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第二章 中国审美文化 一、不同视野下的中国审美文化范型 (一)从历史纬度分: 以彩陶、岩画为主要载体的史前审美文化 以青铜器载体的夏商审美文化 以诗、文、书、乐舞为载体的周秦审美文化 秦以后以诗、陶瓷、丝绸、园林、绘画、小说各代审美文化 (二)从审美类型分: 以社会体制为中心的审美文化 以自然山水为中心的审美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园林  由山石, 水体, 生物, 建筑等构景要素组成  具有生活, 游憩和观赏功能的人为造景园 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 ——可触可见的历史.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王维笔下的 山水田园诗 (第三小组).
单元六: 轻叩诗歌的大门.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唐诗第二讲.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担任主体的东西有很多,如:电扇、桌子、笔、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灯……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宝洁的品牌战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色彩 · 对比.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动名词(续2).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顺序表的删除.
电子软件互联网 扁平化创意手绘模板 专业PPT定制 封面和内页的所有素材均可自由配色分层编辑.
个性创意化通用PPT模板 Bgswomen.taobao.com(传奇VISUAL).
Harvard ManageMentor®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Cassandra应用及高性能客户端 董亚军 来自Newegg-NESC.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桃 花 源 记 电白电海中学 李英.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四章 第四节 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渐近线 二、图形描绘的步骤 三 、作图举例.
Me and My Shadow 我和我的影子 By Laurie.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A2 a3 a4 a5 a1 a6 a7.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编程达人-- 从零开始学UI系列教程 第九节、布尔运算 先行者 YC.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讲)第二章 中国审美文化 一、不同视野下的中国审美文化范型 (一)从历史纬度分: 以彩陶、岩画为主要载体的史前审美文化 以青铜器载体的夏商审美文化 以诗、文、书、乐舞为载体的周秦审美文化 秦以后以诗、陶瓷、丝绸、园林、绘画、小说各代审美文化 (二)从审美类型分: 以社会体制为中心的审美文化 以自然山水为中心的审美文化 以艺术体系为中心的审美文化

一、不同视野下的中国审美文化范型(续) (三)从社会结构上分: 朝廷审美文化、士人审美文化、市民审美文化和民间审美文化。 (四)从思想基础上分: 儒家型审美文化 道家型审美文化 佛教型审美文化 士人型审美文化 屈骚型审美文化

第一节 京城威势:儒家型审美文化

皇权威仪的建筑表征——故宫

一、古代北京城的文化蕴含 古代北京城由京城、皇城、宫城三层组成,它是儒家文化的典型样态,城市的规划、建筑的布局、结构,处处展示着儒家思想。 紫禁城、景山公园以及包括天坛、地坛、日坛、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和木兰围场的整个京城体系,凝淀着中国自周代以来的政治—伦理—文化制度,凝淀着儒家的政治伦理美学思想。 作为一个文化空间,京城体系中的建筑始终贯穿着九宫图的文化空间理念。明清时期,大到紫禁城的太和殿、天坛、地坛,小到民居四合院,无不渗透九宫图的文化空间理念。

二、京城空间结构与社会体制、意识形态 第一,前朝后寝 第二,左祖右社 第三,坛台四环 儒家的伦理体制,朝廷的神圣威严,君臣、家族的尊卑秩序,均蕴含于京城这一建筑空间。紫禁城恢宏威严的气势,沿中轴线展开布局的建筑空间,显示着皇权的威仪。

永乐年间的北京城

中国明代的 皇城围墙图

故宫金水桥

故宫太和殿

故宫太和殿前庭

三、皇城建筑的特点及文化意义 1.按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寓意严肃和不可打破的礼制。 2.建筑群和单体建筑巍峨宏大。寓意威严和至高无上的皇权。 3.城墙及建筑外壁呈深红色,意在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4.从正阳门到太和殿,正如朝廷的冕服是为了确定君臣关系一样,整个建筑的美感形式就是为了确定君臣关系而设计出来的。 5.作为天下中心的京城,其建筑格局与风格是按儒家文化的如下审美要求设计建造的,即一切审美要素必须为政治伦理服务。

第二节 山林淡雅:道家型审美文化 一、儒、道、释审美文化的互渗交融 儒家审美文化的核心凝淀在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仁”、“义”中,道家审美文化的核心凝淀在以自然为基础的“回归自然”之“道”中,佛教(释)审美文化的核心凝淀在“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观念中。 儒家审美文化是社会体制及权力的审美表现,道家审美文化是独立于社会体制并与天地神往来的山林情趣的审美表现,佛教审美文化则是法眼无边的“菩萨”以善超度众生的审美表现。

追求山水之乐的陶渊明与王维

桃源图局部([清]袁耀)

辋川图局部([唐]王维)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 辋川图局部([唐]王维)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

二、山水淡雅的道家型审美文化之诗文、园林表征 老庄对天地自然山川的哲学和美学赞美,孟子对独善其身的崇敬,禅宗对静、空的追求,到了魏晋时期成为文人、士大夫的自觉倾向,他们吟诗、造园以表达这种山水淡雅的审美理想,到了唐宋则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 陶渊明: 悠然的《饮酒》之所: 远离尘网的《田园居》:

二、山水淡雅的道家型审美文化之诗文、园林表征(续) 乌托邦世界——《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林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其口。 康帕内拉《太阳城》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二、山水淡雅的道家型审美文化之诗文、园林表征(续) 王维的禅意栖居: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清代绘画:辋川别业《鹿柴》

