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高考的智慧从容应对智慧的高考 ——高考政治全国卷试题特点探析及备考建议
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 —— 大哈奇森 教师走进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 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 2014年参与全国卷考试的省市是15个,2015年是18个(新增江西、辽宁、山东),2016年是25个(新增湖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福建和安徽)。
一、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特点 1.试卷结构相对稳定 (1)文科综合三科的编排顺序一直为: 选择题部分:1-11地理,12-23政治,24-35历史。 非选择题部分:36-37地理,38-39政治,40-41历史,42-44地理选修选做,45-47历史选修选做。 不同于福建卷地理、历史、政治(25-36、39、42)的编排顺序。
(2)选择题基本按照经济、政治、文化、哲学模块顺序编排。 (2015年因一材多用,略有变动,2013、2014即使有一材多用,也未改变此顺序。) 不同于福建卷的政治、文化、经济、哲学顺序。
(3)选择题近四年连续出现一材两用。 “一材两用”即一个背景材料下设两道试题,也称连环选择题,要求对同一个背景材料运用模块内的不同知识或者不同模块知识来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要求和能力更高,知识迁移能力要求更强。 2013、2015年全国卷有一组“一材两用”试题,而2014年全国卷有两组。该题型2013年卷为文化、哲学模块之间的组合,2014年卷为经济与政治、文化与哲学的组合,2015年卷为政治和哲学模块组合。无固定规律,关键取决于具体材料。 福建卷中没有一材两用现象。
(4)全国卷对组合型选择题情有独钟。 组合型选择题是指在题干下提供四个题肢,再将这些题肢进行四种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四个选项,让考生选择其中的一个选项。这也可以说是全国卷选择题命题的一大特色,且都是二二组合,无三三组合或二三组合等情况。 福建卷组合型选择相对较少,有时还有三三组合。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全国卷 福建卷 组合式 9 5 10 3 11 4 一材两用 1 2
全国卷选择题除计算题外,基本上以组合型选择题出现,试题难度到底是降低还是提高,众说纷纭,但学生普遍认为是提高。在卷面受限的情况下,由于试题采用组合选项选择题,整个试卷考查的知识点相应来说就会多一些,具体到每一道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也会相应增加。每一道题要考查多个知识点,所以在试题的设问上指向性就相对宽泛。
(5)非选择题组合相对稳定。 38题多年来一直为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相组合,通常为两问(经济常见一问中隐含多小问);39题一直为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相组合,通常为三问,其中第三问常是开放性设问,占分值较小。 不同于福建卷的39题和42题。
政治 经济 哲学 文化 (2009年) 38.(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责任和具体职能。(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14分) 39.(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14分) (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12分) (2010年) 38.(1)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省煤炭行业实行重组的意义。对于材料提到的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14分) (2)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为什么必须对相关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 结合煤矿安全生产提出建设责任政府的建议。(12分) 39.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8分)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 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6分) 政治 经济 哲学 文化
38.(1)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12分) (2011年) 38.(1)结合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中行使的职权及其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假设你是企业经营者,你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4分) 39.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12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2012年) 38.(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12分) 39.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10分) (3)结合材料,就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4分)
(2013年) 38.(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14分) 39.(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2014年) 38.(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12分) (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39.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12分) (3) )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4分)
(2015年) 38.(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14分) 39.(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政治 经济 文化 哲学 开放性
全国卷命题创新力度大。非选择题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创新力度明显加大,设问形式新颖灵活,尤其是39(3)基本为开放性设问。 非选择题限制性设问和开放性设问相结合。 全国卷命题创新力度大。非选择题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创新力度明显加大,设问形式新颖灵活,尤其是39(3)基本为开放性设问。 如: 2013年卷39(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2014年卷39(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2015年卷39(3)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4分)
一、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特点 2.考试范围及各模块分值相对稳定 (1)全国卷重点考查四本必修教材,不单独考选修。 (不同于福建卷) (2)四本必修各占分值不均,经济、哲学稍多,政治次之,文化最少。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不同于福建卷的相对均等,以福建卷2015为例: 模块 年份 分值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2011年 16+14=30 12+12=24 0+10+4=14 20+12=32 2012年 4+12=16 16+10+4=30 2013年 4+10=14 16+12=28 2014年 2015年 开放性 4 不同于福建卷的相对均等,以福建卷2015为例: 经济12+12=24分 政治12+9=21分 文化12+12=24分 哲学12+9=21分
一、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特点 3.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和重要考点 所谓主干知识,是指《课堂标准》和《考试大纲》规定的各个模块内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等。 所谓重要考点,是指近年来常考考点特别是连续考查的考点,它首先是教材知识的重点,同时也是与当年重大热点问题紧密相连的知识点。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福建卷,均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回顾四个模块近年考过的考点 经济:扩大内需、企业重组、企业自主创新、分配改革、 公司经营、市场机制、财政 政治:政府职责、政府问责、人大及人大代表职权作用、 政府、党的领导、政府简政放权的意义、政府预算 文化:文化遗产、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的作用、科技对 文化发展的作用、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的作用、 核心价值观 哲学:价值判断、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辩证否定 观、认识论、意识的作用、认识论 试题无怪题、无偏题,重基础,有重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创新。
一、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特点 4.突显能力立意,对能力要求较高 《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即考核目标和要求、考试范围。考核目标就明确规定为考查学生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这个考核目标就是最重要的命题依据,在全国卷试题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最值得体味的内容。
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015·全国卷1·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B) ①破除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 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例: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 材料: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 ①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的具体体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 ②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
