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總體經濟學導論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七章 國民生產及收入 本講章由楊偉文博士編寫 作為香港管理專業協會 「企業管理文憑課程」授課之用 © 2011.
Advertisements

第十三章 國民所得總體經濟學. 資料來源 李美金著作之 “ 全方位經濟學講義 ” , 由龍騰圖書公司出版 。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名目國民所得與實質國民所得 第四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十三章 國 民 所 得.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三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四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四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6-2 國民所得的內容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6-4 「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 分配不均度的測量第六章 國民所得.
經濟學 .方文碩、楊永列、葉志權 合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2 章 國民所得的衡量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之衡量 瞭解各種國民所得之間的關係 瞭解物價水準與物價指數 瞭解實質國民生產毛額 瞭解國民所得會計之限制 瞭解家計單位所得分配衡量 瞭解新經濟福利指標 瞭解綠色國民所得帳.
1 第 23 章 國民所得的計算. 2 個體 VS 總體 個體經濟學 (microeconomics) - 研究家計單位和廠商如何做決策以及 他們在市場中如何互動。 總體經濟學 (macroeconomics) - 研究整體經濟的現象,包括經濟成長、 景氣波動、通貨膨脹、失業 … 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總體經濟指標 第四課 編製:黃詩茹. 經濟學研究主題 個體經濟研究 探討個體如何做理性的選擇。 研究個人、家庭、廠商等單一行為者的經 濟作為。例如:消費、生產行為。 總體經濟研究 觀察整體經濟體 ( 社會、國家 ) 的現象。 研究整體經濟社會的產出、物價、資產價 格、政府預算等經濟變數的決定。例如:就業.
第九章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策 第一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及效应分析 第三节 我国转移支付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总量核算:围绕GDP的是是非非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石良平教授 2015年9月5日 1.
第十章 國民所得之衡量.
國民生產毛額的基本概念 國民生產毛額的衡量.
13.1 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第八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總產出.
第2章 國民所得概要.
4.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原著:N. Gregory Mankiw 編譯: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工 资 把工资问题放在国际大背景下看一看, 会是怎样? 配乐: 樱桃树下 摘自刘植荣的文章《世界工资研究》   请点击鼠标观看.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10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第1章-國民收益 香港中學會考經濟科 By Mr. LAU san-fat/ver 2004 第1章-國民所得計算-SV.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以無異曲線分析物價指數作為COL指標, 有高估或低估的現象。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15 總體經濟指標的衡量.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 11 章 總體經濟的度量 本章內容要點 利用循環流程圖來瞭解總體經濟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 衡量物價水準的指標
單元 5 中國的產業.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
經濟學原理 總體經濟 Lecture 1 黃朝熙 2009年3月17日.
宏观经济学 叶红雨.
消費、儲蓄與投資 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
经济学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下篇 宏观经济学 编辑:石福刚 甘肃联合大学经管学院.
第四章 資金成本.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經濟學 Chapter 4 價格彈性.
國民所得會計帳 國民所得會計帳 1.
第4章 即期匯率的決定(I).
Chapter 17 投資決策經濟分析.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國民所得衡量 與綠色國民所得.
第二章 如何衡量總體經濟.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16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討論總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必須有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具體指標。國民所得是用來測度總體經濟活動的量標。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9 國民所得與物價 以上八課討論個體經濟學,以下八課則是總體經濟學。 個體與總體涵蓋的範圍不同,分析方法卻都是「市場供需均衡」,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吴勇民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之定義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的計算方式 解構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Chapter 10 總體經濟 與 總體指標.
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所要討論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需求量、總供給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平均的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總體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的差異主要在研究的對象與課題上。前者研究的對象是整體的,是以單一國家,甚至於全世界的經濟現象作為研究的對象。而後者的研究對象是個體的,是以參與市場的個人、家庭、廠商的經濟行為,以及這些行為與個別市場間的交互運作的關係,作為研究的對象。
12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所要討論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需求量、總供給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平均的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17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利 本章將首先介紹物價指數的衡量方法,並用以計算平均每人實質國民所得; 再說明國民所得作為福利指標的失。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Applic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本章內容 國民所得與循環流程圖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三種計算方法 台灣的國民所得 福利與綠色國民所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0章 總體經濟學導論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本章重點 10.1 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的關係 10.2 總體經濟分析與「其他條件不變」 10.3 國內生產毛額的衡量 10.4 國內生產毛額的支出面與收入面 10.5 各種國民所得之間的關係 10.6 GDP與經濟福祉

