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办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水平 ----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思考 规范办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水平 ----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思考 与新城区各位校长交流学习 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彦泽
向各位校长致以 崇高敬意!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与使命是什么? 规范办学、 内涵发展、 提升教育水平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高级教育计划讨论会上,认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基础教育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不可能优秀的高等教育。 关键是如何体现的: 基础教育有其独立的价值,在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它自己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类型和层次教育的价值。
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是如何体现的?《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告诉我们,基础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一是它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体人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
二是它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 基础教育的特征是基础性,一为整个教育打基础,体现普及和全面性;二为人的长远打基础体现根基性和 胚胎性。 把学生培养成盆景,很难成为栋梁
基础教育不是培养科学家,是培养公民,其目标是为学生的立德、立业打基础。立德就是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善于接纳他人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素养 立业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发现、创新的能力和勤奋学习的品质。 立德的基础是诚实,立业的基础是勤奋。以诚立德,以勤立业。基础教育把道德和勤奋解决好了,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当然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并不否定基础教育也担负着为高一级教育和学校提供和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这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它并不能替代基础教育的最根本的价值---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根本价值为基础和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主要应该是育人,而不是选拔。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价值是有区别的。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它与面向整个民族,并注重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教育显然是不一样的。而单纯以为高等教育服务来衡量基础教育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以高等教育的价值取代基础教育的价值。 因此,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这种独立价值,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先导。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国家教育部负责制定有关基础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总体发展规划和基本学制;设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师范教育的专项基金;对地方教育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等。 省级政府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实施工作,包括制定本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教学计划,组织对本地区义务教育的评估和验收;建立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项基金,对县级财政教育事业费有困难的地区给予补助等。
县(市、区)级政府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教育经费,调配和管理中小学校长、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等。乡级政府负责本辖区义务教育的落实工作。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基础教育发展的走势: 1、基础教育现在已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 新的基础教育观念:“全民教育”的新概念.满足全民的基本学习需求。泰国宗滴恩世界全民教育大会,要求世界各国在现行基础教育服务范围,除了加强正规学校教育渠道外,提倡有效利用各种非正规教育渠道,以保障每一个体的基本权利。同时,它也强调世界各国必须注重基础教育的质量,即学习者所获得的实际学习结果和所具有的相关性。90年代以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均被提到各国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上。
2、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 世界基础教育的毛入学率继续上升,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教育机会在国家、地区及男女之间存在的差异依然明显,教育上的差异反映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和人口整体素质上的差距。 3、义务教育年限逐渐延长 义务教育年限逐渐延长已经成为世界基础教育的普遍事实。90年代,在有数据可查的169个国家中,义务教育中值年限为7-8年,一般是从非洲的6年到北美、欧洲和前苏联的10年。
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则显示:在有数据可查的171个国家中,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的平均年限已达7 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则显示:在有数据可查的171个国家中,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的平均年限已达7.2年,北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限为10-12年。多数国家开始义务教育的年龄为5-6岁,完成年龄在14-18岁之间。由于失业危机的增加,以及不具有充分教育准备的青年难以顺利就业,那些16岁完成义务教育的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学生继续留在学校,直到他们完成高中教育,即离校年龄逐步趋于17或18岁。
