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三章 常用医学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正常参考值 2.熟悉常用医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了解常用医学检查的标本釆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篇 实验诊断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2 课时) 长沙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课时安排: 2 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1. 掌握血清钾、钠、钙、氯、磷正常参考值和 临床意义 ; 2. 熟悉空腹血糖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3. 熟悉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正常值及临床 意义。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 一 ) 毛细血管采血 ( 二 ) 静脉采血 ( 三 ) 常用抗凝剂 1. 肝素 2. 柠檬酸钠.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肝脏基本功能 : 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如 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 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及胆红素代谢等方面 的功能。人体 “ 中心实验室 ” 或 “ 物质代谢中枢 ” ①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②胆红素代谢检查; ③血清酶检查; ④肝纤维化常用标志物检测; ⑤病毒性肝炎常用标志物检测等。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血常规检查及临床意义 一. 概述 ( 一 ) 血液的组成 血浆 0.55 有形成分 0.45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液检查 ( 下 ). 二. 白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起源、发育阶段 干细胞 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肝脏疾病检查 肝脏疾病检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临床诊断学科. 一、绪论 1. 重要性 1. 重要性 2. 目的 2. 目的 (1) 了解损害程度 (1) 了解损害程度 (2) 判断预后 (2) 判断预后 (3) 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4) 体检, 耐受能力 (4) 体检, 耐受能力.
肝 功 能 试 验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王兴宁 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  代谢  生物转化  排泄与分泌  凝血与纤溶.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孙 淑 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为发现肝脏损伤及了解、评估肝脏各种功能 状态而设计的众多实验室检测方法,统称为肝 功能试验( liver function test , LFTs )。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胆红素代谢检测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测.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体 检 项 目 异 常 de 分 析 浙江荣军医院 孙兆彪.
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第一节 尿液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第九章 第二节 尿 液 检 验 陆 敏 敏.
蛋 白 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钟 清.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查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及抗凝 (一)毛细血管采血 (二)静脉采血 (三)常用抗凝剂 1.肝素 2.柠檬酸钠.
实验诊断.
第七章 实验检查 主讲:李蓉山.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肝功能和生化检测 上海长征医院 王爱华.
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检验系生化检验室 董雷鸣.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全球健康危机 W. Thomas London, M.D. 翻译:章杨.
传染病.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尿液检查和肾功能检查 蚌埠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复习: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组织细胞 内环境概念: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 态环境,这个液态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一、糖类检查 (一)血糖测定 降低血糖:胰岛素;升高血糖: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激素、生长激素
肺结核.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制作:王殿凯.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血液检查化验单 编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ALT AST GGT TP GLU BUN TG CHOL HDL LDL 谷丙转氨酶
消化道出血 诊断学症状学.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胆 道 疾 病 肝胆 外科 张炳远 主任医师.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浙江爱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胰岛素测定试剂盒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西 医 学 基 础 ——实 验 诊 断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邓 梅.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尿液检查 曾红兵 学时数:1学时.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实验 4, 炎症 (Inflammation) 总菜单 切片: 1, 纤维素性心包炎(Fibrinous pericarditis)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笫三章 常用医学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正常参考值 2.熟悉常用医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了解常用医学检查的标本釆集

血液检查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 (4.0~5.5)×1012/L

[临床意义] 减少:各种类型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感染、肝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胃切除术后等所致的贫血。有的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也可能产生中度贫血。 增多: ①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心力衰竭等。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④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临床意义] 减少: ①Hb减少的程度比RBC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反复性出血所致,如溃疡病、钩虫病、痔疮出血及妇女月经过多等。

②Hb减少的程度与RBC相同,见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所致的贫血。 ③RBC减少的程度比Hb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 增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失水、严重烧伤、休克、高原病等。

减少: ①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以及伤寒、结核病、极严重败血症等。 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病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等。 ③使用抗癌药物、放疗和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者,以及药物反应,如使用氯霉素、甲磺丁脲、磺胺药等。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增多: ①急性细菌性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大叶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阑尾炎、肾盂肾炎、输卵管炎、肝脓肿、疖肿、脓胸、急性风湿热、白喉、百日咳、败血症等,以及由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等。 ②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③某些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 ④急、慢性白血病等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a、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 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 50%~70% b、嗜酸性粒细胞(E或Eos) 0.5%~5% c、嗜碱性粒细胞(B或Bas) 0%~1% d、淋巴细胞(L或LY) 20%~40% e、单核细胞(Mon) 3%~8%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增多:一般化脓性感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毒、急性出血或溶血等。 减少:某些病毒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提示机体抵抗力差。

2、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蛔虫病、肺吸虫病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央等;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天疱疮等;以及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 减少: 较严重的疾病进行期,待到恢复期时可转为正常。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亦可减少。