10.1 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的 關係 總體經濟學教我們了解整體社會的一般狀 況,而不是特殊個人或市場的運作。 10.1 總體經濟與個體經濟的 關係 總體經濟學教我們了解整體社會的一般狀 況,而不是特殊個人或市場的運作。 個體經濟學中所談論到的財貨、勞務或資 產的交易都是透過某一個別市場中交易完 成。 總體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之間的關係,並 不僅僅是森林與(構成森林的)樹木之間 的關係。我們不能只看到單獨的一棵樹木, 就可以描繪出整個森林的圖像。

10.2 總體經濟分析與其他條件 不變 總體經濟分析法與個體經濟分析最主要的 差別在於,假設已知條件的不同。在個體 經濟學中最常出現的字眼是:「其他條件 不變」。 需求法則中「其他條件不變」的內容,與 (準)供給法則中「其他條件不變」的內 容,並不相同。 同樣的,在個體經濟學中的「其他條件不 變」與總體經濟學中的「其他條件不變」 也不會相同。

10.2 總體經濟分析與其他條件 不變 在個體經濟學中,我們可以分析某一特定 行業(例如:紡織業)的就業情形,同時 假設該一產業的就業情形並不影響到整經 濟的就業情形。 在工資高漲,紡織業紛紛外移之際,紡織 業工人在台灣的失業情形會越來越嚴重, 但是在生產理論中,假設在「其他條件不 變」之下,需求法則告訴我們,紡織品的 價格與數量呈反向關係。

10.2 總體經濟分析與其他條件 不變 某一產業的就業是屬於個體經濟學的範疇 ,而整個製造業的就業問題就屬於總體經 濟學的研究範圍。 10.2 總體經濟分析與其他條件 不變 某一產業的就業是屬於個體經濟學的範疇 ,而整個製造業的就業問題就屬於總體經 濟學的研究範圍。 總體經濟學,我們將總就業分成幾個部門 來分析。各部門間的互動關係是我們所關 心的要點,在整個經濟社會中,「牽一髮 而動全身」,任何一部門所發生的問題, 都會影響到其他的部門。 總體經濟學,我們無法假設「其他條件不 變」。

10.2 總體經濟分析與其他條件 不變 在個體經濟學所探討的是經濟體系中相對 較小的部分,至於不是討論的內容,都當 作已知看待。 10.2 總體經濟分析與其他條件 不變 在個體經濟學所探討的是經濟體系中相對 較小的部分,至於不是討論的內容,都當 作已知看待。 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只針對相關的兩變 數間找出其關係,以避免同時討論過多的 變數,使問題變得太複雜。 在總體經濟學,探討的是整體經濟問題, 或是經濟體系中很大的部份,這個時候我 們不可以假設「其他條件不變」。

10.2.1 總體變數相互影響 在分析總體經濟問題時,有兩種現象值得 注意: 1. 抵消效果:政府的總體經濟政策之間,   10.2.1 總體變數相互影響 在分析總體經濟問題時,有兩種現象值得 注意: 1. 抵消效果:政府的總體經濟政策之間, 很容易產生效果相互抵消的情形。 2. 反饋效果:所謂反饋效果是可以增強直 接效果的間接效果。 經濟體系中各部分之間的相互影響,使得 總體經濟分析變得十分複雜。總體經濟學 家就好像一位棋士一樣,他所要想到的不 僅僅是下一步棋要怎樣下的問題,更要考 慮到好幾步棋以後所可發生的聯鎖反應。

