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生产量和生物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生产量和生物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生产量和生物量

2 [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2)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4)生物放大 (5)营养级 (6)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 (7)生态金字塔 a b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

3 栏目索引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练出高分

4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知识梳理 题组精练 返回总目录

5 (1)生态系统:是由 及 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概述 (1)生态系统:是由 及 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类型: 。 (3)结构组成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和生物成分 。 ②营养结构: 。 (4)功能: 是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 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答案

6 (1)含义: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 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2.食物链 (1)含义: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 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 (2)类型: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陆地生态系统常以 食物链为主,海洋生态系统则以 食物链为主。 (3)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 。 3.生物放大 (1)含义:化学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通过 逐级 ,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 (2)途径: 。 (3)实例:DDT的污染。 取食和被取食 腐食 捕食 渠道 食物链 积累和浓缩 食物链 答案

7 (1)含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4.食物网 (1)含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2)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 外力干扰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 。 食物链 抵抗 波动和毁灭 答案

8 (1)含义: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 的总和。 (2)划分标准 全部生物
5.营养级 (1)含义: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 的总和。 (2)划分标准 全部生物 (3)特点: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该营养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少。 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 答案

9 (2)类型: 金字塔、 金字塔和 金字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金字塔绝不会倒置。
6.生态金字塔 (1)含义: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2)类型: 金字塔、 金字塔和 金字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金字塔绝不会倒置。 生物量 能量 数量 能量 答案

10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 (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 (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 × × 答案

11 2.如图表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几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提示 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答案

12 提示 因为有的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有的生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
(2)图中的食物链为什么能构成食物网? 提示 因为有的生物可以被多种生物所捕食,有的生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 (3)图中哪些生物同时具有两种种间关系?并指出种间关系的名称。 提示 吃虫鸟和蜘蛛、青蛙和蜘蛛、猫头鹰和蛇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4)如果大量引入兔,短时间内会对其他生物的数量造成怎样的影响? 提示 狐的数量会增加,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因兔大量吃草而减少。 (5)如果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的成分外还需要哪些成分? 提示 还需要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等。 答案

13 3.探究生态金字塔的类型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14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象征 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每一阶含义 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 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 能量 数目 总生物量 答案 返回

15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题组精练 题组一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16 解析 图示中包括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CO2等)、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等)和分解者(细菌),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蝉是消费者,细菌是分解者,二者之间不能构成竞争关系; 蛇属于四级消费者。 答案 A 1 2 3 4 5 6

17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18 解析 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
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 答案 B 1 2 3 4 5 6

19 3.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题组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 3.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 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20 解析 从草开始,到狮子结束,食物链有草→羚羊→狮子、草→斑马→狮子、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共5条,A错误。
草→羚羊→狮子、草→斑马→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三营养级;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这两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四营养级;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这条食物链中,狮子处于第五营养级,B正确。 1 2 3 4 5 6

21 由图可以直接看出,野狗和狮子都能以羚羊和斑马为食,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野狗又能成为狮子的食物,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捕食关系, C正确。
由于狮子的食物来源较广泛,蛇的数量减少不会明显影响到狮子数量的变化,D正确。 答案 A 1 2 3 4 5 6

22 4.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4.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23 解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
解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 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 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 答案 B 1 2 3 4 5 6

24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题组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分析 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25 解析 由上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乙种群数量增加,就要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而甲生物的数量减少;随之丙的数量将增加,丁又是以乙为食,所以丁的数量随乙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 D 1 2 3 4 5 6

26 6.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 )
6.图示某海湾大陆架的食物网。浮游植物急剧增加时会引起(  ) A.a和b的数量保持指数增长 B.c与d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 C.c、d和e的数量可能大量减少 D.b的食性和营养级发生改变 1 2 3 4 5 6 解析答案

27 解析 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制约,浮游动物a和植食者b的数量增长曲线是“S”形,A错误;
c与d的食性不同,只存在生存空间和环境资源上的竞争关系,不会因食物丰富而竞争加剧,B错误; 浮游植物急剧增加,可能会导致水体中溶氧量大量下降,鱼类大量死亡,C正确; 生物食性及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营养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植食者(b)的食性和营养级不会因浮游植物急剧增加而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C 1 2 3 4 5 6

28 方法技巧 1.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则A、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 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 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9 (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①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细菌、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②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③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30 易错警示 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三个易混点 ①绿色植物≠生产者: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31 2.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 下面图中,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A→B。

32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33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返回

34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知识梳理 题组精练 返回总目录

35 (1)初级生产量:指 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单位为 。
知识梳理 1.生产量与生物量的相关概念及内在联系 (1)初级生产量:指 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单位为 。 ①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 ②总初级生产量:包括 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GP表示。 ③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用于植物的 ,用NP表示。净初级生产量随 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绿色植物 g/(m2·a)或J/(m2·a)(a代表年) 呼吸消耗 生长和繁殖 温度和雨 答案

36 (2)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 。 ①单位:g/m2或J/m2。 ②NP= 。
(2)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 。 ①单位:g/m2或J/m2。 ②NP= 。 (3)次级生产量: (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有机物质。 ①单位:g/(m2·a)或J/(m2·a)。 积累量 GP-R 异养生物 ②生产过程 答案

37 2.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关系 (1)NP>0时,生物量 。 (2)NP=0时,生物量 。 增加 (3)NP<0时,生物量 。
不变 减少 答案