经典例题: 2010煤碳一题 2012分配一题 2013公司经营一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例: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 材料: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14分) ①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 ②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③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2015全国1卷)17.《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①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体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选择题侧重考查前两个能力,非选择题四个能力都有考查。
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014全国卷 38(2)材料二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14分) 参考答案: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5分)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5分)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的质量,降低商品的价格,最终是消费者收益。(4分)
2014全国卷 39(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2014全国卷 39(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 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要提高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问题逻辑驾驭知识逻辑 能力的考查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全国卷命题的最大亮点、最值得点赞的地方就是设问以问题逻辑切入,答案的设置着手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正确引导教学,实现通过教与学获得知识的积累是为问题的解决服务,真正提高参与生活的能力。 如果学校和老师还是停留在从知识到知识的教与学上,学生越学越机械,明显与高考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要提高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特点 5.时代性强,学科性特点突出,但考查方式多为“大背景、小切口”。 全国卷时政背景材料从内容上看,基本都是选择全国性的、世界性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淡化地方性热点。如2015年试卷中出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简政放权、价格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小微企业扶持、经济发展新常态、结伴不结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体现出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和鲜明的学科特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1 题号 热点背景 生活主题 12 购买复印机 13 价格改革 14 互联网金融 15 美元持续升值(国际) 16 依法治国 17 立法沟通机制 18 企业信息公示条例 19 结伴不结盟(国际)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1 题号 背景材料 生活主题 21 安全生产与安全意识 22 美日关于教科书争议(国际) 23 卤水豆腐 38 预算法 预算管理 财政赤字 3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虽然全国卷的背景材料是大热点,但命题的切入点却非常微观。 如: 2013年考查公司经营成功的经济原因,2014考查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2015年要求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资金。 2014年要求“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哲学部分无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知识跨度都不大,每题基本上都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多维度考查。
(2015·全国卷·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C)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这是一个从知识时代走向核心素养的时代,面对智慧的高考,您准备好了吗? 总的来说 试题: 稳 新 形式稳 内容稳 难度深度稳 理念新 选材新 角度新 试题立意:国家意志 核心素养 这是一个从知识时代走向核心素养的时代,面对智慧的高考,您准备好了吗?
例举几堂课: 《征税和纳税》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二、备考建议 学生 —— 主体 教师 —— 主导
二、备考建议 1.精心备课:研讨课标考纲,关注时政,驾驭教材,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 把握新课标,研究新考纲,吃透考试说明。 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课标考纲,确保教学的高度准确性、明确的目的性、极强的针对性、周密的计划性、准确的预见性。
二、备考建议 1.精心备课:研讨课标考纲,关注时政,驾驭教材,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2)关注时政,把握全国性、国际性的重大热点问题
高考对时政热点问题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一、依托基础知识,考查能力素质。 考热点不是考热点本身,而是通过热点问题创设新情景,考查政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同时,注重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或借助或突出时政热点,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 二、突出长效热点,回避不确定性问题。 热点问题的切入体现了长效性,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发展,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回避那些不确定性、可能变化的问题。如全球气候问题、资源环境能源问题、民生问题、安全问题:生产、食品药品、出行安全、科学发展、科技创新、重点工程建设、党的建设、和平与发展等都属于长期的热点问题。像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都存在很大的变数,对这些问题的考查往往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或通过隐性考查的方式来体现。 三、以问题为中心,多角度考查实际问题。 四、呈现方式多样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五、体现人文性,关注青少年成长。 高考试题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注重突出时代性,反映时代主旋律,在试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对青年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修养的正确导向,并与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结合,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
如:20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对重大时政热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要注意把握它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主体、多层次解读,重要的时政语言还可以要求学生理解并牢记,因为它可能直接成为高考答案的语言。 例: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 如:20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又如:混合所有制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
在2016届备考工作中,我们应偏重关注全国性的、国际性的重大时政,特别是重大会议、重大经济政策等。一般来说,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主要通过几大重要会议展示出来的:一是本年度召开的党的中央全会,所通过的重要决定是当年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二是本年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三是全国人大会议,特别是国务院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二部分,即对政府工作的建议,是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政府集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国际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其中的某些内容就有可能成为政治生活部分试题的背景材料。
然后关注对热点问题理论界的评论,多数是大学的专家学者,基本与命题者关注的方向一致。 此外,我们应根据全国卷模块结合的特点,对时政材料,要多从经济现象中寻找政治学依据,多从政治视觉中透视经济现象;要学会用哲学原理分析我国的文化现象,从文化现象中上升到哲学层面。
1.精心备课:研讨课标考纲,关注时政,驾驭教材,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3)研究教材,把握知识逻辑,提高驾驭教材能力 课程标准是高考的重要命题依据,教材也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呈现课程标准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所以初中教材也才有众多版本,基于此,我们的教学既应忠于教材,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把握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对教材的驾驭,大胆取舍,切实把握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的深浅之度,做到“取”不画蛇添足,“舍”不轻丢要点,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我们的主张:话题教学 话题即立意 教师驾驭教材,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对接,实现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 如: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这需要政治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任重而道远。如何实现?学习、学习、再学习!