3、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手术后等。 减少: 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增多: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结核病、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以及传染病或中毒后的恢复期、淋巴肉瘤等。 减少:传染病的初期、淋巴系统有广泛破坏后和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5、单核细胞: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活动性结核病、疟疾、黑热病等。 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五、血小板 PLT [正常参考值] (100—300)×109/L(10万--30万/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当>400×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血小板减少:当<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六、血沉 ESR [正常参考值] 男:(0—15)mm/60分钟 女:(0—20)mm/60分钟 [临床意义] 生理性加快:月经期、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胆固醇的增加均使血沉加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病理性加快:

(1)风湿热和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脑膜炎或败血症等。 (2)活动性结核病。 (3)炎症:肺炎,乳突炎,化脓性胆囊炎和输卵管炎,动脉炎等。 (4)血液和心血管疾病:各类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阻,胶原病等。

(5)其他:如严重酒精中毒,恶性肿瘤,黑热病,疟疾,注射异性蛋白和手术等。 血沉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酸中毒,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

尿液和肾功能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尿量: [正常参考值] 成人:1000-2000ml/24h 小儿:1.0-1.5L/24h,或1mL/(h·kg体重) [临床意义] 尿量减少 ①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②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 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尿量增多 ①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②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 [正常参考值]正常新鲜尿液清澈透明 [临床意义]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3、比重 [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015-1.025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 [临床意义] 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比重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酸碱性: [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性)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临床意义] 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 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

二、尿沉渣检查: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 /HPF;白细胞:0-5个/HPF。 [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系炎症。

三、化学检验: 尿蛋白: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的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的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虽易通过,但 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的以白蛋白为主。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10mg-150mg/24h尿。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暂时蛋白尿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 病理性增多. 临床常见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尿糖: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过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L,(100-900)mg/(dL·24h)尿。 [临床意义] 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 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 乳糜定性: [临床意义]乳糜阳性,多见于丝虫病、尿路淋巴管破裂等病。

尿酮体: [正常参考值]尿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mg/24h。 [临床意义]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

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mg-4mg/24h。 [临床意义] (1)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 (2)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

隐血试验: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尿淀粉酶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急性胰腺炎、胰管阻塞。

四、尿显微镜检查: 管型: [正常参考值]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 [临床意义] (1)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2)透明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实质损害; (3)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 (4)脂肪管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白细胞: [正常参考值]5个/高倍(HPF)。 [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 红细胞: [正常参考值]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F。 [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

肾功能检查 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 [正常参考值]。BUN:成人(3.2-7.1) mmol/L 儿童(1.8-6.5) mmol/L Scr:男性( 53-106)μmol/L 女性( 44-97)μmol/L [临床意义] 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 见于: 1、器质性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2、肾前或肾后因素引起的尿量明显减少或尿闭,如休克、尿路梗阻。 3、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如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

粪便检查 一、 一般检验: 颜色: [正常参考值] 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黄褐色,婴儿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 (1)黑色 上消化道出血、服中药、铁剂、活性炭等。 (2)鲜红色 下消化道出血,如痢疾、痔疮、肛裂等。 (3)灰白色 胆道阻塞、胆汁缺乏、服用钡剂等。 (4)绿色 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婴儿消化不良等。 (5)果酱色 见于阿米巴痢疾及细菌性痢疾。

性状: [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为软便且成形,婴儿便是糊状。 [临床意义] (1)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 (2)粘液便见于肠炎、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癌。 (3)米汤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等。 (4)蛋花样便多见于婴儿消化不良。 (5)羊粪样粒便见于痉挛性便秘。 (6)水样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

二、 显微镜检验: 显微镜检验: [正常参考值]无红细胞、虫卵、原虫,偶见少量白细胞或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肠炎、痢疾、结肠肿瘤、息肉等。 (2)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肠炎、肠寄生虫病、细菌性痢疾。 (3)寄生虫卵多见于肠道及肝胆寄生虫病人,如蛔虫病等

肝功能检查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主要是查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当肝脏有病变时,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就会发生改变。因此,测定血中蛋白质含量可作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指征。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TP)60g~80g/L;白蛋白(A)40g~55g/L;球蛋白(G)20g~30g/L;A/G比值1.5~2.5∶1。

临床意义: ⑴急性肝损害:一般无明显变化。 ⑵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白蛋白↓,球蛋白↑。当A/G比值<1.25时,提示肝功能异常;A/G比值<1时,提示有严重的肝病,预后不良。 ⑶肝外疾病: 1)白蛋白↓:见于①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症;②消耗过多,如甲亢、恶性肿瘤等;③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慢性胃肠道疾病等。 2)球蛋白↑:可见于黑热病、亚心炎、SLE等。

二、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正常血清中有总胆红素(STB)直接(结合)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非结合,不溶水)。 参考值:STB( 2~18)μmol/L;直接胆红素(0~6.8)μmol/L;间接胆红素(1.7~10.2)μmol/L。 临床意义: ⑴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见于溶血性黄疸。 ⑵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见于肝细胞性黄疸。 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见于阻塞性黄疸。

三、酶学检查: 肝脏内有许多作为催化剂的特殊蛋白——酶。当肝病时这些酶便释放出来,通过测定这些酶可作为诊断肝病类型的依据。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称GPT(谷丙转氨酶)。此酶广泛存在于肝、心、脑、肾、肠等中,以肝含量最高,当肝损时,即有ALT升高。 ⑴参考值:<40U/L(37℃)

