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一种共患传染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一种共患传染病。
1、临诊特征 主要严重侵害生殖系统,以母畜发生流产和不孕,公畜引起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等。在家畜中,除猪对本病易感外,牛和羊也易发病。另外,人也可以感染本病,因此该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该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初次分离多呈球状和卵圆形,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菌毛,不形成芽孢,有毒力的菌株可带菲薄的荚膜。 2、病原学 该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初次分离多呈球状和卵圆形,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菌毛,不形成芽孢,有毒力的菌株可带菲薄的荚膜。
布鲁氏菌属有6个种,为羊布鲁氏菌、牛面鲁氏菌、猪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在我国发现的主要为前3种,都是细小的短杆状或球杆状,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布鲁氏菌对热非常敏感,70℃加热10min即可死亡。一般常用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
3、流行病学 多种动物对羊、牛、猪等三种布鲁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但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母畜较公畜易感性大,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性高。 病畜是本病的传染源,除不定期地随乳汁、精液、脓汁排出外,主要是在母畜流产时大量随后胎儿、胎衣、羊水、子宫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等排出于体外。
地方流行,产仔季节以及畜群大批发生流产时,是本病大规模传播的时期。 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道(尤其在猪)和皮肤、黏膜,实际上所有制任何途径均可感染。
4、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2周,长者可达半年。牛、羊、猪布鲁氏菌病症状基本相似。 怀孕母畜流产是本病主要症状,以怀孕后期多见。流产胎儿多为死胎, 或许出生弱胎。多数母牛在 流产后伴发胎衣停滞或子宫 内膜炎。羊、猪流产,则很 少发生胎衣停滞现象,但易 发子宫内膜炎和关节炎。多 数流产一次,二次的少。
母牛流产,产出发育不完全的胎儿,全身肿胀,有出血斑 (郑明球等)
公畜除关节受害以外,往往侵害生殖器官,发生睾丸炎,睾丸仲大、阴囊增厚硬化、性机能降低,甚至不能配种。鸡、鸭等的症状表现特殊,多呈腹泻和虚脱。
5、病理剖检 子宫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污灰色脓汁。胎膜由于水种而肥厚,呈胶样浸润外观,表现覆以纤维素和脓汁。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肝脏中出现坏死灶。流产之后常继发子宫炎,子宫炎持续数月以上。输卵管肿大,卵巢发炎。 公牛患布鲁氏菌病时,可以 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和副睾 炎。 羊、猪布鲁氏菌病与牛 大体一致。
6、诊断: A、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可作为初步诊断的参考。 B、确诊本病则有待于细菌学、血清学和变态反应诊断。 细菌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凝集反应(试管、琥珀平板);补体结合反应;全乳环状反应。 变态反应:布鲁氏菌水解素皮内注射。
7、防制: (1)加强检疫。 (2)定期预防注射:在布鲁氏菌病的常在地区的家畜,每年都要定期预防注射。 冻干布鲁氏菌猪2号弱毒菌苗,可采用注射法和饮水法。注射法适用于绵羊、山羊和猪。饮水法适用于绵羊和山羊,也可用于牛。免疫期山羊、猪、牛1年,绵羊18个月。
冻干布鲁氏菌羊5号弱毒菌苗分气雾免疫法和注射法两种,均适用于绵羊、山羊和牛、鹿。配种前1-2个月进行为宜。 (3)严格消毒:10%-20%石灰乳、2%氢氧化纳溶液等进行消毒。 (4)病畜处理价值不大,以淘汰屠宰为宜,或高温处理后利用。 (5)培育健康幼畜。
8、治疗: 本病是一种慢性感染,以引起流产和睾丸炎为特点,一旦出现症状就失去治疗价值。又因本菌为兼性细胞内寄生,治疗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