10.2.2 加總 加總(Aggregation)將相同的變數加在 一起。例如:要了解整個社會的失業人口 ,可以將社會中各行各業的失業人口加總 在一起即可。 但並不是所有的總體經濟變數,得都可以 像失業人口一樣,將個別的失業人口用加 總的方式就可以求得整個社會的失業人口 。

10.3 國內生產毛額的衡量 所謂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指:一個國家之內, 在一年之內所生產最終財貨與勞務市場價 值的總和。 國內生產毛額有以下幾個要素: 1. GDP是市場價值 2. GDP包括所有的財貨與勞務 3. GDP只包括最終產品的價值

10.3 國內生產毛額的衡量 4. GDP 包括有形的財貨與無形的勞務 5. GDP包括當期所生產的,不包括過去 生產在當期銷售的 入 7. GDP指在某一段時間內所生產的價值

10.3.1 GDP的組成 任何一國的GDP包括四個部份,民間消 費、投資、政府支出(或政府購買)以 及淨出口。 以公式表示如下:Y=C+I+G+NX Y=GDP C=民間消費 I=投資 G=政府支出或政府購買 NX=淨出口,即出口與進口的差額

10.3.1 GDP的組成 1. 民間消費(consumption) 是指家庭對財貨與勞務的支出,購買房子 的支出不算入民間消費。 財貨包括對耐久財(durable goods), 例如:汽車、家具,以及非耐久財 (nondurable goods),例如:食物、衣 服。 勞務包括一些無法觸及的,例如:理髮、 醫療照護。家庭對教育的支出也算進對勞 務的消費,不過有些學者認為家庭對教育 的支出要算投資(investment)支出。

10.3.1 GDP的組成 2. 投資 投資是資本存量的增加,亦即對資本設備 的購買,用以生產更多可供未來使用的財 貨與勞務。 包括:對資本設備、存貨(inventories )以及一些結構的購買。 對結構的投資例子為新房屋的購買,習慣 上將新屋的購買看成是投資而不是消費。

10.3.1 GDP的組成 3. 政府支出(或政府購買) 政府支出包括消耗性的支出與投資性的支 出,消耗性的支出是為政府公務員的薪資 ,投資性的支出為政府從事各種公共建設 工作。 政府支出觀念需要加以澄清。當政府支付 軍人薪水時,是屬於政府購買支出。但是 如果政府支付老人津貼時,此種政府支出 叫作移轉支付(transfer payment),移 轉支付雖然可以增加貧窮家庭的收入,但 是卻與生產無關。

10.3.1 GDP的組成 4. 淨出口(net exports) 淨出口就是出口值減去進口值以後的淨額。

10.3.2 台灣GDP的組成比重 表10.1是台灣在2006年與2011年的GDP 組成,從表中可以看出影響台灣經濟最主 要的因素是消費,在2006年與2011年分 別占GDP的59.2%與53.34%。 但是2011年相較於2006年,消費與投資 占GDP的比重均呈現下降的趨勢,可見 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海嘯以來的經濟不 景氣,對台灣消費與投資的不利影響。

表10.1 台灣2006年與2011年的 GDP組成

10.3.3 實質GDP與名目GDP 國內生產毛額(GDP)從定義上看,是一 國之內於一年所生產最財貨與勞務市場價 值的總和。另一方面GDP也表示一國之內 一年的總支出(Gross Domestic Expenditure, GNE)。 所以當某一年的總支出較另一年總支出增 加時,可能有兩個原因: 1. 該一經濟體生產更多的總產出 2. 可能是因為產品價格上漲的緣故

10.3.3 實質GDP與名目GDP 實質GDP就是:將某年(當期)所生產財 貨與勞務以過去某一年(基期)的價格來 計算的結果。 名目GDP是以當期價格(current price )計算的GDP,而實質GDP是以過去某一 年的價格(或稱固定價格,constant price)計算的GDP。

