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结构、类型、规模及规划形式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结构、类型、规模及规划形式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1.居住区组织思想的演变 ①邻里单位(Neighbouruhood unit)(30uw) 理论: a.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b.幼儿上学不要穿越交通道路。“邻里单位”内要设置小学,并以此来控制及计算“邻里单位”的人口及用地规模。约500人,60余公顷。 c.使“邻里单位”内部设置一些为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建及设施。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d.使“邻里单位”内部和外部的道路有一定的分工,防止外部交通由“邻里单位”内部穿越。 e.住宅建筑的布置要求较多的考虑朝向及间距。 “邻里单位”理论适应了现代城市由于机动交通发展带来的规划结构上的变化,把居住的安静朝向、卫生、安生放在重要的地位,对以后居住规划影响很大。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a.小区做为一个居住区构成的“细胞”,将其规模扩大,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 ②居住小区(二战后) a.小区做为一个居住区构成的“细胞”,将其规模扩大,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 b. 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 c.在划分的范围内,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以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的道路系统与周围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划分。 d.公共建筑的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的供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 小区的规模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③扩大小区:居住区内不再划分小区,用地100~150公顷。 ④居住综合区:居住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居住与无污染工业、居住与文化商业、博物馆等结合在一起,解决部分就业。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2.影响居住区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 ①城市道路的合理组织 ②居民日常生活所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规模,服务半径等; ③高层建筑; ④行政管理体制 居住区—→小区—→组团 街道办 居委会 居民小组 ⑤地形 ⑥不同的城市规模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规模及类型 ①类型: a.按建设条件:新、旧 b.按地形条件:山地、平原 c.按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型、独立工矿企业型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居住区人口规模:3-5万人;用地规模:500-100公顷 ②规模 居住区人口规模:3-5万人;用地规模:500-100公顷 小区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旧规范7000~15000);用地规模:17-35hm2(以10000人为宜,用地10余公顷,五层,建筑面积密度15000m2/ha) 组团:1000-3000人,300-800户为宜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
③规划形式 a.居住区——居住小区 二级 b.居住区——组团 二级 c.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三级 湖南城市学院建规院 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