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金融保险班 金融市场学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借助网络媒介对2012年全国两会进展进行关注 每组选定一个热点话题或者两会关注焦点,进行3-5分钟分享 分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借助网络媒介对2012年全国两会进展进行关注 每组选定一个热点话题或者两会关注焦点,进行3-5分钟分享 针对两会提案进行政策介绍、观点阐述、实事热议,形式和内容不限 尽量接近经济、金融领域话题 (如委员建议发行大面额人民币 降低货币流通成本;大连万达董事长建议对微型企业长期全额免税;政协委员建议高速公路春运期间应免费……)
2.3票据市场 概念解读: 票据市场是指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及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货币市场中最基础的市场 票据发行市场 发行 主体 银行票据市场 交易 方式 票据承兑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 票据贴现市场
2.3.1商业票据市场 概念解读: 延展解读: 大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承诺凭证。 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可靠程度以来与发行企业的信用程度,一般不能向银行贴现。 延展解读: 商业票据是一种无担保的短期期票(promissory note),有确定的金额及到期日。 商业票据是一种可转让的金融工具,筹措流动资金的工具。
本票:出票人签发,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票据法所称的本票,是指银行本票。 汇票: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见票即付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商业票据与商品、劳务分离,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一种工具 商业票据的形成 因商品交易而产生,延期付款 书面债权债务凭证 减少成本的市场筹资方式 金融筹资工具 商业票据与商品、劳务分离,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的一种工具
延展阅读 商业票据是最古老的货币市场工具之一。商业票据是货币市场上历史最悠久的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早期商业票据的发展和运用几乎都集中在美国,发行者主要为纺织品工厂、铁路、烟草公司等非金融性企业。大多数早期的商业票据通过经纪商出售,主要购买者是商业银行。 20世纪20年代以来,商业票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汽车和其它耐用消费品的进口产生了消费者对短期季节性贷款的需求。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消费信贷公司,以满足消费品融资购买的需要。而其资金来源则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进行。首家发行商业票据的大消费信贷公司是美国通用汽车承兑公司,它发行商业票据主要为购买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融资。通用汽车承兑公司进行的改革是将商业票据直接出售给投资者,而不通过商业票据经纪商销售。 投资者 通用承兑 消费者 通用汽车
20世纪60年代,商业票据的发行迅速增加。其原因有三:(1)持续8年的经济增长和联储体系实行紧的货币政策,迅速增加的企业资金短缺现象严重,从银行贷款的费用增加,于是企业便转向商业票据市场求援。同时,银行为了满足其资金需要,自己发行商业票据,银行仅在1969年就发行了110多亿美元的商业票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货币市场基金等新型投资者的加入,以及商业票据相对于银行借贷的成本优势凸显,美国商业票据市场获得了进一步的长足发展。 其在货币市场上的份额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接近1/3增长到2006年的超过2/3,市场存量规模实现了成倍增长。 产品类型也由传统的无担保票据发展出第三方担保票据和资产支持票据。 商业票据的发行人群体获得了有效扩大,由最初只能由大型的知名美国本土企业发行发展到小型企业、美国境外机构等均可参与发行。 专业中介机构的出现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票据市场创新产品和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其商业票据市场成为全球最发达的市场,商业票据市场余额占到了全世界商业票据市场余额的近70%。日本和法国居第二、三位,其国内商业票据市场余额分别只占世界商业票据市场余额的12% 和4%。美国商业票据成为美国最主要的货币市场工具。 到2008年8月,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规模达到了顶峰,超过1.78万亿美元,虽然此后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但截至2010年10月,商业票据的市场存量规模仍然有1.05万亿美元,是美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票据市场要素 发行方式与发行成本: 直接发行:直接将票据出售给投资者 发行方式 程序较为复杂:评级、公告 发行成本较大 间接发行:通过交易商发行 注销发行、代销发行、招标发行 发行成本影响因素 利息、承销费、签订费、保证费、评级费
商业票据市场要素 主体: 金融公司 发行者 非金融公司(大企业、公用事业单位) 银行控股公司 商业银行是商业票据的大买主 投资者 非金融公司 保险公司、养老金、其他基金 投资者
商业票据市场要素 面额与期限 利率及价格 10万美元以上 面额大 一般不超过270天,以20-40天居多 期限短 商业票据均为贴现发行,因此利率=贴现率 利率及价格 利率影响因素包括发行成本、发行人资信等级、担保人资信等级、流动性强弱等