表10.3 名目GDP的計算

表10.4 實質GDP的計算

表10.5 GDP平減指數的計算

10.3.3 實質GDP與名目GDP 國民所得平減指數 名目GDP反應的是一個經濟體系所生產財 貨與勞務的價格與數量。 從名目GDP與實質GDP,可以求出國民所 得平減指數(The GDP deflator),它 所反應的只是生產出來財貨與勞務的價格 ,而不是生產出來的數量。 名目GDP與實質GDP同一基期,所以基期 的國民所得平減指數為100。

10.4 國內生產毛額的支出面與 收入面 GDP是一個國家之內,在一年之內所生產 最終財貨與勞務市場價值的總和,這是從 生產面看待GDP。 10.4 國內生產毛額的支出面與 收入面 GDP是一個國家之內,在一年之內所生產 最終財貨與勞務市場價值的總和,這是從 生產面看待GDP。 就理論言,不管從生產面,或從支出面( expenditure approach)或收入面( income approach)來看,它們的總和 都應該相等。

10.4.1 國內生產毛額的支出面 GDP的支出面包括了消費(C)、投資支 出(I)、政府支出(G)、與淨出口( NX)。 依據GDP的定義,是指最終財貨與勞務市 場價值的總和,所以不是最終財貨與勞務 的支出,就不應列入當年的GDP,中間財 (intermediate goods)不應列入。 舊貨(used goods)的買賣、金融資產 (financial assets)交易、與移轉支付 (transfer payment)也不包括在內。

  10.4.2 國內生產毛額的收入面 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與企業 才能,就收入面來看,GDP應該包括工資 (wage)、地租(rent)、利息( interest)與利潤(profit)。 工資、地租、利息、與利潤相加的總和, 稱之為因素成本的淨產出(net domestic product at factor cost)。 因素成本的淨產出要再經過調整才會和支 出面的GDP相等: 1. 從因素成本調整為市場價格 2. 從淨產出調整為總產出。

10.4.2 國內生產毛額的收入面 從因素成本調整為市場價格 支出面的GDP(C+I+G+NX)是以市場 價格計算,但是從收入面計算時只考慮 到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與企業 才能)的價格,企業間接稅(indirect taxes)(如銷售稅, sales taxes)與補 貼這兩項是使得支出面與收入面有所差 異的原因。

10.4.2 國內生產毛額的收入面 銷售稅使得市場價格大於因素成本,補貼 則使得因素成本大於市場價格。 要調整使得支出面與收入面的GDP相等, 必須將因素成本的淨產出加上企業間接稅 ,再減去補貼。

10.4.2 國內生產毛額的收入面 從淨產出調整為總產出 支出面的GDP衡量的是總產出(gross product),但是收入計算的是淨產出。 折舊(depreciation)是主要的差異, 折舊是資產價格隨著時間的經過呈現遞 減現象。所以從收入面計算GDP時,必 須將折舊加上。 收入面的GDP=工資+地租+利息+利 潤+(企業間接稅-補貼)+折舊

10.5 各種國民所得之間的關係 國民所得會計帳上各種指標,國內生產毛 額(GDP)是最常被應用的一個,此外還 有國內生產淨額(Net Domestic Product, NDP)、國內要素所得( factor income)、個人所得(personal income, PI)、可支配所得(disposal income, DI)。 我們每個人都在消費與儲蓄之邊做選擇, 如果當期消費較高,則儲蓄(未來消費) 就少;反之,如果當期消費較少,則儲蓄 (未來消費)就較多。

10.5.1 GDP的一些缺失 1. 忽略人口的因素 2. 無法反應所得分配 3. 非市場交易的財貨與勞務無法列入 5. 休閒價值被忽略 6. 公害被忽略 7. 無法反應產品品質的改善 8. 無法作國際間的比較

10.5.2 每人GDP的重要性 每人GDP雖然無法直接衡量那些對生活福 祉有價值的東西,但是每人GDP可以衡量 使我們生活福祉提高的能力。

10.6 GDP與經濟福祉 GDP不但是一國經濟的總收入,也可以是 一國的總支出,而每人GDP(GDP per capita)衡量的是平均每個人的收入或支 出。 但是因為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收入或支出 越多越好,所以每人GDP似乎是衡量個人 生活福祉(well-being)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