38 (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 (2)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GP=NP+R( )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  ) (2)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GP=NP+R(  ) (3)陆地的初级生产量<海洋的初级生产量(  ) (4)顶极群落的生产量比演替中的群落多(  ) × × 答案

39 2.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更大还是更小?次级生产量呢?
提示 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2,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 答案 返回

40 1.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量与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产量应为净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
题组精练 题组 生产量和生物量关系的分析 1.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量与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产量应为净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 B.净生产量实际上就是总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C.生物量与生产量的单位相同均可用g/m2或J/m2表示 D.若GP-R=0,则生物量不变 1 2 解析答案

41 解析 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产量应为净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时刻前的积累量,其单位为g/m2或J/m2,但生产量的单位应为g/(m2·a)或J/(m2·a)。若GP-R=0,则生物量不变;若GP-R>0,生物量增加;若GP-R<0,生物量减少。 答案 D 1 2

42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 能量 B.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形成于叶绿体中 C.初级生产量的单位通常用g/m2或J/m2表示 D.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C 解析 初级生产量的单位通常用g/(m2·a)或J/(m2·a)(a代表年)表示,即初级生产量应体现年生产量,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生产量。 1 2 解析答案

43 列表法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
归纳整合 列表法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 项目 初级生产量 生物量 次级生产量 定义 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指生物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有机物或能量的积累量 指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量

44 (1)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能量来源 太阳光能 太阳光能或有机物 植物生产的有机物 能量去向 绿色植物 次级生产者 描述单位 g/(m2·a) 或J/(m2·a) g/m2 或J/m2 能量大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三者的 关系 (1)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光能 返回

45 练出高分

46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解析答案

47 解析 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 菟丝子是消费者,③错误; 蚯蚓等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 菟丝子是消费者,③错误; 蚯蚓等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④错误; 异养型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⑤错误。 答案 A

48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解析答案

49 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分解者如大多数腐生细菌,三者都可能是细菌,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CO2的释放量相对值可以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a曲线CO2释放量为正值且不变,表明不进行光合作用,可排除生产者,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 b曲线CO2的释放量不断发生变化,则一定与光照有关,属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c曲线CO2释放量为负值且不变,这说明它有O2的产生和CO2的消耗,但与光照无关,所以是化能合成作用的生产者,b、c同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分解者如大多数腐生细菌,三者都可能是细菌,C正确; b曲线只能代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D错误。 答案 D

50 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 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 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解析答案

51 解析 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 本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植物,从生产者→最高营养级,共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之间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B正确; 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 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等级+1=营养级级别,D正确。 答案 C

52 4.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2为其中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2为其中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B.图1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C.图2中a、b、c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a→b→c D.图2中a、b、c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解析答案

53 解析 在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在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 图1中分解者细菌不占有营养级,B错误; 图2中有一种是草,草是生产者,草的数量增加(减少),引起其他生物数量都增加(减少),据此判断c是草,食物链关系是c→b→a,C错误; 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方面,a、b、c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D

54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 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 显变化 解析答案

5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①A→B→H;②A→C→D→H;③A→C→F→G→H; ④A→E→D→H;⑤A→E→F→G→H,共5条。在该食物网的5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若B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C

56 6.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 B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 解析 依据题意,当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主要转移到白鲢这边来,大量捕食白鲢,故其数量在短期内快速下降。 解析答案

57 7.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两种成分 解析答案

58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 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 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 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答案 D

59 D.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个沼气池,这些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 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C.消费者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 D.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解析答案

60 解析 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A错误; 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故B错误; 消费者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食物,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C

61 9.影响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初级生产量 B.生物量 C.生物多样性 D.次级生产量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影响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初级生产量 B.生物量 C.生物多样性 D.次级生产量 A 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由于次级生产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所以初级生产量是影响次级生产量的主要因素。 解析答案

6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答案

6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种群数量增加,则乙的食物增加,乙会增加,丁的天敌增加,所以丁要下降,丁数量减少,即丙的天敌减少,故丙会有所增加。 答案 D

6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65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 劣势 解析答案

66 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Y、X、Z分别为生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因此 A正确。 答案 A

67 12.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C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C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 响最大 解析 据图可知,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生产者;磷虾只捕食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硅藻,属于第二营养级;蓝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过度捕杀。 解析答案

68 13.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动植物,其中由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答案

69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________。 绿色植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________。 绿色植物 分解者 解析 题图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蚯蚓属于分解者,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 (2)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第________营养级。 3 三、五 解析 题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占有第三、五营养级。 解析答案

70 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负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若某种原因导致兔子全部死亡,则蚯蚓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 鸟的比例变大,相思鸟的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负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解析 兔子全部死亡,鹰捕食相思鸟的比例变大,导致蚯蚓的数量增加,随后由于反馈调节使蚯蚓的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解析答案

71 (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为什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上述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能否说上述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因为这些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群落应包括这个区域的所有生物(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题图中的生物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解析答案

72 14.如图为一个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回答: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如图为一个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回答:

73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植物→鼠→蛇→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鸟→猫头鹰,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植物→昆虫→鸟→猫头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 5 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植物→鼠→蛇→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植物→鸟→猫头鹰,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植物→昆虫→鸟→猫头鹰。 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2)猫头鹰占有____个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析 猫头鹰处在5条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但所占营养级只有3个,即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3)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______。 植物 解析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且含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即植物。 解析答案

74 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最高营养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某种原因使蛇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最高营养级 解析 营养级别高的生物,因同时占有多个营养级,故当其中一条食物链被切断时,能量可由其他食物链供应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解析答案 返回总目录


Download ppt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生产量和生物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