⑵临床意义: ①急性肝炎:早期即有ALT升高,当>80U/L可确诊。 ②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病时ALT可中度升高。 ③胆道疾病、心肌炎、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时有ALT轻度升高。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GOT(谷草转氨酶)。此酶以心肌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肾等,当肝损时,即有AST升高。 ⑴参考值:<45U/L(37℃) ⑵临床意义: ①AMI:AST显著升高且速度快,幅度大。 ②急性肝炎: AST也升高,但不如ALT显著。 ③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心肌炎、胆道疾病、胸膜炎、皮肌炎、脑血管疾病等AST可轻度升高。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KP):此酶在骨、肝、肾及肠含量较高。 ⑴参考值:连续监测法(37℃):成人<150U/L ⑵临床意义:ALP显著升高,见于肝癌、梗阻性黄疸等,而骨组织病(骨细胞瘤、骨折恢复期、变形性骨炎等)也升高。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此酶存在于肾、胰、肝、脾等组织中。 ⑴参考值:连续监测法(37℃):成人<50U/L ⑵临床意义:在肝癌(原发性或继发性)、梗阻性黄疸时γ—GT显著升高,而其他肝病时也轻度升高。

四、病毒性肝炎检查: 甲肝病毒(HAV):感染HAV后,血清中可出现抗HAV—IgG和抗HAV—IgM抗体。其中抗HAV—IgM的特异性高,早期(发病后2周最高)即可出现,一旦出现即可确诊;抗HAV—IgG的出现,说明曾感染过HAV。

HBV五项指标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常用生化检查 血脂检查 血脂是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磷脂(PL)和游离脂肪酸(FFA)的总称。 ㈠血清总胆固醇(T-ch)测定 1、参考值: 成人( 2.84~5.17)mmol/L 儿童( 3.1~5.2)mmol/L

2、临床意义 ⑴升高:轻度升高:5.17~6.47mmol/L;高胆固醇症≥6.47mmol/L;严重高胆固醇症7.76mmol/L。T-ch升高见于:①长期高脂饮食者;②胆道梗阻,如胆道结石、胰头癌等致胆汁排出减少→T-ch↑;③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④其他,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脂肪肝等。 ⑵降低:见于①重症肝病;②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甲亢等。

血清甘油三脂(TG)测定 1、参考值: 男性( 0. 45~1. 81)mmol/L 女性0. 40~1 血清甘油三脂(TG)测定 1、参考值: 男性( 0.45~1.81)mmol/L 女性0.40~1.53mmol/L 2、临床意义 ⑴升高:边缘性增高:(2.3~4.5)mmol/L;高甘油三脂血症>4.5mmol/L;胰腺炎高胆危症>11.3mmol/L。

㈡TG升高见于:①食入过多脂肪;②肝病后释放过多的脂肪;③遗传性家族性高脂血症;④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脑血栓等;⑤肥胖症,体力活动减少、酗酒后等;⑥其他,如肾病综合征、甲减、糖尿病、胰腺炎、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

㈢脂蛋白与载脂蛋白测定1、低密度脂蛋白(LDL-ch)测定 ⑴参考值:( 2.1~3.1)mmol/L ⑵临床意义:低密度脂蛋白是致动脉硬化因子,其含量越高易形成动脉硬化症。

2、高密度脂蛋白(HDL-ch)测定 高密度脂蛋白可除去沉积于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保护因子,有抗动脉硬化症的作用。 ⑴参考值:男性( 1.14~1.76)mmol/L 女性(1.22~1.91)mmol/L ⑵临床意义:HDL降低可见于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高甘油三脂(TG)血症、肥胖者常常HDL偏低。而吸烟者可使HDL降低,少量饮酒、长期体力活动又可使HDL升高。

3、载脂蛋白(APO)测定 载脂蛋白A1(APOA1)主要分布于乳糜微粒、HDL中。载脂蛋白B100(APOB100)是LDL的主要结构蛋白。因此,APOA1和APOB100可间接反映HDL和LDL的含量。 ⑴参考值:APOA1 男性 0.96g~1.76g/L 女性1.03g~2.03g/L APOB100 男性 0.43g~1.28g/L 女性0.42g~1.12g/L APOA1/ APOB100 1.9±0.4

⑵临床意义:载脂蛋白测定主要用于诊断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POA1代表HDL水平,APOB100 代表LDL水平。如果APOB100 增高,则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

血淀粉酶(AMS) 【正常参考值】AMS总活性Somogyi法800u~1800u/L;染色淀粉法760u~1450u/L 【临床意义】 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一般于发病6h~12h开始高,12h~72h达到峰值,3d~5d恢复正常,增高越明显其损伤越严重。灵敏度为70%~95%,特异性为33%~34%。 胰腺癌。

非胰腺疾病: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上腹部手术、机械性肠梗阻、胆管梗阻、急性胆襄炎等。 2.AMS活性降低 多由于胰腺组织严重破坏或肿瘤压迫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