二、山水淡雅的道家型审美文化之诗文、园林表征(续) 白居易:简朴恬淡的庐山草堂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以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池上篇》)

苏轼:“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欲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文人吟咏的沧浪亭

拙政园莲池初夏

三、道家文化对天地自然之境审美形态的贡献 道家文化对中国审美文化的自然之境审美形态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影响,这种影响除了体现在前面所说的诗歌、园林等艺术形式中,还体现在诗歌理论的著述中,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王昌龄的《诗格》、皎然的《诗式》等均打上道家自然之境审美理念的烙印。 二十四诗品所呈现的是二十四种审美类型: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轻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补充内容)儒道审美文化的思想基础 一、礼崩乐坏之后的战国社会状况: 1.战国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失去统一话语并解除束缚、富于进取和创造激情的时代。 2.各诸侯内部追求社会变革,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强争雄的政治格局。 3.周代礼法被打破,社会阶层发生了变化,原本森严的等级制被废除,任何人都有凭能力和才智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可能,使战国呈现出空前的思想开放。 4.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士”阶层成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他们“各引一端,崇其所善”,攻乎异己。从而带来了学术思潮的繁荣和理性精神思潮的高涨。

儒道审美文化的思想基础 二、战国时期的审美文化景观: 1.战国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在理论思辨的学术氛围中开始形成不同的体系,并在学术对立、互补、互渗中得以深化和发展,儒道、法、墨成为此时的主要流派。 2.著述之风促进了散文的繁荣,促成了各派争奇斗艳的景象。 3.乐舞美术脱离了礼乐功能而趋于追求审美玩赏,并以浩歌曼舞、华美装饰、飞动线条、明艳色彩以及动荡活泼的风格宣泄着战国激情。 4.独特地域文化孕育出诸如楚辞那样奇异奔放的艺术。

三、“道术将为天下裂”:儒道法墨审美理念的分化和对立 〈一〉、儒家审美理念:情理中和 (一)孔子的美学观念 1.强调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把“乐”作为审美的最高层次。 3.强调艺术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强调“美”和“善”的统一。 4.强调“文”和“质”的统一。

“道术将为天下裂”:儒道法墨审美理念的分化和对立 孔子美学观念(续) 纵观孔子的审美观念,其核心就是把周代的中和之美提升为系统的和谐美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审美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儒家审美理念:情理中和 (二)孟子的美学观念(人格美、美的共同感) 作为儒家承前启后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在美学思想方面的贡献主要是极大地发展了孔子“好之”、“乐之”的审美境界,强调道德自觉的人格风范,从而建立起以高扬人格美为核心的美学观念体系。 此外,孟子认为人由于人具有共同的感觉器官和相同的心,人对物象具有共同的感觉,人对理义有相同的爱好,因此人有共同的美感。

〈一〉、儒家审美理念:情理中和 (三)荀子的美学观念 在其“人性恶”理念的主导下,荀子的美学观念更强调美的外在纹饰特征和“节欲化俗之美”。他指出,个体欲望的一味满足并不等于美,唯有以礼节之的“欲”才是合理的、有益的、完美的。 孟子还通过论述“欲”与“礼”、情与理的互动关系,强调乐的功能在于通过“道欲”、“制欲”而达到“善民心”、“感人深”的目的。

儒家美学观念的核心 儒家通过对礼乐之乐的发挥总结,提出了崇和尚善、情理统一的审美理想,从而形成了以人与社会之“和”为其核心的伦理美学体系。

〈二〉、道家审美理念:与道合一(天人合一) (一)老子的美学观念 1.老子提出的“道”、“气”、“象”、“自然”、“虚静”、“有”、“无” 、“虚”、“实”等范畴对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老子与庄子一起,对文明社会以及周代礼乐等政治伦理表示怀疑和否定,他们把视野投向自然无为、朴素恬淡的人生境界,从而形成了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理想。 3.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

〈二〉、道家审美理念:与道合一(天人合一) (一)老子的美学观念(续) 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可以做如下阐释: (1)“道”是原始混沌。 (2)“道”产生万物。 (3)“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 (4)“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自己运动的。“道”的运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生命。 (5)“道”是“无”与“有”的统一。

〈二〉、道家审美理念:与道合一(天人合一) (二)庄子的美学观念 1.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其思想最富美学意味。“道”在庄子思想中仍占据最核心的位置。在它看来,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美。 2.庄子的美学观念也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态度上。他痛惜“自三代以下,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这种物欲对人的异化以及对人性的摧残。他把全部关心放在个体生命的状态,探讨作为个体的人,如何摆脱异化、回归自然,达到全性保真、不为外物所累境界。

〈二〉、道家审美理念:与道合一(天人合一) (二)庄子的美学观念 3. 庄子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思想,这里的“大美”实际就是“道”,他并且还认为,对于“道”的观照,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要达到对“道”的观照,就要“外天下”、“外物”、“外生”,即要“无己”、“无功”、“无名”,也就是要通过“心斋”和“坐忘”达到至美至乐的自由境界。 4.庄子在《秋水》、《齐物论》等篇目中通过故事的方式说明“美”“丑”的相对性。 5.庄子还强调“美”与“真”的一致性。

第四讲思考题 1.简述儒家的主要美学观念。 2.道家美学的主要观念有哪些? 3.简述儒、释、道审美文化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4.道家美学思想对战国以后的美学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