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证券投资组合管理 本章要点: 熟悉证券组合的含义、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其特点; 熟悉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特点、基本步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安得广厦千万间 土地与房地产管理法 经济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我国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形式与取得方式; 2. 掌握我国土地分类管理制度; 3. 掌握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取得; 4. 了解房地产交易的一般规定。 能力目标 1. 能够理解国家对耕地的保护; 2. 熟悉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途径;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房地产投资的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概述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 财务评价基本报表 房地产投资的财务分析指标.
第2章 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 本章重要知识点
安徽省总会计师协会 专家论坛 (选编) 风险和收益.
第九章 证券投资.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下).
金融学院 商业银行经营学 商业银行经营学课程组 2014年2月.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第四章 风险、收益和资产定价模型
第六章 投资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现金净流量,各种贴现与非贴现指标的 含义及计算方法 2、掌握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应用,并能作
对外长期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率 证券投资估价 证券投资组合 第八章.
第九章 投资组合理论 portfolio selection theory
金融风险评估与管理 估值 投资组合 风险管理-三大块
金融市场学第几章 第十三章 by Yichun Zhang, Zhenlong Zheng and Hai Lin, Department of Finance, Xiamen University, 2007.
第七章 风险信用分析 经营风险影响因素及经营杠杆分析 筹资组合风险分析 财务杠杆分析 项目和证券投资风险分析 商业信用政策分析.
第七章 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 第一节 证券投资收益的度量 第二节 证券投资风险的度量 第三节 现代证券组合理论.
第二十七章 积极型投资组合管理理论.
第十一章 投资风险管理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李延喜.
第十章 证券组合管理理论.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六章证券投资风险衡量与分析 第一节 证券投资风险 第二节 证券投资风险的衡量 第三节 证券投资的信用评级分析.
证券投资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 /3/14 1.
收益与风险 收益率计算 预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 投资组合收益率 其他相关收益率:内部收益率(货币加权收益率与时间加权收益率)、贴现率。
证券投资决策过程 第一步:制定投资策略。确定委托人有多少可投资的财富,并确定他的投资目标。
第五章 最优投资组合理论.
第七章 对外长期投资管理.
第六章、证券投资 风险 VS 收益.
同学们好!.
第八章 证券投资决策 PowerPoint 财务 管理.
课程:财务管理 主讲:史 新 浩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
第五章 投资分析中的 风险问题.
第二章 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 股票市场统计分析 债券市场统计分析 基金市场统计分析
《证 券 投 资 学》 教 案 (金融专业) (周3) 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系 2009年7月 王 荣.
项目五 证券投资管理 模块一 证券投资概述 模块二 债券投资 模块三 股票投资 模块四 证券投资组合.
第八章 指数模型.
项目五 证券投资管理 课 程 内容 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 第二节 债券投资 第三节 股票投资 第四节 基金投资 第五节 证券投资组合.
第 6 章 风险与收益率.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金融学 第六讲 金融资产与价格 中央财经大学 黄志刚.
案例:股票、债券、基金风险与收益检验—基于我国沪市的实证检验
课堂问题 各种股票之间不可能完全正相关,也不可能完全负相关,所以不同股票的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但又不能完全消除风险。股票的种类越多,风险越小。 问题二: 在投资组合中,增加股票的种类,会降低风险,但是同时会增加成本并降低收益,你怎么认为? 问题三: 目前我国的基金大多使用投资组合,但是基金却往往跑输大盘,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第七章 证券投资决策 第一节 证券投资概述 第二节 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率 第三节 证券投资决策 第四节 证券投资组合.
证券投资学 Investments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张霓.
投资组合的绩效评价 一、绩效测评原则 二、绩效测评指数 直接测评 风险调整后的绩效测评 Jensen业绩指数 Treynor业绩指数
4.3 收益分配 有些投资基金是由若干个不同的个体投资者共同持有的,每个投资者在其中占有一定比例,投资者每个账户不能单独进行投资,必须参加基金的整体投资,然后从整体投资收益中分得相应份额。如:养老基金由许多个人账户组成。每个账户随时有投入和提取,而且整个基金也随时有投入和收益。 问题:如何平等地在各个投资者中分配收益?如何合理地计算每个账户的投资收益率?
投资学计算题.
第九章 证券交易业务 孙小平 经济教研室.
第七章 证券投资管理 证券投资概述 股票投资 债券投资 证券投资组合.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十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与套利定价模型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六章 对外长期投资决策 本章学习要点:对外投资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形式向其他单位进行的投资。对外长期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金融资产,也可以称为金融投资。金融资产是以经济合约为基本存在形式的权利性资产。金融资产具有独特的性质:(1)所代表的是一种契约性权利;(2)周转速度取决于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3)金融资产的价值取决于能带来未来的现金流量。本章将考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和期权投资。
Corporate Finance Ross  Westerfield  Jaffe
投资学 授课教师:张宗新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
第八章 投资收益与风险理论(二) 第一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二节 套利定价理论 第三节 有效市场理论.
财务管理学 第2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第 5 章 风险和收益.
Harvard ManageMentor®
ETF新军 ——易方达深证100ETF 中国银河证券.
第十章 方差分析.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目前银行利率?民间借贷利率?企业利润率? 在通货膨胀较高时期,银行存款利率已较高, 贷款利率已经很高,为什么企业进行大量投资?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证券投资组合管理 本章要点: 熟悉证券组合的含义、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其特点; 熟悉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特点、基本步骤; 第十章 证券投资组合管理 本章要点: 熟悉证券组合的含义、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其特点; 熟悉证券组合管理的意义、特点、基本步骤; 了解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进程;了解马柯威茨、夏普、罗斯对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主要贡献。

