妈 熟知旧衬衣?! 她没有死?! 姓鲁 修墓 熟知旧事? 姓鲁 无锡口音! 关窗 周朴园: 奇怪——疑虑——慌张——惊惧 鲁侍萍: 怨恨,内心复杂

(2)相认生新恨 手段 言行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手段 言行 厉声责问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用感情软化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 侍萍的下落 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俱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 如何理解

讨论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

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因而难免怀念起过去和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怀念便成为他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

但话又说回来,他毕竟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阶级分子。因此,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 因为怀念的毕竟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他年轻时的恋人,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淑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所以当他与侍萍再次相逢时,就更多地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但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他对侍萍也并不是毫无情义的。他先是准备给侍萍一笔钱养老;这一行动被侍萍义正辞严地否定后,他又主动地签好“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给侍萍;当支票也被侍萍“固执地”撕掉以后,他还是预备背地里给侍萍邮寄“两万块钱”。他的这些行动虽然也“暴露了他金钱万能”、妄图以金钱“息事宁人”的卑鄙灵魂,但其间又何尝没有“弥补”一下他过去的“罪过”的因素在内呢?最后,当侍萍又一次出现在周家时,周朴园果断地要萍儿承认她是生母,他也无法考虑这将给自己声誉地位带来如何的影响了。这些,都显示出了这一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思考1 周朴园和鲁侍萍 见面是偶然的, 鲁侍萍认出了周 朴园,而周朴园 并没有认出鲁侍 萍,那么鲁侍萍 为什么不立刻表 白自己的身分并 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分析: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思考2 如何理解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鲁侍萍 勤劳、善良、受苦、有尊严、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

第二场戏 这场戏是围绕怎样的中心展开矛盾冲突的? 围绕周朴园与鲁大海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展开冲突。 通过现实的阶级斗争揭露周朴园一家血腥的发家史。

课文第二场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分析: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课文以鲁家母子的离去作为结束。那么周朴园作为一个典型形象塑造其社会意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一下。 分析: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血肉联系。

课文节选部分从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 归纳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从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 作家本人谈《雷雨》: 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

他自己,在时社会上当然是“名流”、“贤达”。他认为他的家庭也是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儿子周萍,也是个好儿子,“健全的子弟”,其实已经腐烂透顶了。三十年前…… 那时的确常常闹罢工。我听到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资本家在哈尔滨修一座江桥,他故意让江桥出险,使几千个工人丧生。他是承包商,从每个工人身上扣二百块钱。我所写的周朴园就是这样发了一笔昧心财、血腥财,从此他才阔起来。

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没道德,他可觉得自己高尚得很哩,觉得自己最崇高、最了不起了,他是那么“多情”,那个被他糟蹋过的丫头,被他升格为“前妻”了,甚至连他和这个丫头胡捣、后来生了孩子的那间房子,房子里的摆设,他都一直保持原样,不准别人动一动,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一个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多么冠冕堂皇!他竟没有惭愧自疚。

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因为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经过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曾花天酒地的放荡过,但从来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回想起来,还是和侍萍相处的日子,在他罪恶的生涯中多少留下了些美好的回忆。他对侍萍的思念、怀念,便成了他后半生用来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这既可以填补她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以显示他的多情、高贵。

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具有浓郁的封建意识 发家史带着野蛮的盘剥 在社会上成就卓著 能够主宰他人的命运 自己走向毁灭的深渊 再见侍萍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怀念侍萍的情感中有真实的成分 真实

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愚蠢;有时坚强有力,有时十分脆弱。 ——列夫•托尔斯泰

把同志描写得光辉夺目,以致你已经完全认不出他的容貌;但对于敌人却总是用一种黑的颜色来描写,而且差不多总是把他描写成一个实足的傻瓜或魔鬼。我认为这不是正当的。 ——高尔基

分析鲁大海形象 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分析: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在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的同时,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 300块钱。之后,又顽强地跟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 作为新生工人阶级中的一分子,罢工工人的领导者之一,鲁大海与老奸巨滑的周朴园相比较,确乎显得幼稚而又缺乏斗争经验;但是,他有着可贵的坚定的阶级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对资本家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这些,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而又清晰的认识。同周朴园谈判的失败,使我们叹惜大海之幼稚;揭露周朴园唆使矿警杀害工人,用金钱收买工贼破坏罢工斗争时,让我们看到了大海在这场斗争中显示出的力量。

鲁大海的出现,使我们透过故事情节的阴郁氛围,看到了一丝希望和些许亮色。正如曹禺先生所说,鲁大海这样一个工人形象,“当然写得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但我是同情这个人,甚至佩服这个人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略嫌单薄的鲁大海这个形象赋予了很大的热情,寄寓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人们有着相当重要的激励意义。

主题归纳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内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历史。

“雷雨”这一标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分析:从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解答: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 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雷雨》是猛批了资产阶级的,比《子夜》揭露更狠,是现代文学史上突出地批判资产阶级的为数不太多(与反封建主题相比较)的重要作品之一。《雷雨》里充满了压抑、憋闷、腐烂、即将爆炸的气氛,这种气氛主要是由于周朴园的蛮横专制造成的。与憋气与闷气共生的,则是一股乖戾之气——早在明朝就有人注意到了弥漫于中华大地上的一股戾气。《雷雨》里的人物,多数如乌眼鸡,一种仇恨和恶毒、一种阴谋和虚伪毒化着一个又一个的心灵。周朴园、繁漪、周萍、鲁贵、鲁大海,无不一身的戾气。当然,大海的戾气是周朴园逼出来的,你也不妨说旁人的戾气也应由周老爷负责——这就是戏之为戏了。实际上,找出了罪魁祸首直至除掉了罪魁祸首之后,各种问题并不会迎刃而解。但是压抑和憋闷再加上乖戾,就是在呼唤惊雷闪电,呼唤血腥,呼唤死亡——有了前边的那么多铺垫,你甚至会觉得不在最后一场死他个一串就是世无天理。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势实际上是在呼唤革命。而从民主主义的观点来看,你也可以说是在呼唤民主——只有民主才能消除憋闷与乖戾二气。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 ——曹禺