二、备考建议 2.高效讲课:重基础,提能力,培思维,教方法。 重视基础,把握复习备考的根本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外化和表现。 高考无论怎么变化、如何突出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都不可能脱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都不可能脱离中学的基本教学内容,都不可能脱离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重要考点。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 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必须强化主干知识,夯实基础。重视基础,这才抓住了复习备考的根本。各个模块最核心、最主干的、在高考中反复出现的知识,更是根本的根本,必须反复演练、落实到位。只有强基固本,稳扎稳打,才能内显素质、外显能力,才能在激烈的高考中驾轻就熟、脱颖而出。
一是“站高处”,即构建知识树,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在重基础的复习方面,通常把握三个节奏: 一是“站高处”,即构建知识树,从宏观上把握教材; 二是“走进去”,即细致深入把握每一个考点;(这才能适应全国卷命题小切口的特点,如福建卷考过的“文化的包容性知识”、海南卷2015“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所以我们常说,学考考一、二级知识,即框目栏标题和段首段尾语,高考考三级知识) ; 三是“走出来”,即在繁多的知识中提炼出主干知识、重要考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例如有的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回顾教学环节,采取让学生来说上节课思路,每节课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上节课知识落实情况,有的甚至请学生到黑板上写默教材框架及重要考点,这个都是可取的,是有利于督促落实。
如何夯实基础,深化知识 以纲(考试大纲)为纲,以本(教材)为本,全面 (要点全,不缺漏)准确(识记准确,表述规范)、深刻 (挖掘深层,力避粗浅)、针对(易混易误,着重辨明) 地掌握考点。备考时要做到树明(知识树型结构图)、线 清(知识逻辑主线),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 基本脉络,提高综合运用、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在教学中要将知识前后贯通,左右联通。点要讲清、明 理会用,线要连好、条条清晰,面要织全、精梳细琢。帮 助并教会学生建构“知识库”,并能做到想一点、连一线、 带一面,随时调用。
国家虽然不是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者,但在宏观上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对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有关系进行协调,对市场机制的缺陷进行弥补,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1.中心工作及目标: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建成全面小康。 2.市场基础,宏观调控,特别用好财政、货币、价格政策。 3.进行改革,完善制度。 4.关注民生,就业引导,保障权益,完善社保,促进公平。 5.对外开放,趋利避害,国际贸易。
企业 1.以盈利为目的,如何获利?(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劳动生产率;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面向市场,正确经营;自主创新,形成优势;诚信经营,良好形象;兼并破产,强强联合。) 2.社会责任,效益统一。(守法经营,遵守秩序,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转方式,调结构,惜资源,护环境。) 3.引进来,走出去,善用世贸规则,加强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个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供应者进入市场,通过市场获取收入;作为消费者进入市场,自主进行消费选择;同时作为纳税人进入市场,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 1.消费者: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正确的消费观。 2.劳动者: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3.经营者: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保障劳动者权益、完善分配政策、遵守市场秩序、树立诚信观念。 4.投资者:了解信用卡、储蓄存款、股票、债券、保险。 5.纳税者:个人收入分配、财政及其作用、税收特征及其类型、依法纳税的义务、违反税法的表现。
以教导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政治试题从设计过程看,主要由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组成,即立意、情境和设问。呈现在考生面前的是试题的情境和设问,情境和设问紧密联系并体现立意。 解题过程实质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思维过程。其中信息提取、信息加工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反复运用既分析又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理解试题的过程,也是全面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并积极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思考的过程,必须精耕细作、精益求精。
通过分析问题,建立起了问题与所学知识的正确联系之后,就进入了解决问题的思维阶段,这是一个输出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思维过程。这一阶段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考生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即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所学知识经过迁移、重组、整合,形成自己的新知识体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新知识分析新情境、探讨新问题。其次,在论证中,要观点明确、表述清楚、逻辑严密。这要求考生在运用学科语言组织、表达问题时具有清晰性、层次性、逻辑性。最后,要综合运用政治学科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论证、探讨问题,体现创造性。这要求考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3.有效训练:精练精讲,各个过关,提高练习针对性和有效性。 见题不慌、解题不躁、答题不乱 (1)限时训练、套题训练 见题不慌、解题不躁、答题不乱 全国卷阅读量大、信息量大、思维力度大,训练试题的编制和选择上,应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思考量,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 (2)提前合卷训练 文科综合150分钟的考量,不仅是场脑力劳动,也是一场辛苦的体力劳动,建议提前进行文科综合的合卷训练,让学生尽早适应这场“马拉松”,学会在频繁的思维转换中保持思考和答题的精准性,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解题步骤和解题习惯。(一般从12底或元月初进入文综合卷考试,包括月考和周考大概共计20次左右。)