4、适应社会需求而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关系到教育能否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发达国家首先起步,从维护本国和远利益出发,积极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充实。 首先,科学教育受到重视。1989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提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计划》的扉页上对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这样的阐述: “在下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将发生迅速的变化。科学、数学和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并对变化作出反应。所以,科学、数学和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其次是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许多国家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许多国家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等学科,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围绕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开设实用性和知识性课程。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开设以科学、技术和社会为主题的相关课程,不仅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融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而且,通过计算机网络教会学生了解更新、更广阔的知识世界。同时,许多国家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恶化问题,相继开设环境教育、生态保护等课程。
5、改进和完善评估与考核办法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21世纪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重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学业成绩考核和评价。英国《教育改革法》颁布后,不仅在全国实施统一课程,而且同时对7岁、11岁、14岁和16岁这四个所谓义务教育“关键阶段”的学生进行全国统一的考试与评价。美国自《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战略》颁布实施后,也提出全美教育目标及在州一级的范围内统一教育标准和统一考试制度。
俄罗斯、中国及亚太地区一些国家,由于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分数已经成为衡量学生不业成绩乃至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这种过分强调分数的做法已经日渐显露其弊端,学生、教师全部围绕分数转,从而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执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如何确立有效、合理和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使评价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是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任务。
6、重视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中指出:“在即将跨越21世纪的门槛时,青年一代的教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更迫切地需要我们的承诺和资源;我们的教师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我们共同的未来举足轻重”。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质量:要求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掌握发现知识、学会学习的本领;制定基础教育教师资格审定制度;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改善基础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改革师范教育,在培养体制上有定向、非定向和联合培养等形式;课程结构逐步改变长期以来过分专业化和适应性不强的弊端,由分科教学向综合化教学的方向发展,多专业,多学科交叉授课,以扩大师范院校毕业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7、作为终身学习的起点基础教育有了一些新重点 终身学习已从理想变为现实,世界各国因发展阶段不同正在以不同的脚步迈向学习化社会,学习已经成为关系未来进步的重要因素。 作为满足终身学习的一个必要手段——基础教育,由此又有了新的蕴意和使命。从整个终身学习过程来说,基础教育又被当前国际教育界称为“初始教育”即终身学习的起点。来自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观点认为:“良好的初始教育是开始终身学习的关键。这种教育应该覆盖儿童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发展,应该保证所有青少年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使他们养成学习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奥德内斯总结了基础教育在面向未来学习化社会应该注意的问题时指出:“全球范围内的教育系统在传授知识字和计算技能方面已经取得了进步,但是,它们在第三个主要领域即生活技能、社会技能和价值观念的传授方面却没有太多的成绩。虽然20世纪造就了一代在计算机和知识开发领域里的专家,而这些专家在价值观念 、生活技能、对多样化持宽容尊重态度方面却不那么完美。可以说,这个世纪教育的失败不是在科学、语言和数学教学上的失败,而是在倡导人类之间和平共处上的失败,是在为了充分平等的发展而应发掘个人和社会潜能上的失败”。这说明,如何学会学习和道德教育是世界基础教育应该认真重视的问题。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题目,“请你对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结果: 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拉美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请”,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追问: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 我们需要怎样的校长?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
我们需要: 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能、身心两健的人 对于个人而言,什么最重要?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生活比文凭更重要;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 希望教育、愉快教育、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创新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赏识教育、理解教育、情境教育、情感教育、主体教育、新教育、判断力教育、自我教育、人格教育 ……
现实: 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 中小学:以应试为中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疲于检查评比 大学:以就业为中心,学生忙于考级、考证 有什么了不起的学问值得我们的孩子起早贪黑学的那样死去活来?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 北京某中学 民间工艺(包括景泰蓝、瓷器、剪纸、雕刻、古典乐器制作以及木、石、铁、灯、竹、泥水、刺绣、油漆)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 北京某中学 民间工艺(包括景泰蓝、瓷器、剪纸、雕刻、古典乐器制作以及木、石、铁、灯、竹、泥水、刺绣、油漆) 民间曲艺(民乐、相声、戏曲、魔术、杂技、小品、评书及其他说唱艺术等) 传统艺术(书法、国画、茶道、插花等) 传统医学(推拿、针灸、中医等) 传统收藏(珠宝及古玩鉴定) 传统体育(武术、围棋、象棋等) 现代体育(赛车、台球、桥牌、网络游戏开发等) 现代艺术(动漫、摄影、平面设计、园艺等) 演艺(模特、娱乐节目主持人、电影摄影等)