第一节 证券组合理论概述 证券投资是指即期将资金投于证券以期获得将来收入(利息收入和资本增值)。将来收入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投资存在风险。对风险的认识和如何将一定量的资本在各种可能的资产形式之间做出分配,以降低投资风险或提高投资收益,这是本章的主线。

一、证券投资风险 1.风险的定义(风险的性质) 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引起未来实际收益的不确定性; 或者将证券投资风险描述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2.风险的构成 总风险 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 市场风险 经营风险 利率风险 财务风险 购买力风险 违约风险 其他:如政策风险 其他:如流动性风险 由共同因素引起, 影响所有证券的收益, 不可分散的风险。 由特殊因素引起, 影响某种股票收益, 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 或回避风险。

二、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含义 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英文是Modern Portfo1io Theory,简称MPT。Portfolio即公文包的含义,意味着投资者是将一定量的资本在各种可选择的资产之间进行分配,在达到投资回报目标的同时,尽量降低风险。 证券投资中要面临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不可回避的,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分散投资行为来加以降低。证券组合投资理论通过数学模型证明,由相关程度极低的证券品种组成的投资组合,其非系统性风险程度要比其他证券组合要小。证券组合管理信奉“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三、证券投资组合的种类 (一)收入型证券组合。收入证券组合强调本金安全和经常收入的稳定。经常收入包括债券利息和优先股、普通股股利。 (二)增长型证券组合。增长型证券组合的目标不在于当前收入的多寡,而在于组合将来价值的增加。因此在证券的总收益中较多地着重于资本增值,较少考虑经常收入。这类证券组合多是高风险的股票组合。 (三)收入与增长混合型证券组合。该证券组合管理的目标同时兼顾经常收入稳定和资本增值。投资于这类证券组合的投资者采取调和折衷的方式,建立一个中等风险的证券组合

三、证券投资组合的种类 (四)避税型证券组合。该证券投资组合的首要目标在于避税。通常投资于市政债券。 (五)货币市场型证券组合。由于货币市场投资规模大,中小投资者很难参与其中的投资,而该证券组合正好满足这种需求。 (六)国际型证券组合。该证券投资组合是新兴品种,主要投资于海外不同的国家。实证研究证明,这种证券组合的业绩总体强于只在本土投资的证券组合。 (七)指数型证券组合。该证券投资组合模拟某种市场指数,在证券品种的构成上只包含了所模拟指数的成份股。 例如:华安180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

四、证券投资组合的评价 (一)证券投资收益 概念: 指初始投资的价值增值量 来源: 利息或股息收益 资本损益 利息或股息的再投资收益

(二)对证券投资组合收益的测算 1.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反映了股利收入和股价变动对股票收益率的两方面的综合影响。其公式为: HPRt=【Dt+( Pt- P0)】/ P0 Dt——t时期的现金股利 Pt——t期末的股票价值 P0——t期初的股票价值 假设某投资者于2003年3月1日购入某股票5000股,价格为8元。该投资者在持有一年后,以8.2元的价格将股票售出,这一年中投资者还得到了现金股利2000元,则有: HPRt=[2000+(8.2-8)×5000]÷8 ×5000=7.5%

2.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 它的计算公式与股票相似 (三)将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与投资目标进行比较 投资目标即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理性的投资者之所以愿意选择风险性证券投资,就在于该风险性证券能比低风险证券(如中央政府债券)提供更高的预期收益率。因此,在评价证券或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必须把它与低风险投资收益率相比较。比较该投资的持有期收益率是否与所承担风险水平相称。如果,某个投资者风险性投资收益率小于低风险投资收益率,那么投资者就必须对其投资战略进行检查,找出有问题的证券。如果证券投资组合中,这种证券大量存在,那么就会导致证券组合风险加大,同时收益率也降低。所以投资者应定期对组合中每一种证券加以分析。总的来说,保持一个证券组合,需要投资者不断对证券组合加以分析评估,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理想的收益目标。

1.预期收益率E(r) 收益率的预期 期望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E(r) 一般说来,由于投资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人们在衡量收益时,只能是对收益进行估算,所以得到的收益率是一个预期收益率。 期望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E(r) 就是各种情况下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权数即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历史数据或预测数据)。 即首先估计其概率分布,然后计算期望收益率。 计算公式

2.证券风险的度量 差价率法: (单一证券) 标准差法:或方差(单一证券) 范围法,最高收益率与最低收益率之间 差价率=(H-L)/[(H+L)/2] 标准差法:或方差(单一证券)

第二节、现代组合理论形成与发展 现代组合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arry·Markowitz于1952年系统提出的,他在1952年3月《金融杂志》发表的题为《资产组合的选择》的论文中阐述了证券收益和风险水平确定的主要原理和方法,马柯维茨用统计学上的预期值或称均值和方差(或标准差)来分别度量证券组合的收益和风险,建立了均值-方差证券组合模型基本框架,提出了解决投资决策中投资资金在投资对象中的最优化分配问题,开了对投资进行整体管理的先河,奠定了现代投资理论发展的基石。 1963年,马柯威茨的学生威廉·夏普根据马柯威茨的模型,建立了一个计算相对简化的模型—单一指数模型。这一模型假设资产收益只与市场总体收益有关,使计算量大大降低,打开了当代投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大门。单指数模型后被推广到多因数模型。

马柯维茨模型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是投资者应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偏好的最优证券组合。但是,假如每一个投资者都按照该模型去选择证券组合投资了,那么这种集体行为会对证券价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夏普、林特、摩森三人分别于1964、1965、1966年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上,进而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这是揭示均衡状态下证券收益风险关系经济本质的模型。 1976年,理查德·罗尔对CAPM有效性提出质疑。因为,这一模型永远无法用经验事实来检验。 1976年史蒂夫·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发展至今,其地位已不低于CAPM。