(3)专题训练,各个击破 计算题 全国卷第12题大部分时候是考的计算题,2015全国1卷未考但2卷有考,但整体难度在降低。 如,价格价值、劳动生产率、货币发行与货币价值、汇率、收入分配、系数、企业利润、投资收益、税收等。 重视基础理论,运用数学思维,克服畏难情绪,通过训练,基本能实现得分。
(3)专题训练,各个击破 图形题 连环选择题 组合选择题 信息提取题 逻辑推导题 常见易错易混知识点 学科思维训练
20.“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 ①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②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这些题对我们很易,对学生却难,为什么? 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专题训练,各个击破 非选择题的训练 可以进行题型训练,如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评析类等等;也可以进行分模块训练,只要多去研究高考题,还是可以发现不同模块在考查方式上有其稳定性和个性特点。教师可加强对主观题审题分析、材料解读、提炼考点、组织答案和解题技巧等方面的专项训练。
(2015·全国卷Ⅱ·38)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14分) ①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大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②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③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与发展;④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大众企业、万众创新。
(2015全国2卷)(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 分) (1)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激奋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 (2014年全国1卷)(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10分)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创新人才的培养。(4分)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2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和创新精神,(2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分) 注意答案的思维层次,学习、效仿。
(4)考前适应性训练 建议训练近几年的全国1、2卷和海南卷。 教师讲析时不仅侧重方法指导,同时可以就近两年这几套试卷中出现过的每一次热点、思维点进行变形训练或拓展讲析。
(2011海南卷2)201 1年第一季度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而消费价格指数为5%,同期居民储蓄仍然大幅增长。对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的合理解释是 ①人们要应对未来住房、养老等支出 ②居民的消费趋于饱和 ③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有弹性 ④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3全国卷15)2011年我们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人均储蓄25548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6%和15.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事实可以推断出 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 ②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随GDP的增长而增长 ③我国居民高效理财的渠道比较狭窄、品种较少 ④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4海南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将导致 A.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逐步提高 B.资金大规模流向实体经济 C.利率差异化金融产品不断出现 D.社会融资成本大幅度降低 (2015全国2卷14)2015年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按照存款保险制度规定,成员银行缴纳保费形成保险基金,当成员银行破产清算时,使用银行保险基金按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偿付。这一制度对银行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 ②增强银行信用,推动银行公平竞争 ③促进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收益 ④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提高其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 ④ D.③④
(2015全国1卷)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回答16~17题。 17.《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①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体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5全国2卷) 17.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① 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② 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 ③ 提升司法公信力 ④ 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个性辅导:加强面批 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有利于提高针对性,且提升效果更为明显。高三教师可多加强试卷面批等工作,提升复习效果。
高考三轮复习的时间安排及任务 从2015年9月到2016年1月底,花5个月时间进行必修模块的第一轮复习。基本上是按一节课一框题,部分灵活处理。(以生活中的热点材料为载体,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以习题训练巩固知识点的复习模式。) 2月初至4月底是第二轮复习,分专题进行,四本必修共16个专题,构建知识体系;各类题型专题训练,约10个专题。 5月是第三轮复习,学生查漏补缺夯实知识,老师引导重点热点及重点知识的突破提升和加强模拟训练。(不单独讲热点,热点渗透在一二三轮复习之中和习题讲解中)
学辅练考安排 学校统一一辅,课外自主 多轮驱动 每月有月考 12月后每周有周考 每单元有单元检测 在内容上有错开,尊重记忆规律,及时巩固。 (复习具有计划性、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
最智慧的复习备考策略一定来自 每一位辛勤耕耘的一线教师!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