9类50门课程,其中时事政治课程有:形势报告、经济研究;保健类课程有:老年保健、老年营养、食疗与养生保健、老年心理保健、中医基础、按摩、太极拳剑、木兰拳剑、瑜珈形体、美容保健、科学散步法等;文史类课程有: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化史、历朝兴衰史、古代哲学、闽台文化交流、格律诗词、写作等;语言类课程有:英语、日语等;美术类课程有:书法、国画、钢笔画、摄影、篆刻等;声乐类课程有:京剧、越剧、闽剧、音乐等;器乐类课程有:钢琴、电子琴、古筝、二胡等;舞蹈类课程类有:民族民间舞、交谊舞、越剧身段等;技术类课程有:电脑、花卉、钓鱼、钩织工艺等。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 当一个好教师的四个条件: 教育理想——思想、信念 教育激情——热爱、倦怠 教育智慧——方法、技能 教育良知——气节、关怀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 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 谚语: 你让我做个听众,我很快就忘掉了; 你让我做个观众,我看过就记住了; 你给我一个角色,我演过就全懂了
“教”与“学”的关系范型 少教多学—多教少学:有效教学 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教学模式 以学定教—以教定学:活动逻辑 教学合一—教学分离:协同意识 教学相长—教学互损:职业境界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学校教育究竟是为了一时之需还是终生之用? 健康的心灵,善良的品质,宽容、大度、乐观、从容的人生态度。 学习知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共同生活):责任感、同情心、诚实守信、民主平等、相互尊重。 让每一个学生热爱阅读,让阅读成为日常生活; 让每一个学生热爱艺术,让艺术成为人生境界; 让每一个学生热爱运动,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 让每一个学生热爱劳动,让劳动成为幸福源泉; 让每一个学生热爱交往,让交往成为人生乐趣
时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质疑声音也是不断。 有人说,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但高考是更大的社会现实,共识与现实之间如何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如何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难点; 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更不敢奢望,今天的教育如何能够承担起明天的希望;
有人说,今天的小孩更有个性,自我意识更强,再加上独生子女社会的来临,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将成为旷古难题; 还有人说……提出问题的人很多,回答问题的人却不多。 这个时代的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实在不少。
以前,受教育的机会是稀缺资源,能够上学就是一种满足和幸福; 今天,接受优质教育成为稀缺资源,大家都想上好学。 当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之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育的质量。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好校长 。“促进人的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当今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教师教育学生“学生发展教师,教师发展学校,校长引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词。 有评论者认为,当前,教育家办学有四大“敌人”: 一是“企业家”办学,按照市场的法则以逐取利润为目标,校长就像企业的CEO;
二是“官僚”办学,一切听命于上级部门,以官为本,扼杀个性,学术批评、理性精神缺失; 三是“家长”办学,大搞家长制、一言堂; 四是“教书匠”办学,一头钻进应试教育的口袋,对教师用急功近利的升学率考核,以学科为中心、考试为手段、升学为目标。 评论有些以偏概全,但我们应该承认它道出了部分事实。 一个好校长是个什么样的?
1、好校长应该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所谓精神领袖,就是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主心骨,是师生衷心拥戴和信赖的领导者,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核心领导作用。让学校充满活力,感召每一位师生充满激情地工作和学习,从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精神领袖的校长: 有在教育教学一线摸爬滚打的吃苦精神和真功夫、硬功夫,以绩服人; 有良好的职务道德基础上的领导力,治校有方; 有良好的教育科学理论支撑的底气和品位,德才兼备; 有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凝心聚力; 有不畏艰难险阻的胆识和勇气,开拓创新; 有和谐的团队精神,和衷共济。
2、要引领学校发展 思想上的引领 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决定的。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就是校长要有充满智慧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并能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校长要善于用自己先进的办学思想去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工作状态,以此引领学校发展。
教学上的引领 作为校长,在教学业务上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不能脱离教学一线,要重视“以身施教”,经常以公开课或常态课的形式引领学校的课堂教学,校长也可以与教师同上一堂课,用自己的课堂实际引导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真正领导起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学研究上,校长要引领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指导教师走上教学研究之路。
管理上的创新 成功的管理就是要让教师有幸福感,学生有愉悦感,师生都有主人翁感” 。管理的重点不在管,而在理。不是强制,而是理清、理顺、理活。 在倡导“教育家办学”的今天,需要校长迎来送往少一点,潜心研读多一点;推杯换盏少一点,埋头苦干多一点;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面前,校长要以教育家独有的学识,去捕捉并生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
二要规范办学行为: 1、规范教学行为 严格作息时间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不得挤占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社会实践等课程的教学时间,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赶超教学进度。 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 严禁违规补课
2、规范招生行为 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 普通高中实行属地招生 严禁违规提前招生。 实施“阳光招生”。 规范招生宣传。
3、规范办校办班行为 规范编班办班行为。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实验班、特长班等任何名目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严禁以学生获奖、竞赛和考试成绩作为编班依据。 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 按规定控制班额。
4、规范考试评价行为 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严格规范竞赛活动。 严禁下达升学指标 5、规范教材使用 严格教学用书选用 严禁违规征订和使用教辅。 6、规范教师行为 严禁教师有偿补课
7、规范收费行为 严格执行收费政策。 严格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 8、严格问责制度 严格工作责任。教育局长、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和分管校长是第二责任人 严格责任追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学校出现的违规办学问题,要按管理权限进行严格问责,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三要走好内涵发展的路子: 1、在资源投入一定的境况下,通过创新制度、改善管理、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布局、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法、开发和利用教育要素的潜在优势、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共享率和使用率,从而增强学校效能、提高教育质量。