我国企业的商业票据发行 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于2000年12月6日在美国成功发行一亿美元 商业票据。这是中国五矿继1996、1997和1998年共计发行5亿美元商业票据 后的第四次成功发行。 这次发行的一亿美元商业票据由美洲银行作为总安排行,由意大利商业银行、意大利西亚那银行、比利时布鲁塞尔银行、美一银行、香港恒生银行 和中国交通银行纽约分行等六家银行作为安排行,由意大利那波利银行、意大利罗马银行、奥地利中央银行、日本农林金库银行和意大利劳工银行共同参与筹资,由中国五矿集团所属美国五矿资本与证券公司发行。美国著名信誉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分别对该融资项目给予了A1+ 和P1的最高评级。
我国的本土票据市场 2005年中央银行发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是指证券公司以短期融资为目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金融债券。其发行和交易受央行的监管。它是一种以融资为目的、直接向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的无担保的商业本票,实质上就是发达国家货币市场中的融资性商业票据。 2005年首批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的5家企业分别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5家企业共计发行7只不同期结构的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量为109亿元。 5家企业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商均为商业银行,并且通过组建承销团的发行方式。 从企业短期融券的期限结构上看,最长的为一年,最短的为三个月,其中以一年期品种所占的比重最大。与目前银行系统的贷款相比,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大幅下降。6个月内的贷款利率为5.22%,6个月至1年的贷款利率则为5.58%。而据有关数据,6个月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利率为2.59%,1年期的发行利率则为2.92%至2.95%。
我国的票据市场相对滞后 2008年我国票据市场交易额为20.6万亿元(包括承兑和贴现),是股票市场交易总额的77.12%,债券市场交易总额的55.53%。自2008年年末央行放宽信贷规模控制后,2009年1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6.23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8.5%,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4.8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45.5%。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融资增长迅猛。。 1989年美国商业票据未清偿金额为4928亿美元.超过了短期国库券未清偿金额(41 7O亿美元),成为美国货币市场上非常重要的融资工具。2000年美国有1 581家企业发行商业票据.至当年11月.发行在外的商业票据余额约达9860亿美元。
我国的票据市场相对滞后 市场的工具种类和数量比较有限。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工具主要包括本票和汇票。在现有监管法规中,本票只规定了银行本票,对商业本票未作规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比约为95%,商业承兑汇票仅占5%。 因此,我国票据市场工具种类较少。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即必须符合真实票据原则。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我国票据市场上的票据必须具有真实交易背景,所以制约了融资性票据的发展,票据的功能大多局限于支付结算。
2.3.2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概念解读: 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通过汇票的发行、承兑、转让和贴现来实现资金的融通 银行承兑汇票:在商品交易活动中,售货人向购货人索取货款而签发的汇票,经付款人在票面上承诺到期付款的“承兑”字样并签章后,成为承兑汇票。有银行承兑的汇票为银行承兑汇票。
发行市场 流通市场 出票 承兑 贴现 再贴现 出票:基本票据行为,出票人签发汇票并交付收款人行为 承兑:附属票据行为,银行对远期汇票的付款人表示,同意按照出票人指示在于到期日付款给持票人的行为 流通市场中银行承兑汇票的转让一般通过贴现方式进行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可分为汇票贴现、汇票转贴现和汇票再贴现
票据贴现的性质 票据贴现是指商业票据的持票人为了取得现款,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扣减贴息后支付给持票人的现款行为 是贴现银行对贴现申请人的授信行为 与贷款的区别: 授信对象不同。银行贷款以借款人授信为对象,体现的是放款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借贷契约关系;而票据贴现以票据为对象,体现的是票据债权的买卖关系 信用关系涉及的当事人不同。 利息收取时间不同。 融资期限不同。 风险程度不同。 资金收有权不同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种类 汇票贴现 汇票转贴现 汇票再贴现 贴现、转贴现、再贴现都是经济主体之间的票据转让行为,都起到了资金融通作用,但影响不同。 1、贴现与转贴现的授信主体是商业银行,贴现资金只是在银行与持票人之间、各银行之间发生转移,只影响充当授信主体的贴现银行的资金存量,并不影响到总的货币供应量; 2、再贴现资金是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发生转移,授信主体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渠道流入商业银行的资金成为放宽货币的初始资金来源,具有乘数作用,因而能够形成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