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特点与社会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第二节 道德与生产力、科学技术 第三节 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规范伦理学的 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1 、道德的含义 2 、规范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3 、规范伦理学的基本特征.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任教师培训专题
第六章 社会系统结构的解析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 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伦理学课欢迎你.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西安文理学院法政系.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本教材的第二大部分的学习,这一部分主要是由4、5、6这三章所组成,这三章从内容上来说,是从介绍一般的道德理论问题入手,着重探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主要要求和社会生活三大领域,也就是公共生活领域、职业生活领域和爱情、婚姻、家庭生活领域的道德要求和具体的法律要求。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四章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认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观,知荣辱、求发展,努力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系列CAI软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九章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伦理学课欢迎你.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第一节 道德选择 第二节 道德评价 第三节 道德教育
后期讲座预告 !课程咨询加群 !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jljsksw.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六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那么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这是本章所要揭示的内容。社会发展的原因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自觉投身于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活动中。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回望 素材天下网sucaitianxia.com [PPT模板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个人年终总结.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中安专升本教育 政治理论.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历史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㈠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看法和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看法和 最根本的观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自治规范视野下的网规 ——网络法治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Harvard ManageMentor®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姓名XXX.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Harvard ManageMentor®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Harvard ManageMentor®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道德的本质、特点与社会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第二节 道德与生产力、科学技术 第三节 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的含义 二、道德的本质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道德的含义 (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 道德作为反映人们之间关系的上层建筑,是以社会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包括道德关系、道德观念和道德感情。

道德关系: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通过相应的道德活动所体现的人们之间特殊利益的关系。

道德观念:指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基本观念。是道德意识最基本的形式。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一面镜子,给予他人微笑和善意,必将收获微笑和善意。”

道德情感: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

(二)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1、评价标准:善与恶(具有阶级性) 善恶的客观标准: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依靠力量: a. 社会舆论 b. 传统习惯 c. 内心信念

社会舆论 2015年10月4日,游客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该网友称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果结账时变成是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

社会舆论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传统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内心信念

3、调整对象: a.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道德的本质 (一)伦理史上对道德本质的看法 1、客观唯心主义 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论” 中 国:封建社会“天人合一” 中 国:封建社会“天人合一” 客观唯心主义将道德归为某种“客观”的精神力量,将其推入神秘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 德国:康德的“实践理性”,认为人生而知善恶 英国:沙甫兹伯利的“道德官能说”,认为人生来就有识别善恶的器官 中国: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生而有道德 主观唯心主义否认了道德存在的客观基础,使道德成为先于人类社会的东西,从根本上歪曲了道德的本质。

3、旧唯物主义 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性论”,认为人的欲望即道德的根源 法国:霍尔巴赫认为道德是从人的欲望中产生的 中国:管子、王充等人将道德与人的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关联起来 旧唯物主义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没有认识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道德中的决定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论” 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道德不是经济基础,而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思想的上层建筑。 经济关系(物质关系) 道德关系(思想关系)

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1)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统一的社会道德 对立的阶级道德 原始社会的道德 生产资料公有制 统一的社会道德 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生产资料私有制 对立的阶级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a.经济利益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中原则和规范的性质。 (2)经济利益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 a.经济利益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中原则和规范的性质。 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唯利是图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

b.经济利益的范围决定道德体系中原则和规范的范围。 (2)经济利益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 b.经济利益的范围决定道德体系中原则和规范的范围。 原始社会: 公有制的整体利益 氏族血缘的社会整体道德

(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道德关系的变化 a.社会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引起新旧道德的更替。 原始社会: 风尚习俗道德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等级特权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 金钱自由道德

b.经济结构的内部变化引起道德内部的变化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a. 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道德未经国家颁布、制定,是处于同一社会中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b. 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游客在三亚海滩赏月后留下数十吨垃圾 千人连夜清理

c. 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道德注重动机,必须有内在的善良愿望即良心,才能称之为道德。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 “雷锋传人”郭明义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 “雷锋传人”郭明义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1)道德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2)道德不仅是一种精神性的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 (3)道德是一种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并以理想来改造和提升现实的精神。

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 a. 出发点:人的需要、特定的价值要求(调节社会关系) b. 目的: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培养个人品质) c. 方式: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激励人们自觉地扬善抑恶(提高精神境界)

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与道德进步产生冲突的原因 第二节 道德与生产力、科学技术 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与道德进步产生冲突的原因

(一)生产力与科技进步是道德进步的内在动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对道德的影响 (一)生产力与科技进步是道德进步的内在动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科学技术) 经济关系(物质关系) 道德关系(思想关系)

(二)科技进步促进道德进步的途径 1、科学技术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促进道德进步的有力武器。 2、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分工、形成职业道德的推动力。

(二)科技进步促进道德进步的途径 3、科学技术有利于培养人崇高的道德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4、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伦理学的发展。

(三)科技进步促进道德进步的条件性 科技的进步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促进道德的进步。 应当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作为判断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依据。

二、科学技术与道德进步产生冲突的原因 1、科学技术对道德的作用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中,通过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介而实现的。

2、科学技术对道德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德媒称iphone用户均被美国政府监听。

3、人类对科技进步的探索和认识存在局限性。

一、道德的基本特点 二、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道德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一、道德的基本特点 二、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道德的基本特点 1、特殊的规范性 a. 非制度化 b. 非强制性 c. 内化的规范

区别于科学与艺术 科学: 真,客观世界的规律。 道德: 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艺术: 美,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2、独特的层次性 远大的道德理想

具体的道德规范

3、广泛的社会性 a.道德与人类社会共存亡 原始社会: 风尚习俗道德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等级特权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 金钱自由道德 原始社会: 风尚习俗道德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等级特权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 金钱自由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 集体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社会: 全民的道德

b.道德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c.道德渗透于一切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道德渗透于人的思想之中:掌握道德观念 道德渗透于人的行为之中:实施道德行为

4、相对稳定性 道德的相对稳定性是道德渗透性的延伸。

5、强烈的实践性 a. 道德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把握世界 b. 道德以“评价——命令”的方式把握世界 c. 道德以“利益——道义”的方式把握世界

设想:世界没有了道德,会是什么样?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1、论证作用 论证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的合理性。 2、调节作用 作为行为规范,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

3、教育作用 宣传道德思想,教育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4、评价作用 以善恶为标准,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评价。

小测试: 一艘轮船在大海中因风浪遇险,现有一艘可坐6人的救生小艇。全船12人。人员构成: 1、自己 2、 精于航海的船长 1、自己 2、 精于航海的船长 3、脱逃的劳改犯 4 、 72岁的老医生 5、青年模范工人 6、企业经理 7、新近暴发户 8、贪污的国家官员 9、天主教神父 10、孕妇 11、弱智男孩 12、患绝症女孩 问: (1)你作何选择?简述每一选择的理由 (2)选择的最主要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3)我们应树立那些最基本的道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