简评: 由于作家主观上对产生这些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当时还缺乏科学的理解,把悲剧的原因解释为“自然的法则”,认为“宇宙正象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注:《〈雷雨〉序》)这种思想认识影响了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广程度,并且带来一些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弱点。 例如以性爱与血缘的伦常纠葛来展开戏剧情节的处理,不只有艺术上使人感到塑造的刀痕,甚至如作者所说“有些太象戏了”(注:《〈日出〉跋》),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作家对支配人类悲剧的力量的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但由于遭遇对他所写的生活非常熟悉,爱憎分明,剧中人物的真实刻划,读者或观众仍然可以从中看到这一悲剧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补充资料:众人眼中的繁漪 ◆我会流着眼泪哀悼这个可怜的女人,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曹禺语) ◆繁漪,你是迅急的雷雨,打破了这个封建古老专制家庭的死寂,你是闪亮的刃首,刺破了漠漠长空的黑暗,你是耀亮苍穹的闪电,旋即消逝于天际,却早已照亮专制与罪恶合织的黑暗。 ◆蘩漪并不是造成周萍和四凤及周冲悲剧的罪魁,因为她同样不幸。               

◆把繁漪说得如何富有革命性乃至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共产党员怕只是一厢情愿。(王蒙) ◆“魔鬼”繁漪的两次人生选择最充分地燃烧着这种生命力的激情火焰。倍受周朴园压抑束缚的繁漪所作出的第一次选择是大胆地投入与周萍的不伦之恋。在这场恋情中,她即将枯死的灵魂在变态的情欲中得到滋养,道德伦理桎梏的冲破与强烈生命欲望的满足使她开始重新呼吸生气。不幸的是周萍狠心的遗弃抽掉了繁漪唯一的精神依托。恰如见过阳光的人再也不愿回到暗室,繁漪绝望地作出了第二次选择——她要不顾一切地报复。正如一道划过暗夜长空的闪电只在一瞬间扯开黑幕一样,繁漪在自我毁灭中显示了生命抗争的勇气与力量。诚然,繁漪决非真善美的化身,然而对于命运大胆无畏的挑战张扬着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               ◆把繁漪说得如何富有革命性乃至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共产党员怕只是一厢情愿。(王蒙)

戏剧语言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必要的舞台说明 比如课文开头对故事时间和舞台气氛的说明,课文当中对有关人物动作、神态的说明,等等,不仅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刻地表现主题。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如小说《药》的环境描写。

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 丰富的潜台词 2、 高度个性化 3、 富于动作性

(1)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水生嫂:“你总是很积极的。”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 )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潜台词分析(一)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 )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潜台词分析(二) 周朴园 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 也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你和她是什么关系?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 哦。

潜台词分析(三) 鲁大海 (挣扎) 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他是你的弟弟呀! )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你这个畜生!你哪里像我的儿子啊!) ……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2)人物语言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即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雷雨》中,不同的人物语言各有不同,而且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和各自情感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如周朴园简短的语句、盛气凌人的语言,鲁侍萍和缓的语气、是而冲动的语调,鲁大海直截了当的语言 ,等等,都是与人物各自的身份相符合。而周朴园与鲁侍萍见面后相认的一段,更突出地反映了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各自不同的心理。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 ” “啊,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 … … ”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鲁:她是个下等人,……在年三十夜里投水死的。 …… 周:(惊)什么? 1 2 3

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这是周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惠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这是周虚伪、圆滑的表现。 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嘲笑、讽刺周的卑鄙、无耻。 周“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侍萍还活着,是他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对他构成威胁,影响他的名誉和地位。

突然提起绣在袖襟上周自己都忘记 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周:(惊愕)梅花?(1) …… 周:(徐徐立起)哦,你, 你,你是——(2) 周:哦,侍萍!(低声) 是你?(3)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 干什么?(4) 周:谁指使你来的?(5)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 命指使我来的!(6) 台词言不达意表现周的恐慌心理。 表现周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 虚伪。 周料定鲁此次来者不善,肯定有所 图,所以才这样发问。 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 此来一定有人指使,表现他多疑的 性格。 鲁性格中不仅有软弱的一面,还有 刚直的表现,说“天”“命”,表现他 对自己悲惨的根源缺乏深刻的认识。

如: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侍萍活着这一事实本身潜伏着暴露他的罪恶历史、毁坏他的名誉和家庭的危险,何况侍萍已到了周家,正怒不可遏地控诉他呢!怀念带来的欣慰,毕竟远远比不上切身利益的分量,而且侍萍苍老而倔强的真实形象,一下子破坏了他心目中那个高贵优雅、聪明温顺的情人形象的完美性。他平生唯一的寄托土崩瓦解了,他恼火,他仇恨。于是他又一次斩情绝爱,想用钱来打发侍萍离开。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是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如: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 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 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 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3)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课文中,人物的台词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不仅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够引起他们的外部动作。 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

1、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 2、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  推动情节发展  )   3、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 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 4、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5、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 暗示   )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  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 6、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 (  暗示  )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 直接推动 ;多么重要的衬衫! )

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没有她对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了解,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其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 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萍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 又如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 繁 漪    (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 周 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② 繁 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 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萍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 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总结: 在矛盾冲突中,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主题。 从语言体会人物自身矛盾冲突。

戏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