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以冷战为特征的全球格局的演变 第四章 世界力量的分化与组合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一、苏南冲突 二、中苏论战和关系恶化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一、苏南冲突 1. 原因 2.苏南分裂 (1)国际共运中苏联以家长自居 (2)苏南间的历史和现实恩怨 历史恩怨 的里雅斯特的归属问题 筹建巴尔干联邦问题 2.苏南分裂 1948年3~5月爆发纷争,1949年正式分裂 社会主义阵营第一次分裂引发阵营内部混乱
二、中苏论战和关系恶化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破裂 1956至1957年围绕“三和路线”和对斯大林批 判展开 60年代初论战公开化,党和国家关系的恶化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赫鲁晓夫执政中后期社会主 义阵营内部矛盾更趋尖锐 1.苏南关系再度紧张 2.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关系 破裂 恩维尔·霍查(1908-1985年)
3.中苏冲突 (1)中苏两党关系中断(1965年底) (2)日益升级的边界武装冲突 1969年3月2日和15日珍宝岛事件
1969年新疆地区的流血事件 6月塔斯提事件 9月铁列克提事件
第一编 以冷战为特征的全球格局的演变 第四章 世界力量的分化与组合
第一节 西方阵营分化 一、美国的相对衰落 二、西方阵营的离心倾向
一、美国的相对衰落 1. 经济实力的下降 2.美元危机 (1)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较慢 (2)在世界GDP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下降 (3)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2.美元危机 国际金融市场美元被抛售, 金价上涨,美元汇价下跌 (1)原因:资本输出扩大,国际收支逆差急增,通货膨胀的发展,黄金储备的大量外流
(2)过程 1960年10月20日首次爆发 ◎1968年执行黄金双价制(官价和市场定价) 1971年两度爆发,8月15日美国宣布切断美元 ◎1961年成立“黄金总库” ◎1968年执行黄金双价制(官价和市场定价) 1971年两度爆发,8月15日美国宣布切断美元 与黄金的直接联系 1971年和1973年美国 两度贬值美元 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 瓦解
二、西方阵营的离心倾向 美国和盟国关系由 “命令型”和“支配型”转向 “伙伴型”和“合作型” 1、西欧盟国与美国关系的调整 法国谋求自主外交,推动欧洲联合 联邦德国实施“新东方政策” 英美特殊关系松动 2、日本自主意识的加强 1960年修订日美安保条约 1972年与中国建交
第一编 以冷战为特征的全球格局的演变 第四章 世界力量的分化与组合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殖民体系的瓦解 1. 背景 2.概况 两个高潮 (1)宗主国力量日渐式微,危机不断加深 (2)殖民地国家民族主义的力量不断壮大 (3)“欧洲中心论”的破灭和非西方文明复兴 (4)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筹建巴尔干联邦问题 2.概况 两个高潮 第一个高潮: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中心在 亚洲,并延伸到北非
◎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 第二个浪潮:从20世纪60年代延续到70年代中 期,中心区域在非洲 南非反抗种族隔离的斗争 1994年首次多种族大选, 非国大获胜, 曼德拉当选总统 3、影响 曼德拉(1918- )
二、第三世界的形成 殖民体系崩溃,联合斗争的需要 1. 亚非会议 第三世界兴起的起点 印尼、印度等国发起召开 1955年4月18 ~24日,会议在印 尼万隆独立大厦召 开,共29个亚非国 家参加
中国参会与“克什 米尔公主号”事件 中国代表团和周恩 来树立了新中国的外交 形象
会议最后公报正式提出了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 作的十项原则 意义和影响 ◎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 ◎鼓舞和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并为亚非国家联合斗争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殖民体系瓦解 ◎为第三世界兴起奠定了基础 2.不结盟运动 1956年7月,铁托、纳赛尔及尼赫鲁发表联合 声明,明确了不结盟思想
1961年6月,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在开罗举行 1961年9月1~6日,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 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 3.七十七国集团 第三世界在国际经济领域联合斗争的组织 1963年组成了“75 国集团” 1964年第一届联合 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 员增加到77个
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 (2)中美关系的缓和 ◎乒乓外交和基辛格访华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周恩来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3)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
(4)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5)中日建交。之后大批欧美国家与华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