内涵式发展主要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外延式发展是指通过扩大投资,增添设备,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校效益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内涵式发展是指通过转变教育者的育人观念,优化学校的育人策略,讲究育人艺术,提升育人功能,从而打造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把学校的育人功效从拼时间、耗体能转移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上来,通过改善服务态度,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来打造学校的社会效应。
特征是: 从数量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转变; 从教育应试向提升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 从“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转变; 从自上而下的垂直化管理向发挥每个主体积极主动性的扁平化管理转变; 从封闭式发展向开放式发展转变。着力提高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学校具有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学质量。
内涵发展体现一个学校的软实力,而不是硬件的建设。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中小校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内容的相似形和统一性。但内涵发展又凸显了个性, 学校发展有“差异”, “差异”正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点”。 学校特色是学校个性的张扬,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师生品格的凝聚和独特风貌的体现。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可替代性。
学校特色发展主要体现在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鲜明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执行严明的规章制度、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简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和精良进取的师资队伍等方面上。 学校内涵发展要做好4件事:
一是教师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 教师成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团队的建设。应该激励教师、给教师搭建平台,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准确定位。 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使教师真正胜任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要求,真正理解和自觉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课程设置——一切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开齐开足规定课,开发整合校本课。基础教育应该把什么知识教给孩子 ? 从知识存在或产生的领域,知识划分为:客观世界知识、 情感领域知识、 信仰领域知识 人文知识四类。 每一个领域的知识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第一类为认知客观世界的知识——科学与技术。客观世界,包括客观自然界和客观社会,因此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总要跟客观世界打交道,人类经历几千年的探索,发现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认识了规律,有了规律意识,才诞生了科学,规律是科学的核心,科学素质的核心是规律意识。 关于自然科学,美国划为五个类别。一是基本物质科学,如,物理学、化学;二是宇宙科学;三是地球科学,包括地质和气象,地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其相互关系等。四是生命科学;五是非线性科学。客观世界的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都是讲规律、讲普遍性的科学。
第二类是情感领域的知识——艺术。运用文学、语言、美术、音乐、舞蹈等来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这个领域重视感觉。前一个领域追求“真”,这个领域追求“美”。要求人们懂得发现并欣赏别人的美,懂得给别人提供美和愉悦感。就是说,一个人活着要给父母、给夫(妻)、给子女、给周围的人提供愉悦感。要发现他人的美,使自己产生愉悦感。以情动人,讲感觉、讲感情,使社会达到和谐共存,我们要培养孩子有丰富的感情和良好、正确的感觉,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类是信仰领域的知识。信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人的精神需要寄托,人的心态需要宁静,与他人相处,和他人共事需要真诚、宽容、友善。这样才构成和谐社会、和谐人生。科学不能解释一切,科学也不能取代信仰。信仰危机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麻烦。
第四类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这三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是灵活运用这三个领域知识,来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学问。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体现的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就是人文关怀、生命关怀,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素质教育应该涵盖:科学素质、艺术素质、信仰素质、人文素质。 科学素质的价值标准就是“真”,给人以理性,使人理智; 艺术素质的价值标准就是“美”,给人以感性,让人富有激情; 信仰素质的价值标准就是“善”,给人以悟性,使人宽容; 人文素质的价值标准就是“爱”,“人文素质”融理性、感性、悟性于一体,给人以真诚,让人和谐。
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就广义知识而言主要在科学素质方面下工夫,制约基础教育的各种考试也主要考察“知道是什么”方面的知识。艺术教育较为薄弱。信仰和人文教育十分缺乏。 从狭义知识而言,我们的基础教育应实现以下三个层次的教育:第一个层次:知识,即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方法和技巧,即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第三个层次:观念,即判断孰是孰非、孰轻孰重的标准问题。
三是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表现的是“我该做什么?”“我要做什么?” (1)主动积极;(2)兴趣盎然; (3)认真专注;(4)富于创造; (5)阳光活力;(6)多姿多味; (7)热爱生活;(8)目光炯炯。 反之是要孩子“做什么”,要“听话”。
“要我做什么” : (1)被动消极;(2)无精打采; (3)应付了事;(4)机械重复; (5)阴沉乏力;(6)索然无味; (7)活得太累;(8)两眼呆滞。
四是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共勉: 1、问题学生是一笔资源,它是教育的魅力的所在 2、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教师的幸福感才不会打折扣. 3、教育孩子是良心活。要真诚、真心、真爱。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