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站立歪斜或坐姿不端正、習慣性翹腳、長時 間坐在電腦前都會造成我們脊椎歪曲不直, 脊椎一旦彎曲歪斜,很多毛病會跟著來,所 以可以常常做滾背的動作,可以矯正脊椎, 不用快慢慢作,矯正脊椎自己來。
粮油贮藏特性 一、 粮油化学成分与贮藏的关系 1 、水分 自由水含量低:粮食贮存稳定性高; 自由水含量高:粮食呼吸旺盛,仓虫、仓螨、霉菌大量繁殖,从 而出现粮食霉变、虫害现象。 2 、淀粉:在存储粮食时,淀粉是比较稳定的。 3 、可溶性糖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受环境高温、微生物作用的影响,粮食中淀 粉、蔗糖等的含量逐渐减少,而一些单糖、麦芽糖的含量不断.
1. 吸菸及會導致的傷害 : ※吸菸的短期立即傷害 : 一、 最大的影響在呼吸道的部分,吸菸會在 肺部、支氣管內積聚有毒物質,使肺部細胞破 壞、肺泡漲大、換氣障礙,導致咳嗽不停、呼 吸困難。 2.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与动植物共生.
第四章 细胞与细胞工程 第一课时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癸巳年魯班先師寶誕賀誕金 各會員及商號樂助列
第四章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教学课题: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和掌握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助于把握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对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优化调控,从而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从系统论的角度深入的探讨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特征及结构和功能。
東南科技大學 春暉社 簡 報.
第 4 章 环境与环境污染.
初中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清 的学问
第11章 绿色运输和绿色物流 运输和大气质量的关系
孕产妇与婴儿膳食指导 之孕妇篇 主讲教师:吴建芬.
第四章 生态系统.
單 元 簡 報 生態系多樣性及其重要性.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和人都要饿死。 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呢?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2012/28/11.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五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芜湖市 芜湖市十二中 章莉莉.
生态系统的结构 赵沛荣.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八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书利华教育网
下雨了,快点跑啊~ 呼哧呼哧…… 体液调节 安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只有10几次,为什么奔跑时,呼吸会随之加快?
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金属成型室 2013年5月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诱因 二、临床表现:皮肤与粘膜的损害 三、治疗与护理措施:皮肤护理:饮食
我國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第一波適法場域輔導設置管理計畫之進度與成效,及第二波預告適法場域與未來之規劃進程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臺北縣政府消防局緊急救護科 救護技術員訓練教材 脊椎外傷病患之處置 主講人:重陽專責救護隊     隊員 李憲賓.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生产量和生物量.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思考: 甲状腺激素产生的部位及生理作用? 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什么?.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竞赛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5.2 生态系统.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第八课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五课时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胡春英.
第八课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五课时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2册
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推動計畫 工作報告 工務室陳建德 102年6月27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 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和影响.
第五章 采油工程.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理解 教材 新知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第六章 第一 节 考向一 把握 热点 考向 考向二 考向三 应用创新演练.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全球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研究。
ATP SLYTYZJAM.
呼吸作用 SLYTYZJAM.
生态系统 II 功能群结构.
氮循环 肖子聪.
营养配餐 ----理论基础知识.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生态系统 II 功能群结构.
Session 2: Working on environmental issue
保健脊椎 健康一生 按鍵換頁 紐西蘭新生命慈善基金會 報告人:陳閩雄 一共 89 張.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生物与环境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

复习: 判断对错 对 对 对 错 1.海洋中的某些洄游鱼类,在一生中的一定时期是在淡水中生活的,如鲑鱼和大马哈鱼等.( ) 1.海洋中的某些洄游鱼类,在一生中的一定时期是在淡水中生活的,如鲑鱼和大马哈鱼等.( ) 2.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 3.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和强烈干扰性.( ) 4.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分解者指所有细菌和真菌.( ) 对 对 对 错

复习目标 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过程 3.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的输入 形式:太阳能 能量的传递 途径:食物链 能量的散失 形式:呼吸热能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为什么? 起点:从生产者所固定太阳能开始

2.能量流动的数量及作用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后,就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 分解者(微生物和腐生生物) 呼吸热 呼吸热 呼吸热 呼吸热 尸体粪便 次级 消费者 尸体粪便 尸体落叶 初级 太阳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 呼吸热 呼吸热 呼吸热 尸体粪便 次级 消费者 尸体粪便 尸体落叶 初级 消费者 生产者 (植物) 分解者(微生物和腐生生物) 呼吸热

判断: 1.生产者摄入体内的能量就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 2.消费者摄入体内的能量就是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 正确 错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为__________%; 1111.5 464.6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为__________%; 初级消费者异化消耗的热能占它同化得到的能量的百分比__________。 62.8 464.6 62.8-2.1 18.8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 10%~20% ) 传递效率为什么不是100%?

4 1 25 100 (1)设草含有的物质为100克,则鹰获得的物质最多是 克;最少是 克。 (1)设草含有的物质为100克,则鹰获得的物质最多是 克;最少是 克。 4 1 (2)当鹰增加1克体重时,最多需要草 克,最少是 克。 100 25

生物数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

树 昆虫 食虫鸟 树 昆虫 食虫鸟 数量金字塔(例外)

太阳辐射 排泄物、杂屑(肥料) 杂屑 秸杆 粪便 作物 家畜 食用菌 蚯蚓 (饲料)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 产品输出 籽实

5.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判断上图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关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C 判断上图农业生态系统中,有关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C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能量流动的数量 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能量流动的途径 能量流动的特点 研究的意义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第一营养级→第二→第三营 养级→‥‥‥第五营养级 单向流动、不循环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设法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一条食物 链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2、为什么有些发达国家的食品结构是以肉、蛋、奶为主,而我国的食品结构仍是以粮食为主?

C 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动物饲养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动物饲养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较容易 C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      到       ,又从      回到      的循环过程,叫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由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          。 CHONPS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 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碳的循环过程

总结: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a b d e A D B C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分解者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CO2过多 1、温室气体: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2、CO2增多的原因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开发新能源 增大绿化面积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3、物质循环的特点 (1)全球性 (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联系 区别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特点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生物圈 范围

课堂练习: 识图作答: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 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 ____ 和大气之间的循环。 呼吸作用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 CO2的方式。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 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 ____ 和大气之间的循环。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CO2 绿色植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